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几年,稻纵卷叶螟在山区水稻连续大发生,尤其是2004、2005年,未治田的稻纵卷叶螟2代、3代为害白叶率达100%.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必须科学防治。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山区稻纵卷叶螟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3.
景宁县地处浙西南部山区,常年种植水稻面积0.50~0.67万公顷,近几年,稻纵卷叶螟在水稻上连续大发生,尤其是2005~2007年,未治田块稻纵卷叶螟白叶率接近100%,对水稻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此,笔者对这几年稻纵卷叶螟发生原因与危害情况进行初步研究,摸清了大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彩色稻进行田间彩绘是创意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可能影响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本研究旨在探明彩色稻对水稻主要食叶害虫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及其卵寄生蜂的影响,为创意农业稻田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比较稻纵卷叶螟在紫色稻、黄色稻和常规稻(对照)上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幼虫及蛹的历期、幼虫及蛹的存活率、蛹重和性比等;比较稻纵卷叶螟成虫在彩色稻和常规稻之间的产卵选择性;比较稻纵卷叶螟的重要卵寄生蜂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和稻螟赤眼蜂(T.japonicum)对彩色稻和常规稻上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选择性,并在大田条件下调查彩色稻稻田和用紫色稻写字的创意稻田中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情况。【结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趋向于在彩色稻上产卵,在彩色稻上的产卵百分比达60%以上,显著高于常规稻,同时稻纵卷叶螟在彩色稻上的生态适应性高于常规稻,用紫色稻和黄色稻叶片饲养的稻纵卷叶螟幼虫存活率和蛹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稻。彩色稻对稻纵卷叶螟的发育历期、蛹重和性比无显著影响。不同赤眼蜂对不同水稻品种上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选择性有差异,螟黄赤眼蜂偏向寄生紫色稻上的卵,对黄色稻的选择性最低,但寄生率无显著差异;而稻螟赤眼蜂偏向寄生绿色常规稻上的稻纵卷叶螟卵,对紫色稻上稻纵卷叶螟卵的选择性最低。3种水稻同时存在的情况下,稻螟赤眼蜂对常规稻上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率是紫色稻上的4.3倍,是黄色稻上的2.1倍。在大田情况下,紫色稻和黄色稻稻田中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和幼虫密度显著高于常规稻田,紫色稻的稻纵卷叶螟卷叶率最高,为15.3%,是常规稻的10.9倍,黄色稻的3倍;紫色稻和黄色稻的稻纵卷叶螟残虫率分别为4.5%和3.3%,也显著高于常规稻(1.1%)。以紫色稻进行田间彩绘时,紫色稻上的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均在6%以上,显著高于常规稻田(4%以下)。【结论】彩色稻相对于常规水稻更易于吸引稻纵卷叶螟危害,且稻纵卷叶螟在彩色稻上的生态适应性高于常规稻,而稻螟赤眼蜂对紫色稻上稻纵卷叶螟卵的选择性最低,不利于紫色稻上稻纵卷叶螟的生物防控。在利用彩色稻进行创意农业稻田彩绘时应充分考虑其负面的生态影响,并制定针对性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选择性农药是否是稻纵卷叶螟再猖獗的诱导因素。[方法]在盆栽和田间试验中,以武运粳7号为供试水稻品种,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25%扑虱灵和10%吡虫啉对稻纵卷叶螟2龄和4龄期的幼虫进行喷雾处理,研究这2种选择性农药对稻纵卷叶螟产卵的影响。[结果]在稻纵卷叶螟幼虫2龄期用扑虱灵300.0、112.5、60.0 g/hm2进行喷雾处理能刺激稻纵卷叶螟成虫产卵;在稻纵卷叶螟幼虫4龄期用吡虫啉60.0 g/hm2喷雾处理也能刺激稻纵卷叶螟成虫产卵,并且其成虫产卵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结论]扑虱灵和吡虫啉能刺激稻纵卷叶螟成虫产卵,是稻纵卷叶螟再猖獗的诱导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控制作用。本文研究了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情况下,纵卷叶螟绒茧蜂对不同龄期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寄生率,稻纵卷叶螟与纵卷叶螟绒茧蜂在生长发育上的相互影响,及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2龄幼虫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在非选择性情况下,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1龄和2龄幼虫的寄生率明显高于对3龄幼虫的寄生率。在选择性试验中,寄生率因不同幼虫龄期组合的不同而不同,在1龄、2龄和3龄幼虫组合情况下,纵卷叶螟绒茧蜂对幼虫的选择性依次为2龄幼虫3龄幼虫1龄幼虫。稻纵卷叶螟幼虫在1龄和3龄初期被纵卷叶螟绒茧蜂寄生后,稻纵卷叶螟1龄和3龄的发育历期显著长于未被寄生的幼虫,而2龄幼虫被寄生后,发育历期未产生显著变化。以稻纵卷叶螟1龄幼虫为寄主,纵卷叶螟绒茧蜂未成熟期的发育历期显著长于以2龄和3龄幼虫为寄主的。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2龄幼虫的功能反应模型符合Holling-Ⅱ型,纵卷叶螟绒茧蜂的寄生潜能A=22.727头。  相似文献   

