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5 毫秒
1.
祝延立  那伟  郗登宝  赵新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202-15203,15213
[目的]研究施用沼液土壤耕层理化性状变化规律,提出沼液最大承载量。[方法]以玉米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探讨了不同沼液施用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施用沼液可以有效地增加土壤表层有机质和各种养分的含量,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改善土壤团粒结构。[结论]随着沼液施用量的增加,土壤中氮、磷、钾含量增加,增幅顺序为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全磷含量>全氮含量>全钾含量>速效氮含量。为避免因土壤速效磷的过剩而流入水体,利用猪场粪污沼液种玉米,施用量应控制在118.73 t/hm2以内。  相似文献   

2.
田间试验利用沼液种植特高黑麦草,探求"猪-沼-草"良性循环模式,每666.7 m2分别施用含氮量折合为0(CK)、60、70、80、90、100 kg的猪场粪便污水处理沼液,比较分析黑麦草种植前后土壤表层N、P、K、有机质和pH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沼液施用量范围内,黑麦草能正常生长;施沼液后速效P和速效K含量增加明显,增幅顺序排列为速效P>速效K>全P>全N>全K>碱解N.为避免因土壤中速效P的过剩,规模养猪场利用沼液种植黑麦草,在黑麦草种植期(210 d)内,沼液施用量应当控制在每666.7 m28 378 kg以内,相当于土地载畜量每666.7 m2承载2.22头猪.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玉米闽紫糯1号群体结构及需肥特性试验,探讨不同密度处理及肥料配比对闽紫糯1号光合群体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时,群体叶面积发展动态合理,光合势、净同化率与叶面积系数最高,生育期内干物质积累量最大.氮肥、磷肥、钾肥对玉米产量贡献:氮肥>钾肥>磷肥;氮肥对玉米籽粒重量、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的影响最大.氮、磷、钾3种肥料的最佳施用量为N 187.5kg·hm-2、P2O5 112.5 kg·hm-2、K2O 180.0 kg·hm-2.  相似文献   

4.
利用沼液种植黑麦草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间试验利用沼液种植特高黑麦草,探求“猪-沼-草”良性循环模式,每666.7 m2分别施用含氮量折合为0(CK)、60、70、80、90、100 kg的猪场粪便污水处理沼液,比较分析黑麦草种植前后土壤表层N、P、K、有机质和pH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沼液施用量范围内,黑麦草能正常生长;施沼液后速效P和速效K含量增加明显,增幅顺序排列为速效P>速效K>全P>全N>全K>碱解N。为避免因土壤中速效P的过剩,规模养猪场利用沼液种植黑麦草,在黑麦草种植期(210 d)内,沼液施用量应当控制在每666.7 m28 378 kg以内,相当于土地载畜量每666.7 m2承载2.22头猪。  相似文献   

5.
堆肥施用量对全株青贮玉米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与化学肥料相比施用堆肥对青贮玉米饲料生产能力的影响,为生产中合理施用堆肥进行青贮玉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3个不同堆肥的施用处理分别为20、40和60 t•hm-2,以施用化学肥料(尿素400 kg•hm-2+过磷酸钙450 kg•hm-2+钾肥(K2SO4)300 kg•hm-2)为对照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通过测定各处理单位土地面积的鲜物质产量、干物质产量、营养物质含量、养分瘤胃降解率,得出不同堆肥施用量对青贮玉米单位土地面积生物产量、营养物质产量、可降解营养物质产量等指标的影响,从而对施用堆肥的青贮玉米饲料生产能力进行综合评定。【结果】随堆肥施用量的增加,全株青贮玉米中蛋白质、脂肪、总能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粗纤维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总碳水化合物含量差异不明显(P>0.05)。同时,提高堆肥施用量增加了全株青贮玉米中蛋白质、脂肪、总碳水化合物、总能的瘤胃降解率(P<0.05)。各堆肥处理组全株青贮玉米生物产量、营养物质产量、瘤胃可降解营养物质产量和相对饲料价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化学肥料相比,施用堆肥提高了青贮玉米的生物产量和饲用品质,本试验条件下最适的堆肥施用量为40 t•hm-2。  相似文献   

6.
