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白三叶草植株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在灭菌条件下研究了摩西球囊霉(GM)、地球囊霉(GG)、透光球囊霉(GD)、地表球囊霉(GV)4种不同丛枝菌根(AM)真菌对白三叶草接种效应、生长、生理生化指标、菌根侵染率及菌根依赖性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4种AM真菌菌剂均能与白三叶草侵染形成共生体系,但不同种类的AM真菌其侵染率不尽相同;其中,以接种GV菌剂对白三叶草菌根侵染率、菌根依赖性和生长最有利,其菌根侵染率达到85.8%;接种GD菌剂对白三叶草形成较大生物量最有利,菌根依赖性高达381.5%。  相似文献   

2.
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 Vittadini)、夏块菌(Tuber aestivum Vittadini)和白块菌(Tuber panzhihuanense DengWang)是经济价值较高的菌根食用菌。通过对印度块菌、夏块菌和白块菌与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合成菌根苗的技术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使用印度块菌、夏块菌和白块菌孢子液接种板栗树苗,10个月后均能形成大量外生菌根。菌根苗移栽后,接种夏块菌的板栗苗苗高最高,与接种白块菌和印度块菌的板栗苗相比高差异显著,但接种白块菌的板栗苗与接种印度块菌的板栗苗相比苗高差异不显著。接种夏块菌的板栗苗与接种白块菌板栗苗间地径差异不显著,二者与接种印度块菌的板栗苗间地径差异均显著。  相似文献   

3.
采用日光温室穴盘育苗,在黄瓜播种时接种2种不同的捷克商品丛枝菌根真菌(AMF)组合菌剂BF和VT,比较了不同菌剂对黄瓜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VT和BF组合菌剂均能不同程度地侵染黄瓜幼苗根系,接种35d时侵染率分别为49.30%、37.65%;接种BF和VT菌剂的幼苗株高、茎粗、干质量、鲜质量均明显高于未接菌处理,且以接种VT菌剂表现最佳;与未接菌对照相比,接种VT菌剂可使黄瓜幼苗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显著提高,表明蔬菜专用菌剂VT对黄瓜幼苗生长有较好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4.
攀枝花块菌是国内到现在为止发现的唯一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白色块菌新种。对攀枝花块菌与云南松合成菌根苗的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攀枝花块菌孢子接种云南松树苗3个月可形成菌根,菌根呈单轴状和二叉状分枝,菌根尖淡乳色,基部淡黄色、黄褐色,单根菌根平均长4.66mm,平均粗为1.40mm;外延菌丝为透明、半透明直立着生在菌根表面,与意大利白块菌、波氏块菌的外延菌丝相似,菌根表面呈马蹄状的哈蒂氏网结构。  相似文献   

5.
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 Vittadini)、夏块菌(T.aestivum Vittadin)i是经济价值较高的菌根食用菌。本文对印度块菌、夏块菌与化香树(Platycarya strobilacea Sieb.et Zucc).合成菌根苗的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印度块菌、夏块菌孢子液接种化香树苗后,第三个月发现已形成根尖淡乳色,基部淡黄色、黄褐色的外生菌根。外生菌根为单轴状、羽状和不规则分支状,单根菌根长300μm~4 000μm,直径为200μm~500μm;平坦或从菌根延伸出外延菌丝。印度块菌与化香树形成的外延菌丝为透明、半透明、絮状。夏块菌与化香树形成的外延菌丝为黄绿色、羊毛状。菌根老化后变暗褐或萎缩;两种块菌与化香树形成的菌根在显微镜下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丛枝菌根真菌菌剂扩繁及菌根化枸杞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杞7号"枸杞为试材,以红三叶草和玉米2种宿主植物对4种丛枝菌根真菌(AMF)菌种进行了菌剂扩繁,采用枸杞嫩枝扦插育苗技术,利用自繁的AMF菌剂进行枸杞菌根化苗木繁育;苗木出圃后田间定植,调查田间的性状表现,以期为AMF在枸杞上的应用和深层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结果表明:采用红三叶草和玉米2种植物作为宿主植物可以扩繁出高质量的丛枝菌根真菌菌剂,侵染率在94%以上,基质中孢子密度168~351个/50g干土;接种后育苗成活率均在60%以上,各处理间差异不大;接种处理的幼苗根系中均含有大量的真菌的菌丝体,菌根真菌的侵染率达43%以上;菌根化苗木的苗高生长明显高于对照,其中缩球囊霉、根内球囊霉和混合接种处理分别较对照提高了53.45%~89.66%,达极显著差异水平,摩西球囊霉接种处理较对照提高了39.66%,达显著差异水平;接菌处理的地径的生长量虽高于对照,但多重比较分析表明,不存在差异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7.
