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究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elatinoides Gaudich)和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在漂浮环境培养条件下对不同氮磷水平养殖尾水的适应性及对氮磷营养的吸收和去除效果,为促进2种植物在池塘养殖尾水处理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绿狐尾藻和空心菜为供试植物,设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分别为5、10、15 mg/L和1、2、3 mg/L的低(A)、中(B)、高(C)3组模拟养殖尾水,比较2种植物在培养42 d时的生物量、氮磷累积量,以及对水体氮磷的去除能力。【结果】绿狐尾藻在A、B、C组持续生长42 d,其42 d净增生物量和氮磷累积量随生长时间延长、水体氮磷浓度增加而增加,最大值出现在C组;空心菜在A、B、C组正常生长28 d,其42 d净增生物量和氮、磷累积量随水体氮磷浓度增加而下降,最大值出现在A组。在42 d的试验期内,绿狐尾藻对水体氨氮(NH4+-N)、TN、活性磷(SRP)和TP的去除率最高,氮磷去除效果随水体氮磷浓度增加而上升且去除氨氮能力最强,最大值出现在C组;空心菜的氮磷去除效果随水体氮磷浓度增加而降低,且28 d后植株生长和去除能力下降。植物氮磷吸收贡献率结果显示,3组模拟养殖尾水中,绿狐尾藻植物吸收的氮磷贡献率介于33.65%~99.82%,高于空心菜的2.34%~62.21%。绿狐尾藻对低、中、高氮磷水平模拟养殖尾水的适应性优于空心菜;植物吸收是绿狐尾藻去除水体氮磷的主要途径。【结论】绿狐尾藻对水体氮磷的适应范围较广,表现为喜高氮磷,对水体氮磷水平的适应能力、生长和水体净化能力优于空心菜,可用于南方池塘养殖尾水的长期净化,应用潜力优于空心菜。空心菜的生长和对水体氮磷的去除效果随水体氮磷浓度增加而降低,应用于夏秋季池塘养殖尾水处理时宜定期收割以保证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测试植物对污染水体中氮磷的净化效果,筛选适宜富营养化水体且净化效果较好的木本植物,以紫薇、花叶杞柳、夹竹桃、大叶黄杨、小叶栀子为试材,采用污水系统模拟栽植试验的方法,测试其对氮磷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5种植物在污染水体中均能保持较强的生命力,其根系增长率表现为紫薇>花叶杞柳>夹竹桃>大叶黄杨>小叶栀子,对污染水体有良好的净化效果,远远高于无处理组去除率,对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 N)均有明显的去除效果,达到69%以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盐度对不同蜕皮时期罗氏沼虾蜕皮生理生化指标、能量代谢酶活性及蜕皮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罗氏沼虾培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300尾平均初始湿体质量4.28±0.53 g/尾的健康罗氏沼虾为对象,试验设0.2‰(对照)、 3.0‰、 6.0‰、 9.0‰、 12.0‰等5个盐度梯度,记录不同盐度条件下罗氏沼虾的蜕皮周期、每日蜕皮率和蜕皮增重率。按照不同蜕皮时期取肝胰腺、肌肉和鳃丝,使用生化试剂盒测定丙酮酸激酶 (PK)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力,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蜕皮抑制激素(MIH)、维甲酸X受体(RXR)、蜕皮激素受体(EcR)、保幼激素酯酶环氧水解酶(JHEH)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罗氏沼虾的蜕皮周期随盐度的升高而不断延长,其中6.0‰盐度组蜕皮周期最长,显著高于0.2‰盐度组 (P<0.05);蜕皮增重率随盐度的升高总体呈下降趋势,在盐度6.0‰、 9.0‰和12.0‰组中的蜕皮增重率显著低于0.2‰盐度组。