田间试验利用沼液种植特高黑麦草,探求“猪-沼-草”良性循环模式,每666.7 m2分别施用含氮量折合为0(CK)、60、70、80、90、100 kg的猪场粪便污水处理沼液,比较分析黑麦草种植前后土壤表层N、P、K、有机质和pH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沼液施用量范围内,黑麦草能正常生长;施沼液后速效P和速效K含量增加明显,增幅顺序排列为速效P>速效K>全P>全N>全K>碱解N。为避免因土壤中速效P的过剩,规模养猪场利用沼液种植黑麦草,在黑麦草种植期(210 d)内,沼液施用量应当控制在每666.7 m28 378 kg以内,相当于土地载畜量每666.7 m2承载2.22头猪。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研究沸石对水稻的增产及环保效应,确定最优氮肥与沸石施用量,于2014年5月~2014年10月进行测坑试验。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2个因素(不同氮肥施用量、沸石施用量),8个处理,2次重复。主区为氮肥设置4个水平,依次为0,52.5,105,157.5kg·hm-2;副区为沸石设置4个水平依次为:0,5,10,15t·hm-2。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范围内,除水稻土CEC之外,氮肥对本试验测量指标均有显著影响,水稻产量、水分生产率、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水稻土CEC及土壤全氮均随氮肥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沸石具有较强的离子交换性、吸附性,适量沸石(5~10t·hm-2)施入增加水稻的产量、水分生产率、干重、叶面积、水稻土CEC,且在同等氮肥水平条件下,沸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效率大小依次为:Z2(5t·hm-2)Z3(10t·hm-2)Z4(15t·hm-2)Z1(0t·hm-2),而沸石在不同氮肥条件下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效率大小依次为N3(105kg·hm-2)N4(157.5kg·hm-2)N2(52.5kg·hm-2)N1(0kg·hm-2)。沸石施入土中,减少水稻深层土壤(45cm)中的全氮含量,增加表层土壤(15cm)中的全氮含量,减少氮肥的流失。说明沸石作为土壤改良剂在提高水稻产量、减轻环境污染方面有积极的作用,N2Z3处理为水稻增产环保的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8.
氮磷钾平衡施用对大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311-A拟饱和最优回归设计和{3,2}单形格子饱和设计,通过氮磷钾肥配比和氮肥分期施用田间试验,拟合大葱施用氮磷钾肥对经济产量、施肥利润及氮肥分期施用比例的效应函数,寻优结果表明:大葱最高产量施肥量分别为N 317.25 kg.hm-2、P2O5kg.hm-26.26和K2O 93.34 kg.hm-2,最佳经济施肥量则分别为N 310.76 kg.hm-2、P2O51.53 kg.hm-2和K2O 89.93 kg.hm-2;氮肥各时期(基肥、前期追肥、后期追肥)较佳施用量分别74.08 kg.hm-2、112.24 kg.hm-2和124.68 kg.hm-2。在相同的肥底下,大葱品质受氮磷钾施用量及氮肥施用时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施用粪肥和沼液对设施菜田土壤磷素累积与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针对有机蔬菜生产普遍施用粪肥和沼液的现状,利用多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基施不同数量粪肥(CM1:30 t·hm-2;CM2:60t·hm-2;CM3:90 t·hm-2)和追施相同量沼液对有机设施蔬菜产量、土壤磷素累积及其移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11—2014年不施粪肥单施沼液处理中(CK:0 t·hm-2粪肥)累积磷素盈余量为290 kg P·hm-2,0~30 cm土层土壤中Olsen-P和磷饱和度(DPS)均超过了磷素淋失的环境阈值。粪肥配施沼液处理显著增加了磷素盈余和磷素在土壤中的累积,试验期间2011—2014年累积磷素盈余量为不施粪肥单施沼液处理的6~22倍。随着粪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全磷、Olsen-P、Ca Cl2-P、Mehlich3-P和DPS均迅速增加,当粪肥用量达到60 t·hm-2时,显著增加了0~60 cm土层土壤全磷、Olsen-P、Ca Cl2-P、Mehlich3-P含量和DPS,大量粪肥施用并配施沼液处理使表层土壤DPS接近或达到100%。有机蔬菜生产中盲目大量施用粪肥和沼液,显著增加了土壤磷素累积和淋失风险,4年连续每茬90 t·hm-2粪肥施用并配施沼液处理导致磷素在土壤剖面的迁移到达90 cm土层。与不施粪肥单施沼液处理相比,粪肥配施沼液显著提高了作物产量,但是较多量粪肥投入并没有继续增加作物产量,而显著增加了磷素淋失风险。因此,在有机蔬菜生产中推荐施用不超过30 t·hm-2粪肥并配施沼液模式。  相似文献   

10.
