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运用AMMI模型分析了2017-2018年国家北方片小粒花生多点试验荚果产量数据。结果表明,试验地点、品种、品种与试验地点互作、交互效应主成分值(IPCA)均达极显著水平。不同试验点对品种的分辨力和不同花生品种在各个试验点的稳定性差异较大,18个试验点中山西汾阳和山东临沂分辨力较差,山东烟台和河南濮阳分辨力强。13个花生品种中高产稳产的是花育6802和冀5059,产量高而稳定性一般的是开农92和金花19,稳产但不高产的是郑农花23号。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云南中海拔地区的稳产性较好的玉米品种,运用加性主效性和乘积交互作用(AMMI)模型对12个参试品种在11个参试点的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品种、试点和品种与试点互作效应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根据稳定性参数和分辨力参数可知,赵禾866、云良6号和秋硕玉7号是稳定性最好的玉米品种,试点宣威、新平和祥云的分辨力最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云南花魔芋品种的产量和品质状况,观测魔花15、楚雄花魔芋2号、丽江花白魔芋、会泽花魔芋、大关花魔芋和富源花魔芋(对照)等6个云南花魔芋地方品种的地上部分性状、地下部分性状、产量、干物质含量和葡甘露聚糖含量。结果表明:丽江花白魔芋产量高,性状好,品质佳。预计经进一步研究,花魔芋优良种质可在云南魔芋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科学评价国家菜用甘薯联合鉴定试验中参试甘薯品种(品系)的丰产性、适应性、稳定性及试验点的鉴别力、代表性,采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对2018-2019年国家菜用甘薯联合鉴定试验中10个甘薯品种(品系)在2年9个试验点的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筛选适合大面积推广的丰产、稳产甘薯品种(品系)及鉴别力、代表性较好的试验点。结果表明,菜用甘薯茎尖产量在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方面均极显著,其中环境效应占比最大,其次是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基因型效应占比最小。湘菜薯3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均较高,最接近理想品种(品系),适合大面积推广种植;黔菜薯2号、薯绿2号、EC15、海大7798、福菜薯25的丰产性较好,但稳定性一般,适合在特定区域推广,湖南长沙地区最适的甘薯品种(品系)为薯绿2号,其次是海大7798、福菜薯25;湖北武汉、重庆、海南琼海、福建福州和广东广州地区的最适甘薯品种(品系)为黔菜薯2号,其次为EC15。海南琼海、福建福州是菜用甘薯茎尖产量鉴别力、代表性均较强的试验点,更适合作为菜用甘薯的鉴定试验点。研究首次在菜用甘薯产量分析中同时使用AMMI和GGE 2种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5.
对2013年湖北省水稻(Oryza sativa L.)区域试验中的12个品种(V1-V12)在10个环境试点(E1-E10)中的产量数据进行了方差和AMMI模型联合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基因型引起的产量变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三者的变异平方和分别占总处理平方和的55.95%、16.48%和21.09%。进而基于AMMI模型对品种与环境间互作效应进行了深入剖析,品种与环境间互作效应可分解为三个显著的主成分轴IPCA1、IPCA2、IPCA3,分别解释了总互作平方和的50.56%、22.57%、13.31%,三者合计占互作总平方和的86.44%。综合品种与环境间互作效应大小及产量表现对品种丰产性和稳定性、试点的鉴别力进行了评价,其中品种V10、V12丰产性、稳产性均表现优良,V4、V6、V7属于丰产性很好但稳产性一般的品种,V9、V11属于稳产性很好但产量一般的品种,V1属于产量一般且稳产性很差的品种,V5属于稳产性很好但产量很低的品种,V2、V3、V8属于丰产性和稳产性均很差的品种;对于试点鉴别力,其中试点E1、E7、E8对品种的鉴别力最强,试点E3、E6、E10对品种的鉴别力最弱,其他试点E2、E4、E5、E9对品种的鉴别力居中。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寒地水稻产量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将11个黑龙江省垦区水稻品系布置在8个不同生态点,使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进行稳定性和适应性评价。结果显示,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环境,基因型最低。参试材料稳定性最好的是建09-19,其次是龙粳21,稳定性最差的是垦稻10-2206;试验点中对产量鉴别力最强的是二九一农场,其次是八五六农场,再次为八五○农场,最差的为江川农场。