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四川茶区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及其评价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采用ICP-AES对四川茶区主要产茶地区茶园中的510份土壤样本的As、Cd、Cr、Cu、Hg、Pb、Zn、Ni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差异较大;不同类型的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差异极显著.以GB15618-1995 和NY5020-2001进行评价,所有取样点茶园土壤中As和Hg均有1个超标样点;Cd有9个超标样点,超标率为1.8 %;Ni有14个超标样点,超标率为3.2 %;Cr、Cu、Pb、Zn均无超标点;从单因子污染指数可以看出,各重金属元素对土壤的污染程度依次大致为Ni>Zn>Cd>As、Cr>Hg>Cu>Pb;单因子污染指数Pi均小于1,各地的综合污染指数P综均小于0.7,表明四川茶区茶园土壤未受这8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相似文献   

2.
太原城区周边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太原市城区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重金属Cu、Zn、Ni、Cr、Pb、Cd、Hg和As的污染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对研究区的污染源进行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探究了污染源与土壤重金属污染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元素Zn、Cr、Hg、Pb、Cd的均值都超过了山西省土壤背景值,元素Ni、Cu和As与背景值相差不大;从Hankson生态风险评价来看,研究区的综合生态风险程度处于中等水平,Hg和Cd的风险较为明显,其达到中等风险强度以上的样点分别有74.1%和30.8%;从空间分布来看,研究区的南部土壤重金属元素Pb、Hg、Cd、Cu、Zn、Ni和Cr的含量较高,As含量较高的区域集中分布于东北部;化工类污染源和矿石类污染源是造成研究区重金属污染的两个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贵州省某县辣椒种植区土壤重金属来源,采用4 km×4 km的网格采集了108个土壤样品,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原子荧光光谱仪(AFS)测定土壤中Cd、Hg、As、Pb、Cr、Cu、Zn、Ni元素含量,通过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PMF)解析土壤中8种重金属的污染来源。结果表明:辣椒种植区土壤大部分重金属含量相对贵州省土壤背景值已存在一定程度的富集,大部分土壤中Cd含量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且8个重金属在研究区的分布差异较大,Cd、Hg、As、Cr、Ni的高含量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东部;Pb的高含量区较为零散,没有明显集中分布区;Cu、Zn的高含量区主要分布于西南部。PMF模型解析出5个贡献源,工业源、自然源、交通源、大气沉降源及混合源。其中,Cd的污染来源较为复杂,有自然背景、农业活动、工业活动等;Hg的主要来源是大气沉降;As的污染来源主要是工业活动;Pb、Zn的污染来源主要是交通活动;Cr、Cu、Ni的主要来源是自然背景,其中部分Zn还可能来源于交通活动。辣椒种植区存在Cd、Hg、As、Cu、Ni污染风险,辣椒产业布局应考虑交通、工业等活动对土壤表层重金属的影响,减少污染源、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同时也要合理的施用化肥、农药,以保障辣椒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4.
川东北茶区茶园土壤重金属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因子指数和加权综合指数法对四川东部和东北部地区 16个县市的 6 9个茶园土壤样本中As、Cd、Cr、Cu、Hg、Pb、Zn、Ni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目前该地区的茶园土壤环境按农业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标准分析基本适合种植茶树和生产符合卫生质量标准的茶叶。若按有机茶园土壤标准分析 ,该地区茶园土壤Pb、Cu、Zn和Ni等重金属元素含量未超标 ,但Cd、Hg、As和Cr的含量存在一定程度的超标。单因子指数分析结果超标样点的比例分别为 85 5 1%、6 3 77%、37 6 8%和 11 5 9% ,加权综合指数分析结果超标样点的比例为 4 3 4 8%。  相似文献   

5.
冉延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454-5458
分析了某城市不同功能区土壤中重金属As、Cd、Cr、Cu、Hg、Ni、Pb、Zn含量的319个空间样本,结果表明:重金属As、Cd、Cr、Cu、Hg、Ni、Pb、Zn的含量均超过了城区背景值,尤以Hg、Cu、Zn、Cd含量超标最严重。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得出As、Cr、Cu、Ni来自工业区,Cd、Pb、Zn来自交通区,Hg来自公园绿地区的农药。最后采用内梅罗指数污染评价方法得出各功能区重金属污染程度从重到轻依次为工业区、交通区、生活区、公园绿地区和山区。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安徽省东南部长江北岸的江淮平原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污染程度及来源,采集研究区44个土壤样品,测定Cr、Co、Ni、Cu、Zn、Cd、Pb、As、Hg、Se含量,应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价土壤的污染状况,结合地累积指数法和相关性分析初步判断重金属来源。结果表明,Cr、Co、Ni、Cu、Zn、Cd、Pb在土壤中有一定的积累,而As、Hg、Se 3种元素含量低于背景值,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单因子指数评价结果显示,Cr、Co、Ni、Cu、Cd属于轻微污染,Zn、Pb、As、Hg、Se属于清洁无污染;由地累积指数法和相关性分析可知,Ni、Cr、Cu 3种元素以人为污染源为主,Cr与Co、Ni、Cu、Zn之间,Co与Ni、Cu、Zn之间,Ni与Cu、Zn之间,Cu与Zn之间,Zn与Cd之间,Cd与Hg、Se之间,Pb与Se之间,Hg与Se之间同源性很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云南东川小江沿岸农田土壤及白菜进行野外调查采样,测定分析土壤及白菜中As、Cd、Cr、Cu、Hg、Ni、Pb和Zn含量。【方法】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农作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在研究区农田土壤中As、Cd和Cu元素超标,Cr、Hg、Ni、Pb和Zn基本不构成污染,矿业活动区土壤污染最为严重。【结论】研究区白菜中的As、Cd、Cr、Cu、Hg、Ni、Pb和Zn全部超标,超标率均为100%。白菜污染程度为:矿业活动区东川上游东川中游东川下游,白菜对Pb的富集吸收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8.
