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部门在推广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时,可能会受到很多不良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条件不佳、品种选择不合理、管理不规范、防治病虫害不及时、施肥不科学等。为了科学、全面地推广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相关学者要在分析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现状的同时,深入了解在推广应用中遇到的各项问题,制定科学、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鉴于此,以黄山市山区为例,分析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建平县马铃薯栽培面积常年都在1.5万hm^2左右,是辽宁省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县。为了获得高产优质马铃薯,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推广,形成了一整套综合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它主要以高产、高效、优质为目标,通过引进脱毒种薯更换品种、种植形式改革、种薯处理、配方施肥、适期播种、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治等一整套以九改为中心的马铃薯高垄双行小薯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粮食高产途径,1997年在邵东、隆回、武冈、洞口等地采取了选用高产优质良种,搞好品种搭配,大力推广早稻旱育秧和晚稻以两大联用多效唑,增施有机肥,推广配方施肥,划行插秧和定距拉绳插秧,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双季稻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收提高双季稻产量,增 力,增收节支的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
花生新品种粤油5号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早熟、耐寒、高产、抗锈病花生新品种粤油5号是以“粤油116”作为高产亲本材料,以国际半干旱作物所的早熟品种“ICGV8641”为早熟亲本,以美国引进种质“P1381622”为耐寒亲本,通过有性复合杂交,多世代轮回交替选择、定向选择和多点鉴定等方法培育而成。该品种1998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1999年被列为广东省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并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2000~2001年连续两年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国家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2002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5.
介绍绿色食品淮山的高产栽培技术,从选址整地、种薯选择、栽培时间、田间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时间等方面,为推广淮山高产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东农42号大豆适应与推广吴宗璞(东北农业大学)东农42号大豆系东北农业大学于1981年以本校育成的优质、抗病亲本材料东农79-5为母本,以高产、秆强抗倒的绥农4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1992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推广。该品种...  相似文献   

7.
优质中籼稻保优高产配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南山 《中国稻米》2001,7(2):25-26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稻米品质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多年以来 ,生产上推广的水稻种植技术主要是以提高产量为目的 ,以提高稻米品质为直接目的的保优高产配套技术推广得较少。近几年来 ,我们把优质稻保优技术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总结了一套优质水稻保优高产配套技术 ,以指导大面积优质稻生产。一、选用优质高产良种 ,合理规划种植优质高产良种是优质稻保优、高产的前提要素。不同的优质稻品种由于种性不同 ,保优高产所需的生态条件及栽培技术等也不尽一致。因此 ,必须根据当地的生产和经济…  相似文献   

8.
泗棉3号是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现已成为长江流域推广面积最大的棉花品种。该品种在各地推广几年来,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且在各地的栽培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的高产栽培经验。本文根据本场的育种实践及推广经验,提出其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以供参考。1合理的生育进程棉花高产栽培理想的生育进程是开花结铃盛期与当地光热资源丰富的季节同步,我国多数棉区一般7月下旬至8月底是其光热资源最丰富的时期。根据泗棉3号的生育特性,为充分利用其光热资源,也即在7月中下旬至8月底进入开花结铃盛期多结伏桃早秋桃,多产…  相似文献   

9.
大豆高产品种合丰25号的选育及利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郭泰  刘忠堂 《大豆科学》1997,16(1):85-87
合丰25号是利用秆强,喜肥,高产,病虫害轻的合丰23号为母本,与具有高产的国外品种十胜长叶血缘的克交4430-20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1984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1986年吉林省审定推广。目前推广区域已扩大到辽宁,内蒙,河北,新疆,云南等九个省种植。  相似文献   

10.
麦套夏棉高产栽培技术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麦套夏棉高产栽培技术规范刘金海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河南安阳455112小麦夏棉两熟是黄淮棉区两熟栽培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冀鲁豫三省两熟面积的44.8%。但迟熟和霜前花率低是较普遍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特提出麦套夏棉高产栽培技术规程。1推广范围麦套夏棉,要...  相似文献   