玉米氮肥和磷肥总量控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玉米氮肥和磷肥的适宜用量,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和磷肥施用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磷肥的施用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玉米产量达到最高时氮肥施用量为530.56kg·hm-2,磷肥施用量为105.45kg·hm-2。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沼液灌溉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CO_2和N_2O排放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设置不同的灌溉模式,即空白对照处理CK、常规施肥处理CF、灌溉两次(小麦季一次+玉米季一次)2∶1沼液处理T1、灌溉三次(小麦季两次+玉米季一次)2∶1沼液处理T2与灌溉三次(小麦季两次+玉米季一次)2∶1沼液处理T3共五个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牛场沼液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土壤CO_2和N_2O的排放特征,同时监测气象条件、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等因子以及作物产量,分析并探讨了轮作周期内农田土壤CO_2和N_2O的排放特征及相关影响因子。试验结果表明,沼液灌溉没有改变轮作周期内土壤CO_2和N_2O排放通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但会造成灌溉后短期内CO_2和N_2O排放通量增加;轮作周期内沼液灌溉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CO_2的排放水平,但除T3处理外,差异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沼液灌溉处理没有明显提高N_2O排放水平。沼液灌溉提高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施用化肥会降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与常规施肥处理CF相比,T2、T3处理作物籽粒产量无明显差异,T1处理严重减产。综合考虑作物籽粒产量与CO_2和N_2O累积排放量,T2处理为本试验条件下最合理的沼液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2.
秋闲期沼液施用对黑土区土壤氮素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非种植期施用沼液的可行性,采用喷施加深翻及注施方式于2018年10月和2019年10月将不同氮素替代量的沼液施于东北黑土中,研究了黑土区作物收割后(秋闲期)沼液施用对玉米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考察了黑土区玉米土壤铵态氮挥发和铵态氮及硝态氮淋溶特性。结果表明:沼液施用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注施沼液对土壤有机质的升高幅度要高于喷施处理。秋闲期在低温条件下以喷施加深翻的方式施用沼液能够减少土壤氨挥发量。秋闲期当喷施氮素替代量在135 kg·hm-2·d-1以下时可以施用沼液,此时未发生铵态氮和硝态氮淋溶风险,而采用注施方式时,即使沼液氮素替代量为90 kg·hm-2·d-1时仍有潜在发生铵态氮淋溶的风险。两年试验结果初步表明,黑土区秋闲期采用合理的氮素替代量及施用方式施用沼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沼液与有机肥配施条件下氮损失风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索沼液、有机肥配施等氮量替代化肥的模式,期望能够在保持产量稳定的前提下,降低稻田氮素损失的风险。本试验以太湖水稻土为研究对象进行盆栽试验,设置了空白对照(CK)、常规化肥(NPK)、100%沼液、75%沼液+25%猪粪有机肥、50%沼液+50%猪粪有机肥和100%猪粪有机肥六个处理,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的稻田氨挥发特性,同期测定稻田田面水氮含量,以及全施肥期径流流失量。试验结果显示,在等施氮量条件下,常规化肥处理水稻产量达12 752.70 kg·hm~(-2),其农田氨挥发总量为76.99 kg·hm~(-2),径流氮损失量39.11 kg·hm~(-2);100%沼液施用处理和75%沼液+25%猪粪有机肥配施处理氨挥发量较高,分别为120.66、88.01 kg·hm~(-2);而50%沼液+50%猪粪有机肥配施处理氨挥发总量和径流氮流失量均低于常规化肥处理,分别为58.03、22.00 kg·hm~(-2),其产量与常规化肥处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100%猪粪有机肥施用处理尽管氨挥发总量和径流氮流失量表现最低,但其产量低于50%沼液+50%猪粪有机肥配施处理。综合比较而言,50%沼液+50%猪粪有机肥配合施用处理在保持一定产量的基础上又能减少氨挥发及氮流失风险,是一种比较适宜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有机肥种类和替代比例对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肥力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CN),优化减量施肥(ON),优化减量配施15%(ONL-15%)、30%(ONL-30%)和50%(ONL-50%)沼液氮,优化减量配施30%堆肥氮(ONC-30%),优化减量配施30%商品有机肥氮(ONS-30%)共8个处理。