建09-17在八五○农场和八五七农场,垦10-1624在八五六农场,垦稻10-2206在二九一农场和友谊农场,垦09-1709在江川农场、农垦水稻所和兴凯湖农场表现出最佳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四川小麦新品系区域试验产量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混合线性模型和AMMI模型,对四川小麦新品系两年区域试验的产量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混合线性模型中,影响产量的随机效应方差分量以品系与年份互作最大,年份和地点互作也较高。多重比较表明,46548-3、川麦107、98-18、R25和R88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川麦28。回归参数和置信区间分析表明,多数品系稳定性表现相似,但以99-1572最好。AMMI模型分别解释了2002和2003年的92.6%和76.9%的互作平方和;其双标图显示,环境改变较品系变异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更大。同时,通过AMMI2双标图得到各参试品系与环境间的互作情况。此外,通过稳定性参数Di值和AMMI1的品种排序分析揭示出各参试品系的稳定性表现,其中Y1496-15在两年区试中均表现稳定,而R88和46548-3则呈现出特殊的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大麦新品系高产稳产性评价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分别运用变异系数法、高稳系数法及AMMI模型对2011—2013年度大理州大麦新品种区域试验中6个试点9个参试品种(系)的高产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分析方法都能为大麦新品种(系)的高产稳产性评价提供参考,但它们各有其局限性。变异系数侧重于揭示产量的稳定性信息,结合平均产量的变异系数法计算简便、直观易懂,但其可靠性较难保证,且难以反映出基因与环境间互作效应;高稳系数法侧重于反映品种(系)的丰产性,虽然实用性较强,但稳定性劣势易被高产掩盖;AMMI模型分析不仅有效地揭示了环境、基因及基因与环境间互作效应对参试品种(系)的影响,对9个参试品种(系)的产量潜力和稳定性类型划分也很充分,而且分析过程严谨评价结果可靠性高,在区域试验大麦新品系高产稳产性评价中应该优先选择运用。综合3种分析方法,品系052DM3-8-8、071DM11-7为高产稳产类型,其中品系052DM3-8-8的产量最高,生产潜力最大;052DM3-3、071DM11-4、凤03-39为高产不稳产类型;对照品种S500及品系凤03-9、071DM16-1、071DM16-4为低产稳产或低产不稳产类型。  相似文献   

9.
借助AMMI模型对河北省2017年玉米品种多点鉴定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效应(G)、环境效应(E)和基因型×环境交互效应(G×E)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环境效应占总变异比例最大为79.79%,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占10.30%,基因型效应仅占2.84%。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中第一主成分轴(PCA1)、第二主成分轴(PCA2)和第三主成分轴(PCA3)三者共解释了83.14%的互作信息。12个参试品种中,G7(衡玉1587)、G9(沃单901)和G4(沃单818)属于丰产且稳产的品种,对照品种G12(郑单958)稳定性较好但丰产性一般。9个试点中,E2(藁城)试点分辨力最大,E8(永年)试点分辨力最小。  相似文献   

10.
烤烟品种(系)经济性状和评吸品质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EBERHART和RUSSELL回归模型对烤烟品种(系)主要经济性状的稳定性进行了测定,采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AMMI)模型对评吸总分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烤烟品种的产量、级指和上等烟比率等经济性状因环境不同而存在变异,品系9102的产量、级指和上等烟比率均为最高,且适应范围较广;VA427的综合经济性状次之,具有特殊适应性;Coker 371产量最低,但具有较高的级指和上等烟比率及良好的稳定性;品系9714,X9726的综合经济性状较差。烤烟品种的评吸总分存在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VA427和9102的评吸品质的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应用AMMI模型分析春小麦品种区域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安颖蔚  高西宁  葛维德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199-4200,4203
利用AMMI模型对2005年国家东北春小麦旱地组区域试验的产量数据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航麦96、铁90113属于高产稳产型品种;辽春18号、辽99鉴162、赤99-45虽然产量较高,但稳定性较差;K繁49稳产性好,但平均产量较低;沈免2147、K繁9产量低而不稳。在参试地点中,公主岭、铁岭、通辽、朝阳对品种的分辨力较弱;锦州、天津、宣化、白城、赤峰对品种的分辨力较强。  相似文献   

12.
