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4个苦苣苔科植物新品种获国际登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日,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园林园艺研究中心研究员韦毅刚、温放带领研究团队培育的苦苣苔科报春苣苔属植物‘新娘捧花’‘绢红’‘满月’‘硫矿’‘叠嶂’‘栖霞’‘神山之花’等14个新品种,在国际苦苣苔科植物新品种登录权威——世界苦苣苔协会成功登录。至此,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已登录了39个新品种。本次获得国际登录的苦苣苔新品种各具特色。如‘新娘捧花’具有丰花、  相似文献   

2.
产业     
<正>两个报春苣苔新品种获国际植物新品种登录本刊讯近日,由华南植物园康明、刘娟和宁祖林等科研人员培育的两个苦苣苔科报春苣苔属植物新品种‘黄钻’、‘紫霞’获得国际苦苣苔科植物新品种登录权威认证机构世界苦苣苔科植物协会(The Gesneriad Soceity)授予的认证证书,其品种名已获得国际认证。‘黄钻’是钻丝小花苣苔(父本)和黄花牛耳朵(母本)杂交选育而来。‘紫霞’是以来自广东丹霞山的短序唇柱苣苔(父本)和丹霞小花苣苔(母本)杂交选育而来。这是首次从原唇柱苣苔属和小花苣苔属种间杂交并选  相似文献   

3.
报春苣苔新品种选育初见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北京林业大学花卉种质创新团队经过10多年对我国苦苣苔科资源的广泛调查、系统评价和科学引种工作,筛选和培育出一批优异的种质资源,开展杂交育种选育适合作为盆花、观叶植物的新品种。目前已初步完成了对报春苣苔属植物生产繁殖、栽培等关键生产技术研究并取得了较好成果,为苦苣苔的商品化生产和进一步推广奠定了扎实基础。我国苦苣苔科(Gesneriaceae)植物种类丰富,约有58  相似文献   

4.
<正>苦苣苔科是一个著名的广布性大科,体态多姿、花朵绚丽,喜阴耐阴,全世界约有1400多种。中国有56属(其中28属特产中国),约413种,多数分布于云南、广西和广东等热带及亚热带丘陵地带,多生于石灰岩山的陡崖上。西双版纳植物园在今年初发表了一个新种苦苣苔科植物——蔡氏马铃苣苔  相似文献   

5.
遗忘在深山的明珠——中国的常见苦苣苔科观赏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第1期杂志刊登了邢全等老师的《中国苦苣苔科多肉观赏植物》一文,为我们揭开了苦苣苔科植物中多肉类型的神秘面纱。事实上,苦苣苔科植物更多的观赏重点是集中在花朵上。当然,也有相当多的种类拥有极具观赏  相似文献   

6.
苦苣苔科植物(Gesneriaceae)给读者们的印象一贯是草本,偶见藤本和亚灌木。但2005年第1期,邢全先生等为读者介绍了产自我国的苦苣苔科多肉植物,如文采唇柱苣苔、刺齿唇柱苣苔、条叶唇柱苣苔等,为多肉植物大家庭增添了新的气息。其实,盛产多肉多浆植物的美洲大陆,亦孕育出了苦苣苔科多肉植物,著名的断崖女王便是其中之一。形态特征断崖女王(Rechsteineria leucotricha)为苦苣苔科大岩桐亚科(Sub.Gesnerioideae)月宴属(Rechsteineria)植物,宿根,草本而肉质化,其块茎膨大呈球形、扁圆形,外观与仙客来块茎有些相像,但更大一些。块茎黄褐色,  相似文献   

7.
中国苦苣苔科多肉观赏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苣苔科(Gesneriaceae)的多肉植物,是苦苣苦家族中较为独特的类群。叶片肉质,外形独特。观赏价值极高。刺齿唇柱苣苔(Chirita spinulosa D.Fang &amp; W.T.Wang in W.T.Wang)(图1),条叶唇柱苣苔(Chirita ophiopogoides D.Fang &amp; W.T.Wang)(图2)和文采唇科苣苔(Chirita wentstaii D.Fang &amp; L.Zeng)(图3)是原产于中国广西的苦苣苔科多肉植物,  相似文献   

8.
自小喜欢花草的我,有幸将它发展成了自己的事业,又有幸借工作之便与遗落人间的花精灵——苦苣苔科报春苣苔属植物结下不了缘。从此掉进“苦海”,追寻培育新“苦”果的梦想.、在等待的煎熬里,我品出了“苦”中之乐。 苦苣苔,初次听到会让人误以为是某种蔬菜或药材的名字,完全不能与观赏花卉联系在一起。其实这是一类很妖娆的小花,我们能见到的苦苣苔家族成员有很多,比如较早进入我国的非洲堇、大岩桐,近几年才露面的口红花、断崖女王、长筒花等。近年来更是有不少来自非洲和美洲的苦苣苔科花卉进入我国,以至于早些时候还以为苦苣苔科植物都是“舶来品”呢,直到发现了报春苣苔。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培育的5个荷花新品种获得国际睡莲及水景园艺协会认证。此次获得认证证书的5个荷花新品种分别为:绛芙蕖、秋牡丹、早白雪、武植子莲1号、武植子莲2号。该协会是国际莲属植物新品种登录权威认证机构,获得这一机构认证,意味着这些荷花新品种得到了国际认可。自2015年开始国际登录认证荷花新品种以来,中科院武汉植物园迄今已有14个荷花新品种获得国际认  相似文献   