黑孢块菌(Tuber melanosporum Vittad.)是经济价值较高的菌根食用菌。通过对黑孢块菌与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合成菌根苗的技术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用黑孢块菌孢子液接种华山松树苗后,第7个月可观测到黄褐色外生菌根。外生菌根为单轴状或二叉分支状,单根菌根长0.3 mm~4 mm,直径为0.3 mm~0.5 mm,表面呈马赛克镶嵌结构,其外延菌丝为透明、半透明,呈近直角的分枝。菌根老化后变红褐色或萎缩。菌根表面呈马赛克镶嵌结构、外延菌丝有近直角的分枝是黑孢块菌与华山松形成菌根的最重要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8.
以苏椒5号辣椒为材料,通过在有机育苗基质中添加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菌剂,研究AMF对辣椒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F的辣椒苗根系有明显的菌根侵染,接种菌剂后显著提高了辣椒幼苗的株高、茎粗,增加了叶片数,同时提高了辣椒幼苗的干质量和鲜质量;光合测定结果表明,AMF能够提高辣椒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而使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O2)显著降低;育苗基质中添加AMF菌剂可以培育菌根苗,菌根苗能够有效地提高辣椒幼苗的光合效率从而促进生长,是提高有机基质应用效果和培育菌根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波氏块菌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菌根食用菌。对波氏块菌与锥连栎合成菌根苗的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用波氏块菌孢子液接种锥连栎树苗后,第1个至第2个月可形成淡黄色、黄褐色外生菌根。外生菌根为单轴状、羽状和不规则分支状,单根菌根长0.35mm-1.99mm,直径为0.18mm-0.29mm。菌根延伸出外延菌丝,其外延菌丝为排列整齐的刚毛,呈半透明状。菌根老化后变暗褐或萎缩,外延菌丝呈透明、半透明、排列整齐的刚毛是波氏块菌与锥连栎形成的菌根最重要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0.
摩西球囊霉对芦笋幼苗生长和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是球囊霉属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具有对环境适应力强、应用范围广的特点。为探明摩西球囊霉对芦笋育苗的应用效果,采用营养钵育苗播种对芦笋进行GM接种处理,研究GM对芦笋幼苗生长、菌根侵染及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GM后芦笋幼苗生物量显著提高,植株根系具有较高的菌根依赖性。GM对芦笋幼苗根系的侵染呈现“S”形变化趋势,播种10周后,GM对芦笋幼苗根系达到较高程度的侵染,且GM菌根苗的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与不接种对照相比显著提高。接种GM显著促进了植株对矿质元素特别是P的吸收,其次为Mg。接种GM培育菌根苗的技术应用于芦笋栽培可以培育壮苗,缩短苗期,节省肥料,提高养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丛枝菌根真菌对黄瓜穴盘育苗过程中幼苗抗枯萎病及壮苗的影响,以'博杰605'黄瓜品种为材料,在育苗基质中添加不同处理的丛枝菌根真菌摩西球囊霉菌Gm3-2孢子,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对黄瓜苗期枯萎病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真菌可以有效减少幼苗发病率.接种菌剂处理幼苗的PAL、POD和PPO等保护性酶皆高于未...  相似文献   

12.
黑孢块菌的菌根合成及其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纯培养的黑孢块菌菌丝体接种红椎实生苗 ,对菌根感染情况及其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 ,在适宜条件下 ,该菌在红椎根系上形成的菌根具有块菌菌根典型的形态结构。本文探讨了名贵菌根食用菌在我国的半人工栽培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Glomus intraradices及混合菌剂对黄瓜苗期与移栽后南方根结线虫病害的防治效应.结果表明:苗期接种AM真菌处理的侵染率低时,其抑制根结线虫侵染的能力也低;移栽缓苗后接种根结线虫后,接种AM真菌处理的黄瓜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株高、植株养分吸收量均显著高于只接种南方根结线虫处理,根结指数显著低于只接种南方根结线虫处理.说明AM真菌确实能够通过与黄瓜根系建立共生体来防御南方根结线虫对黄瓜的危害,其中G.intraradices、G.mosseae菌种的促生及防治黄瓜南方根结线虫病害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4.
