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确定2018年冬季以来江苏省沿海地区养殖脊尾白虾患“僵尸病”的病原及流行病学特点,实验采用LB培养基和PDA培养基从病虾血淋巴中分离得到直径为1~3 mm、边缘整齐、米黄色隆起菌落;人工回感实验结果显示,回感后的脊尾白虾表现出与自然患病脊尾白虾相同的症状,并在回感脊尾白虾体内也分离出了相同的菌株,符合科赫氏法则。对该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结合18S rRNA序列对比及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分离菌株MQ2101具有酵母的典型形态,且与二尖梅奇酵母相似度达99.82%,结果表明菌株MQ2101为二尖梅奇酵母。致病性结果初步分析显示,MQ2101对脊尾白虾的半致死浓度 (LD50)为1.39×107 CFU/尾。病理学观察发现,患病脊尾白虾鳃、肌肉和肝胰腺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其中肝胰腺病变最为严重,肝小管呈现空泡化,管腔体积变大;在鳃和肝胰腺组织中均存在大量定殖的菌体。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每年2—5月发病迅速,发病率为5%~30%,死亡率为3%~10%。本研究确定了二尖梅奇酵母为江苏沿海地区脊尾白虾“僵尸病”的病原,其对脊尾白虾具有较强致病性,主要侵染组织为肝胰腺和鳃。以上研究结果为脊尾白虾“僵尸病”的防控提供了相关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徐冠雄  许为群 《水产学报》1983,7(3):201-205
本试验用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缺陷型——哺乳动物肝微粒体酶测试系统(Ames’Test),对正烷酵母饵料浸出液的非极性树脂XAD-2吸附物进行检测,以查明其是否具有致突变或致癌作用。结果表明,正烷酵母对菌株TA98及TA100有致突变作用,由此证明这种饵料中存在着引起DNA移码突变和碱基对置换突变的化合物,故这种酵母在被用作鱼类饵料或其他动物饲料之前,还应作进一步研究,防止其对环境的污染和其他潜在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3.
海洋1号红酵母饲养日本对虾幼虾的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在饵料中定量添加海洋 1号红酵母后 ,饲养日本对虾 (Penaeusjaponicus)幼虾的试验结果。按海洋 1号红酵母在饵料中添加量不同将试验分为 6组 ,连续投喂 14d后 ,分别测定试验和对照日本对虾幼虾的成活率、生长速度以及对环境因子的耐受力 ,比较海洋 1号红酵母在饵料中不同的添加量对日本对虾幼虾的饲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在饵料中添加海洋 1号红酵母具有提高日本对虾幼虾的成活率、促进生长和增加对环境因子耐受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将海洋红酵母(Rhodotorula sp.) C11以104、105和106 CFU/g饵料添加到基础饵料中,每一剂量组设3个平行,每一平行50头幼参,用100 L塑料桶进行30 d静水充气养殖试验。试验期间每日投饵1次,投喂量为幼参体重的5%。投喂试验结束后,评估其对幼参消化酶及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投喂海洋红酵母C11 104、105 CFU/g,显著提高了幼参肠道胰蛋白酶活力(P<0.05);投喂海洋红酵母C11 104 CFU/g,显著增加淀粉酶活力(P<0.05)。投喂海洋红酵母C11 105 CFU/g,幼参体腔细胞的吞噬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投喂基础饵料的幼参比较,投喂海洋红酵母C11 105、106 CFU/g,幼参具有较高的体腔液溶菌酶(LSZ)活力(P<0.05)。投喂海洋红酵母C11 104 CFU/g,幼参具有较高的体腔细胞裂解液(CLS)LSZ活力(P<0.05)。投喂海洋红酵母C11 104 CFU/g,幼参体腔液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活力显著增加(P<0.05),投喂海洋红酵母C11 104、105、106 CFU/g,幼参CLS的T-NOS活力显著提高(P<0.05)。本研究表明,饵料补充海洋红酵母C11可促进幼参的消化酶活力和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5.
将海洋红酵母(Rhodotorula sp.)C11以10~4、10~5和10~6CFU/g饵料添加到基础饵料中,每一剂量组设3个平行,每一平行50头幼参,用100 L望料桶进行30 d静水充气养殖试验。试验期间每日投饵1次,投喂量为幼参体重的5%。投喂试验结束后,评估其对幼参消化酶及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投喂海洋红酵母C11 10~4、10~5CFU/g,显著提高了幼参肠道胰蛋白酶活力(P0.05);投喂海洋红酵母C11 10~4CFU/g,显著增加淀粉酶活力(P0.05)。投喂海洋红酵母C11 10~5CFU/g,幼参体腔细胞的吞噬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投喂基础饵料的幼参比较,投喂海洋红酵母C11 10~5、10~6CFU/g,幼参具有较高的体腔液溶菌酶(LSZ)活力(P0.05)。投喂海洋红酵母C11 10~4CFU/g,幼参具有较高的体腔细胞裂解液(CLS)LSZ活力(P0.05)。投喂海洋红酵母C1110~4 CFU/g,幼参体腔液总-氧化氮合酶(T-NOS)活力显著增加(P0.05),投喂海洋红酵母C11 10~4、10~5、10~6CFU/g,幼参CLS的T-NOS活力显著提高(P0.05)。本研究表明,饵料补充海洋红酵母C11可促进幼参的消化酶活力和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6.
在网箱养鲤的日粮中,用活性酵母代替秘鲁鱼粉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含活性酵母30%的饵料比含秘鲁鱼粉30%的饵料养鲤效果更好,增重效果高12.9%,饵料养鱼成本低12%,饵料系数低8.5%,证明活性酵母养鲤的生产效果和经济效果皆优于秘鲁鱼粉。  相似文献   

