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模拟酸雨下氯化镧处理对小麦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陆晓民  盛伟  杨吉 《核农学报》2008,22(6):851-855
模拟酸雨下采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镧浸泡小麦种子,测定其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酸雨下,1~100mg/L浓度的氯化镧可以促进小麦发芽、增加幼苗干重、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根系活力及叶绿素含量,并能抑制丙二醛和脯氨酸增多,增强了小麦对酸雨逆境的抵抗能力。从不同浓度的氯化镧对小麦的发芽、营养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进行综合判断可知,以10mg/L的氯化镧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人工模拟酸雨的实验设计,以国家农业地理标志产品香青菜(Brassica chinensis L.)为实验材料,以叶片喷施蒸馏水为对照(CK),设置直接喷施pH3.0的酸雨(SY)和10mg·L−1浓度五酸钾溶液预处理后再喷施pH3.0的酸雨(WS)两个处理组。测定并比较分析各处理组香青菜根系活力、质膜透性(MP)、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和脯氨酸(PRO)含量,研究酸雨胁迫对香青菜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和五酸钾对酸雨胁迫伤害香青菜的缓解效应,从而探索五酸钾对酸雨胁迫下植物幼苗的防护效果。结果表明,叶面喷施浓度10mg·L−1的五酸钾溶液能够显著提高酸雨胁迫下香青菜根系活力、CAT活性,保护了细胞质膜,有效降低香青菜体内PRO含量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说明五酸钾可缓解酸雨对香青菜的生理伤害,对提高香青菜抗酸雨伤害能力具有优良效果。  相似文献   

3.
酸雨对植物根系生长的胁迫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晓华  周青 《农业环境保护》2000,19(4):234-235,247
采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了酸雨对大根系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PH酸雨处理澡,以PH3.0酸雨抑制大豆幼苗根系生长的作用明显,PH2.0酸雨胁迫3d引起根系死亡。生理分析显示,这同酸雨胁迫下大豆根系活力酸弱,CAI活性下降,MDA含量上升,质膜透性增加等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钐-甘氨酸-维生素B_6(Sm-Gly-VB_6)对模拟酸雨伤害大豆幼苗的防护作用结果表明,在pH2.5酸雨胁迫下大豆幼苗叶绿素含量减少,叶绿素a/b值下降,细胞质膜透性增加,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而同一强度酸雨胁迫下经50mg/kg Sm-Gly-VB_6预处理的大豆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细胞质膜透性与过氧化氢酶活性损伤较轻,对酸雨伤害大豆幼苗有一定缓解效应。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施氮量对番茄苗期根系三维空间分布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中杂109番茄幼苗为材料,采用沙培盆栽方式并设置3个氮素水平处理,利用~(15)N示踪法和三维数字化仪分别研究幼苗根际氮素吸收运转效率与根系三维构型。结果表明:施氮肥4 mmol/L处理番茄幼苗根系总长、根表面积和根系分支密度分别高于20 mmol/L处理16.5%、17.5%和~(15).5%;4 mmol/L处理幼苗根系三维构型是半径窄而深度深,20 mmol/L处理根系三维构型是半径宽而深度浅,4 mmol/L根系的平均深度较20 mmol/L处理高30%、但半径宽度较20 mmol/L处理低8%,12 mmol/L处理下幼苗根系半径宽度与深度均匀分布;高氮浓度会提高根系~(15)N吸收率与分配率,各器官~(15)N分配率为叶茎根,说明根际氮素转运对叶的贡献率最大;12 mmol/L处理幼苗~(15)N转运量与氮素利用率最高分别为508.3 mg/株和8.9%,20 mmol/L处理较4 mmol/L处理~(15)N转运量高128 mg/株,但是氮素利用率却降低2%。研究表明苗期管理上可以适当降低施氮量,番茄幼苗会主动改变根系三维构型来提高氮素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镧对西葫芦幼苗模拟酸雨胁迫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葫芦为材料, 研究了模拟酸雨胁迫下适量镧(La)对幼苗生长及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 镧处理对酸雨胁迫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在pH 3.5和3.0 时,幼苗鲜重均显著高于模拟酸雨组,并恢复到对照的94.7%和78.6%;但在其他胁迫强度下, 镧处理的缓解效应不显著。