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北省土地整理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瑞兵  周进生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2):109-111,169
目前,我国土地利用中面临的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人均土地资源匮乏、土地利用效率不高、耕地质量退化严重、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等。一方面现有耕地不断减少,另一方面,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要继续占用大量土地。而土地整理是采用工程措施将现有的大小不一、高低不平、渠道不畅、道路不通的农田改造为标准农田。大力发展土地整理,对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缓解人地矛盾等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河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性质、规模、内容、投资力度等多方面的调查,分析河北省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河北省土地整理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科学发展观来看,耕地在数量上的扩张是有限的,但在提升耕地质量方面却具有相对大的空间。土地开发整理的基本功能是有效补充耕地面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和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其本质就是有效提高耕地质量。笔者根据项目区土地整理初步工程设计,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对土地整理前后耕地质量变化情况做出评价,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现重耕地数量到重耕地质量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在探索天津市改革开放以来耕地数量变化阶段规律的基础上,构建了影响耕地数量变化的社会经济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了天津市耕地数量变化的主导驱动因子。研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耕地数量持续减少,可分作3个阶段,即快速下降期、平缓下降期和波动下降期;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城市化,农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等是导致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应重点把握以下方面:提升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创新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模式;逐步实现在种植业内部调整农业用地结构;引入市场机制,破解农地整理中的瓶颈难题等。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耕地数量变化的规律、驱动力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索天津市改革开放以来耕地数量变化阶段规律的基础上,构建了影响耕地数量变化的社会经济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了天津市耕地数量变化的主导驱动因子.研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耕地数量持续减少,可分作3个阶段,即快速下降期、平缓下降期和波动下降期;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城市化,农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等是导致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应重点把握以下方面:提升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创新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模式;逐步实现在种植业内部凋整农业用地结构;引人市场机制,破解农地整理中的瓶颈难题等.  相似文献   

5.
现有的对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资料显示,对其研究成果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整合,土地整理模式、土地整理潜力、土地整理政策。通过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具体分析了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重要意义,结合理论和实践,加大开发耕地数量。  相似文献   

6.
平原区与丘陵区土地整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丽  马立军  严学仕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594-459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土地整理是现阶段我国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的最主要途径。但是,由于我国土地整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土地整理的方法和途径还需进一步总结和完善。就所参与的土地整理项目实例对平原区和丘陵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强调了因地制宜地进行土地整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地形地貌对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重庆市具有典型代表的浅丘、深丘和中低山3种地貌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1:2 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地形图,结合第一次土地详查资料,研究了地形地貌对土地整理新增耕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形地貌下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数量有较大差异,整理前浅丘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水田为主,净耕地系数较高,深丘和中低山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旱地为主,净耕地系数较低;实施土地整理后,浅丘区的新增耕地率较小,为4.98%和5.02%,深丘和中低山区新增耕地率较大,分别为10.95%,5.47%和16.07%,10.15%.因此,地形地貌可以通过影响土地利用现状和净耕地系数影响新增耕地潜力,对土地整理新增耕地的影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8.
农用地整理作为土地整治的重要内容,土地整治规划目前成为国土方面的热点,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质量相对下降的趋势不断加强,适当合理地开展土地整治项目特别是农用地整理项目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研究以抚州市崇仁县农用地整理为例,从潜力大小、现实两方面入手,构建了多因素组成的农用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方法和综合评价模型对农用地整理潜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可对农用地整理潜力评价和具体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耕地数量变化过程及其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近年来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四川省耕地呈不断减少的趋势 ,从四川省耕地数量变化的过程来看 ,主要经历了快速减少 -缓慢减少 -急剧减少 3个阶段。从计量模型分析的结果来看 ,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人口的增加、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以及非农产业的不断发展。因此 ,能否严格控制农村人口的增长 ,不断增加对土地开发整理的投入 ,坚决贯彻和实施国家耕地保护政策 ,协调好结构调整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将是决定今后耕地数量变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低山丘陵区土地整理的模式,利用MAPGIS软件综合处理研究区大量与土地利用相关的基础数据,针对低山丘陵区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及特点,从多方面说明土地整的迫切性。依据经济、社会、生态相统一的目标,划定3个土地开发整理区,确定开发整理的方向及重点。研究得出土地整理是改善用地结构、协调人地矛盾的有效途径。土地整理应以保护耕地数量和质量为核心,集约利用土地,促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一、土地流转对保持耕地总量及生态环境土地整理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即农地整理与市地整理:根据我国国情,现阶段土地整理的重点在农村地区。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整农地结构归并零散地块;平整土地,改良土壤;道路、林网、沟渠等综合建设:归并农村居民点、乡镇工业用地等;复垦废弃土地;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1.土地流转对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基本涵义是保持现有耕地数量,  相似文献   