7.
自溶面包酵母在马氏珠母贝育苗中的饵料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车间内利用120L的塑料箱作为实验容器,采用自溶面包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作为单细胞藻的辅助饵料,研究其在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 Dunker)育苗中的饵料效果,以期解决该贝育苗过程饵料供应不稳定、易培饵料品种小球藻(Chlorella sp.)利用率低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在温度(30.0±0.5)℃、NaCl质量分数3%、pH6.5~7.0的自溶条件下,用经过18h自溶的酵母投喂D形幼虫,其平均日壳长增长率显著高于其他自溶时间酵母投喂组效果,单独投喂非自溶酵母时D形幼虫不能存活;(2)D形幼虫期单投自溶酵母,幼虫成活率与金藻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生长速度比金藻组提高8%(P<0.05),说明自溶酵母可以完全替代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 Hu﹠Liu),但在壳顶幼虫期和稚贝期单投自溶酵母不能使幼虫和稚贝正常发育和存活;(3)壳顶幼虫期及眼点幼虫至稚贝期投喂"自溶酵母 小球藻(Chlorella sp.)"或"自溶酵母 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Wille)]",其生长速度及存活率或稚贝育成率均显著高于单投扁藻或小球藻(P<0.05),单投小球藻的饵料效果最差;(4)自溶酵母与小球藻混投对眼点幼虫至稚贝培育效果较单独投喂影响显著,可显著(P<0.05)提高稚贝的育成率、生长速度和耐干露能力。研究表明,使用自溶酵母可以优化马氏珠母贝健康苗种规模繁育中的饵料供应工艺及提高易培饵料品种小球藻的利用价值,从而提高该贝育苗效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颗粒饲料(A组)、颗粒饲料与鲜饵料(B组)、纯鲜饵料(C组)对三组条纹锯鱼旨Centropristis striata Linnaeus生长性能及营养成分进行观察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颗粒饲料营养物质含量(除少数脂肪酸外)远大于鲜饵料,营养价值较高,在饵料的利用率以及鱼体的生长发育方面拥有一定优势。颗粒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45.4%,是鲜饵料的3.66倍,相对于鲜饵料而言,颗粒饲料提供了充足的蛋白质。A组条纹锯鱼旨幼鱼蛋白质含量(20.3%)高于其他两组,C组含量最低,三组生长效率由高到低为A组B组C组。A、B、C三组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54.93、66.40、61.02,B组的必需氨基酸指数最高,营养价值更丰富。C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最高,分别高出A、B两组5.94%、7.84%,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分别比A、B两组高13.26%、9.61%。实验中共检测出5种鲜味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精氨酸和丙氨酸,除精氨酸外,其余4种为非必需氨基酸(NEAA)。C组鲜味氨基酸含量为5.9%,占总氨基酸的42.66%,高出A组8.8%、B组10%。以整体生长效果与营养物质组成作为标准评价实验效果:C组A组B组。  相似文献   

