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筛选对重金属具有高效吸附能力的叶用黄麻种质,以36个栽培黄麻种质为研究对象,将黄麻干叶制成粉末,研究其对水体中重金属离子Cu(Ⅱ)、Pb(Ⅱ)、Cd(Ⅱ)和Cr(Ⅵ)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不同黄麻种质干叶对同种重金属的去除效果不同;且同种黄麻种质干叶对不同重金属的去除效果也有明显差异。黄麻叶对重金属阳离子具有一定的选择吸附特性,且选择性吸附顺序为Cu(Ⅱ) < Pb(Ⅱ) < Cd(Ⅱ),其中对Cd(Ⅱ)和Pb(Ⅱ)的最高吸附容量分别为20.62、14.19 mg·g-1,对Cu(Ⅱ)的吸附容量最高则为9.53 mg·g-1,而黄麻叶对络阴离子Cr(Ⅵ)的去除效果受种质的影响较大,吸附容量最高可达25.79 mg·g-1,最低仅为1.46 mg·g-1。黄麻种质HMG-2对Cd(Ⅱ)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理论吸附容量可达30.29 mg·g-1。研究表明,黄麻种质HMG-1和HMG-2可考虑作为吸附重金属阳离子的专用种质,而黄麻种质竹昌麻和HMG-4则可考虑作为吸附络阴离子的专用种质;不同黄麻种质干叶对同种重金属的吸附容量不同,主要与黄麻叶片中的富含活性官能团的物质(如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以花生壳为原料、KOH为改性剂,考察碱改性工艺流程中的参数(热解温度、碱炭比和碱处理方式)对改性生物炭吸附盐酸四环素(TCH)的影响。通过吸附实验,以原状生物炭(BC600)为对照,探讨改性工艺参数的变化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对生物炭进行扫描电镜(SEM)、能谱(EDS)、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pHPZC等表征,探究生物炭对TCH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碳化温度600℃、碱炭比2∶ 1、使用碱后处理-熔融法制备的改性生物炭(Post-MBC)对TCH去除能力最强。在25℃、pH=4的环境下,0.1 g的Post-MBC对40 mL 0.06 mg·mL-1的TCH去除率可达99.07%,Post-MBC对TCH的理论最大吸附量可达240.94mg·g-1(45℃)。Post-MBC的比表面积和微孔体积可达863.56 m2·g-1和0.26 cm3·g-1,KOH改性使生物炭的亲水性降低、表面带有负电荷,提高了对疏水性污染物和带正电荷污染物的吸附能力。生物炭的动力学模型更符合McKay方程,三种等温吸附模型的相关系数均较高。改性后的生物炭对TCH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导,吸附过程吸热且自发进行。吸附机理包括孔隙填充作用、π-π相互作用、氢键作用、静电相互作用和疏水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废弃的马尾松针为原材料,制备了易回收的成型马尾松针,并用于含铬(Cr)废水的吸附。通过磷酸与羧甲基纤维素钠反应将废弃马尾松针成型化,以重铬酸钾溶液作为模拟含铬废水,研究吸附剂投加量、pH、初始浓度等对成型马尾松针吸附Cr(Ⅵ)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型马尾松针对水中Cr(Ⅵ)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质量浓度为10 mg·L-1的Cr(Ⅵ)溶液,吸附剂投加量为10.0 g·L-1时,Cr(Ⅵ)去除率达到99%;成型马尾松针对Cr(Ⅵ)的吸附是一个先快速吸附、后缓慢达到平衡的过程,对于10 mg·L-1的Cr(Ⅵ)溶液,最终吸附平衡时间为6 h。马尾松针对Cr(Ⅵ)的去除率随着pH的升高而降低,在pH 1~4时,去除率超过90%;成型马尾松针对Cr(Ⅵ)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过程可以由准一级动力学模型描述;成型马尾松针去除Cr(Ⅵ)的主要机制是静电吸附、氧化还原和络合作用。研究表明,成型马尾松针在去除Cr(Ⅵ)方面具有良好的潜力,可实现废弃生物质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水中有毒重金属去除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4.
