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5个不同来源的秀珍菇菌株进行了春季栽培试验,比较了其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及子实体形态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农秀1号菌株在母种和原种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分别为1.01 cm/d和0.61 cm/d;中农秀珍菇生物学转化率最高达50.88%,该菌株具有出菇时间早,产量高,菇形好,潮次明显等优点,适宜在春季栽培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配方栽培秀珍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2015,(1)
以棉子壳、杂木屑、稻草粉、甘蔗渣为主要原料组成7组配方,以常用配方①为对照开展栽培秀珍菇试验。对秀珍菇的菌丝生长速度及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以棉子壳和稻草粉组成的配方④,菌丝生长最快达6.53 mm/d,50 kg培养料的平均产量最高为35.23 kg。  相似文献   

3.
试验对10个不同来源的秀珍菇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及生物学效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的菌株具有各自的优势。在PDA培养基中以日本秀珍菇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达2.22cm/d,菌丝洁白浓密;在棉子壳培养基中。以夏秀玲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达0.65cm/d;从生物学效率来看,秀珍菇5号最高达88%,而以秀丽1号最低仅35%。  相似文献   

4.
在贺州地区2011年秋冬季节自然环境条件下,对8种秀珍菇菌株进行栽培选优试验,从中选出适宜贺州地区推广栽培的优良菌株。试验结果表明,秀珍菇0抗杂菌能力强,菌丝生长速度快,栽培的第33天现蕾,6d~7d转潮;生长周期最短,64d内产3潮菇;袋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分别为343.5g和85.9%,是8种秀珍菇中是最有栽培前景的菌株,其次是秀珍菇845和秀珍菇3,袋产量和生物学效率为336.9g、329.1g和84.2%、82.3%。  相似文献   

5.
杏鲍菇菌株的生物学特征及农艺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4个杏鲍菇菌株进行生产性能的比较,经过对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生物学效率﹑子实体产量、子实体生物学效率、及子实体形态特征的分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纯菌株中13号菌株(杏大Ⅲ号)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10.50mm/d,生长势最旺盛,单袋平均产量达341g,生物学转化率为74.37%。杂交菌株中22号(A1×B1)菌丝生长速度较快,生长势较旺盛,单袋平均产量达343g,转化率最高为78.71%。结论:纯菌株13号性状稳定、优良,适合做杂交亲本及生产栽培;杂交菌株22号的转化率高,用于工厂化栽培。  相似文献   

6.
以秀珍菇(Pleurotus pulmonarius)品种杭秀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高压灭菌方式,分别使用聚乙烯、聚丙烯2种材质栽培袋,采用套环、尼龙绳+刺孔、尼龙绳、尼龙绳+压头4种封口方式进行秀珍菇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材质栽培袋和封口方式对秀珍菇菌丝生长、产量和菌袋破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聚乙烯栽培袋,尼龙绳+刺孔的封口方式秀珍菇表现最佳,其菌丝生长健壮,生长速度达0.59 cm·d-1,破袋率为0,满袋时间为39 d,原基发生时间为40 d,生物学效率达69.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在高压灭菌条件下,聚乙烯栽培袋和尼龙绳+刺口的封口方式比较适宜用于秀珍菇栽培。  相似文献   

7.
通过观察试验对15个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菌株在栽培过程中的菌丝生长状况、生育期、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性状等进行比较,筛选出6个菌丝生长状况良好、生育期适中、产量较高和生物学性状较好的优良菌株[秀珍菇p21、秀珍菇(市场)、秀珍菇163、秀迪1号、秀p-4和秀珍菇广温型]作为秀珍菇杂交亲本。秀珍菇p21菌丝萌发力强,粗壮、密集、浓白,生长速度快,营养生长期短,生育期适中,转潮快、潮数多,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最高;而其他5个菌丝长势较好,生育期适中,菌盖颜色较深,生物学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不同营养和环境条件对侧耳属3个主要栽培种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势培养特性的影响,明确了侧耳属3个种菌株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平菇为25℃、杏鲍菇为30℃、秀珍菇为25℃;最适pH值,平菇为6~7、杏鲍菇和秀珍菇均为6;最适碳源,平菇为果糖、杏鲍菇为淀粉、秀珍菇为葡萄糖;最适氮源,平菇和秀珍菇为酵母膏、杏鲍菇为牛肉膏。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一株各种农艺性状均表现优良的菌株,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对收集的12个("鲁大秀珍1号"(LD1)、"高邮秀珍菇18号"(GY18)、"高邮秀珍菇16号"(GY16)、"高邮秀珍菇163号"(GY163)、"华中秀珍菇3号"(HZ3)、"华中秀珍菇5号"(HZ5)、"华中夏秀灵"(HZ夏)、"华中秀珍菇845号"(HZ845)、"绵阳灰色秀珍菇"(MY灰)、"绵阳白色秀珍菇"(MY白)、"三明秀珍菇"(SM)、"新宇秀丽1号"(XY秀1))具代表性、来源不同的秀珍菇菌株的菌丝生长情况、抗性、出菇情况、生物转化率及子实体综合性状等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鲁大秀珍1号"菌丝生长情况良好、发菌速度最快(0.67cm·d-1)、污染率低(1%)、出菇齐、生物转化率高(99.3%),子实体综合性状表现良好,可以考虑在当地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0.
以葡萄枝屑为主要原料栽培香菇,考察供试香菇菌株的菌丝长势、子实体形态、产量,以筛选出适宜葡萄枝屑栽培的香菇菌株.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5个香菇菌株菌丝均能在以葡萄枝屑为主料的培养料中生长,并能出菇.其中以香速69菌株表现最为优秀,菌丝平均生长速度为4.01 mm/d,长势强,单朵子实体平均鲜重为25.3 g,生物转化率为...  相似文献   