9.
采用颗粒饲料(A组)、颗粒饲料与鲜饵料(B组)、纯鲜饵料(C组)对三组条纹锯鮨Centropristis striata Linnaeus生长性能及营养成分进行观察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颗粒饲料营养物质含量(除少数脂肪酸外)远大于鲜饵料,营养价值较高,在饵料的利用率以及鱼体的生长发育方面拥有一定优势。颗粒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45.4%,是鲜饵料的3.66倍,相对于鲜饵料而言,颗粒饲料提供了充足的蛋白质。A组条纹锯鮨幼鱼蛋白质含量(20.3%)高于其他两组,C组含量最低,三组生长效率由高到低为A组>B组>C组。A、B、C三组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54.93、66.40、61.02,B组的必需氨基酸指数最高,营养价值更丰富。C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最高,分别高出A、B两组5.94%、7.84%,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分别比A、B两组高13.26%、9.61%。实验中共检测出5种鲜味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精氨酸和丙氨酸,除精氨酸外,其余4种为非必需氨基酸(NEAA)。C组鲜味氨基酸含量为5.9%,占总氨基酸的42.66%,高出A组8.8%、B组10%。以整体生长效果与营养物质组成作为标准评价实验效果:C组>A组>B组。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修复因白洋淀网箱养殖而污染的水环境,采集试验网箱底部、试验网箱周围、待用网箱及对照点四个泥样,经过富集培养,共分离到174种细菌,通过其对鱼饵料COD去除率的测定,筛选出10株有机污染降解菌,这些菌株能以鱼饵料作为生长的唯一碳源和氮源.1株细菌对鱼饵料的COD去除率约70%,5株菌的COD去除率超过60%,4株菌C...  相似文献   

11.
硒酵母的培养及其养虾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常仁亮 《水产学报》2000,24(5):458-462
对五株假丝酵母菌株进行利用淀粉废水和转化硒元素的筛选试验,其中CY-173菌株所得的蛋白质含量和蛋白态硒总量最多.对其进行耐高温试验,在33~45℃范围内,菌株都能生长,但超过40℃生长速度开始减缓,45℃时明显受到抑制.在6L标准发酵罐内进行pH与温度条件试验,pH在3~5之间,菌株生长差异不显著;在33~40℃范围内,菌株都能较好生长,但以37℃的蛋白质含量与蛋白态硒总量为最高.将所得的硒酵母替代部分鱼粉用于养殖中国对虾,结果三组硒酵母饲料(含10%、20%、30%硒酵母)的养殖效果均优于对照饲料,其中10%硒酵母添加量的饲料(含硒0.6×10-6),其饵料系数最低,为2.56,比对照组的2.95减少了13.3%.  相似文献   

12.
选取了6种不同饵料组合对孵化14d上浮开口细鳞鲑仔鱼进行开口饵料试验研究。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经10d投喂试验,结果表明:细鳞鲑仔鱼体长增长及成活率依次为轮虫+枝角类幼体组轮虫组颗粒饵料组螺旋藻组酵母及蛋黄组;经饲养10d后最高体长增加0.45cm,仔鱼成活率最高达98%。  相似文献   

13.
长耳珠母贝人工育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解剖方法取得长耳珠母贝的成熟卵子和精子,在氨海水中诱导受精。在—定范围内,提高氨海水浓度可使受精率提高(达65%),但正常发育率和孵化率有所下降;氨海水浓度以取0.14%为宜。用金藻或合浦珠母贝的精液(或两者混合)作为长耳珠母贝幼体前10天的饵料(10天后投喂扁藻),能使育成率提高(达17.4%),酵母不宜作为长耳珠母贝幼体的饵料。  相似文献   

14.
在Banta液(牛粪1.5 g 干稻草2 g 沃土20 g 水1000 ml)、酵母、小球藻三种培养条件下,比较研究了蚤状的脂肪酸组成。用GC/MS法分析后结果表明:它们的总脂量变化不大,依次为5.23%、5.46%和6.01%。共检测到15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5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6种。蚤状以小球藻培养条件下的C 20∶5(EPA)和C 18∶3的含量最高,PUFA占总脂肪酸的34.79%;Banta液组的SFA含量最高,为53.89%;面包酵母组的MUFA含量最高,达60.65%,且富含C 16∶1(n-7)和C 18∶1(n-9),这两种不饱和脂肪酸约占总脂肪酸的56.73%。EPA的含量以小球藻组最高,为14.43%,与自然环境中蚤状的含量相近。酵母组最低,为2.05%。蚤状和其它饵料生物一样,其脂肪酸组成主要随食物特点而变化,也决定于其本身的吸收与合成能力。  相似文献   

