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蜜蜂的饲养中,同一地区有同样的蜜源、气候以及同等水平的饲养管理,然而各生产蜂场的蜂群群势发展、蜂群繁殖、蜂产品的产量却可能相差甚远,这完全取决于蜂种的优劣。所以说蜂种优良与否是决定养蜂生产成败的关键因素。养蜂人员在生产中使用的蜂种是否优良以及用种是否合理是衡量其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是一个养蜂大国,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幅员辽阔,有丰富的蜜粉资源、多类型的气候和土  相似文献   

2.
《中国蜂业》2020,(3):40-41
<正>饲养蜂群的目的,主要是通过生产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蜡、蜂胶等产品和扩繁蜂群、蜂种以及利用蜜蜂为农作物授粉等途径,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想达到饲养目的,必须选择优良蜂种,利用其有利于达到饲养目的的经济性状,提高蜂群的繁殖和生产能力。在养蜂生产中,由于受蜜粉源和蜂产品市场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各地蜂场间饲养蜂群的  相似文献   

3.
蜂种是养蜂的基础,在相同的蜜源、气候、饲养管理条件下,一个生产蜂场的蜂群群势发展快慢、蜂产品产量的高低,完全取决于该场蜂种的好坏。一个好的蜂种,蜂群繁殖快,产量高,直接关系到养蜂生产者的经济效益。我国是一个养蜂大国,全国约有蜜蜂7千万群,每年的育王数量与蜂群数量大  相似文献   

4.
人工分蜂又称人工分群,是在蜜蜂饲养过程中,利用其自然分蜂的特性,根据外界气候、蜜源和蜂群状况,有计划地将l群蜜蜂分成2群或多群的蜂群繁殖方法。人工分蜂是增加蜂群数量,扩大养蜂生产规模,进一步提高养蜂效益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蜂种对养蜂生产的经济效益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蜜源、气候、饲养管理水平等各方面都正常的条件下,蜂场蜂种的优劣,决定了蜂群的发展、群势的强弱、繁殖的快慢、蜂产品产量的高低。要了解一个养蜂场的发展水平和养蜂人员的技术水平,考察该蜂场所用蜂种就基本清楚了。从目前调查的情况来看,仍有一些养蜂场在优良蜂种引、用……  相似文献   

6.
晋中地区喀意杂交蜂的饲养养蜂生产中,利用杂种优势,再结合正确的饲养方法,是提高蜂群产量和蜂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各种杂交蜂种对气候和管理,要求各不相同。只有选择适合本地气候条件的蜂种,采用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多年的养蜂实践证明喀...  相似文献   

7.
在养蜂生产中,养蜂者都希望把蜂养好,有较高的经济收益。养蜂不仅要求好的气候环境、蜜源条件,更主要的是还要有优良蜂王,加上精心的饲养管理。单以蜂王而论,蜂王素质的优劣,年龄大小,对蜂群的盛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可以说蜂王品质好坏是养蜂成败的关键。但目前在推广中蜂新法饲养中,往往还忽视了一点,认为活框加蜂王即等于新法养蜂。由于不重视蜂王选育和应  相似文献   

8.
1选用优良蜂王,并常换新王在中蜂生产实践中,我们常见到有分蜂热的强群,其工蜂采集情绪低迷,产蜜量大大低于没有分蜂情绪的较小群势。养蜂有句话:“养蜂就是养王”,可见蜂王对蜂群的发展和产量有决定性的影响,蜂种的品性是蜂群本质的遗传现象所决定的。因此,在饲养管理中要坚决去劣选优,选用优良蜂群进行育王,除掉劣群中产生的雄蜂。蜂王的生理状况受育王时的气候、蜜粉源、群势和育王技术的影响,同样也随着蜂王的老化而降低其生活力,中蜂王的老化要比意蜂王更快些,因此要强调结合春、冬2个分蜂季节更换新王,这样既提高了蜂…  相似文献   

9.
王天斌 《中国蜂业》2010,61(9):23-24
<正>根据海南省周年气候和蜜源的变化规律以及养蜂生产规律,对海南省常年意蜂饲养管理进行总结,供在海南饲养意蜂者参考。一、9月份蜂群的管理彻底防治蜂螨,蜂群开始繁殖。1.情况特点在海南完成越夏后,一般蜂群群势下降至3~5框,蜂螨寄生率回升;这时是海南的台风季节,蜜粉源不足,主要有小棵含羞草等,9月10日左右水稻  相似文献   

10.
<正>在蜜蜂饲养过程中,强大的蜂群、丰富的蜜源、良好的气候形成了缺一不可的养蜂三要素。然而,随着近20年来气候的改变,掠夺性耕作制度的悄然兴起,大量优良蜜源消失,蜜蜂顽固病虫害等增加了养蜂生产的不确定性,加上养蜂人员逐渐老龄化,蜂产品市场的混乱,使我国养蜂业雪上加霜。如何走出困境?这是养蜂人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应引起我们的积极思考。引进蜜蜂活框饲养和西方蜂种后,我国养蜂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从业人员快速增加,由此带动了很多  相似文献   