11.
荸荠新品种桂蹄2号与芳林荸荠种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荸荠新品种桂蹄2号和传统主栽品种芳林荸荠进行种植比较,结果显示,2个品种的植株生长期和外部生长特性基本一致,特征差异主要在花穗、产量和大果率3个方面.桂蹄2号的叶状花茎比芳林荸荠多且花穗长度相对较长,花穗平均长度为39.8 mm,最长花穗达58.4 mm;桂蹄2号产量为3208 kg/667 m2,大果率71.1%,与芳林荸荠相比均有大幅提高.桂蹄2号是一个产量高、商品价值率高的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不同木屑颗粒度对工厂化压块香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工厂化生产品种沪香F2为供试菌株,以香菇生产常用配方(78%木屑,20%麸皮,2%石膏)为基础培养料,以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产量、单菇重、出菇期、生物学效率以及菇型等为筛选指标,考察不同木屑颗粒度配比对工厂化压块条件下香菇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度组合M3(K1∶1.5mm以下,K2∶1.5~3.0mm,K3∶3.0~8.0mm;K1∶K2∶K3=1∶1∶1)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5.2±0.8)mm/d],单菇重最大[(27.1±1.0)g],产量较高[(178.7±3.6)g],菇型好,第一潮菇生物转化率可达到40.8%,生产周期可控制在100d以内,适合于在工厂化条件下应用。  相似文献   

13.
露地黄瓜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刚  杨静荣 《北方园艺》2011,(22):31-32
在吉林地区,对“津春2号”、“津研7号”、“夏丰1号”、“津研2号”、“津春4号”、“津研4号”6个黄瓜品种进行露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津春2号”、“津研2号”综合表现优良,可作为吉林地区露地黄瓜生产的首选品种,“津研7号”、“夏丰1号”、“津春4号”次之,而“津研4号”则表现产量低、抗病性差,不适宜在吉林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4.
工厂化栽培白灵菇配方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灵菇在6种栽培配方上菌丝生长速度及工厂化出菇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配方上,白灵菇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子实体形状和生物学效率均存在差异。配方⑤(棉籽壳53%,玉米芯33%,麸皮6%,玉米面6%,石灰1%,石膏1%)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平均为4.19mm/d,但产量较低,平均生物学效率仅为27.30%;配方③(棉籽壳47%,玉米芯29%,麸皮16%,玉米面6%,石灰1%,石膏1%)菌丝生长速度适中,产量最高,平均生物学效率为36.47%,一级菇成品率达88.74%。综合试验结果,配方③适宜在工厂化白灵菇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在引进荷兰标准化菇房生产条件下,对6个双孢蘑菇品种A15、258、W192、20、2796(福建)、2796(河南),以菌丝生长速度、单个子实体大小、菌盖直径以及单位面积产量等为指标,筛选出2个表现优良的菌种A15和258。A15菌丝生长速度较快,出菇较其他品种提早2d,但菇体偏小,菌柄较长。258平均单产可迭19.45kg·m^-2,菌盖直径、菌柄、成熟子实体大小商品性状表现优良。适合目前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为区分和筛选性状优良的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菌株,对12个不同来源的菌株进行了拮抗检测和农艺性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2个菌株被归为5组,1号、4号、6号、8号和9号菌株的菌丝长势强,生长速度快,生物学效率均在86%以上,综合性状优良。其中1号和8号菌株的子实体生长适宜温度相对较高,可选择在夏秋季栽培,4号菌株子实体生长适宜温度相对较低,可选择在春季栽培。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稻黑孢菌的生物学特性,并对防治药剂进行了室内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Z4111菌丝生长的最适条件为温度30℃、12 h光12 h暗的交替光周期、培养基p H值5.0;在以可溶性淀粉和酵母膏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较快(日平均生长速率分别为9.63、14.25 mm/d),以山梨醇、乙醇和甘氨酸培养基上较慢(分别为0、0、0.42 mm/d);9种杀菌剂对菌株HZ4111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50 g/L嘧菌酯悬浮剂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0.000 1、0.000 9、0.000 9μg/m L;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2.5%四氟醚唑水乳剂、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对病菌孢子萌发有较好的抑制作用,MIC值均小于0.05μg/m L。  相似文献   

18.
猴丰1号新菌株的选育及其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子实体组织分离与系统筛选法,从福建猴头的变异株中选育出了定名为“猴丰1号”的新菌株。该菌株菌丝体生长势强,发菌迅速;子实休菇形大,产量高。鲜菇产量比出发株福建猴头增加69.3%,比著名的常山99菌株增加16.8%。酯酶同工酶分析显示:猴丰1号的酯酶谱型与福建猴头相似,但有1条酶带发生了变异。由此说明,它确是源于福建猴头的自然变异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