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腐植酸类物质与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腐植酸类物质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等的有机物质,对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质及植物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通过从土壤、动物粪便、低级别煤等中提取。本文综述了腐植酸类物质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理机制,并分别从抗旱、抗盐碱、抗低温/高温、抗重金属污染、抗病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腐植酸类物质对植物抗逆性的影响,最后展望了在可持续农业中腐植酸类物质在作物上的应用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紫色水稻土胡敏酸的形成——稻草腐解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土壤腐植酸类物质的形成是土壤固碳的重要过程,但对腐植酸类物质形成过程的了解仍不甚清楚,为了丰富土壤腐植酸类物质形成理论,采用富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固态交叉极化-魔角旋转~(13)C-核磁共振光谱技术分析了紫色水稻土稻草腐解过程中胡敏酸的波谱学特征.结果表明,稻草腐解的前期,胡敏酸的红外光谱所有吸收峰(3 364、2 933、1 653、1 599、1 508、1 461、1 421、1 331、1 225、1 126、1 033 cm~(-1))强度皆有明显减弱,核磁共振光谱的烷基、多羟基和芳基的共振峰明显减弱且甲氧基的共振峰显著增强,即表明提取的胡敏酸为类胡敏酸的木质素;随着腐解的进行,胡敏酸的红外光谱的吸收峰强度皆显著增强,核磁共振光谱的烷基、芳基和羰基的共振峰增强,即表明此时的胡敏酸已是以木质素残体为核心并结合烷基、酰胺以及糖类物质反应形成的高分子聚合体;稻草腐解的后期,胡敏酸的红外光谱的2 933 cm~(-1)处的吸收峰强度减弱,1 65l、1 599、1 508、1 461、1 422和1 224cm~(-1)处的吸收峰小幅增强,核磁共振光谱的烷基共振峰减弱,甲氧基共振峰增强,表明此时的胡敏酸发生脱烷基(主要是甲基)过程.因此,红外光谱吸收峰强度与核磁共振光谱共振峰强度的规律性变化反映了稻草腐解过程紫色水稻土胡敏酸的形成过程具有阶段性,紫色水稻土胡敏酸的形成过程符合木质素学说.  相似文献   

3.
腐植酸在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腐植酸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涉及土壤、低级别煤炭及水体.天然腐植酸是由死亡的植物残体经长期生物化学或地球物理化学作用后生成的.人工生物发酵和化学合成也能制成腐植酸,但大量存在腐植酸的地方仍是煤炭和土壤.腐植酸类物质对植物的作用,主要可视为在农业方面的应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国,腐植酸在农业方面功能优异,符合当今绿色农业的潮流,腐植酸及其氧解产物,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有八个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1.有机肥对保护地蔬菜产量与质量的影响 不同的有机肥,对保护地蔬菜产量与质量均有不同的影响.有机肥在蔬菜作物营养中有以下作用:①有机肥中含有的大量的无机态元素和微量元素,可直接供给作物吸收与利用;②有机肥中的有机质,可以作为蔬菜作物养料的来源,如氨基酸、酰胺、磷脂等可作为蔬菜作物的氮、磷来源,纤维素可作为蔬菜作物的碳素营养来源;③有机肥料在分解的过程中,形成的胡敏酸、纤维素等活性物质可以改善蔬菜作物营养加强新陈代谢、刺激作物生长、提高蔬菜作物对养分的利用率;④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有机肥经过腐植化过程,能部分形成腐植质,具有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以及缓冲性能和提高地温的作用;⑤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一方面增强了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群,另一方面为土壤中的微生物的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5.
腐植酸类肥料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植酸是一类成分复杂的天然有机物质,存在于土壤、煤炭、湖泊、河流及海洋中。腐植酸类肥料是一种含有腐植酸类物质的新型肥料,也是一种多功能肥料。腐植酸是一种有机酸,主要包括黑腐酸(即狭义的胡敏酸)、棕腐酸(或称草木樨酸)、黄腐酸(或称富里酸),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通常又把除黄腐酸的黑腐酸和棕腐酸二者称为胡敏酸。该类肥料多以泥炭等富含腐植酸物质为主要原材料掺合其他有机、无机肥料配制而成,品种繁多,包括各地制造和使用的硝基腐植酸铵、腐植酸铵、腐植酸磷、腐植酸钾、腐植酸氮磷、腐植酸氮磷钾等,以及作刺激剂的腐植酸钠,作土壤改良剂的腐植酸钙、镁等。  相似文献   