11.
应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技术对永嘉县毛竹产区经营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对毛竹林的高产笋用林定向培育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毛竹经营者的经济效益。而在毛竹高产笋用林定向培育技术推广过程中,示范户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是很重要的。政府要在政策和技术上给毛竹经营者予以支持,推广高产笋用林定向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12.
金粳糯6288是以扬粳糯1号辐射诱变株系为母本、淮稻5号辐射诱变株系为父本进行杂交,经多代系谱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中粳糯稻新品种。该品种在安徽省水稻新品种审定试验和示范种植中表现出高产、稳产、优质、早熟等优点,2020年通过安徽省审定,适宜在安徽省一季中粳稻区推广种植,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八五”橡胶树新品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八五”期间橡胶树新品种选育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部级鉴定5个品种晋升为大规模推广级,13个为中规模推广级,通过省级汇评。19个评为小规模推广级,而且是高产,抗风和抗寒各类品种齐全,高产品种的抗性有所增强。由于这些品种的选出和推广,在各推广等级中,国内品种的比例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亚麻新品种黑亚14号的应用效果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丽珍 《中国麻业》2006,28(1):21-23
黑亚14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高纤、抗倒、早熟的法国亚麻品种FANY为供体,以本所育成的高产亚麻品种黑亚10号为受体通过花粉管通道DNA导入选育的亚麻新品种。黑亚14号综合了亲本品种的优异遗传基因,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抗病性强等优点,2003-2005年在黑龙江省累计推广面积达到lO余万hm^2,增产亚麻原茎7万t,增加经济效益2.1亿元。黑亚14号不仅适宜于黑龙江省广大地区种植,还推广到吉林、内蒙、新疆、云南等十几个省(区),示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2013年晋江市推广早稻—再生稻—蚕豆高产栽培模式,以充分利用当地有利温光条件、挖掘耕地增产潜力,提高农民收入。通过示范、推广,探讨该模式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生产中来自各种途径的高产攻关项目,分析了大面积高产攻关和小面积高产攻关的特点和目标任务,以及相关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了需要重新审视在大面积生产中以推广品种为核心,专门选择较好的生产条件搞高产攻关的思路问题,以及应针对各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搞高产攻关和科研与推广分工协作的新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种植亚麻主要是为获得高产优质纤维,农户交售的原茎只是中间产物。课题组将小区试验和大面积示范相结合,提出在现有生产水平下适于创亚麻纤维优质高产的配套栽培技术,且在兰西红星乡推广得到重演。为调动农民种麻的积极性,目前收购原茎靠目测感观为主的质检方法亟待改进,以质论价优质优价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云南保山一季中稻高产栽培集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实现水稻高产优质高效,一是具备高产稳产良田基础,二是具备高产潜力的良种,三是具备一套集成高产栽培技术,只有良田、良种、良法有机配套,才能实现水稻高产。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自"九五"以来,积极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高标准和高产农田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高产水稻良种的选育达到推广一批、示范一批、储备一批的良好衔接机制;栽培技术的研究示范推广得到重点突破。2006年以来,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引进隆阳区进行示范推广,增产效果显著,2011年隆阳区1.43万hm2一季中稻平均每667 m2产量达691.0 kg。  相似文献   

19.
江苏超级稻示范推广成效与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洪建  颜士敏  李杰 《北方水稻》2013,43(3):76-77,80
江苏省以保障粮食安全和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为战略目标,以选育高产优质超级稻为核心,注重超级稻的示范与推广工作。采取技术创新与品种选育、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资源整合和项目扶持、推广机制创新和量化考核措施相结合的方式促进超级稻示范与推广工作的顺利完成,提高超级稻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20.
陕160是陕西小麦研究中心1988年以陕213为母本、167-6-4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于1993年育成出圃,1996年提前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正式审定推广。该品种突出特点是:高产抗倒、优质早熟、耐寒抗病、综合抗性好。在高产栽培条件下,公顷产量要达9000kg左右。通过几年不同气候特点的考验,现已成为关中灌区骨干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