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卵孢白僵菌[Beauveria tenella(Sacc)Siemaski或Beauveria hrougniartii(Sacc)Petch]是土栖昆虫病原真菌,主要寄生蛴螬。1984年我们在鲁西南豆区调查,有的地块对蛴螬自然寄生率在50%以上,对豆田蛴螬优势种群(大黑和暗黑金龟幼虫)具有明显的自然控制作用。为探索白僵菌防治大豆蛴螬的可能性,1985年~1987年我们做了田间防治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塔萨虫霉及其发酵产物防治蚜虫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萨虫霉 Entomophthora thaxteriana(Petch)Hall et Bell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蚜虫类病原真菌,国外对此菌及其用于蚜虫防治已有大量的研究,国内尚无报道。 1988年6月,作者在连续几天阴雨后,于北京市海淀区东北旺乡的甘蓝上发现桃蚜(Myzus persicae)大量死亡。作者从死亡虫体上分离获得此菌,经鉴定,确认是塔  相似文献   

3.
孟玲  李保平 《昆虫天敌》2003,25(3):97-104
三个柽柳林地取食柽柳的植食性天敌昆虫优势类群组成相同,主要由瘿螨科(:Efiophyidae)、瘿蚊科(Ceeidomyiidae)、盾蚧科(Diaspididae)、杂斑木虱科(Aphalaridae)、叶蝉科(Cieadellidae)、盲蝽科(Miridae)、象甲科(Cureulionidae)、叶甲科(Chrysomelidae)、麦蛾科(Geleehiidae)等类群组成。其中大部分科仅由某一种或某一属组成。位于温暖气候区的大河沿林地虽然面积最小,但植食性昆虫科的总数量、丰富度(中、后期)、多样性指数N1和N2(中、后期)等参数均高于寒冷区的其他两林地。同位于寒冷地区的阜康和呼图壁林地,面积较大的阜康林地的昆虫群落除均匀度在各季节时期显著高于呼图壁外,其他如总科数、Hill系列多样性参数、丰富度等与面积较小的呼图壁林地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布氏白僵菌防治花生蛴螬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9年9月田间调查采得暗黑蛴螬的僵虫标本,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陈庆涛同志鉴定,属布氏白僵菌Beauveria brongniarlii (sacc_1)Petch的新变种。其孢子长椭圆形,4—6×1.8—2.8微米。 这种白僵菌是我县农田蛴螬的优势病原菌,田间调查经常可见,自然感病率较高。如1979年9月26日在欢墩乡坡石桥村一块大豆田中,暗黑蛴螬的自然感病率达61.9%,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麦种质资源抗病性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我国大麦赤霉病[Gibberdla zeae(Schw.)Petch.]、黄花叶病(BaYMV)和黄矮病(BYDV)三大主要病害进行的抗病性鉴定获得的38000余个病情数据,其中,抗赤霉病库的数据计有5000余份品种,抗黄花叶病库的数据计有1万余份品种,抗黄矮病库的数据计有3650份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库的数据汁有11862份品种,作者于1986—1990年在国产长城0520CH微机上,用汉字dBASE—Ⅲ初步建立了大麦种质资源抗病性数据库管理系统(BGRMS)。本系统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自顶而下形成一个四级树结构,整个管理系统由总控、数据编辑、查询、统计分析和系统维护共五个模块、十一个子模块组成。本系统经初步应用,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相似文献   

6.
小麦赤霉病[Gibberella zead(Sch w.)Petch)是长江中下游冬小麦区常发性病害,我区属零星发生,病穗率一般0.4%左右。近年来由于小麦栽培水平提高,种植密度增大,水肥充足,尤其在小麦抽穗、灌浆期多雨,1985年小麦赤霉病大暴发,大田病穗率7.6%,部分地块高达54%,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为指导赤霉病病穗的田间调  相似文献   