氧化老化玉米秸秆生物炭吸附镉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玉米秸秆生物炭在经过模拟自然界老化后对Cd2+的吸附响应,本文利用H2O2对玉米秸秆生物炭进行氧化老化1、2、3次,利用元素分析仪、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及碳谱等分析方法,分析老化前后生物炭对Cd2+的吸附及响应机理。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生物炭氧化老化过程中形成硅酸盐沉淀;经过H2O2老化后H/C、O/C和(O+N)/C的原子比逐渐升高,使得生物炭含氧官能团上升、芳香性减弱、极性增强;老化1次(OYM1)、2次(OYM2)、3次(OYM3)后玉米秸秆生物炭碱性元素逐步被释放,碱性元素较未氧化玉米秸秆生物炭(YM)分别降低了48.23%、95.04%、95.74%;不同处理生物炭对Cd2+的最大吸附量表现为: YM(12.42 mg·g-1) >OYM1(5.98 mg·g-1) >OYM3(3.88 mg·g-1) >OYM2(3.61 mg·g-1),说明老化作用抑制了其对Cd2+的吸附。在玉米秸秆生物炭长期利用过程中,生物炭的老化促进无机组分发挥作用,吸附性能减弱,在进行土壤及水污染修复时应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在300、450℃和600℃下裂解得到3种生物炭,通过批处理实验讨论了溶液初始pH值和裂解温度对玉米秸秆及其生物炭吸附Cr(Ⅵ)的影响,并用吸附动力学模型和等温吸附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对于同种吸附材料而言,溶液初始pH值越低,玉米秸秆及其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量越大;当溶液初始pH值为3或5时,对Cr(Ⅵ)的吸附性能大小顺序为:玉米秸秆 > 生物炭300℃ > 生物炭450℃ > 生物炭600℃;当溶液初始pH=1时,对Cr(Ⅵ)的吸附性能大小顺序为:生物炭300℃ > 玉米秸秆 > 生物炭450℃ > 生物炭600℃,且生物炭300℃对Cr(Ⅵ)的最大吸附量约为141.24 mg·g-1。可见,溶液初始pH值越低,生物炭的裂解温度越低,越有利于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膨润土对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方法 采用氢氧化钠和壳聚糖对膨润土进行改性,分别得到碱改性膨润土(B-NaOH)、壳化膨润土(B-CS)和壳化碱改性膨润土(B-NaOH-CS)。以钠基膨润土(B)为对照,利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和比表面积分析仪表征3种改性膨润土的理化性质,研究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结果 B-NaOH-CS中出现了强N—H吸收峰以及增强的C—H对称弯曲峰,同时B-NaOH-CS表面片状结构卷曲分散,层间孔隙增多,比表面积是其他膨润土的1.2倍以上。当Cr(Ⅵ)质量浓度为50 mg·L-1时,B-NaOH-CS对Cr(Ⅵ)的平衡吸附量为1.03 mg·g-1,分别是B-CS、B-NaOH的1.26、1.84倍。描述膨润土吸附Cr(Ⅵ)的动力学过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优于准一级动力学模型;描述膨润土吸附Cr(Ⅵ)的热力学过程,Langmuir等温模型优于Freundlich等温模型。热力学参数△H>0、△G<0、△S>0,表明膨润土吸附Cr(Ⅵ)为吸热、自发、无序反应。B-NaOH在pH=7.0时对Cr(Ⅵ)的吸附量最大,B-CS、B-NaOH-CS在pH = 3.0时对Cr(Ⅵ)的吸附量最大。结论 B-NaOH-CS对Cr(Ⅵ)的吸附效果最好,改性膨润土对去除Cr(Ⅵ)污染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水稻秸秆为原料制备生物炭(BC300),通过使用腐植酸和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MPTS)丰富其表面官能团,得到腐植酸改性生物炭(HBC300)和巯基改性生物炭(SBC300)两种改性生物炭,分析改性生物炭对Cd2+的吸附能力,借助FT-IR、XPS和Boehm滴定等表征手段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探究改性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及官能团对吸附Cd2+的作用。结果表明:改性过程改变了生物炭的理化性质,HBC300表面增加了COOH和OH官能团,而SBC300表面COC、CO和SH官能团增多。通过丰富其生物炭表面官能团提升了生物炭对Cd2+吸附反应速率和吸附性能,表现出改性生物炭在水中去除Cd2+的潜力。