6.
采用室内菌丝生长抑制实验,选择土壤与植物体内常见的酚酸类化合物香草酸、丁香酸、阿魏酸和香豆酸并根据它们在西洋参种植地土壤中的含量设计测试浓度,测定这些化感物质对西洋参致病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根腐菌(Fusarium solani)菌丝生长的作用,探讨酚酸类化感物质与西洋参病原菌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显示:浓度为0.1~1 mmol/L的丁香酸对西洋参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具有促进作用,香草酸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呈浓度效应,浓度在1 mmol/L以上的香豆酸对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阿魏酸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对于西洋参根腐菌,阿魏酸对其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香豆酸也有一定促进作用,香草酸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作用,0.1~1 mmol/L丁香酸对其生长基本无影响.不同酚酸在不同浓度下对2种西洋参病原菌作用不同,在田问实际情况下,化感酚酸与西洋参病害的发生之间可能是一种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有机肥问题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化肥已成为肥料主体的背景下,讨论了中国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有机肥问题。(1)有机肥的数量和质量。近几年来有机肥数量不断增加,每年有机肥资源量约40亿吨,但总体质量较差;(2)有机肥的产业化和商品化;(3)有机肥的矿质化和腐质化;(4)科学、高效地利用有机肥。  相似文献   

8.
<正>什么是腐植酸?腐植酸(Humic Acid,简称HA)是动、植物遗骸(主要是植物遗骸),在微生物以及地球物理、化学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分解和转化形成的一类大分子有机弱酸聚合物。腐植酸广泛存在于土壤、湖泊、河流、海洋以及褐煤、风化煤、泥炭之中。毫不夸张地说,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壤、水体、空气、动植物、有益微生物等环境因子,不可回避地都要牵涉到腐植酸类物质上来。腐植酸的主要元素有碳、氧、氢、氮、硫等。其中,碳含量随着腐殖化程度的加深而增大,一般泥炭褐煤风化煤。腐植酸由黄腐酸、棕腐酸和黑腐酸三个组分构成,分子  相似文献   

9.
正腐殖酸(Humic Acid简写为HA)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由生物(主要是植物)残骸经过微生物分解和一系列地球化学过程形成的有机质,作为一类有良好活性的天然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在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发育,提高肥料利用率方面有明显作用[1]。成绍鑫等[2]通过多年试验研究,发现土壤中施入一定量的含腐殖酸尿素可使氮肥利用率提高6.9%~11.9%。含腐植酸水溶肥料是一种含有腐植酸类物质的  相似文献   

10.
<正>土壤中一切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都是在酶的作用下进行的。土壤酶的活性,反映了土壤中进行的各种生物化学过程的方向和强度。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土壤酶作了许多研究。本文就杉木马尾松混交林以及杉木纯林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作了研究,旨在探讨杉木经与马尾松伴生树种混交后,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变化趋势以及它们同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加拿大蓬化感作用及化感物质的释放途径,采用盆栽法研究加拿大蓬在土壤腐解过程中对两种供试植物(小白菜和番茄)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随土壤中加拿大蓬植株残体腐解物含量的增加,它对小白菜和番茄幼苗的植株生长、生物量的积累及叶片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大,且达到显著水平;腐解物含量增加能显著增大小白菜和番茄的细胞质膜渗透性,但对小白菜和番茄叶绿素的合成抑制作用不显著。可见,植株残体腐解是加拿大蓬产生化感作用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腐植酸肥料是一种多功能的水溶性肥料,现在普遍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腐植酸类物质对土壤中的物质具有保持能力,而腐植酸肥料自身所具有的缓冲能力,对土壤的缓冲性能也具有一定的促进效果。目前针对腐植酸肥料缓冲容量的研究很少。本文尝试从腐植酸原料和成品入手,研究其缓冲性能,为腐植酸肥料的生产、使用和腐植酸肥料缓冲容量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杉木化感物质香草醛的产生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连栽可导致生产力逐代退化.退化的重要原因是土壤中化感物质香草醛积累.这种化感物质是在林地土壤中缺氮情况下由于前体物和能量流向次生物质而合成,故林地土壤毒性是随着杉木林地土壤肥力(如氮)的逐代降低而增强.无论从消除毒性的土壤生物化学--土壤腐殖质形成,还是从产生毒性物质的生态生物化学--化感物质形成,都从理论上证明,缺氮是制约这2种生物化学过程进行的关键因素.另外,杉阔混交林中的阔叶树的作用在于补充纯杉木林地中缺乏的氮,这可由杉木生长正常、无毒害现象发生以及腐殖质含量增加佐证.退化点和作用点相一致.图1参23  相似文献   

14.
土壤温度对于土壤一系列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化学过程有重要作用,其变化特征及气象因素影响对改善红壤地区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在田间试验基础上,分析气温、降水、风速、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与不同土壤深度(10,20,40,80,100 cm)下的土壤温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温度变化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趋于平缓;(2)不同作物地土壤温度在根系以上部分存在一定差异;(3)影响土壤温度的气象因子按影响程度排列分别为:日照时数、降水量、气温、水汽压、相对湿度、风速;(4)与土温相关关系显著的气温、水汽压、降水量、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作为自变量来构建关于不同土层深度土温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其决定系数均高于0.93。  相似文献   