7.
笔者通过1999年以来连续4年的调查研究基本弄清了我区稻田寄生蜂有12个科,42个种。主要优势类群为姬蜂科(10个种)、茧蜂科(12个种)和金小蜂科(2个种)。同时对其在地理空间上随海拔升高,环境结构多样化等因素变化所致的垂直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植被多样化,寄生蜂的种类和数量都有增加。其中姬蜂科随海拔升高,生境多样化,种类增多、种群增大:茧蜂科表现不明显,主要集中在长江沿岸坪上台地地带:金小蜂科则相反,主要集中在沿江两岸河谷地带。  相似文献   

8.
发声在昆虫纲相当普遍。据估计,至少直翅目(Orthoptera)、同翅目(Homoptera)、双翅目(Diptera)、膜翅目(Hymenoptera)和鞘翅目(Coleoptera)数以千计的种类能发声。昆虫发声似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有特化的发音器,有特殊的发音动作,声音由空气传播,人耳可直接感觉。例如:蟋蟀总科(Grylloidea)、螽蜥总科(Tettigonuroidea)、蝼蛄总科(Grylloralpoidea),蝉总科(Cicadoidea)和天牛总科(Cerambycoidea)的若干种类。2.有特化的发音器,有特殊的发音动作,声音由固体介质(寄主植株)传播(实质上是  相似文献   

9.
蠋蝽(一名蠋敌)为捕食性蝽科昆虫中最常见的类群之一,捕食多种农林害虫,近年来在生物防治工作中日益受到注意和重视。本文讨论此属的分类,以供生防工作者和分类学工作者参考。蠋蝽属Arma Hahn由Hahn氏建于1831年。Schouteden(1907)首先指定属模为Cimex custos Fabricius。Kirkaldy(1909)在其编写的《世界蝽科目录》中错误地认  相似文献   

10.
由原粮食部、农业部组织的“全国专题虫种调查”自1980年7月至1982年8月进行了两年的时间,在这两年之内,两部虫调组共派了两批人员到东北黑龙江和中苏边境上调查。1980年7月23日至8月23日,由陈启宗组长领队,参加人员共有黄建国老师(郑洲粮院)王黎明(原粮食部),江若兰(四川绵阳粮科所),张新月和蔡悦(农业部植检  相似文献   

11.
蜱 读 pí (皮 ),如毒死蜱、蜱螨目。不读 bà i(稗 ),也不读 bē i(卑 )。 螽 读 zhō ng(中 ),如螽斯科、中华草螽。不读 dō ng(冬 )。 菁 读 jī ng(京 ),如芫菁科、豆芫菁。不读 qī ng(青 )。 虻 读 mé ng(萌 ),如虻科、中华斑虻。不读 má ng(忙 ),也不读 wá ng(亡 )。 蠹 读 dù (杜 ),如木蠹蛾科、棘胫小蠹。不读 chǔ n(蠢 )。 黾 读 miǎ n(免 ),如水黾、黾蝽。不读 mǐ n(皿 )。 蓑 读 suō (梭 ),如蓑蛾科、大蓑蛾。不读 shuā i(衰 )。 粘 读 niá n(年 ),如粘虫。不读 zhā n(沾 )。 蛴 读 qí (其 ),…  相似文献   

12.
通过(Z)-1-(取代苯基)-2-(1H-1,2,4-三唑-1-基)乙酮肟与N-甲氧基-N-(2-溴甲基苯基)氨基甲酸甲酯反应,合成了11个新的含有三唑基和肟醚基的N-甲氧基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 V1 ~ V11 ),其结构均经1H NMR、IR、LC/MS及元素分析确证。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离体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50 mg/L下,所有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 (Schw.)Petch、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 Cav.和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都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 V4 、 V11 对稻瘟病菌的抑菌活性分别达96.5%和96.7%,对黄瓜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分别达到95.9%和90%。  相似文献   

13.
《植物保护》2008,34(5)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将于2008年10月28~31日在重庆市皇嘉大酒店举行。会议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主办,重庆市植物保护学会、西南大学、重庆市农技总站(重庆市植保植检站)、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协办  相似文献   