11.
关振英 《中国蜂业》2006,57(8):19-19
蜂群被盗是养蜂时常发生的事,然而它对蜂群繁殖和生产的危害都不容忽视,在此,笔者与蜂友交流一下防止的方法。 一、预防蜂群被盗的措施 1、利用杂交优势:在我们饲养的西方蜜蜂品种中,黑色品种的蜂较黄色品种的蜂防盗能力强,但是,由于地区的自然条件及生产项目的不同,生产者选择了适合本地区气候、蜜源特点的进行饲养。但不排除运用杂交手段获得防盗能力强的蜂种。  相似文献   

12.
段继远 《中国蜂业》2003,54(1):24-24
蜂种优劣对蜂群繁殖快慢、群势强弱、生产效益高低有直接的影响。我县从 1983年成立养蜂协会至今 ,为了充分发挥灵石的蜜源优势 ,大力发展养蜂 ,狠抓了蜂种改良 ,先后从吉林省蜜蜂育种场等育王场引进良种蜂王 4 5 0余只 ,在全县进行了蜂种改良。改良后的蜂群群势明显增强 ,产蜜量比原来提高约 2 0 % ,大大促进了灵石养蜂业的发展 ,蜂群数量由 1983年的 10 0 0余群发展到现在的 380 0群 ,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因地制宜引进优良蜂种引进优良蜂种应本着因地制宜和先试验后引进的原则 ,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蜜粉源条件 ,按照不同的生产目的和饲…  相似文献   

13.
越冬蜂的繁殖好坏直接关系到来年养蜂生产的经济效益,如我县一年中定地饲养的蜂群,主要有刺槐和荆条两大蜜源,越冬蜂繁殖不好就直接影响到刺槐花期蜜浆收入,所以在养蜂生产中,特别是定地饲养的蜂群越冬蜂的繁殖尤为重要,笔者在近几年实践中总结出了4条繁殖越冬蜂的改进措施,供同行们参考。一、改进治螨办法我地饲养的蜂群,一般是越冬前治螨,这种做法得不偿失,因为大小蜂螨7、8、  相似文献   

14.
赵文友 《中国蜂业》2009,60(3):30-30
养好蜂并不容易,每个养蜂者都希望自己的蜂群强壮,这样才能高产增收。蜂产品产量除受地理位置、气候、蜜源条件以及饲养技术等因素影响外,饲养对路的蜂种应该是首要的因素。在此谈谈我选购蜂王的观点和意见:  相似文献   

15.
要根据饲养目的引进蜂种——论生产性蜂群换种(三)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葛凤晨薛运波饲养蜂群的目的主要是通过生产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蜡、蜂胶等产品和扩繁蜂群、蜂种以及利用蜜蜂为农作物授粉等途径,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要想达到饲养目的,必须...  相似文献   

16.
<正>黑龙江属于高寒地区,冬季最低气温可达-35℃,蜂群从停止繁殖及户外活动到次年春季出窖,时间在150~170天左右。因此,蜂群安全越冬、减少死亡率是越冬的关键问题。通过几十年养蜂实践,总结出越冬蜂死亡率高的几个主要原因:一、蜂种选择不当养蜂人为追求效益,不考虑本地气候条件,特别是为了多产浆,饲养浆蜂或黄色品系蜂种,造成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17.
许多长期从事养蜂生产的蜂农常常感到困惑 :原本具有优良品种特性的蜂群经过数年饲养和多代繁殖后蜂群的优良特性逐渐退化下降 ,蜂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亦每况愈下。为了使蜂群的优良种性经久不衰 ,下面特将蜂群优良特性退化后应采取的技术性措施介绍如下。1、蜂种退化的主要原因 蜜蜂品种变异退化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所引起 :1、1杂交性退化。饲养的蜜蜂若在没有严格隔离条件下杂交 ,或蜂王与本品种雄蜂随意交配 ,其繁殖的后代就会自行失去某些固有的优良基因 ,从而引起蜂种退化 ;1、2近亲繁殖性退化。目前 ,我国绝大多数蜂场均属小型蜂场 ,在…  相似文献   

18.
蜂种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养蜂经济收益。要提高养蜂生产效益,除根据外界蜜源条件变化,采取科学管理技术外,还须应用优良品种的优势。但饲养优良品种必须经常选优,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防止退化。而当前养蜂生产上普遍存在蜂种混杂退化,且日趋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退化原因1.蜂种混杂:蜜蜂的交尾活动是在空中进行,而且婚飞的范围很广,一般蜂场无法控制,所以处女王不可能与同一蜂种交尾。加之我国实行蜂群转地饲养,同一地区范围  相似文献   

19.
养蜂问答     
问一名养蜂员饲养20—30箱蜂就够忙的了,为什么不能养60—100箱蜂? (安徽陈宗勤) 答一名养蜂员能养20—30箱蜂,同样可以养60—100箱群,关键在于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管理蜂群,饲养20—30箱蜂:管理蜂群精细,单产高;饲养60—100箱蜂:管理就较为粗放,单产低。在外界蜜源、气候、劳力、技术等因素相同的情况下,两种管理方  相似文献   

20.
1中蜂生产为什么要提倡区域化布局中蜂在我国是一个广布型蜂种,适应性广,除新疆及内蒙的部分地区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中蜂同时也是我国养蜂生产中的一个主要蜂种,蜂群总数占全国蜂群总数的40%左右。但是,由于蜜源、气候、交通条件不一样,中蜂在我国分布也不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