7.
稻纵卷叶螟是我县水稻上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威胁我县水稻丰产。近几年,稻纵卷叶螟在我县为害一直较重,尤其在2006年稻纵卷叶螟在我县属大爆发年份,现就2006年我县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及为害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桂林地区水稻稻纵卷叶螟迁飞情况与气象条件的对比分析,对影响桂林地区稻纵卷叶螟迁入迁出的气象因素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天气形势决定了大气的环流,850 hPa气流足决定稻纵卷叶螟迁飞方向和速度的主导气流,华南地区一致的偏西南气流是稻纵卷叶螟北迁的主要载体:温度和水稻生长期是决定稻纵卷叶螟起飞的主要因子,降水和下沉气流决定了害虫的降落地点,适宜稻纵卷叶螟迁入桂林的地面温度为19~28℃,空气湿度为70%以上,稻纵卷叶螟降落高峰期当天和前1 d有降水的概率为85.8%.  相似文献   

9.
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切实控制稻纵卷叶螟危害,本文结合南京地区水稻栽培现状,分析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特点,对稻纵卷叶螟防治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2007年,江苏省响水县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分析2007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的特点以及大发生原因,对2007年响水县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进行2%依维菌素水乳剂防治稻纵卷叶螟药效研究,结果表明:2%依维菌素水乳剂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浓度越高防效越好。水稻破口期、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高峰期施用剂量为375~1 125 mL/hm2,药后13 d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为74.70%~87.43%,能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危害。当稻纵卷叶螟偏重以上发生时,施用剂量可增加至750~1 125 mL/hm2。  相似文献   

12.
进行2%依维菌素水乳剂防治稻纵卷叶螟药效研究,结果表明:2%依维菌素水乳剂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浓度越高防效越好。水稻破口期、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高峰期施用剂量为375~1 125 mL/hm2,药后13 d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为74.70%~87.43%,能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危害。当稻纵卷叶螟偏重以上发生时,施用剂量可增加至750~1 125 mL/hm2。  相似文献   

13.
稻纵卷叶螟是我县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在稻纵卷叶螟的药剂防治上,我县以往一直是以稻纵卷叶螟的2龄幼虫高峰期作为防治适期.根据有关研究报道及近年来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稻纵卷叶螟的药剂防治适期可提前到稻纵卷叶螟的1龄幼虫高峰期.其主要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4.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本文结合铜陵市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实践,对稻纵卷叶螟的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发生特点及生活习性进行简单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技术,以期为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由于 2 0 0 3年 6~ 7月上旬持续阴雨天气 ,对稻纵卷叶螟的产卵、繁殖、发育十分有利 ,导致沿淮稻区稻纵卷叶螟呈大发生。笔者主要根据 2 0 0 3年稻纵卷叶螟的治理经验 ,结合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特点 ,提出了合理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对水稻的生产影响很大。结合铜陵市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实践,对稻纵卷叶螟的形态特征、为害症状、发生特点进行简单的总结,并提出几点防治技术,为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十多年来山区稻纵地螟垂直迁飞研究和实践验证结果,以五个方面的依据进一步证实了山区稻纵卷叶螟“7月上山,8月下山”的垂直迁飞现象,并介绍了中小尺度的垂直异层测报的原理和联合防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稻纵卷叶螟是三都县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分析三都县2000~2005年稻纵卷叶螟监测结果,针对稻纵卷叶螟在三都县的发生危害规律,提出预测预报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对稻纵卷叶螟系统测报赶蛾法进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从提高测报精确度和方法科学性角度,提出了如何以稻纵卷叶螟形态学、生物学为突破口,革新稻纵卷叶螟系统测报方法,以期能够准确地预报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并制定防治策略而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南平市近年来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和发生特点,分析影响南平市稻纵卷叶螟发生的主要因素,总结相关绿色防控措施,为今后南平市稻纵卷叶螟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