14.
玉米秸秆堆上普遍产生的大量粉白色霉状物,经两年接种麦穗,引起了31.7—86.7%的穗腐,病穗上诱发出了大量的子囊壳,镜检证明,是引起小麦赤霉病的禾谷镰刀菌的有性时期玉米赤霉菌(Gibberella Zeae(schw.)Petch]。据此认为,玉米秸秆堆上的禾谷镰刀菌分生孢子在侵染循环中的作用,有必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2011年对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蝇科昆虫进行了诱集采集,得到实蝇科昆虫标本1640号,隶属于2亚科11属19种。不同海拔高度实蝇科昆虫群落组成不同,在6个采样地中海拔最高点实蝇科昆虫种类和数量发生都较少。不同时间实蝇科群落组成及数量也呈现一定的差异。调查发现,7、8月份诱集的数量最多,分别为525头和537头。不同采样地和不同时间实蝇科昆虫的总体优势度指数(D)、多样性指数(H')、物种丰富度指数(E)、均匀度指数(J)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本书由T·芬利森和K·S·哈根合著,赵修复译,科学出版社1981年9月第一版。16开本50页,定价0.60元。本书作者根据已有的资料,扼要、系统地介绍了寄生蜂末龄幼虫分类特征与鉴定方法。内容包括标本制作技术,形态描述与分类等。列有末龄幼虫和(或)蛹分科检索表。在姬蜂总科部分分别列有姬蜂科、茧蜂科和蚜茧蜂科末龄幼虫分亚科检索表,并附有头壳构造图共54个。对小蜂总科、肿腿蜂总科、瘿蜂总科、旗腹蜂总科、细蜂总科和蜜蜂总科均分别指出了他们的主要分类鉴别特征,瘿蜂总科还具分科检索表。  相似文献   

17.
通过查询和整理相关文献,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中国大陆寄主植物共报道有55科165种,以菊科(Asteraceae)植物最多,达31种,锦葵科(Malvaceae)次之,有14种,茜草科(Rubiaceae)寄主未见报道;2015年3月9日在云南省镇康县发现一种茜草科作物小粒咖啡(Coffea arabica L.)受扶桑绵粉蚧为害,发生程度达5级,为扶桑绵粉蚧中国大陆寄主新记录。  相似文献   

18.
伏杀磷(PHOSALONE)是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研究部门于1961年开发的一种苯并哑唑酮类含磷化合物质,具有触杀及胃毒型杀虫、杀螨性能;并有一定的选择性。 多年研究结果证明:伏杀磷对植食类害虫如鞘翅目(象虫科、叶甲种)、双翅目(花蝇科、瘿蚊科、实蝇科)、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夜蛾科)、同翅目(蚜科)等有较强的杀伤力,也可以控制蜱螨类(叶螨科、瘿螨科)。然而,伏杀磷并不伤害作物上的有益节肢动物,对多种天敌及寄生性昆虫毒性极小,甚至无毒。如鞘翅目(瓢虫科、步甲科),脉翅目(草蛉科)、双翅目(食蚜蝇、寄蝇科)、膜翅目(姬蜂科、茧蜂科、赤眼蜂科)等。其安全系数,举例如下表:  相似文献   

19.
正(记者周厚均)8月31日,2018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大会组委会筹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宋军出席会议。四川省遂宁市市委常委、副市长罗晖汇报了绿科会筹备工作情况。绿科会将于2018年9月26日—27日在四川省遂宁市召开。大会主题为"清洁能源为绿色发展注入新动力"。本次大会由中国科  相似文献   

20.
捕食螨是具有捕食某些植食性害螨和害虫能力的螨类。它包括在许多科之中,其中在生产上已应用成功的最著名的乃是植绥螨科(Phytoseiidae)中的一些种类。此外,还有长须螨科(Stigmaeidae)、赤螨科(Erythraeidae、镰螫螨科(Tydei—dae)、大赤螨科(Anystidae)、肉食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