玉米播期和密度对间作魔芋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玉米播期和种植密度对间作魔芋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对玉米播期设3个水平(早播A1:魔芋10%出苗时播种玉米;中播A2:魔芋50%出苗时播种玉米;晚播A3:魔芋90%出苗时播种玉米);玉米种植密度设3个水平(高密度B1:4.17万株·hm?2;中密度B2:2.08万株·hm?2;低密度B3:1.39万株·hm?2)。在魔芋的展叶末期测量魔芋的农艺性状,并对魔芋和玉米产量进行实收测产,分析土地复合产值。结果表明:随着玉米播期的推迟,魔芋株高、叶柄直径、地下球茎和玉米产量降低;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降低,魔芋叶盘直径和地下球茎产量增大,魔芋株高和玉米产量下降。不同玉米播期和种植密度对魔芋叶柄直径和地下球茎产量产生显著的交互作用;不同玉米播期采用何种密度对魔芋叶盘直径、魔芋株高、魔芋叶面球茎产量和玉米产量都不产生显著影响。单独种植魔芋时,魔芋叶盘直径、叶柄直径、魔芋叶面球茎产量最大,而魔芋株高和地下球茎产量最低。在魔芋零星出苗(10%)时,以1.39万株·hm?2的密度间作玉米,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双标图在蓖麻区域试验产量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AMMI模型,结合双标图(biplot)对2004~2005年云南省蓖麻品种区域试验各承试点的平均产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参试品种(系)中,淄蓖3号为高产但不稳产,TCO-202和6052为高产稳产型,品种A133、20031为稳产但不高产;AMMI模型是具体、直观、有效地综合评价蓖麻品种(系)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是我国目前珠芽魔芋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同时也是橡胶林下珠芽魔芋间作面积最大的地区,在我国珠芽魔芋栽培界占据很高的地位。在魔芋原材料紧缺时期,魔芋产量是最受魔芋种植业关注的经济指标。我们调查了西双版纳州珠芽魔芋不同种植模式中单株产量、叶形态指标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旨在对珠芽魔芋胶园高产间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结果表明:成龄胶园间作的珠芽魔芋的叶柄长度、叶柄直径、叶盘直径、顶裂叶长及叶面球茎个数的测定值均最大,其次是幼龄胶园间作,最后是玉米间作。幼龄胶园间作的珠芽魔芋单株产量最高,其次是成龄胶园间作,最后是玉米间作。幼龄胶园中珠芽魔芋单株产量与叶柄长度、叶柄直径的正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成龄胶园中珠芽魔芋叶面球茎个数与叶柄长度、叶柄直径及叶盘直径的正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玉米间作的珠芽魔芋单株产量与叶柄直径有显著正相关。这些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州珠芽魔芋最大间作优势在幼龄胶园,其次在成龄胶园,最后在玉米地。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的适宜播期,以疣柄魔芋(Amorphophallus virosus)为供试材料,分别以种植面积较大的常规胶园和光照条件更优的全周期胶园为间作林,研究2016年2月25日(SD1)、3月25日(SD2)、4月25日(SD3)三个播期对疣柄魔芋生育期、叶片性状、块茎产量、块茎可溶性糖、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全周期胶园林下疣柄魔芋生育期各播期差异不显著,常规胶园林下疣柄魔芋生育期随播期延后而缩短,SD1与SD3差异达显著水平。全周期胶园林下疣柄魔芋叶片数和叶柄基部直径随播期延后而显著增加,叶柄长度受播期影响不显著;常规林下不同播期疣柄魔芋的叶片数无显著差异,叶柄长度和基部直径随播期延后而降低,SD1和SD3差异达显著水平。全周期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的平均产量以SD1播期最高,为22.76 t·hm-2,但三个播期间差异不显著;常规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的产量随播期延后而逐渐增加,以SD3播期的产量最高,为10.90 t·hm-2,与SD1差异达显著水平。播期对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淀粉含量无显著影响。