陕西西乡县茶园土壤重金属含量分析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陕西西乡茶园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为茶园的优选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对西乡县8个茶园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和Pb、Zn、Cu、Cd、Ni、Hg和As 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检测及统计分析,以无公害茶叶产地环境条件中土壤环境要求为背景值作为标准对其单项和综合污染指数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土壤Pb、Zn、Cu、Cd、Hg和As污染程度较轻,其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有1个茶园土壤受到Ni污染,整体茶园土壤质量状况较好;在重金属污染因子中,Ni是主要污染因子;As和Hg是茶叶较易富集的重金属。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喀斯特地区小尺度区域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和生态风险,为利用土地功能和保护耕地土壤环境提供参考。【方法】在黔西南中部某农用地土壤上共布设27个点位,采集表层土壤(0~20 cm)样品,分析测定pH与Cd、Hg、As、Pb、Cr、Cu、Zn和Ni等8种重金属元素,采用《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为评价标准,分析其分布特征、生态风险和来源。【结果】研究区土壤pH为5.46~8.07,重金属Zn、Cr、Pb、Ni、As、Cu、Cd与Hg平均含量分别为154.24、153.71、64.25、61.76、50.38、49.86、0.41和64.25 mg/kg。研究区农用地土壤受As和Cd污染指数分别为1.68和1.38。8种重金属的危害指数(I_R)为69.00,小于生态危害下限(I_R=150)。Cd与Pb, Hg与As、Cu、Zn、Ni, As与Cu、Zn、Ni、Cr, Cr与Cu、Zn、Ni, Cu与Zn、Ni, Zn与Ni间分别具有同源性,存在复合污染。As、Hg、Cr、Cu、Zn、Ni在第一主成分有较高载荷,其方差贡献率为57.565%,含量较高原因主要为长期含重金属化肥施用造成;Cd和Pb在第二主成分中有较高载荷,其方差贡献率为80.277%,含量较高原因主要为成土母质中含量较高。【结论】研究区农用地土壤pH为5.46~8.07,已受不同程度As和Cd污染;Cr和Ni污染处于尚清洁范围;Hg、Pb、Cu和Zn处于清洁范围。污染程度为轻微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0.
对云南个旧锡矿业活动区农田土壤及农作物进行野外调查采样,测定分析土壤及农作物中Pb、As、Hg、Cd、Cr、Cu和Zn含量。结果表明,土壤中Pb、As、Cd、Cu、Zn污染严重。其中Pb、As元素超标率为100%,土壤中Hg没有超标。在矿业活动区的小麦、萝卜、豌豆尖均受到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小麦污染程度:PbAsCrHgCdZn。萝卜污染程度:PbAsCrHgZnCdCu。豌豆尖污染程度:PbAsCrCdZnHgCu。通过土壤和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相关性分析,小麦中的大部分As、Pb、Cd、Zn来自于土壤,萝卜中的Hg、Zn主要来源于土壤,豌豆尖中的大部分As、Cd、Cu、Zn来自于土壤。  相似文献   

11.