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变化与幼苗鲜重类似,在pH 3.0时镧处理的缓解效应最显著;pH 3.5时镧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超过对照。脯氨酸含量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且镧处理可增加脯氨酸的积累,但只有pH 3.5和3.0 时显著高于模拟酸雨组。表明镧处理只对中强模拟酸雨胁迫有显著的缓解效应。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培法实施磷肥对橡胶幼苗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观测营养液中橡胶幼苗根系在磷素作用下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磷肥浓度1.0 mg·kg~(-1)、8.0 mg·kg~(-1)处理对幼苗根系分别呈现促进伸长和增重的作用。磷肥1.0 mg·kg~(-1)处理下,橡胶幼苗根系伸长量和生物量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其伸长总量最高;8.0 mg·kg~(-1)的磷浓度最适合橡胶幼苗根系增重,该处理下主根烘干重达到最高峰,增幅为不施磷肥对照的15%。  相似文献   

8.
Zn胁迫对黑麦草幼苗生长、生理生化及Zn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采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了不同Zn浓度(0,0.25,0.50,1.00,2.00 mmol/L)对黑麦草幼苗生长、过氧化物酶活性、脯氨酸、根系活力及Zn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锌胁迫对黑麦草幼苗生长无抑制,过度锌胁迫(Zn≥2 mmol/L)将降低黑麦草地上部干质量。幼苗叶内游离脯氨酸含量随锌胁迫时间、锌浓度增加而增加。随Zn胁迫时间增加幼苗POD活性先降后升、根系活力先升后降,锌处理的植株地上部POD活性随锌浓度增加先降低,然后增加,而根系活力随锌浓度增加而增加。黑麦草幼苗地上部和根系Zn含量随Zn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Zn浓度为2.00 mmol/L时,地上部Zn含量最大值为775.0 mg/kg。  相似文献   

9.
以碱茅为试材,在100 mmol/L的NaCl盐胁迫下,通过种子培养、室内盆栽试验,研究盐胁迫下不同浓度赤霉素(8,15,20,25,50 mg/L)对碱茅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100 mmol/L的NaCl严重抑制碱茅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碱茅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根茎长显著降低,根系活力、过氧化物酶活力受到严重抑制;(2)在外源赤霉素溶液为8~20 mg/L的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升高,碱茅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根茎长逐渐升高,根系活力、过氧化物酶活力、耐盐指数明显提高;(3)高浓度( > 20 mg/L)的外源赤霉素浸种处理,对种子的促进作用逐渐下降,当赤霉素浓度为50 mg/L时,碱茅的发芽率和根茎比低于对照,产生了抑制效应。结论:不同浓度赤霉素对提高碱茅种子耐盐性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以赤霉素浓度为20 mg/L时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褪黑素浸种对豌豆幼苗生长及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懿  任纬  刘副刚  李焕秀  廖明安  蒋伟  林立金 《土壤》2018,50(1):109-11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褪黑素浸种对豌豆幼苗生长及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用50、100、150、200μmol/L的褪黑素浸种处理后,豌豆幼苗的生物量、含水量、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且豌豆幼苗植株的镉含量明显降低。当褪黑素浓度为200μmol/L时,豌豆幼苗的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均达到最大值;而根系及地上部分的镉含量最低,分别为6.72 mg/kg和0.104 mg/kg,较对照分别降低了20.28%和46.39%。