15.
温度对玉米秸秆腐解期间腐殖质消长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温度下玉米秸秆分解期间土壤有机碳(SOC)、水溶性物质(WSS)、可提取腐殖物质(HE)、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室内培养试验,以不添加玉米秸秆为对照,将添加玉米秸秆的土壤于10,25,40,55℃培养360d,研究温度对玉米秸秆腐解期间(0~360d)土壤有机碳(SOC)、水溶性物质(WSS)、可提取腐殖物质(HE)、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含量及可提取腐殖物质中HA相对比例(PQ)的影响。【结果】在同一培养温度和时间下,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玉米秸秆处理土壤SOC和WSS的含量总体降低,HE和FA含量总体则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添加玉米秸秆土壤PQ值先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到105d时降至最低,之后随着时间延长,PQ总体增加。从不同温度条件看,40℃下培养105~210d时,PQ值均较低。【结论】培养温度越高越利于土壤中SOC、HE和HA的分解与转化,40℃培养条件下玉米秸秆腐解生成的FA最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解析桃园土壤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xj-C通过次生代谢产生的可能抗菌活性物质种类与成分。【方法】通过PCR扩增和质谱的方法鉴定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xj-C发酵液的脂肽类物质种类,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xj-C挥发性物质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xj-C发酵液脂肽类物质提取物对桃褐腐病菌有抑菌效果,PCR基因扩增及质谱检测结果发现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xj-C的脂肽类抑菌活性物质可能是表面活性素C15和泛革素家簇D。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xj-C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对桃褐腐病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xj-C有抑菌活性的挥发性物质可能是2,4-二叔丁基苯酚、正十四烷、正十六烷和2-壬酮。【结论】初步分析桃园土壤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xj-C可能的有效抑菌成分,研究结果为生物菌剂的研发和桃树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微生物能有效提高风化煤类物质的转化效率。由于地理环境和形成年代及条件的差异,使得风化煤理化性质差异较大,直接影响了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所以明确微生物菌株对不同风化煤的降解特性能有效提高其转化效率。【方法】本研究以3个不同来源的风化煤样为研究材料,筛选了具有降解作用的微生物菌株F75并进行鉴定。【结果】在固体和液体培养条件下,从风化煤样的各腐植酸含量及结构的变化上分析菌株对其的降解特性。菌株F75对3个风化煤样均有降解作用,经鉴定为黑曲霉。液体培养条件下,风化煤YF01和YF09在190~280 nm的吸收曲线较对照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风化煤YF06则呈现较对照一直增加的趋势,且3个风化煤样均在小于205 nm时有明显的加强。红外光谱分析显示菌株F75对风化煤YF01的作用集中在碳链的缩短上,表现为失重率较高;对风化煤YF06和YF09的作用集中在羧基官能团上,表现为水溶性腐植酸和黄腐酸含量的增加。固体培养条件下,菌株F75对风化煤YF06的游离腐植酸含量提高明显;菌株F75对3个风化煤样的水溶性腐植酸含量和黄腐酸含量均有明显提高,其中对风化煤YF09中水溶性腐植酸含量的增加呈主导作用,而对风化煤YF06中黄腐酸的含量有一定的消耗作用。【结论】菌株降解风化煤的作用在失重率和腐植酸类物质含量上因不同的风化煤样而存在不同的主导作用,可以指导风化煤进一步的转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废酸磷肥中对农作物有危害的三氯乙醛、三氯乙酸类污染物质是可以通过与有机肥混合堆腐过程中逐渐降解消失。其降解决慢与堆腐肥料类型及混合比例、培养温度以及三氯乙醛、酸含量等有关。经试验,培养温度以40℃—50℃为宜。配料和用量的比例以废酸磷肥、猪粪、肥沃土壤(菜园土更好)、草木灰、碳铵,按1:4:4:0.4(以腐堆pH达6.5—7为度):0.2为宜,并加入少量绿肥以加快降解速度。在室内恒温40℃时,一般为1—3周左右,在野外则随环境温度不同而异。在杭州,夏天高温下废酸磷肥堆腐时间为27天左右,冬季堆腐不压紧时约需2个多月。其堆腐降解原因经腐堆灭菌和不灭菌试验证明为微生物作用之故。  相似文献   

19.
为了考察人参皂苷类物质是否能作为趋化物质在人参锈腐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和人参根腐菌(Fusarium solani)侵染过程中发挥作用.采用平板法、孢子悬滴萌发法和菌丝干重法研究人参二醇型苷元、原人参二醇型苷元、Re和Rd的不同梯度浓度(500,50,5,0.5 mg/L)、pH(...  相似文献   

20.
司贺龙  张靖  赵巍  赵斌  邢继红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6):3805-3809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可产生多种抗菌蛋白、抗生素及酶类抗菌物质,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通过从土壤中分离抑真菌活性的枯草芽孢杆菌,并进行UV-NaNO2物理化学联合诱变,获得一株对腐霉病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突变菌株的生长速率、耐高温性均较出发菌株有较大提高,盆栽试验表明诱变菌株较出发菌株对腐霉病菌引发的黄瓜腐霉病具有更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