黑块菌是一类珍稀的外生菌根食用菌。着重描述印度块菌和夏块菌的形态特征和鉴别特征,并介绍它们的生境及分布区域。同时,对块菌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梨树是受菌根影响的果树之一,试验筛选出对川梨侵染效应的最佳接种时期和菌根依赖性较高的菌根真菌,研究接种菌根真菌对梨根系活力及发育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川梨(Pyrus pashia Buch.-Ham.)种子为材料,盆栽条件下,分别在萌芽期、幼苗3叶期、5叶期和7叶期,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GV)。【结果】试验所采用的3种丛枝菌根真菌均能有效地侵染川梨实生苗,接种GI的菌根侵染率显著高于接种GM和GV,菌根的形成对根系最长侧根长、一级新根数量和根体积都有明显提高,最大分别提高了16.3%、6.0%和13.9%,接种菌根真菌显著地提高川梨根系活力,增加根可溶性蛋白含量。【结论】接种GI的菌根效应最佳,是川梨菌根依赖性较高的菌根真菌,幼苗5叶期接种的菌根侵染效应显著高于其他接种时期,为菌根化苗木繁育技术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黄瓜为试材,采用基质穴盘育苗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用量菌根制剂对黄瓜幼苗菌根侵染率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每3.8L穴盘基质中添加20g菌根制剂处理的幼苗侵染率较高为27%,且幼苗生长指标总体较好,比添加10g菌根制剂处理的促进生长作用显著;可知,同一菌根真菌对作物侵染率的差异会影响菌根对植物的促生作用,侵染率高时促生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欧洲块菌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陈应龙 《中国食用菌》2002,21(1):7-9,11
黑孢块菌、白块菌、勃良第块菌等是分布于西欧地区的著名美味食用菌。法国科学家最早开展了块菌人工驯化及其栽培技术研究,开创了菌根食用菌人工栽培的先河。这一技术在欧洲得到了推广,成为新兴产业;近年来,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国也试验成功。本文对块菌菌根化苗生产及种植园经营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以已鉴定的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根围优势菌种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和根内根生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RI)为研究对象。将FM与RI接种到星星草根围80d后,进行盐碱处理11d,确定了形成共生体系后对其进行侵染率、菌根依赖性测定以及部分生理指标和离子含量测定,以探究星星草根围优势菌种对其耐盐碱性的影响及2种菌剂作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接种的RI和FM均能够与星星草植株形成菌根结构,并且对星星草的侵染率均很高,分别达到了80.86%和85.91%,在进行盐碱胁迫时均表现出了较强的菌根依赖性。在同一处理条件下,AM真菌能够显著降低星星草植株内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提高星星草对N、P、K 3种离子的吸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9.
在温室中,研究了盆栽基质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真菌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对初生(种子播种育苗2个月后的幼苗)枳Poncirus trifoliata生长、菌根侵染、菌丝长度、土壤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含量和土壤结构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在AM真菌接种和柱花草间作条件下柱花草刈割对初生枳和柱花草生长、菌根侵染、土壤GRSP含量和土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接种相比,接种AM真菌显著地促进了初生枳生长,增加了土壤GRSP含量,并且土壤结构也得到改善。在AM真菌接种与柱花草间作的相同条件下,与柱花草未刈割相比,柱花草刈割对初生枳生长、菌根侵染、土壤GRSP含量和土壤结构均无显著性影响,但柱花草未刈割处理的菌丝长度是刈割处理的2.5倍。相关性分析表明,根际土壤大团聚体显著地与菌根侵染率、土壤GRSP含量和菌丝长度正相关,而生草刈割影响了丛枝菌根真菌菌丝长度,可能对土壤结构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番茄菌根化育苗及对青枯病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单一菌剂Glomus versiforme(AM-1)和混合菌剂Glomus spp.(AM-2)分别对番茄进行菌根化育苗试验,分析不同基质和接种时期对菌根形成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果园土与蛭石体积比为3∶1的混合物为基质,菌根形成率最高;播种期和一叶期接种对菌根化效果的影响不显著,二叶期接种的菌根形成率显著降低。温室盆栽条件下,菌根化程度高的番茄苗具有较好的延缓青枯病发生的能力,但后期病情仍会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