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3 毫秒
1.
选用10种杀菌剂对稻曲病菌无性孢子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的结果表明,20.67%万兴乳油和40%福星乳油对稻曲病菌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的萌发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EC50分别为2.217 μg·mL-1、2.234 μg·mL-1和3.633 μg·mL-1、2.656 μg·mL-1;10%世高和10%井冈霉素抑制效果相对较差.同一种杀菌剂对稻曲病菌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的抑制效果不同,10%世高对厚垣孢子的EC50为5.612 μg·mL-1,对分生孢子的EC50为20.227 μg·mL-1;而43%好力克对两种孢子的EC50分别为11.659 μg·mL-1和7.185μg·mL-1.  相似文献   

2.
高碘酸钾-甲基红催化光度法测定水发产品中的痕量甲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在硫酸介质中甲醛对高碘酸钾氧化甲基红有较强的催化作用,建立了测定水发产品中痕量甲醛的新方法.研究了影响催化褪色反应速度的条件,在最优化条件下,甲醛浓度在2.25×10-4~1.35×10-2 μg·mL-1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4×10-5 μg·mL-1,对浓度为0.004 1 μg·mL-1的甲醛标准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得出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该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特点,用于水发产品中甲醛的测定,回收率为94%~103%.  相似文献   

3.
红叶石楠炭疽病的病原鉴定及杀菌剂的室内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叶石楠炭疽病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经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确定该菌为胶孢炭疽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4种杀菌剂对红叶石楠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初步筛选出4种对红叶石楠炭疽病菌具有较强作用的杀菌剂并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在这4种杀菌剂中,25%咪酰胺EC的抑菌作用最强,其EC50值为0.00004 μg·mL-1;其次是450 g·L-1咪酰胺EC(EC50值为0.00005 μg·mL-1)和450g·L-1咪酰胺EW(EC50值分别为0.00018),最弱的是50%咪酰胺锰盐WP,EC50为0.2554μg·mL-1.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稻瘟病菌对施保克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的130个稻瘟病菌菌株对施保克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菌株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最敏感的是双鸭山地区菌株,其EC50平均值为0.040 81 μg·mL-1;最不敏感的是鸡西地区菌株,其EC50平均值为0.064 89 μg·mL-1;同时,确定稻瘟病菌对施保克敏感性基线为0.049 17 μg·mL-1.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同时测定土壤中残留的苯脲类和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分析方法.土壤样品采用超声波振荡提取,以甲醇为提取剂.色谱分析条件:Kromasil-100-5 C18色谱柱(4.6 mm×250 mm,粒径5 μm),流动相甲醇-水(0.2%冰醋酸)梯度洗提,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40 nm.结果表明,6种除草剂的质量浓度在0.50~20 μg·mL-1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842~0.999 3,检测限为3.0 × 10-3~4.9×10-2 μg·mL-1.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1.72%~118.0%,相对标准偏差为3.29%~18.1%.  相似文献   

6.
用三因素、三水平、双重复正交试验筛选出对口蹄疫病毒(FMDV)抗原保护效果较好的4号保护剂配方,该保护剂保存的病毒在37 ℃静置40 h和50 h后毒价TCID50分别为4.5和2.0,而对照组病毒则分别降至1.5和0.通过方差分析4号保护剂保存病毒测得TCID50极显著的高于1、3、5、6、7、8号,显著高于2、9号.保护剂配方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加该保护剂的病毒,分别于-20 ℃和4 ℃下保存90 d、120 d、150 d,其㏒TCID50分别为6.0、6.0、5.8和5.3、5.0、4.5,而未加保护剂的对照病毒则为5.8、5.3、5.0和5.0、4.5、4.3;FMDV 146 s抗原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分别于-20 ℃和4 ℃下保存150 d,37 ℃下保存40 h,测得结果分别为1.116 μg·mL-1、0.896 μg·mL-1、0.888 μg·mL-1,而未加保护剂的对照病毒则为0.846 μg·mL-1、0.802 μg·mL-1、0.307 μg·mL-1;反复冻融试验表明对照组冻融6次即为临界点, 病毒保护剂组达10次;通过对主要保护性抗原VP1基因,试验病毒株(O/NX/99/1)、对照病毒株(O/NX/99/2)测序比对,结果表明保护剂不会使病毒产生基因突变.试验结果说明该保护剂对FMDV有效抗原确实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乙酸法制备63种顺丁烯二酰亚胺类化合物,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初步研究了其对离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筛选出高活性化合物,并初步推测其构效关系。结果表明,大多数顺丁烯二酰亚胺类化合物对其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尤其是苯环上双取代化合物,N-3,5-二氯苯基-3-甲基顺丁烯二酰亚胺(Ⅱ-18)的抑菌效果最好, EC90=7.24 μg·mL-1,比商用杀菌剂嘧霉胺(EC90 =436.31 μg·mL-1)和氯硝胺(EC90 =88.61 μg·mL-1)抑制效果还好,仅次于商用杀菌剂腐霉利(EC90=1.64 μg·mL-1)。因此,顺丁烯二酰亚胺类化合物具有开发为新型抗灰霉病菌农药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8.