茶园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武夷山茶园土壤重金属分布的空间变异性,采集武夷山不同生态区域条件下的茶园土壤样品,检测其Cu、Zn、 Pb、 Cr、 Cd、 As和Hg元素含量,并运用单项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不同区域茶园土壤重金属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茶园土壤中不同种类元素的含量差异显著,不同生态条件下同种元素也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异特征。其中,自然保护区茶园土壤Cd和Hg累积最为显著;生态区茶园土壤的Cu、 Zn、 Pb和Cr有一定累积;景区茶园土壤的Pb、 Cr、 Cd和As含量符合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标准,但Hg略微累积。土壤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的结果表明,保护区污染最为严重,生态区次之,景区尚无污染。各区域污染物的分担情况也不尽相同,其中各区域中Hg的分担率都较高(>25%)。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的结果显示, Cu、 Zn、 Pb、 Cr和As在各茶园的风险等级为“低”,属于轻微生态危害; Cd和Hg在保护区的风险等级以“重”为主,在生态区分别以“中”和“较重”为主,在景区则以“低”和“中”为主。各区域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危害大小为:保护区>生态区>景区,并应警惕Cd和Hg的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杞麓湖农业径流区低污染水所致湖滨带湿地重金属空间分异特征及潜在危害,采集湖滨带农业径流区32个不同类型湿地(河流湿地n=13、人工湿地n=10、湖泊湿地n=9)的表层沉积物,检测重金属Cu、Zn、Pb、Cr、Cd、Ni和Hg含量,利用ArcGIS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DW)分析7种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杞麓湖农业径流区湿地重金属污染。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湿地7种重金属污染程度存在差异,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河流湿地 > 人工湿地 > 湖泊湿地,各重金属平均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Zn > Cr > Cu > Ni > Pb > Cd > Hg,除Pb外,其余6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均超过云南省土壤背景值,Cd超背景值样点比例高达100%。单因子污染指数表明重金属Cd和Hg呈重度污染,存在危害风险;农业径流区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介于112~1 241,平均264,属中度风险水平;重金属含量分布存在明显空间差异,北部高于南部、西部高于东部,含量分布高值区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Cu、Ni、Cr和Zn污染源主要是农业活动;Pb来源主要与道路交通有关,还受工业活动影响;Cd主要受农业活动和工业活动影响。研究表明,杞麓湖农业径流区不同类型湿地重金属污染存在空间差异,Cd和Hg污染严重,生态风险高值区出现在西北部和西南部。  相似文献   

13.
开阳县茶园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贵阳市开阳县8个乡镇茶园土壤中铅、镉、铬、铜、汞、砷这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检测,以无公害茶叶产地环境条件中土壤环境要求为背景值作为标准对其单项和综合污染指数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内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且部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在重金属污染因子中,Hg是主要污染因子,其次是Cd.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重庆市某茶园土壤和鲜茶叶中的重金属Pb,Cd,Cr,Cu,Hg和As含量,并结合茶园土壤和茶叶的卫生质量标准,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Nemerow污染指数法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该茶园土壤和鲜茶叶中这几种重金属含量均较低,但Cd的含量稍高;单因子污染指数和Nemerow污染指数基本上均小于1.0,表明茶叶和茶园土壤基本上未受这6种重金属的污染,茶叶和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茶叶对土壤中Cd、Cu和Hg的富集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5.
重金属污染已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粮食安全,为探明不同时期土壤重金属动态变化规律,采集了天津市武清区的95个农田表层土,并对样品中Pb、Cu、Cr、Ni、Zn、Cd和As的含量进行测定。基于地统计法分析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规律,探讨2005年和2019年土壤重金属的累积、潜在生态风险以及土壤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除Ni以外,重金属Pb、Cu、Cr、Zn、Cd和As随着时间的推移累积污染不断增加。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结果表明,Cd和As是研究区生态风险的主要贡献者。2005年和2019年重金属空间特征表明,Cu、Cr、Ni、Zn和As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高值区集中在研究区的西南部,Pb的高值区呈现面源污染,而Cd呈现明显的点源污染。研究区Cu主要受农业施肥的影响,Zn主要受农业施肥和污水灌溉的双重影响,As、Ni和Cr的污染主要来自成土母质,Cd可能来源于工业活动,Pb归因于交通尾气的排放。研究表明,武清区典型蔬菜种植土壤重金属累积的主要原因是工业排放以及污水灌溉。本研究明确了天津市武清区的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源,可为研究区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长沙市茶场土壤及茶叶重金属的污染情况,为茶场无公害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测定长沙市的金井、湘丰、淳口、银峰和沩山茶场中某个茶园的土壤及茶树新叶、老叶的Pb、Cu、Cr、Cd、Hg和As 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并结合茶场土壤和茶叶的卫生质量标准,使用单项污染指数和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对茶园土壤和茶叶进行评价。[结果]5个茶园土壤和茶叶的Pb、Cu、Cr、Cd、Hg和As重金属元素含量均低于规定含量限定值,单项污染指数和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1.0。[结论]5个茶园土壤环境总体良好,符合无公害茶场建设的条件;茶叶重金属含量在规定含量限定范围内,符合1级茶叶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17.
贵州雷山茶区土壤-茶叶重金属含量特征及饮茶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贵州雷山茶区土壤-茶叶体系重金属含量特征,判断变质岩分布区的植茶适宜性,采集雷山县番召组、清水江组地层分布区茶园24处茶叶及其同点配套土壤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茶叶、土壤中10种重金属元素(As、Cd、Co、Cr、Cu、Hg、Ni、Pb、Zn、Mn)的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低于国家限定标准,但Hg含量高出贵州省A层土壤背景值。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均表明,Hg为雷山茶区土壤主要的污染因子。对照国家标准,雷山茶叶重金属含量未超标,且符合富锌要求。茶树老叶和嫩叶中的重金属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Mn>Zn>Cu>Ni>Cr>Co>Cd,嫩叶对Cu、Zn、Ni、Co的富集能力强于老叶,而老叶对Mn、Pb、Hg、Cd、Cr、As的富集能力强于嫩叶。饮茶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嫩叶茶不会对人体造成健康风险;但当以老叶茶作为日常饮品时,成年女性和儿童需要注意Mn的摄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