12.
浅议我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和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其强 《福建农业》2005,(12):11-12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是我国为实现耕地数量的动态平衡而采取“占一补一”的措施,从这几年的实施情况看,基本上能做到占补平衡,实现耕地数量不减少。我省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是查清集中连片土地开发、复垦耕地后备的类型、数量、质量、利用状况、权属以及人口、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并进行了科学评价,开发利用潜力分析,提出开发利用措施等工作。这项工作将对今后我省土地利用、土地管理、农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数据,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下面,就我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情况,以及土地开发整理如何应对占补平衡做个探讨。一、我省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和质…  相似文献   

13.
以兰州市1999~2008年的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耕地变化景观指数分析了兰州市耕地变化格局特征.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引起兰州市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兰州市耕地增加的方式有4种,即开发、复垦、整理和农业结构调整.10a间耕地增加最多的方式为土地开发(1 159.75hm2),其次为农业结构调整(159.39hm2),复垦增加为0;兰州市土地减少方式有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灾毁、建设用地等,其中,生态退耕减少15 516.28hm2,建设用地减少3 863.88hm2,灾毁面积1.13hm2,其他原因减少为351.65hm2.兰州市耕地增加的方式单一,优势度相对较高,均匀度低;耕地减少的方式较增加的方式多样,优势度低,均匀度高.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土地生产力是影响兰州市耕地变化的3大驱动力.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耕地数量动态变化及驱动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时间序列法、耕地动态度模型和统计分析法,对云南省1997~2005年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及导致其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地类型变化以旱地的变化最为明显,而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变化面积处于下降的趋势;其变化除了受人口和经济增长影响外,非农建设、生态退耕、自然灾毁、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土地整理等驱动因子对耕地变化也起到了进一步的促进作用。其中,生态退耕因子是导致耕地减少的最主要驱动因子,而土地开发因子是耕地增加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唐丽娟  雷磊  曹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725-4728
介绍了1998~2007年中国10个主要沿海城市的耕地数量变化情况及其驱动力,认为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是导致沿海城市耕地减少的共同驱动力,其中经济发展是最主要的驱动因素。以辽宁省葫芦岛市为例,根据1998~2007年相关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葫芦岛市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近10年来,葫芦岛市的耕地总量不减反增,耕地面积增加主要集中于1998~2002年;葫芦岛市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可以归纳为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及农业科技进步三大类。基于此,提出了耕地保护的相关对策:控制人口数量,减轻耕地压力;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稳定耕地数量和质量;严格控制耕地非农化规模,提高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水平;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力度;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引导农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6.
兰州市耕地与基本农田利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州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1997~2005年全市耕地净减数量为19142.62hm^2,年均净减少2126.96hm^2。为了确保兰州市耕地和基本农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广泛收集资料、实地调研、结合模型计算,因地制宜地提出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与利用对策:积极推进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体制改革,加快体制创新的步伐;完善治理整顿制度及监督、监测机制;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研究制定非公益性建设占用耕地的机制;协调耕地保护与生态退耕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7.
土地整理通过各项工程措施,使得耕地的利用类型及土壤理化性质等发生变化。如何评价土地整理后的新增耕地质量,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研究针对土地整理工程措施的特点,以福建省长泰县为例,研究土地整理后耕地质量评价的参评指标,以及土地利用系数、经济系数的计算方法,以期提高土地整理项目区耕地质量评价的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整理区新增耕地质量评价指标需考虑土地整理工程措施影响较大的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水源类型、田块平整度等;同时,需对《农用地分等规程》中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以提高新增耕地质量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耕地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出台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耕地占补平衡等政策以保障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对切实加强耕地数量和质量管理,保持耕地质量等别成果的现势性具有重要意义。以广东省博罗县为例,以2013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2012年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等材料为基础,利用Arc GIS,对2012—2013年耕地数量及质量变化进行分析评价,形成2013年博罗县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为当地土地规划、土地利用、土地整治和耕地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耕地质量评价和耕地经济潜力评价都是土地整理重要技术工作之一,其评价结果是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但两者又不尽相同。本文以莱芜市里辛土地整理项目为例,采用GIS技术、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探讨了土地整理耕地质量评价及经济潜力评价的内涵、指标体系、整理前后变化及其差异。结果表明,研究区整理前耕地质量级别主要为二、三和四级地,占总耕地面积的89.32%,整理后基本为一、二级地,占95.55%,整理后的耕地质量总体水平是整理前1.3026倍;整理前耕地经济潜力级别主要为二、三和四级地,占总耕地面积的87.20%,整理后基本为一、二级地,占99.88%,整理后的耕地总经济潜力是整理前的1.286倍。土地整理绩效显著,但耕地经济潜力更能反映耕地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人口对耕地数量驱动作用的时空变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江苏省人口和耕地数量进行时序分析及区域差异分析得出结论:人口增长是耕地面积减少的重要驱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对耕地面积减少的驱动作用逐步减小;人口对耕地减少的驱动机理包括房屋建筑占地、交通建设用地、城市规模扩张和用地方式转化等4个方面。针对人增地减的发展态势,提出了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加强耕地保护和加大土地复垦与土地整理力度等5个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