结果表明:与CN处理相比,ON、ONL-15%和ONL-30%处理均显著增加小麦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其中ONL-15%处理小麦产量最高,较CN和ON处理分别增产16.18%和14.08%,该处理下氮肥利用率也由CN处理的18.41%增至36.46%,表明优化减量配施15%沼液氮肥为减氮配施沼液最佳比例。在30%替代比例下,不同种类有机肥配施对小麦增产效果存在差异,与ON处理相比,沼液配施增加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而堆肥和商品有机肥配施显著降低小麦产量。堆肥配施可以促进土壤全氮、水解性氮和有效磷的积累,商品有机肥配施对缓解土壤酸化、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较好效果。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减少32.60%~65.91%硝态氮在耕层土壤的残留,增加土壤有效氮含...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张家港地区适合青椒种植的沼液施用水平和方式,分别设置浇施或喷施54(T1)、84(T2)、114(T3)、144(T4)、204 m3·hm-2(T5) 5个沼液施用量,分析青椒产量和品质、土壤pH、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等以确定最佳的沼液施用方式和施用量。结果表明,沼液的适量施用可以有效提高青椒的产量和品质,且浇施效果明显好于喷施。浇施114 m3·hm-2可以充分发挥沼液肥效,相比未施沼液的CK1,青椒产量增加97.74%,Vc和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32.77%和83.82%,且硝酸盐含量符合我国蔬菜硝酸盐污染程度一级标准。施用沼液显著提高0—20 cm土层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但有可能加深土壤盐碱化程度。综上所述,沼肥可以代替传统化肥用于青椒的种植生产,采用114 m3·hm-2的施肥量对青椒种植地进行浇施最利于青椒的生长。研究结果为促进当地沼液利用,解决沼液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菌剂、沼液及其复配对玉米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旨在研究菌剂、沼液及其复配对玉米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用固氮芽孢杆菌W6、巴西固氮螺菌Yu62及固氮巨大芽孢杆菌C4这3种固氮菌分别接种,并与沼液复配后接种玉米,以及这3种固氮菌与解磷假单胞菌S20组成的的4种微生物复合菌剂单独或与沼液复配后接种玉米。结果表明:除百粒重外,单菌剂处理组、沼液处理组及二者复配处理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国家惠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河南省汝州市农村沼气建设及推广得到快速的发展。如何充分利用沼液,促进汝州市农业的发展,对有限能源进行循环综合利用尤为重要。本实验通过夏玉米浇施沼液对比分析,总结出沼液在夏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规模养猪场沼液替代化肥施用对土壤养分和盐分含量的影响,以安康市某农业园区设施菜田为研究对象,以当地常规施用化肥量为对照处理,在常规化肥量减半的条件下,设计3个不同沼液用量处理,在大棚菜田中连续进行3 a定点田间试验,在大棚蔬菜收获后以20 cm为采样单位,分层采集各处理土壤剖面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全铜、全锌含量及电导率。结果表明,随着沼液施用年限的增加,土壤剖面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全铜、全锌含量和电导率均相应增加,且氮、磷、钾及盐分随着沼液用量的增加向深层土壤迁移量相应增加的趋势,当沼液年用量为1 600 m~3/hm~2时,养分和盐分累积与迁移量明显超过常规化肥处理,说明大量施用沼肥在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的同时,土壤养分和盐分的累积及向土壤深层迁移会给土壤环境带来较大的污染风险。建议在当地土壤条件下,在严格化肥用量的前提下,设施农业年沼肥施用量不超过800 m~3/hm~2为宜。  相似文献   

19.
化肥减施与液体有机肥配施对棉花养分吸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膜下滴灌条件下,氮磷减量与不同液体有机肥配施在棉花上肥效及其经济效益差异,选择合适的有机肥种类,提高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方法】 试验设11个处理,(1)常规施肥(NP);(2)80%常规施肥(80%NP);(3)80%常规施肥+低量氨基酸有机肥(80%NP+LAA);(4)80%常规施肥+中量氨基酸有机肥(80%NP+MAA);(5)80%常规施肥+高量氨基酸有机肥(80%NP+HAA);(6)80%常规施肥+低量黄腐酸有机肥(80%NP+LFA);(7)80%常规施肥+中量黄腐酸有机肥(80%NP+MFA);(8)80%常规施肥+高量黄腐酸有机肥(80%NP+HFA);(9)80%常规施肥+低量沼液有机肥(80%NP+LBS);(10)80%常规施肥+中量沼液有机肥(80%NP+MBS);(11)80%常规施肥+高量沼液有机肥(80%NP+HBS)。各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结果】 80%常规施肥会显著降低棉花生物量和产量。80%常规施肥配施中量氨基酸、黄腐酸和沼液处理棉花生物量和产量最高;有机肥用量相同时,配施不同类型有机肥处理间棉花产量没有显著差异。(4)施用80%NP+MBS处理的棉花经济效益最高,比常规施肥处理高9.4%。【结论】 选择80%NP+MBS是提高新疆棉花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