15.
2003年5月20日至6月22日,研究了不同脂肪源饲料培育的大型潘对中华绒螯蟹发育和变态的影响。采用纯酵母(酵母组)、酵母添加10%豆油(豆油组)和酵母添加10%鱼油(鱼油组)三组饲料培养的大型潘作为大眼幼体发育到仔蟹Ⅳ期的生长和蜕壳的饵料。实验期间水温为室温,温度为20~24℃。结果表明,鱼油组培养的大型潘能显著地加速仔蟹发育阶段变态时间(缩短蜕皮周期),促进生长。其次为豆油组。酵母组最差。其加速变态的效果在仔蟹I期发育变态到Ⅱ期就显著表现出来。此外,鱼油组,豆油组与酵母组相比,相应仔蟹期的规格较大。脂肪酸组成分析显示,仔蟹脂肪酸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摄食不同脂肪源饲料培育的大型滔的脂肪酸组成。鱼油组的仔蟹具有相对高的EPA,DHA和HUFA的百分组成,而豆油组培育的仔蟹由于大型潘中含有较高含量的C18:2,而致使仔蟹的C18:2具有最高含量。实验证实,饵料中高HUFA的含量,能显著促进仔蟹的生长和变态。PUFA,特别是C18:2对仔蟹变态和成活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3、饵料种类:各种农付产品的下脚料都可以作为卤虫的饵料。象玉米渣、豆渣、生饼等,价格低廉。另外各种酵母也是卤虫较好的饵料。4、适时、合理投饵。第一代卤虫无节幼体繁殖起来后,若池内的自然基础生物饵料明显减少,就要投喂代用饵料,一般是第一批卤虫成体产仔时投饵。投饵必须根据卤虫生活习性和生长的生理需要进行。因为投饵过多,不  相似文献   

17.
多刺裸腹蚤,是一种淡水枝角类,其食性主要是细菌、有机碎屑和单胞藻等。本试验利用小球藻、Banta培养液、苜蓿发酵液和酵母4种饵料,在25±1°C下.研究对多刺裸腹蚤增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Banta培养液培养多刺裸腹蚤具有最高的Ym值(1.19/日),是最好的饵料,其余3种饵料次之.小球藻培养多刺裸腹蚤虽没有高Ym值,但其生殖量稳定,仍不失为一种好饵料。  相似文献   

18.
2003年5月20日至6月22日,研究了不同脂肪源饲料培育的大型溞对中华绒螯蟹发育和变态的影响.采用纯酵母(酵母组)、酵母添加10%豆油(豆油组)和酵母添加10%鱼油(鱼油组)三组饲料培养的大型溞作为大眼幼体发育到仔蟹Ⅳ期的生长和蜕壳的饵料.实验期间水温为室温,温度为20~24℃.结果表明,鱼油组培养的大型溞能显著地加速仔蟹发育阶段变态时间(缩短蜕皮周期),促进生长.其次为豆油组.酵母组最差.其加速变态的效果在仔蟹Ⅰ期发育变态到Ⅱ期就显著表现出来.此外,鱼油组,豆油组与酵母组相比,相应仔蟹期的规格较大.脂肪酸组成分析显示,仔蟹脂肪酸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摄食不同脂肪源饲料培育的大型溞的脂肪酸组成.鱼油组的仔蟹具有相对高的EPA,DHA和HUFA的百分组成,而豆油组培育的仔蟹由于大型溞中含有较高含量的C18:2,而致使仔蟹的C18:2具有最高含量.实验证实,饵料中高HUFA的含量,能显著促进仔蟹的生长和变态.PUFA,特别是C18:2对仔蟹变态和成活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多维高蛋白活性饲料酵母养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树立 《河北渔业》2001,(1):32-32,18
在网箱养殖罗非鱼日粮中,用活性酵母代替鱼粉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同比含量的饵料,用活性酵母比鱼粉的养殖效果更好,饵料系数低7.4%,增重率提高9.8%,饲料成本低了8.6%。  相似文献   

20.
在鲈鱼基础饵料中分别添加0 g/kg、3.0 g/kg、5.0 g/kg、7.0 g/kg的酵母水解物,研究鲈鱼饵料中不同水平的酵母水解物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鲈鱼饵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酵母水解物对鲈鱼的生长性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中,试验2组、试验3组鲈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