因此,褪黑素浸种能够促进豌豆幼苗生长,降低其对镉的吸收,其中200μmol/L褪黑素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铅污染对高羊茅生长、无机离子分布和铅积累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水培条件下,用浓度为0、500、1000和1500 mg/L 的Pb2+〔Pb(NO3)2〕处理高羊茅植株(Festuca arundinacea),研究铅污染对高羊茅植株生长的影响,NO3-、K+、Ca2+、Na+、Mg2+和Mn2+含量和Pb2+积累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Pb2+胁迫下的高羊茅植株鲜重、干重、含水量和根系活力都下降,质膜透性呈上升趋势,MDA含量先略下降后升高;Pb2+胁迫下根和叶的NO3-、K+和Ca2+含量均低于对照,而根的Na+、Mg2+和Mn2+含量相比对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叶片的Na+、Mg2+和Mn2+含量则变化不大;与对照相比,根和叶的Pb2+含量、根Pb2+积累量急剧上升,叶和单株Pb2+积累量则先急剧上升后略下降;在浓度为1000 mg/L Pb2+处理下,Pb2+积累率为55.74%。因此,高羊茅经Pb2+处理后,Pb2+在植株体内积累,引起根系活力下降,导致植株失水,氮素营养不足,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作用加剧,干扰无机离子稳态等一系列伤害,这些伤害作用使植株生长受抑制,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铅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加重。从植物修复的观点来说,对Pb污染的土壤,高羊茅是一种具有较大修复潜力的草坪草。  相似文献   

12.
硫酸铝改良剂对苏打盐碱土磷素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室内模拟盆栽改良试验,研究了硫酸铝的改良效果及施用后对土壤中磷素营养状况的影响。硫酸铝配施磷肥和氮肥对小麦的出苗和生长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在硫酸铝及氮肥用量一定的条件下,随磷肥用量的增加,小麦的出苗和生长没有明显变化。无论施磷与否,土壤有效磷曲线均随硫酸铝用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改良剂用量不变,随磷肥用量的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也在不断增加。无机磷分级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施加不同用量的硫酸铝后,在不施用磷肥的条件下,各级无机磷平均含量的大小顺序为O—P〉Ca10—P〉Al-P〉Fe—P〉Ca2—P〉Ca8-P,其中Ca8-P是Ca2-P的有效补充;在施用磷肥的条件下,其变化顺序为Ca2-P〉Ca8-P〉Al-P〉O-P〉Fe—P〉Ca10-P,其中Ca8-P和O-P是Ca2-P的有效补充;在硫酸铝为0.3%,施用不同用量磷肥条件下,其顺序为Ca2-P〉Ca8-P〉Al-P〉Fe—P〉O-P〉Ca10-P,其中Ca8-P、Al-P和Fe—P成为Ca2—P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3.
为阐明酸雨对水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以及土壤碳库的影响,以福州平原水稻田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生长期早稻和晚稻中,设置对照(CK)、模拟pH 2.5、pH 3.5、pH 4.5酸雨处理,对酸雨影响下福州平原水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酸雨处理对土壤总有机碳(SOC)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早稻整个生长期,酸雨对土壤SOC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晚稻返青期和成熟期中,返青期依次高于CK处理24.70%,10.47%,9.97%,成熟期依次高于CK处理6.33%,8.75%,9.46%,酸雨显著提高土壤SOC含量(P0.05)。早稻成熟期,对照组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显著高于pH 3.5酸雨处理组;整个晚稻生长期,酸雨对土壤DOC含量的综合影响不显著(P0.05)。早晚稻酸雨的施加使土壤易氧化态碳(EOC)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早晚稻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含量表现出明显的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早稻对照组土壤MBC含量低于酸雨处理(P0.05),晚稻则相反。早稻土壤SOC与TN、TP、电导和含水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晚稻土壤SOC与TP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将早晚稻的对照作参考土壤,早稻返青期以及晚稻拔节期和成熟期酸雨处理下碳库活度(A)及碳库活度指数(AI)低于对照处理,其他生长期差异性不大,且在一定范围内稻田土壤有机碳库维持一定的活跃度。早稻返青期、晚稻拔节期和成熟期酸雨处理下碳库指数(CPI)和碳库管理指数(CPM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酸雨处理降低了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将不利于水稻生长。  相似文献   

14.