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斜发沸石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对中低浓度含NH4+ -N废水的吸附性能,包括沸石的几种活化方法比较、沸石对NH4+-N的吸附效果和沸石的再生效率.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沸石对NH4+-N的快速吸附等温过程符合Langmuir方程,其表达式为q=0.0764C/(1+0.032 8 C,).几种活化方法比较的结果表明,加热蒸汽活化效果明显,其饱和吸附量较天然沸石提高26.24%.汽提的再生方法可以让饱和沸石得以部分再生,一次再生的效率为80.98%,二次再生的效率为65.37%.动态吸附试验在停留时间30 min,水力负荷1.2 m3·m-2·h-1,进水浓度为3.5~4 mg·L-1的工况下,水土比为25,处理出水满足地表水Ⅳ类标准(NH3-N≤0.5 mg·L-1),继续运行到水土比为96时吸附能力被穿透.同时比较了水力负荷为1.2、1.8m3·m-2·h-1和不同滤床填料深度条件下的处理效果.一系列实验证明,利用斜发沸石净化低浓度含NH4+-N废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40株虫生真菌菌丝体提取物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株为模型,用Resazurin法检测生长抑制率,对40株虫生真菌菌丝体的提取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结果表明,黄山被毛孢Hirsutella huangshanensis菌株RCEF0851和RCEF0868菌丝体提取物对CHO细胞株的抑制活性最强,其乙酸乙酯和二氯甲烷混合溶剂提取物在100 μg·mL-1时对CHO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98.58±1.12)%、(98.47±2.11)%;其甲醇提取物在100 μg·mL-1浓度时对CHO细胞的抑制率也分别达到(97.30±1.83)%和(96.28±1.96)%.复筛的结果表明,RCEF0851和RCEF0868菌丝体提取物对CHO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9.24 μg·mL-1和28.87 μg·mL-1.另外,环链拟青霉Paecilomyces cateniannulatus菌株RCEF0508菌丝的乙酸乙酯和二氯甲烷混合溶剂提取物在100 μg·mL-1时对CHO细胞的抑制率也达(95.96±2.01)%,这些菌株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从7.920%印楝素A干粉中分离出印楝素B,并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印楝素B对斜纹夜蛾幼虫具有较好的拒食活性,处理后24 h,印楝素B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的非选择性拒食中浓度(AFC50)为2.42 μg·mL-1;处理后24 h和48 h,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选择性AFC50分别为0.18和0.22 μg·mL-1.印楝素B对大菜粉蝶幼虫具有一定的拒食活性,处理后24 h,对大菜粉蝶幼虫非选择性AFC50为224.48 μg·mL-1.印楝素B对赤拟谷盗具有较好的忌避活性,处理后24 h,50、30、10 μg·mL-1的印楝素B对赤拟谷盗的平均忌避率分别为86.24%、85.06%和70.83%;处理后48 h,其平均忌避率分别为67.70%、59.49%和59.74%.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室内观察外来入侵植物大狼把草提取物对黄花草木樨、北美车前、胜红蓟和鸡眼草4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大狼把草提取物的化感活性。结果表明:大狼把草250~4 000μg·mL-1的乙醇提取物对北美车前、胜红蓟和500~4 000μg·mL-1的水提取物对胜红蓟种子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相应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60.80%、48.08%和63.64%。250~1 000μg·mL-1的乙醇提取物和250~2 000μg·mL-1的水提取物对黄花草木樨幼苗根长以及250~500μg·mL-1的乙醇提取物和250~2 000μg·mL-1的水提取物对黄花草木樨幼苗苗高有显著促进作用,相应的最大促进率分别为32.99%、54.45%、11.55%和18.12%,而4 000μg·mL-1的乙醇提取物对其幼苗根长有显著抑制作用,相应的抑制率为22.32%。1 000~4 000μg·mL-1的水提取物和2 000~4 000μg·mL-1的乙醇提取物对北美车前幼苗根长以及4 000μg·mL-1的乙醇提取物对其幼苗苗高有显著抑制作用,相应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19.96%、33.10%和23.15%。250~4 000μg·mL-1的水提取物和1 000~4 000μg·mL-1的乙醇提取物对胜红蓟幼苗根长以及2 000~4 000μg·mL-1的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对其幼苗苗高均有显著抑制作用,相应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60.92%、40.80%、11.31%和11.65%。250~2 000μg·mL-1的乙醇提取物对鸡眼草幼苗根长和苗高以及1 000μg·mL-1的乙醇提取物对其幼苗干重有显著促进作用,相应的最大促进率分别为34.96%、18.93%和20.89%,1 000~4 000μg·mL-1的水提取物对其幼苗根长以及2 000~4 000μg·mL-1的水提取物对其幼苗苗高和干重有显著抑制作用,相应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28.11%、12.40%和27.29%。  相似文献   

12.
