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商品猪从一处运至另一处,需一个适应阶段,笔者谈一些长途运输商品猪应当注意的几点。 一、饲料 装车前4—6小时料槽内不得有饲料以便装车,但车启运前应配备一定量的精饲料,料中加一些电解多维素,以减少运输途中猪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
运输对商品猪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条件下饲养的不同杂交组合的100kg左右的商品猪运输与否,运到后立即屠宰和间隔24小时屠宰,结果是立即屠宰肉质正常;间隔24小时屠宰失水加大。以汉普夏为终端父本的杂交组合不管运输与否,运到后立即屠宰或间隔24小时屠宰,其杂种猪的失水率都高。  相似文献   

3.
动物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运输性应激往往引起体重的严重损失、病残和死亡率明显增加,以及发生PSE肉现象。商品猪在长途运输特别是在火车长途运输过程中应激反应如何,国内、外尚未见有报道。对此我们于1981—1983年间,进行了本项研究。租用装运活猪的火车皮14个,每个车皮装活猪120头,按春、夏、秋、冬四季,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商品猪养殖饲养的方式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良,改变了传统商品猪饲养的理念和模式,商品猪的常发性疾病得到了妥善的预防和控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新型养猪制度的建立都促进了新时期商品猪饲养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本文从目前商品猪养殖饲养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针对我国当前商品猪饲养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商品猪饲养提质增效的相关策略,以期推动我国商品猪饲养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年,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猪肉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是商品猪的成活率却在持续下降,出现了很多新的商品猪疾病,不仅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还会对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对商品猪进行科学饲养的关键是对商品猪的疾病进行控制和防治,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商品猪的出栏速度和商品猪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赣南藏香猪与商品猪在胴体性状和肉品质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赣南藏香猪12头,采用放牧饲养为主舍饲补料为辅的饲养模式,杜长大三元商品猪6头,圈养饲喂饲料全价料,分别进行屠宰,测定和计算各项胴体性状和肉品质指标。【结果】1)赣南藏香猪的屠宰率显著低于商品猪(P0.05),后腿比率显著高于商品猪(P0.05)。2)赣南藏香猪的肉色评分,亮度和红度值及pH24 h值显著高于商品猪(P0.05),鲜肉剪切力显著小于商品猪(P0.05)。3)赣南藏香猪肌肉水分、肌苷酸含量、SOD活性显著高于商品猪(P0.05);赣南藏香猪肌肉的呈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商品猪(P0.05);赣南藏香猪肌肉饱和脂肪酸显著低于商品猪(P0.05),不饱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显著高于商品猪(P0.05)。4)赣南藏香猪的肌纤维直径显著低于商品猪(P0.05),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商品猪(P0.05)。【结论】赣南藏香猪屠宰性能更优,肉色更红亮,肉质更加细嫩、多汁,滋味更佳,肌肉抗氧化性能更好,更耐贮藏。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国商品猪收购标准以出肉量定等,以斤重计价,刺激生产者养大猪、养肥猪,脱离了市场需要。近几年来虽然各地都重视发展瘦肉猪生产,对瘦肉猪给予加价,但是至今没有一个科学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商品猪分级标准,加上缺乏科学简便的检测手段,生产者、经营者都难以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品瘦肉猪的发展。本研究以活猪膘厚、活重、屠宰率和瘦肉率等性状资料建立回归方程,估测商品活猪瘦肉率和分割肉,以瘦肉率作为商品猪分级标准。同时将测膘仪具体运用于现场测算。现将商品猪分级标准和活猪瘦肉率估测试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商品猪养殖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瘦肉型商品猪的需求量明显增长。本文主要现代瘦肉型商品猪养殖增收策略初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旨在提高瘦肉型商品猪的养殖工作效率,促进百姓增收。  相似文献   

9.
正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对猪产品的消费,为了保障餐桌上能放心的吃上猪产品,商品猪在屠宰中的检疫检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笔者根据工作经验谈下商品猪屠宰中常见的蓝耳病、肺疫、炭疽疫、口蹄疫、猪瘟、猪丹毒等。1蓝耳病及其处理方法蓝耳病在众多商品猪的疫病中,是具有极其高死亡率的一种疫病。患有蓝耳病的商品猪病症为:体温升高、行动不便、眼睑水肿和出血、气喘咳嗽等。并在屠宰过程中,可以发现此时商品猪的心脏、肠道和肝脏等部位出现出血的现象。商品猪  相似文献   