玉米、小麦细胞磷、锌营养及交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溶液培养研究玉米、小麦在不同磷、锌浓度下细胞磷、锌营养及交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外界磷浓度(0,0.12,0.6,3.0mmol/L)的提高,玉米、小麦根系和叶片细胞壁、细胞质和液泡中磷含量也随之增高,但细胞壁和液泡中磷的含量高于细胞质中的含量。介质中磷浓度的提高使根细胞壁中锌的含量增加,但高磷(3.0mmol/L)处理使细胞质、液泡中锌的含量下降。高磷处理抑制了两种作物的锌由根系向地上部的转运,同时叶片中大部分锌被结合在细胞壁中,因而叶细胞中的细胞质和液泡处于相对的低锌状态。与足量锌(2.0mol/L)供应比较,低锌(0.1mol/L)处理使玉米、小麦根系和叶细胞壁、细胞质和液泡中磷的浓度增高。低锌和过量磷的供给抑制了植株的生长,最终使干物质的积累下降。  相似文献   

15.
育苗基质添加腐植酸促进番茄穴盘苗生长改善生理特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以番茄为材料,研究穴盘育苗基质中腐植酸添加对幼苗生长及硝酸还原酶活性、光合参数等的影响,为培育优质壮苗和腐植酸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番茄育苗基质以草炭、蛭石、珍珠岩按体积比4:3:2配成,其中腐植酸含量为54.5 g/L(约11.85%),播种前在基质中分别添加折合纯腐植酸0(CK)、10 g/L(T1)、20 g/L(T2)、30 g/L(T3)、40 g/L(T4),共5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每个重复3个穴盘。待植株长到5叶1心(子叶展开后29~31天)时测定番茄幼苗的生长指标、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光合色素含量、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T1、T2、T3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番茄幼苗的株高、茎粗,对番茄幼苗根干重的提高幅度大于地上部干重;T1、T2处理显著提高了根冠比和壮苗指数,T3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各生长指标均以T2处理表现最好,T4处理最差。T1、T2、T3处理显著提高了根系活力和硝酸还原酶活性,而T4处理二者明显降低。基质中适当提高腐植酸含量,可提高番茄幼苗叶片各种光合色素含量,但腐植酸含量过高,则会降低各光合色素含量。T1、T2、T3处理的Pn、Gs、Ci均显著高于CK,均以T2处理最高,T4处理的Pn、Gs显著低于CK,但其Ci高于CK;Tr表现为CK最高,随腐植酸添加量的增加,逐渐降低。T1、T2处理的Fo、NPQ均低于CK,且以T2处理的最低,T3、T4处理的均高于CK,且以T4处理的最高;各处理的Fv/Fm和ΦPSⅡ的大小顺序均为T2 > T1 > CK > T3 > T4,其中T1、T2处理显著高于CK,T3、T4处理则显著低于CK。【结论】番茄育苗基质中腐植酸在已含有54.5 g/L的基础上以添加20 g/L能够更好地促进番茄穴盘苗生长,改善其生理活动,对培育壮苗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s,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to assess the cultivar sensitivity (during early growth stages) to simulated acidic rain treatments of six economically important crop species. The accumulation of dry biomass was investigated for the following crops: alfalfa, barley, cabbage, corn, cucumber, and soybean. For each crop, treatments consisted of eight acidity levels in simulated rain — pH 2.6, 3.0, 3.4, 3.8, 4.2, 4.6, 5.0, and 5.6. Crops varied in response to increased rain acidity. Overall, exposure of cultivars to a range of acidities in simulated rain had very little effect on the dry biomass accumulation of shoot and root components. With the exception of cabbage, the crop species examined were highly resistant to injury and dry biomass reduction after exposure to acidic rainfall. The results also demonstrated that plant response to simulated acid rain was not only species dependent, but also cultivar dependent.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