文章合成了1-(4-硝基苯基)-3-(3,5-二氯吡啶)三氮烯(NPDBPDT),探索了其合成、分离及提纯方法,并用紫外、红外确定了其结构.研究了NPDBPDT与Pb(Ⅱ)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NH3-NI-NH4Cl缓冲溶液(pH 10.0)介质中,NPDBPDT与Pb(Ⅱ)进行显色反应,生成1:2的有色络合物,有...  相似文献   

13.
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马尾藻多糖(Sargassum polysaccharide,SP)对正常猪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及其感染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后培养活性的影响,并用Griess和ELISA法分别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试验结果表明:25~400μg.mL-1的SP能协同伴刀豆球蛋白(ConA)显著促进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400μg.mL-1的SP显著促进脂多糖(LPS)刺激的B淋巴细胞体外增殖活性。SP提高正常猪脾细胞体外培养不同时间段的NO分泌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同浓度SP提高PRRSV感染的猪脾细胞体外培养分泌NO量,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培养8 h时200μg.mL-1SP、12 h时100~400μg.mL-1SP、24 h时100μg.mL-1和400μg.mL-1SP均能显著地促进NO分泌(P<0.05)。400μg.mL-1SP极显著促进体外培养的猪脾细胞分泌IL-2(P<0.01),100μg.mL-1和400μg.mL-1SP显著促进PRRSV感染猪脾细胞IL-2和IFN-γ的分泌。结论:马尾藻多糖通过促进猪脾细胞增殖和分泌NO、IL-2和IFN-γ来调节免疫细胞活性和抗病毒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饲料中磺胺氯吡嗪钠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饲料经乙腈提取,旋转蒸发浓缩,2 mL甲醇+8 mL 0.05mol.L-1KH2PO4溶解,固相萃取净化,0.2μm有机相滤器过滤后,回收液经Agilent 1100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检测条件:在C18色谱柱上,流速为1.000 mL.min-1,柱温25℃,紫外检测波长为272 nm,流动相为乙腈和0.2%磷酸混合液(体积比为35∶65)。试验结果显示:磺胺氯吡嗪钠的色谱峰保留时间为7.5 min;在添加0.5、1和2μg.mL-1条件下,回收率为90.6%~97.1%;检测限为0.5 mg.kg-1,定量限为1.0 mg.kg-1,线性范围为0.50~10.00μg.mL-1,回归方程为Y=57.332X+2.972 9(R2=0.999 3);4种饲料样本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2.9%。结论:本试验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和重现性好,可以对饲料中的磺胺氯吡嗪钠进行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5.