10.
《中国畜禽种业》2008,4(7):89-89
为了避免生猪市场价格的大起大落,近日,我国第一个商品猪产业标准产生了。商品猪产业标准包括《生猪交割质量标准》和《生猪交割质量检测技术规程》两部分,目前已经通过专家组审定。标准规定,以生猪活体为交易标的物,并明确了猪的体重和背膘厚度。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商品猪在屠宰检疫中常见疫病症状,并对其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提高商品猪养殖及其屠宰检疫的安全性,更好地对其进行处理,从而提高商品猪的屠宰检疫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2.
以苏姜猪、淮猪后腿肉为研究对象,以普通商品猪后腿肉为对照,通过测定其主要营养成分、颜色、pH值、质构特性、剪切力值、蒸煮损失、滴水损失、流变特性、脂肪酸、氨基酸等指标,研究2种江苏地方特色猪肉的品质特性。结果表明,苏姜猪和淮猪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商品猪(P<0.05);苏姜猪和淮猪的胶原蛋白含量显著小于商品猪(P<0.05);苏姜猪、淮猪的L*值、a*值大于商品猪(P<0.05);苏姜猪、淮猪的硬度、凝聚性、剪切力、蒸煮损失、滴水损失显著小于商品猪(P<0.05),苏姜猪、淮猪的弹性显著大于商品猪(P<0.05);苏姜猪、淮猪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显著高于商品猪(P<0.05);饱和脂肪酸含量苏姜猪、淮猪低于商品猪,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苏姜猪、淮猪高于商品猪,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苏姜猪、淮猪和商品猪均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鲜味氨基酸含量苏姜猪、淮猪高于商品猪,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商品猪在其屠宰检疫中常见疫病的症状,并对其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提高商品猪养殖及其屠宰检疫的安全性,更好地对其进行处理,从而提高商品猪的屠宰检疫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4.
80~100千克体重的商品猪2016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8头,经历72小时,行程为1300千米的铁路运输比较试验。在运输过程中,试验组处于安静和睡眠状态48~60小时.运输结束后,和对照组比较,对生理状态影响不明显,对体重、病残和死亡的损失较小.此外,还可以改善猪肉组织的感官特性,减少宰后胴体修整时和贮藏过程中肉量的损失.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扬翔Ⅰ号猪配套系不同亚系杜洛克终端父本后代商品猪的生长性能,试验选取日龄、体重和健康状况相近的"杜洛克×长白×大白"三元杂交商品猪250头进行育肥,分析了扬翔Ⅰ号猪配套系3个杜洛克亚系终端父本(丹系YX101、扬翔华系YX102、美系YX103)后代商品猪生产性能的差异,所有商品猪在同一养殖场进行饲养,饲养管理均一致。结果显示:不同亚系杜洛克终端父本后代商品猪生长速度和料肉比存在显著差异,YX101杜洛克三元商品猪校正115 kg日增重在不同阶段均显著高于YX102系和YX103系(P0.05),最大日增重可达1 006.54 g·d~(-1);YX101杜洛克终端父本后代商品猪料肉比2.45.1显著低于YX102系的2.52.1(P0.05);各亚系杜洛克后代商品猪30~115 kg体重阶段的平均料肉比为2.48.1。对于肌内脂肪(IMF)含量和活体背膘厚,YX102杜洛克终端父本后代商品猪显著高于YX101和YX103(P0.05),其他性状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扬翔Ⅰ号猪配套系不同亚系杜洛克终端父本后代商品猪生长性能较好,具有一定的选育价值。  相似文献   

16.
周景华 《农技服务》2014,31(7):168-169
针对商品猪的养殖现状,结合计算机技术和养殖户长期实践经验,建立了一套智能化控制系统,该系统可针对商品猪养殖全过程进行决策、指导和诊断,同时还可控制养殖场环境,这样不仅可以推广商品猪养殖技术,还可对养殖生产给予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7.
搞好商品猪的饲养是广大养猪户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而商品仔猪的选择则是搞好商品猪饲养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寄生虫病对猪的危害很大,可导致商品猪急性发病大批死亡。在猪体内隐性感染造成生产缓慢,饲料报酬降低,还可引起流产、繁殖障碍,因此防控寄生虫病已成为提高养猪业经济效益、保障养猪业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绥中县是辽宁省的畜牧业大县,畜牧业在全县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商品猪的饲养量在全省都位于前列。为了搞清绥中县商品猪寄生虫的感染情况.为防治下作提供依据,笔者于2008-2010年对绥中县商品猪进行了调查。现在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商品猪养殖解耦控制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商品猪的养殖现状,构建了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肉用猪高效安全的智能养殖系统。该系统可对工厂化商品猪的养殖过程进行信息跟踪,解决了商品猪高效养殖、小气候控制等关键问题。江苏省镇江某养殖基地的长期运行实践表明,该系统操作简便、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20.
商品猪200头,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头。平均体重试验组为83.24±3.91千克,对照组为83.94±3.12千克。试验组应用抗应激药物。按春、夏、秋、冬四季两组各检测25头。于运输前和运输途中按时采血进行有关血液生理,生化指数测定。在经历72小时,1300千米的铁路运输过程中,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试验组在血红蛋白、血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血清蛋白电泳、二氧化碳结合量、血清尿素氮等方面的变化与运输前及对照组相比能保持稳定或相对稳定,并出现单核细胞、T 淋巴细胞和 r-球蛋白明显上升的现象。在应用抗应激药物后,运输性应激对机体血液生理、生化指数的影响可得到的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