在5个盐度条件下,肝胰腺、鳃丝的PK和SDH的活力均在蜕皮后期B有最大值,随着蜕皮后时间的延长,到蜕皮前期D时,其活力呈现下降的趋势,表明肝胰腺、鳃丝组织在蜕皮后期时能量代谢酶活力达到最高水平。在4个蜕皮阶段下,随着盐度的升高,肝胰腺和鳃丝的PK和SDH活力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低盐度的刺激导致罗氏沼虾肌肉的PK和SDH活力升高,而在12.0‰盐度组活力下降。MIH基因在各盐度组的相对表达量均随蜕壳时间的延长而明显下降,在0.2‰和3.0‰盐度组蜕皮后期A与蜕皮后期B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蜕皮间期C。RXR基因在蜕皮间期C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他蜕皮时期均极显著低于0.2‰盐度组(P<0.001)。与蜕皮间期C相比,各盐度组JHEH基因均在蜕皮前期D的相对表达量最高,而在3.0‰、6.0‰和12.0‰盐度组时,鳃丝Ec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蜕皮前期D极显著高于蜕皮间期C (P<0.001)。【结论】低盐度对罗氏沼虾的生长蜕皮有较大影响,不仅导致蜕皮增重率下降,蜕皮周期变长,对生产实践产生负面影响,还可使罗氏沼虾肌肉和肝胰腺的PK和SDH活力升高,从而促使肝胰腺和肌肉中的糖酵解速率加快,三羧酸循环作用加强,但在高盐度 (12.0‰)条件下受到抑制。盐度胁迫下, MIH基因上调表达、 EcR基因下调表达会引发蜕皮前期D时间延迟,蜕皮困难,致使JHEH和RXR基因表达下调,是导致罗氏沼虾生长缓慢的主要原因。罗氏沼虾养殖适宜的水体盐度为0.2‰~3.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盐胁迫对玉蕊幼苗生长和矿质元素吸收及转运的影响,从离子转运机制角度解析玉蕊的盐胁迫耐受性,为玉蕊的野生种群保护、迁地保育、推广利用及造林的立地选择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二年生玉蕊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自动潮汐模拟全日潮装置,对玉蕊幼苗设0(CK)、15‰、20‰、25‰、30‰、35‰和40‰共7种盐度胁迫处理,对比分析玉蕊在盐胁迫下根、茎、叶对钙(Ca)、镁(Mg)、铁(Fe)、氯(Cl)、钠(Na)5种矿质元素的吸收量、转运系数及生长指标与矿质元素吸收的相关性。【结果】低盐度(0~15‰)胁迫下,玉蕊植株生长良好,高盐度(30‰~40‰)胁迫导致玉蕊叶片急剧脱落,生物量下降,严重抑制玉蕊植株的生长发育。盐胁迫使玉蕊体内Na和Cl元素的积累量升高,玉蕊幼苗根部对Ca和Mg元素的吸收量下降,而叶片部位对Ca、Mg和Fe元素的吸收量升高,茎段部位对Ca、Mg和Fe元素的吸收量无明显差异。盐胁迫下玉蕊幼苗对Ca、Mg和Cl元素的转运系数均大于1.0,对Fe元素的转运系数小于1.0,对Na元素的转运系数在盐度为35‰~40‰时大于1.0。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蕊生物量与地上部分各元素间均呈负相关,叶片脱落率、根冠比与地上部分各元素间均呈正相关。【结论】全日潮淹浸6 h/d的环境下,玉蕊幼苗在水体盐度为0~15‰范围内生长良好,在20‰~25‰盐度范围内有一定的耐受能力,而当水体盐度≥30‰时,玉蕊幼苗无法正常生长。其耐盐性主要是通过根系对Na元素的聚积,限制Na元素向茎叶运输,同时增强Ca、Mg、Fe和Cl元素向茎叶的转运来实现。在玉蕊迁地保育过程中,可将盐度作为立地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在热带亚热带地区进行半红树林人工造林时应选择高潮位、中低盐度区域种植玉蕊。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氮水平条件下磷养分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幼苗生物量、养分积累以及养分利用的影响,进一步了解油茶幼苗对氮、磷养分的需求,为油茶幼苗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长林4和长林53两个品种的一年生油茶苗为试验材料,开展苗期施肥控制试验,设置2个氮(0,8 mmol/L)水平和4个磷(0,0.4,0.8,1.6 mmol/L)水平的交互处理,测定油茶幼苗各器官生物量、氮磷含量。