10.
<正>6月24~26日,借助北京世园会平台,由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园林植物创新促进会主办,北京棕科植物新品种权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的走进世园会——2019植物新品种保护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延庆举办,来自全国85家单位的植物育种者、企业家代表等150余人共聚一堂,围绕植物新品种保  相似文献   

11.
说到苦苣苔科植物,花卉爱好者往往首先想到非洲紫罗兰、大岩桐等国外引进的室内名花。其实,在我国的山林原野中也有不少颇为美丽奇特的苦苣苔科野花,有待广大园艺工作者去开发利用。近年来,笔者对福建省的苦苣苔科野生花卉进行了调查和引种栽培工作,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种类。羽裂唇柱苣苔(Chirita Pinnatifida). 多年生草本。叶基生,叶片矩圆形、披针形或狭卵形,边缘有齿或羽状浅裂至深裂,两面疏生短柔毛。花葶常1条,直立;花序伞形,有3~4朵花;花冠紫红色,筒长3~4厘米,外面有短腺毛,檐部二唇形。蒴果细长。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国际睡莲水景园艺学会近日公布了2016年度国际睡莲新品种比赛获奖名单,广州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在校学生李子俊培育的新品种‘侦探艾丽卡’获亚属间杂交种睡莲类冠军和年度最佳新品种睡莲冠军。该品种同时还在国际睡莲水景园艺学会获得国际权威登录。国际睡莲新品种比赛由睡莲属植物国际登录权威机构——国际睡莲水景园艺学会(IWGS)举办。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甘肃省苦苣苔科一新记录——川西吊石苣苔,描述了其生长的自然环境,为保护及利用该物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11月12日和26日,由"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菊、百合研发与推广中心(成都)"(以下简称"成都花卉研究中心")培育的百合品种‘玉娇’、‘中华皇冠’,经世界权威园艺作物鉴定机构——英国皇家园艺学会(RHS)审核,先后通过了国际植物新品种登录,并获得新品种登录证书。  相似文献   

15.
其实,唇柱苣苔属植物在大陆内地的观赏应用仪限于极少数苦苣苔科植物爱好者,与台湾、香港已成气候的市场需求相距甚远。迄今国内市场上仅见少数由山民、药农采集的下山植株,未见有人工繁殖栽培的个体进入花市。  相似文献   

16.
在众多的室内植物中,我偏爱既可观花又可观叶的吊挂悬垂植物,因为它不占位置,可使有限的面积变为立体的绿色空间。几年来我试种了几个科属的悬垂植物,其中最使我满意的莫过于苦苣苔科的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8月3日,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高级实验师吴福川培育的睡莲新品种‘粉月亮’收到国际睡莲水景园艺学会授予的认证证书,标志着该品种获得了国际睡莲品种登录。这是云南首个获得国际登录的睡莲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苦苣苔科植物变化多样,既有观叶的,也有观花的,更多的是叶花兼具的很多时候,化朵硕大美艳的叶子不好看,而叶子好看的,如金红花属(Alloplectus)等花朵却很小。要想解决这个矛盾,杂交可是一个好办法!苦苣苔科的植物.同属内杂交通常可育,因此选择优良的个体进行杂交,就有可能获得综合了双亲性状的子代。现在市面上售卖的非洲紫罗兰、大岩桐、口红花、袋鼠花等,大部分都是经过数十年的杂交选育获得的后代。花友们不妨自行杂交,一来体验从种子到成苗到开花的过程,享受那种满满的成就感;二来因为不知道子代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只有到开花时才能揭开谜底,这个解谜的过程也是让人期许的!  相似文献   

19.
从本期起,将以字母顺序陆续介绍国际园艺学会命名与登录专业委员会在世界范围内任命的66个园艺植物栽培品种国际登录权威(ICRA),希望可以促进我国培育的园艺植物栽培品种的国际登录工作。 1.美国非洲紫罗兰学会(AVSA African Violet Society of America, INC.) 1966年获批准,为苦苣苔科非洲紫罗兰属(saintpaulia H. Wendl.)的登录权威,现任登录员为Iris Keating先生,联系地址149 Loretto Court,Claremont,  相似文献   

20.
正"截至2016年底,农业植物新品种权总申请量超过18000件,总授权量超过8000件。2016年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2523件,年申请量位居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成员国第一。"近日,在植物新品种保护国际研讨会暨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颁布20周年座谈会上,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局长张延秋透露。我国于1997年3月20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