恩诺沙星在异育银鲫体内的组织分布及消除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4~26℃水温条件下,以10 mg.kg-1剂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组织中药物浓度,研究静脉注射和口服给药后恩诺沙星在健康异育银鲫组织内的代谢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静脉注射后,药物在组织中代谢动力学特征符合二室模型;口服给药后,药物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F)为86%,组织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呈现双峰,推测是由于药物在异育银鲫体内的肠肝循环作用所致。静脉注射和口服两种给药方式下,恩诺沙星在异育银鲫体内均具有良好的组织分布,肾脏、肌肉、肝胰脏、鳃和血液5种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总面积(AUC)分别为624.2、965.9、721.8、298.0、239.6μg·h·mL-1和465.3、343.1、542.9、411.4、205.9μg·h·mL-1,最大药物浓度(Cmax)分别为33.48、16.91、26.44、18.71μg.g-1和15.30μg·mL-1,9.20、5.39、7.78、6.88μg.g-1和4.50μg·mL-1;药物在各组织中消除时间较长,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69.0、141.4、113.4、36.7、63.5 h和27.3、49.2、77.0、38.5、62.7 h。结论:恩诺沙星以10 mg.kg-1剂量单次口服给药,对细菌引起的异育银鲫病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但需注意药物残留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章探讨了牛乳骨桥蛋白(bovine Osteopontin,bOPN)是否可引起大鼠破骨细胞(Osteoclasts,OC)γ-H2AX焦点的形成的可能性。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培养破骨细胞,用bOPN处理破骨细胞,MTT比色法测定bOPN对破骨细胞的增殖影响,应用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细胞核内DNA双链断裂(γ-H2AX焦点)的形成。在细胞增殖实验中,bOPN 100μg.mL-1浓度组在24 h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100μg.mL-1浓度组在72 h较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在免疫荧光试验中,1、10、100和1 000μg.mL-1处理组都可以使OC形成焦点,尤其1 000μg.mL-1处理组时数量虽不多,强度却明显增加。总之bOPN可使H2AX磷酸化,进而诱导γ-H2AX焦点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BHK-21细胞的生长及代谢动力学特征,试验采用低密度静置培养方法,每天测定细胞生长密度和活力,并利用多参数生化分析仪测定培养液中Gluc、Lac、Gln和NH4+的含量,计算细胞指数生长期的比代谢速率。结果表明:BHK-21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最大增殖密度为50.3×104 upf·mL-1,倍增时间为21.1h;对数生长期Gluc和Gln的比消耗速率为-3.79mg·(106 cells)-1·d-1和-9.95μmol·(106 cells)-1·d-1,Lac和NH4+的比生成速率为2.81mg·(106 cells)-1·d-1和6.30μmol·(106 cells)-1·d-1。  相似文献   

18.
检测猪血浆中林可霉素和庆大霉素浓度的HPLC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林可-庆大霉素复方注射液猪血浆药物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血浆样品用乙腈和三氯乙酸提取、C18固相萃取柱净化、氮气浓缩后,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盐酸林可霉素和硫酸庆大霉素分别在0.5~50 μg·mL-1和0.33~33 μg· 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分别为0.9994和0.9996;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并比较泰妙菌素混悬注射液和泰妙菌素注射液在猪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及生物利用度。【方法】 7头健康猪,按随机拉丁方设计,进行单次给药剂量(10 mg&#8226;kg-1 b.w)静注、肌注泰妙菌素注射液和肌注泰妙菌素注射混悬液,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猪血浆中泰妙菌素的浓度,罗红霉素作为内标,3P97药动学计算软件处理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数据。【结果】 猪静注给药的药时数据符合无吸收三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β为2.04±0.23 h,t1/2α为0.39±0.06 h,t1/2π为0.12±0.04 h,Vd 为8.73±1.83 L&#8226;kg-1,AUC为3.78±0.52μg&#8226;mL-1&#8226;h-1,ClB为2.99±0.43 L&#8226;kg-1&#8226;h-1)。猪肌注泰妙菌素注射液的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主要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1/2Ka(0.06±0.01)h,t1/2β(3.67±0.41)h,Tmax(0.18±0.03)h,Cmax(1.32±0.25)μg&#8226;mL-1,AUC(2.62±0.21)μg&#8226;mL-1&#8226;h-1,生物利用度为73.51%。猪肌注泰妙菌素混悬液的药时数据则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主要的药物动力学参数为:t1/2Ka(0.04±0.01)h,t1/2Ke(2.90±0.43)h,Tmax(0.27±0.03)h,Cmax(0.7±0.11)μg&#8226;mL-1,AUC(2.80±0.35)μg&#8226;mL-1&#8226;h-1,生物利用度为75.73%。t检验比较肌注泰妙菌素注射液和泰妙菌素注射混悬液的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两者除达峰浓度Cmax有显著差异外,AUC、t1/2Ka、Tmax、t1/2Ke和生物利用度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泰妙菌素注射混悬液肌注后在猪体内具有吸收迅速,体内分布广,达峰迅速,消除较快的药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20.
建立鳗鲡各组织中乙酰甲喹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条件为:采用SunFireTM C_(18)柱(4.6mm×150mm,3.5μm),柱温35℃;以甲醇∶水(40∶60,体积比)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1);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239nm。结果表明:在0.05~2.5μg·mL~(-1)范围内,乙酰甲喹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含量与峰面积的相关系数达0.999以上;乙酰甲喹在鳗鲡肌肉、肾、肝和血浆中的检出限分别为3μg·kg~(-1)、15μg·kg~(-1)、15μg·kg~(-1)、15μg·L~(-1),鳗鲡各组织中乙酰甲喹回收率在76%~90%,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n=6)。本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满足鳗鲡各组织基质内乙酰甲喹残留量的快速定量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