【结果】(1)在不施氮(N0)条件下,施用磷肥可以显著增加生物量,且在P1和P2处理下生物量积累较高;在施氮(N1)条件下,长林4和长林53均在P0处理下生物量最高。(2)长林4和长林53生物量分配均表现为地上部>根部。无论是否施氮,磷水平对长林4的生物量分配及根冠比均影响不大,而长林53在N1P3处理下的根生物量及根占比显著小于N1P0处理。(3)在不施氮(N0)条件下,长林4和长林53分别在P3和P0处理下氮含量达到最大值,磷含量及氮磷积累量均在P1和P2处理时较大,而施氮(N1)条件下,氮含量及氮、磷积累量均在P0处理下达到最大值。无论是否施氮,2个油茶品种苗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尾白虾在不同盐度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差异,比较其生长式型及体长与体重的相互关系, 为脊尾白虾的健康养殖提供参考。【方法】对不同脊尾白虾群体在低盐(5.0‰ ±1.0‰)和高盐(22.0‰ ±1.0‰) 两种池塘养殖模式下的体长、体重等生长参数进行定期测量。【结果】(1)奉贤群体和宁海群体脊尾白虾的 生长变化趋势相近,均为低盐模式快于高盐模式,其中奉贤群体在高盐模式下的体长、体重日均增长量分别为 0.0203 cm 和 0.0194 g,低盐模式下则分别为 0.0252 cm 和 0.0265 g,宁海群体在高、低盐两种模式下的体重日 均增长量则分别为 0.0183、0.0254 g,其增速稍慢于奉贤群体;(2)脊尾白虾群体在两种盐度模式下的体长与 体重均呈幂函数关系,其回归方程分别为:奉贤高盐养殖群体 W=0.024L2.731(R2 =0.971),奉贤低盐养殖群体 W=0.023L2.765(R2 =0.992),宁海高盐养殖群体W=0.022L2.807(R2 =0.993),宁海低盐养殖群体W=0.028L2.643(R2 =0.990), 其 b 值均 <3,呈异速增长模式;(3)奉贤群体和宁海群体脊尾白虾在两种盐度模式下体长与养殖时间均呈直线 性关系,而体重与养殖时间在低盐模式则呈曲线性关系,其中奉贤群体为指数函数 Y=0.500e0.014t (R2 =0.971), 宁海群体则为幂函数 Y=0.017t 1.0148(R2 =0.977);(4)脊尾白虾群体的肥满度变化趋势相近,均在试验初期最高, 之后逐渐下降,至日龄 150 d 时达最低。【结论】脊尾白虾供试群体在低盐养殖环境下生长明显快于高盐环境, 低盐更有利于其生长繁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长效控释氮肥(脲甲醛泡沫)、活性磷肥调控香石竹基质配方,研究不同处理对香 石竹出圃质量的影响,为香石竹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定不同控释肥处理对香石竹进行盆栽种植, 分别于 0、15、30 d 对香石竹的株高、冠幅进行测定,并在 30 d 对香石竹进行采样分析生物量、地上部氮磷积 累量和根系形态指标。【结果】种植 30 d 后,T4 处理(草花基质添加复合肥 1.6 kg/m3、缓释肥 1.14 kg/m3、活 性磷 5.71 kg/m3、脲甲醛 6.05 kg/m3 作为栽培基质)的叶、茎、根的生物量,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地上部氮、 磷积累量均为最大值,分别为 3.12 g/ 株、1.75 g/ 株、0.82 g/ 株、5.15 m/ 株、526 cm2/ 株、179 mg/ 株和 21.32 mg/ 株,与对照处理(草花基质添加复合肥 4.8 kg/m3、缓释肥 3.6 kg/m3 作为栽培基质)相比显著差异。【结论】施 加脲甲醛泡沫和活性磷肥对香石竹的生长有显著影响,从生物量、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地上部氮磷积累量等 方面综合考虑,T4 处理的石竹生长效果最好,不仅能获得较好的形态指标,而且能提高氮磷肥的积累量,香石 竹出圃苗质量较佳。  相似文献   

8.
