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鸡白痢多发于3~14日龄雏鸡,7~14日龄雏鸡最易感染,14~21日龄以内雏鸡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为最高。球虫病多发于14~15日龄雏鸡。两病常呈暴发,给肉鸡业造成很大损失。介绍了肉仔鸡白痢和球虫病的联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殷秀玲 《中国家禽》2005,27(17):55-56
雏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雏鸡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发热、拉白色粥样或黏性稀粪便为特征,一般5~6日龄开始发病,7~14日龄发病率与死亡率很高,特别是7~10日龄的雏鸡死亡率最高,严重影响育雏成活率及鸡群质量。  相似文献   

3.
1995年春季,市郊某蛋鸡场在雏鸡培育中发生了以下痢和败血症为主要症状的疫病,死亡率20%左右,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经综合诊断后确诊为鸡副伤寒病。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了疫情。 一、发病情况 1993年3月28日,该场9505批13230羽商品代罗曼雏鸡采用四层网上饲养,1~5日龄有少量卵黄吸收不良的雏鸡死亡,从6日龄开始死亡增加,7~15龄为死亡高峰,15~20日龄发病逐渐减少,至30日龄,共死亡雏鸡2656羽,死亡率达20%左右。接着4月12日和4月25日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春季不同运输温度条件下的雏鸡质量,制定春季雏鸡运输温度标准。试验选取"京红1号"小日龄、中日龄、大日龄种蛋孵化的1日龄商品代的健康雏鸡各135 000只,每个种蛋日龄设计一个单因素重复试验,每个试验设计5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 200只雏鸡。5个试验组运输温度范围分别为25.0~25.9℃、26.0~26.9℃、27.0~27.9℃、28.0~28.9℃和29.0~29.9℃,试验期为3个月。结果表明:小日龄种蛋和大日龄种蛋所孵雏鸡最佳运输温度范围为27.0~27.9℃,适宜运输温度范围为26.0~28.9℃;中日龄种蛋所孵雏鸡最佳运输温度范围为26.0~26.9℃,适宜运输温度范围为25.0~27.9℃。  相似文献   

5.
鸡白痢多发于3~14日龄雏鸡.7~14日龄雏鸡最易感染.14—21日龄以内雏鸡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为最高,表现为急性败血症.以发热、排灰白色粥样或粘性液状粪便为特征.呈流行性,是造成雏鸡死亡、育雏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球虫病多发于14。15日龄雏鸡。两病常呈暴发,给肉鸡业造成很大损失。如果采取有效的防制措施。则可避免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雏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严重影响雏鸡的成活率.该病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雏鸡,以7~21日龄幼雏常发,严重的发病率可达40%以上,大多呈急性败血症过程.2~3周龄死亡达到高峰,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日龄、品种、营养、鸡群的饲养管理等密切相关,一般20日龄后死亡逐渐减少.2009年1月,闽清县梅溪镇某山地鸡场2 500羽10日龄雏鸡暴发以排白色稀便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经检查诊断为鸡沙门氏菌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用新支流三联苗(批号200701)免疫AA+父母代肉种鸡,子代雏鸡1日龄母源抗体的变化情况与其种鸡血清抗体的消长情况相似,呈强正相关。1日龄雏鸡母源抗体平均滴度越高,其15~17日龄后下降越迅速,至28日龄时已接近为0。结果表明,种鸡免疫后1~3个月,其子代在14日龄内的母源抗体可对ND的攻击获得全保护,传染性支气管炎母源抗体≥6log2。种鸡免疫后4~4.5个月,其子代对ND、IB的攻击在7日龄内能全保护。证明三联疫苗免疫种鸡后1~3个月可保护子代抵抗病毒攻击至14日龄;免疫后4~4.5个月,其子代可保护至7日龄;而免疫后5~6个月可保护子代至1日龄。  相似文献   

8.
当鸡的体温降至某一温度时,鸡群中有50%的鸡发生死亡,这时的温度称低限致死体温。1日龄雏鸡的低限致死体温为15.4~15.8℃,4日龄为16.2~16.6℃.8日龄为16.6~16.8℃,2周龄为19.0~20.4℃,而成年母鸡为22.7~23.5℃。由此可见,鸡的日龄越小,对低温的耐受力越大,但御寒力则正好相反,如成年鸡能在零下50℃的环境下耐受1小时,而1日龄雏鸡对10℃环境的暴露无耐受力,尤其在食物不充分时,15℃便是1日龄雏鸡的致死温度。如果温度县诼渐下降.即使25℃环境.也能使雏鸡致死。  相似文献   

9.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鸡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其特征是雏鸡呈败血症经过,表现急性下痢,排出白色糊状粪便,故名雏鸡白痢。雏鸡发生白痢死亡率高,而成年鸡则为无症状的带菌者。本病严重危害雏鸡的成活率,给养鸡业造成很大的损失。1临床症状7~10日龄发病增多。2~3周龄  相似文献   

10.
对荷兰农业渔业部提供的初代次 CVI988/ Rispens种毒 ,繁殖到 37代 ,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测定属血清 型 ,经接种雏鸡进行 6代毒力返强试验观察到 70日龄和对 1日龄雏鸡接种 4 5 0 0 0个蚀斑单位 ,观察到 12 0日龄均为安全。对 1日龄雏鸡接种免疫剂量的疫苗 ,于 4日龄产生病毒血症 ,7~ 14日龄达到高峰。用 37代毒繁殖生产的三批 CVI988/ Rispens疫苗 ,与国外 CVI988/ Rispens疫苗进行免疫效力比较 ,保护指数为 94 .5 %~ 10 0 %。  相似文献   