综上可知,全周期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在2月25日—4月25日间均适宜播种,适当早播有利于其产量形成;常规成龄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以3月25—4月25日之间为宜,适当晚播有利于其产量形成;全周期胶园林下疣柄魔芋产量显著高于常规胶园。研究结果可为橡胶园林下疣柄魔芋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的适宜播期,以疣柄魔芋(Amorphophallus virosus)为供试材料,分别以种植面积较大的常规胶园和光照条件更优的全周期胶园为间作林,研究2016年2月25日(SD1)、3月25日(SD2)、4月25日(SD3)三个播期对疣柄魔芋生育期、叶片性状、块茎产量、块茎可溶性糖、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全周期胶园林下疣柄魔芋生育期各播期差异不显著,常规胶园林下疣柄魔芋生育期随播期延后而缩短,SD1与SD3差异达显著水平。全周期胶园林下疣柄魔芋叶片数和叶柄基部直径随播期延后而显著增加,叶柄长度受播期影响不显著;常规林下不同播期疣柄魔芋的叶片数无显著差异,叶柄长度和基部直径随播期延后而降低,SD1和SD3差异达显著水平。全周期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的平均产量以SD1播期最高,为22.76 t·hm-2,但三个播期间差异不显著;常规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的产量随播期延后而逐渐增加,以SD3播期的产量最高,为10.90 t·hm-2,与SD1差异达显著水平。播期对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淀粉含量无显著影响。综上可知,全周期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在2月25日—4月25日间均适宜播种,适当早播有利于其产量形成;常规成龄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以3月25—4月25日之间为宜,适当晚播有利于其产量形成;全周期胶园林下疣柄魔芋产量显著高于常规胶园。研究结果可为橡胶园林下疣柄魔芋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魔芋胶对猪肉肌原纤维蛋白微观结构和相分离结构的影响,进而阐释魔芋胶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和保水特性的调控机制,为魔芋胶在低脂香肠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试验以添加不同比例魔芋胶-肌原纤维蛋白为模拟体系,测定模拟体系的质构和发生断裂形变时的应力应变、复合凝胶的水分分布和持水力,观察魔芋胶和肌原纤维蛋白的相分离行为以及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网络的微观结构。【结果】当魔芋胶的添加比例<0.8%时,随着添加比例的提高,复合蛋白凝胶的凝胶强度、储能模量终值和发生断裂形变时的应力分别显著提高到179.21 g、1 192 Pa和9 139.37 Pa(P<0.05)。当魔芋胶添加比例≥0.8%时,随着添加比例的提高,复合蛋白凝胶的凝胶强度、储能模量、断裂形变时的应力和应变分别显著降至83.03 g、566 Pa、4 964.07 Pa和0.64(P<0.05)。低场核磁结果显示在魔芋胶添加比例<0.8%时,复合凝胶体系不易流动水的弛豫时间和自由水所占百分比随添加比例的提高显著降低(P<0.05),而不易流动水所占百分比显著提高(P<0.05),同时复...  相似文献   

18.
试验比较施用不同用量的微生物有机肥与商品复合肥对魔芋的增产效果,以及对魔芋综合抗性、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微生物有机肥作底肥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其中施用微生物有机肥2 250 kg/hm2增产效果最好,增产幅度为29.09%,其次是1 500、750 kg/hm2,增产幅度分别为24.24%、23.57%,而施用微生物有机肥3 000 kg/hm2,减产幅度达3.04%。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和处理在生物学性状上的表现为植株增高、抗性增强。  相似文献   

19.
本文概述了云南魔芋资源优势、魔芋产业发展的区位和基础优势以及科技支撑优势;指出了云南魔芋产业在基础设施、人才和资金方面的不足;分析了云南魔芋产业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的挑战和政策扶持机遇。提出了加强宏观协调指导、人才队伍建设、财政支持力度和强化科技创新等发展策略。这对促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魔芋产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