采用HPLC-MS方法研究了6种施肥处理对湖北五峰、四川沐川和湖南沅陵3个种源青钱柳( Cyclo-carya paliurus)叶中阿江榄仁酸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对青钱柳叶中阿江榄仁酸质量分数有显著影响。施用EDTA叶面肥和氨基态叶面肥可以提高青钱柳叶中阿江榄仁酸质量分数,但根施 N-P-K复合肥则降低了青钱柳叶中阿江榄仁酸质量分数;3个种源青钱柳的叶、根和茎中阿江榄仁酸质量分数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均是叶中最高、根中次之、茎中最低。不同施肥处理对青钱柳根和茎中阿江榄仁酸质量分数影响不显著。叶中阿江榄仁酸质量分数7、9月份较高。从单株叶中阿江榄仁酸积累量看,在9月底收获青钱柳叶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叶榄仁幼苗对盐碱环境的适应机理,为盐碱土地改良及耐盐碱小叶榄仁苗木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不同浓度NaCl胁迫2年生小叶榄仁盆栽实生幼苗,30 d后测定其株高增量、地径增量、叶面积、生物量(干重和鲜重)及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等指标,分析盐胁迫对其生长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随盐胁迫浓度的升高,小叶榄仁幼苗的株高增量、地径增量、叶面积和生物量均明显低于对照(CK),在0.6%~1.0%盐胁迫下,小叶榄仁幼苗生长严重受阻;可溶性糖含量随盐浓度的升高呈递增趋势,在0.8%盐胁迫下达最大值后迅速下降,0.8%是可溶性糖含量累积的临界盐浓度;脯氨酸和MDA含量随盐浓度的升高总体上呈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在1.0%高盐胁迫下达最大值,且与CK差异显著(P<0.05,下同),0.8%盐胁迫下脯氨酸开始发挥抗盐作用.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小叶榄仁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与脯氨酸含量和干重呈显著正相关,脯氨酸含量与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盐胁迫会引起小叶榄仁幼苗株高、地径、叶面积和生物量等生长指标下降,0.8%是胁迫小叶榄仁幼苗渗透性调节物质含量发生变化的临界盐浓度;小叶榄仁幼苗能在0.2%~0.4%盐胁迫环境下良好生长,可作为低盐土壤环境改良树种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不同盐度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幼鱼存活与鳃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为四指马鲅苗种生产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方法】试验设0、5‰、10‰(对照)、15‰和20‰等5个盐度组,将暂养于盐度为10‰水体中的四指马鲅幼鱼直接放入其他盐度水体中,试验第15 d时进行活体鳃组织取样,采用组织学方法对不同盐度条件下四指马鲅幼鱼的鳃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盐度为0时,四指马鲅幼鱼在12 h之内全部死亡,5‰盐度组幼鱼死亡率成为6.6%,10‰对照组幼鱼无死亡,15‰和20‰盐度组幼鱼死亡率分别为33.3%和60.0%,表明与高盐环境相比,四指马鲅幼鱼更能适应低盐环境,但不能在急性淡水胁迫条件下存活。显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10‰盐度条件下,四指马鲅幼鱼的鳃小片排列紧密,线粒体丰富细胞主要分布在鳃小片基部。随着盐度增加,鳃小片的长度和间距减小,而鳃小片宽度增加。其中,5‰盐度条件下鳃小片的长度、宽度和间距分别为45.19±3.18μm、5.32±1.02μm和17.65±1.43μm,20‰盐度条件下鳃小片的长度、宽度和间距分别为36.67±3.81μm、8.78±2.22μm和11.56±3.81μm,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20‰盐度条件下,鳃小片的远端可观察到线粒体丰富细胞,扁平上皮细胞出现一定程度的脱落或分离现象。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线粒体丰富细胞的顶膜结构分为Ⅰ型(顶膜向内凹陷)和Ⅱ型(顶膜向外凸起)2种类型。5‰盐度条件下,线粒体丰富细胞出现2种类型,主要以Ⅱ型为主,顶膜开口较大,表面有大量微绒毛,扁平上皮细胞表面有隆起的微嵴,形成指纹样回路;10‰盐度条件下,出现Ⅰ型线粒体丰富细胞,扁平上皮细胞表面微嵴形态不规则,细胞间的界限不明显;15‰和20‰盐度条件下,均以Ⅰ型结构为主,且随着盐度增加,顶膜加深,线粒体丰富细胞数量增多,扁平上皮细胞表面微嵴隆起幅度小,指纹样的回路不明显。【结论】当水体渗透压改变时,四指马鲅幼鱼存活率及鳃小片上细胞的数量分布和形态均发生显著变化,鳃组织结构的变化与其所处的环境盐度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1.