11.
感染鸡传染性贫血病毒雏鸡局部体液免疫球蛋白含量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日龄雏鸡感染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后,对其泪液、气管液、肠液和胆汁的IgG、lgM、IgA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感染雏鸡泪液、气管液、肠液和胆汁的免疫球蛋白含量均程度不同地低于未感染CIAV的对照雏鸡,其中泪液的IgG、IgM、IgA含量分别在14~35日龄、7~28日龄、21~28日龄明显减少(P<0.05或P<0.01);气管液的IgG、lgM、IgA含量分别在14~35日龄、7~21日龄、14~21日龄明显减少;肠液的IgG、IgM、IgA含量分别在7~28日龄、7~14日龄、7~28日龄明显减少;胆汁的IgG、IgM、IgA含量分别在7~28日龄、7~28日龄、14~28日龄明显减少。由此表明,感染雏鸡眼部、呼吸道和消化道局部体液免疫功能呈现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12.
富锗种蛋对其初生雏鸡血清IgG,IgM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给父母代种鸡饲喂四个不同梯度剂量的Ge-132,以获取富锗种蛋,分组孵化后,各取初生雏鸡100只定为试验Ⅰ、Ⅱ、Ⅲ、Ⅳ组;另取普通种蛋孵出的初生雏鸡100只,设为第Ⅴ组,以作对照。各组再分成两个小组,每小组50只,其中Ⅰ-1、Ⅱ-1至Ⅴ-1小组按常规进行免疫处理;而Ⅰ-2、Ⅱ-2至Ⅴ-2小组则不进行免疫。于1、7、14、21、28日龄时分别采血、检测血清IgG、IgM含量,结果显示:1日龄雏鸡血清IgG、IgM含量Ⅰ~Ⅳ显高于第Ⅴ组,差异极显著(P<0.05);1日龄后,Ⅰ~Ⅳ组抗体水平逐渐下降,至7日龄时,降至低谷并接近对照组;其后,至28日龄间各组雏鸡血清IgG,IgM含量又呈上升趋势,而Ⅰ~Ⅳ组始终高于第Ⅴ组、但差异并不明显(P>0.05);各免疫处理小组与非免疫小组比较,二者间未见明显的、规律性差异。实验结果首次证实:富锗种蛋孵出的雏鸡,其血清IgG、IgM水平明显高于普通雏鸡,尤于1周龄阶段内更为显著。表明Ge-132能明显地提高初生雏鸡的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3.
雏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所致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严重影响雏鸡的成活率。该病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鸡,以7~21日龄幼雏常发,发病率40%~100%,大多呈急性败血症过程。2~3周龄死亡达高峰,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日龄、品种、营养、鸡群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国内企业以脂溶性维生素A、D_3(二合维生素)和维生素A、D_3、E(三合维生素)为基础,生产出多种维生素添加剂。但是,用此法生产的多维添加剂不但产量有限,而且还存在不少缺点。例如,雏鸡从7~10日龄开始才能从饲料中吸收维生素A,这就是说,用二合维生素和三合维生素饲喂10日龄前雏鸡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5.
刘娇 《中国家禽》2003,25(5):34-34
育雏工作是养鸡业的关键.有人采用苗鸡共育至7~15日龄后接回饲养,成活率总是不理想,笔者认为在雏鸡刚出壳羽毛暖干后立即接回饲养,有利于提高雏鸡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
鸡白痢是一种雏鸡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以幼龄雏鸡下痢和死亡高为特征.1流行特点鸡、火鸡、鸭及鹌鹑都易感,幼龄最易感染,7~12日龄雏鸡多发,15日龄左右出现死亡高峰,3周龄以后发病减少.成年鸡多呈慢性感染或亚临床感染.近年来,鸡的养殖量逐渐扩大,饲养密度越来越高,鸡的发病日龄也有所变化.一是发病日龄前移,多发于2~3日龄的雏鸡群;二是育成鸡屡有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鸡球虫病对雏鸡和育成鸡的危害十分严重,15~50日龄的雏鸡发病率高,死亡率可达80%以上。 1流行特点球虫的宿主有特异性,即侵袭鸡的球虫不会侵袭火鸡等其他家禽,而感染其他家禽的球虫不会感染鸡。各品种的鸡均有易感性,1日龄雏鸡对本病也敏感,但有母源抗体保护,所以10日龄以内很少发病。15~50日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成年鸡对球虫也是敏感的。  相似文献   

18.
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腔上囊炎,是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法氏囊肿大、肾脏损伤为特征。该病在西双版纳州较常发生,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发,一般多发于18~25日龄的雏鸡,感染1周龄雏鸡极为少见。笔者接诊了一起7日龄雏鸡发生法氏囊病例,现将诊治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赐美健在1~42日龄蛋鸡中的使用效果北京欣谊畜牧有限公司唐式法,刘春海北京市东沙鸡场毕义辉本试验旨在研究赐美键对1~42日龄蛋雏鸡中的使用效果。试验是于1993年7~8月在东沙鸡场进行的。1.材料与方法试验选用“京白904”蛋雏鸡(1日龄)24400...  相似文献   

20.
1990年5月初到7月中旬,齐齐哈尔市城郊7个区、20个乡镇、3个基地养鸡场,591个养鸡户爆发了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我们采取综合诊断方法及时确诊,很快扑灭了疫情,现将诊断工作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情况这次是齐市地区首次爆发IBD疫情,疫病流行特点是: 1.1 病鸡日龄段集中,只限于在25—70日龄的中雏鸡,25日龄以下雏鸡和成鸡未发病。1.2 发病迅猛、流行快、波及面广,一过性,从发病到死亡或耐过大约5—7天,流行季节与日龄有关,因而该病多在5月初到7月中旬发生,集中在6月份发病。发病鸡大多是滨白鸡。1,3 注过IBD疫苗的雏鸡不发病,未上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