其中,SBC300对Cd2+吸附效果最佳,其最大平衡吸附容量为49.5 mg·g-1,但吸附反应速率小于HBC300,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此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并受化学吸附控制。表征数据及DFT计算拟合数据结果表明,生物炭表面修饰官能团加快了对Cd2+吸附反应速率,但COC和CO官能团限制了SBC300对Cd2+的吸附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了解菌株还原Cr (Ⅵ)的机理,从矿区周边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对Cr耐受的菌株Bacillus sp.T124,对该菌株去除Cr (Ⅵ)的效率和Cr (Ⅵ)的还原产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acillus sp.T124可以有效去除Cr (Ⅵ),在Cr (Ⅵ)初始浓度为100 mg·L-1的LB培养基中48 h还原率达到43.2%。此外,在作为菌体电子供体的6种碳源(葡萄糖、果糖、蔗糖、乳糖、乙酸钠和甘露醇)中,果糖对Cr (Ⅵ)的还原效果最好,在不同共存离子存在条件下,HCO3-的添加对Cr (Ⅵ)的生物还原抑制作用最明显。扫描电镜(SEM)的结果显示,经Cr (Ⅵ)处理后的细胞形态未发生明显变化;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图谱的分析表明菌株对Cr (Ⅵ)的还原产物为Cr2O3;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的结果表明还原过程有烷基和羧基以及多糖的参与,并且通过X射线电子能谱(XPS)的分析确定了去除Cr (Ⅵ)的途径为生物还原而非生物吸附。研究表明,生物还原是Bacillus sp.T124去除Cr (Ⅵ)的主要途径,碳源和共存离子是Bacillus sp.T124对Cr (Ⅵ)还原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稻壳炭对Cd2+的吸附能力,分别选用壳聚糖、硝酸铁与高锰酸钾对稻壳生物炭进行改性,成功制备了壳聚糖改性稻壳炭(C-BC)和铁锰改性稻壳炭(FM-BC),表征了各稻壳炭的基础理化性质,包括比表面积分析(BET)、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表征(XRD),进行了动力学吸附实验和等温吸附实验,并在不同pH和投加量条件下,研究了改性生物炭对Cd2+的吸附量和去除率。结果表明:两种改性方式均减小了稻壳炭的比表面积和总孔隙体积; FM-BC含有Mn-O、Fe-O的特征官能团,此外改性前后稻壳炭的官能团类型基本不变;两种改性方式均使稻壳炭产生了对应的晶体结构变化。两种改性炭对Cd2+动力学吸附特征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颗粒内扩散模型均分为3个阶段,对Cd2+等温吸附特征均符合Langmuir模型; C-BC和FM-BC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5.51 mg·g-1和16.25 mg·g-1,是BC (14.97 mg·g-1)的1.7倍和1.08倍。随着溶液pH增加,C-BC和FMBC的吸附量和去除率逐渐增加,且始终高于BC;随着投加量的增加,C-BC和FM-BC的Cd2+去除率逐渐增加,而吸附量逐渐降低。两种改性方式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稻壳炭对Cd2+的吸附能力,均以单分子层化学吸附占主导,C-BC的最大吸附量明显高于FM-BC,适度调整溶液pH和投加量可改善改性稻壳炭的Cd2+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研发原料来源广泛和吸附性能高的磷酸盐吸附剂,在400、500、600℃和700℃高温热解法制备羊粪生物炭基础上,采用浸载法进行La改性,得到高效脱磷的La改性新材料。结果表明,500℃热解温度的La改性羊粪生物炭吸附性能最佳,Langmuir方程拟合的最大吸附量为56.35 mg·g-1,达到或优于农林秸秆生物炭吸附水平。通过等温吸附方程和动力学方程推测吸附行为是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新材料在磷酸盐初始浓度小于100 mg·L-1时,随浓度增加吸附量快速增大。即便溶液pH值在3~11较大范围内变动,新材料对磷酸盐去除能力仍然很高。通过表征分析表明材料吸附磷酸盐的机理主要为配体交换。本研究为羊粪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制备工艺简单,获得的材料吸附量高达58.33 mg·g-1,为同类生物炭材料的制备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