由于硝化细菌对水产养殖水质可以起到明显调节作用,近年来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在常常会导致硝化细菌的活性受到严重抑制,从而严重影响养殖水体及水产品的质量。本文利用富集培养的硝化污泥研究了苯酚对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苯酚对氨氮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属于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1和EC50均为2.61mg/L。泥龄相同的条件下,有苯酚抑制剂存在时氨氮的出水浓度高于无抑制情况,且苯酚浓度越高,氨氮出水浓度也越大;而达到相同的氨氮出水浓度,抑制剂存在条件下的泥龄大于无抑制条件,且抑制程度越高,所需泥龄越长。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番茄根腐病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黑龙江省番茄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苗期抗性鉴定技术及寄主抗性遗传规律、番茄根腐病的病症与识别、病害的发生和流行规律等内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苯酚对废水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硝化细菌对水产养殖水质可以起到明显调节作用,近年来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在常常会导致硝化细菌的活性受到严重抑制,从而严重影响养殖水体及水产品的质量。本文利用富集培养的硝化污泥研究了苯酚对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苯酚对氨氮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属于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1和EC50均为2.61mg/L。泥龄相同的条件下,有苯酚抑制剂存在时氨氮的出水浓度高于无抑制情况,且苯酚浓度越高,氨氮出水浓度也越大;而达到相同的氨氮出水浓度,抑制剂存在条件下的泥龄大于无抑制条件,且抑制程度越高,所需泥龄越长。  相似文献   

14.
选取滨海新区汉沽作为研究区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咨询水产专家和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筛选出19个对滨海新区汉沽工厂化养殖发展影响较大的因子作为评价指标,综合应用德尔菲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构建滨海新区汉沽工厂化养殖适宜性评价模型,利用IDRISI进行综合运算,将工厂化养殖区域划分为"不适宜"、"一般适宜"、"适宜"和"非常适宜"4种类型,从而为工厂化养殖区域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转化糖药理及其现代临床研究概况,并对其药学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布氏艾美尔球虫(Eimeriabrunetti)是鸡的一种致病性较强的寄生性原虫,但是我国球虫流行病学的报道很少谈及,有关研究报道更为少见。为此,笔者回顾了自1942年Levine首次报道布氏艾美尔球虫以来人们对这个种所做的研究。主要对这个种在世界的流行情况、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原性、内生性发育、体外培养、致弱及在球虫疫苗中的地位作了回顾和评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Internet的普及应用,Internet已经成为包含各种信息形式,如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的巨大信息资源库。然而由于Web图像从主题、格式,到功能和来源都多种多样,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分类。本研究首先从Web页面上图像的功能角度对图像进行初步分类,将其分为链接类、装饰类、广告类和内容类。初步分类可提高Web图像处理的效率和性能,并为它基于Web的应用与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0.3 g/L低聚壳聚糖水剂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在水稻苗期和秧田期使用该水剂,探讨其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3 g/L低聚壳聚糖水剂可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和分蘖;增加千粒重,提高产量;对恶苗病防效达48%。其较佳使用方法为苗期浇灌,移栽返青后茎叶喷雾。  相似文献   

19.
应用臭氧降解农药百菌清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农药残留超标是目前影响我国果蔬质量和食品安全性的一大问题。笔者以农药百菌清为研究对象 ,利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臭氧 ,采用不同作用时间 ,进行了百菌清降解试验。试验中发现 ,臭氧初始质量浓度为1.4 mg.L-1时 ,在 0~ 15 min内百菌清残留率快速下降 ,至 15 min时已降至原有量的 4 0 ,之后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百菌清的降解程度并无明显增加 ;当臭氧初始质量浓度为 7.0 mg.L-1时 ,5 min后百菌清降解率几乎为 10 0 ;臭氧与百菌清混合后适当的振荡 ,有利于百菌清的降解。试验结果表明 ,臭氧有完全降解百菌清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节肢动物生物指示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物指示的概念和首要目标,指示生物的定义、类别和功能,生物指示研究的步骤,指示生物和环境变量之间关系的可预测性及定量化,以及指示值方法,综述了节肢动物作为指示生物研究概况,列举了常见的节肢动物指示类群及其指示目标,剖析了当前生物指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在科学方法论基础上多学科合作进行多个类群生物指示研究,建立较完善的生物指示系统,服务于地区土地管理、生态建设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将成为生物指示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