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小麦纹枯病菌、番茄灰霉病菌为供试菌,对狗脊蕨等10种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供试质量浓度为1 mg/ml时,乙酸乙酯相萃取物狗脊蕨的抑菌效果最好,对小麦纹枯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抑制率分别为88.8%和100%;海金沙抑菌效果次之,对两种病原菌抑制率分别为73.0%和76.8%。单从对一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看,截叶铁扫帚对小麦纹枯病菌抑菌率为100%。10种供试植物的石油醚相和水相萃取物对两种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均不强,说明植物抑菌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狗脊蕨、海金沙和截叶铁扫帚的提取物作为植物源杀菌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叶绿素铜钠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抑菌作用,测定菌丝生物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筛选抑菌效果最佳的菌种进行温度、pH、紫外照射时间、氧化还原性稳定性试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叶绿素铜钠对5种植物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抑菌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药液浓度为20 mg·mL-1时,苹果腐烂菌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抑菌率均高达100%,光照条件下叶绿素铜钠供试药液EC50为7.405 mg·mL-1,黑暗条件下其EC50为6.959 mg·mL-1;菌丝干重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在药液浓度为10 mg·mL-1时,抑菌率高达100%;菌丝干重仅为5 mg。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抑菌率的影响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在50℃~70℃,抑菌率差异不显著(P>0.05);在酸性条件下抑菌率随酸度的增加而降低,碱性条件下抑菌率差异不显著(P>0.05);紫外照射和氧化还原剂对抑菌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叶绿素铜钠的抑菌效果和稳定性,为叶绿素铜钠作为新型农药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广西地不容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从广西地不容块根中分离纯化出18株内生真菌,采用拮抗试验测定了其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发现疣孢漆斑菌DBR-11对多数供试菌有很好的抑制活性。进一步测定了DBR-11菌株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发现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病原菌的抑制活性较高,质量浓度为5 g/L时,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率均在90%以上,有效中浓度(EC50)为0.007 2~0.446 5 g/L,其中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毒力最高,EC50值为0.007 2 g/L;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质量浓度为2 g/L时,72 h对15种供试动物病原菌中的7种能完全抑制,最低抑制浓度(MIC)为0.062 5~0.25 g/L,其中对痢疾志贺氏菌的抑制活性最高,MIC值为0.062 5 g/L。DBR-11发酵产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核桃青皮潜在的功能活性,以90%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蒸馏水为溶剂,采用系统溶剂法对核桃青皮活性物质进行了提取,并对不同溶剂萃取物进行了体外抗氧化能力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90%乙醇对核桃青皮的提取率为36.79%,总酚和胡桃醌提取量分别为70.36、1.38 mg·g-1。乙酸乙酯萃取物对·OH和O2-·清除率分别为37.52%、56.53%,高于其他溶剂萃取物。在抑菌活性方面,不同溶剂萃取物对5种供试菌表现出不同的抑菌效果,正丁醇萃取物>90%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萃余水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综上,核桃青皮提取物表现出良好的潜在抗氧化和抗菌活性,具有开发植物源抗氧化剂和抑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从核桃根部分离得到一株真菌,编号为G8.对其进行生物学观察,初步鉴定为葡萄壳小球孢菌,并进行了复侵染研究,确定其为核桃内生菌.对此菌株进行液体发酵,研究了其发酵液及其萃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①发酵液的提取物对28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各萃取相粗提物在40 mg·mL-1时,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次为正丁醇萃取物,萃余物最弱,但正丁醇萃取物对水稻纹枯、杨树溃疡、小麦雪腐病原菌的抑制率大于其他两相.②不同浓度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11种病原真菌的活性试验表明,对苹果轮纹、苹果腐烂、小麦根腐和稻瘟4种病原菌的抑制率为100%,不同浓度对苜蓿炭疽、小麦赤霉、番茄早疫、苹果炭疽和玉米小斑5种病原菌的抑制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对玉米大斑和辣椒疫霉2种病原菌的抑制率无显著差异.③乙酸乙酯萃取物对5种细菌的抑菌试验表明,其对蜡状芽孢杆菌和马铃薯芽孢杆菌2种细菌表现为抗药性,但不同浓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是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病原菌,防治困难,通过抑菌圈、抑菌率、最小抑菌浓度测定,探讨羊蹄甲、三裂蟛蜞菊、马缨丹、芒果叶提取液对青枯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三裂蟛蜞菊叶提取液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范围为15.00~18.13 mm,为高度敏感,在0.40 g·mL-1浓度处理下,其抑菌率达到79.6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羊蹄甲和马缨丹叶提取液的抑菌圈范围为10.67~15.57 mm,为中度敏感,抑菌率分别为58.33%和60.37%;芒果叶提取液的抑菌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菌株gfj-4对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及其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对菌株gfj-4进行鉴定,以玉米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为指示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不同稀释倍数发酵上清液、不同培养时间、接种量和pH值对抑菌活性的影响,以及从发酵上清液中提取的脂肽类物质的抑菌活性;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了脂肽类物质对其他16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初步鉴定菌株gfj-4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gfj-4的发酵上清液对玉米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稀释倍数从8倍增大到25倍时,其对病菌的抑制率为31.1%~92.4%,发酵上清液对玉米纹枯病菌的EC50为53.1 μL·mL-1;培养时间96 h,发酵上清液12倍稀释液对玉米纹枯病菌的抑制率最高,为82.0%;接种量为0.5%(V/V)时,对病菌的抑制率最高,为83.2%;pH为7时抑菌率达最高(82.6%)。脂肽类物质稀释60~180倍,对玉米纹枯病菌的抑制率为43.8%~92.0%,脂肽类物质对玉米纹枯病菌的EC50为5.90 μL·mL-1;与对照相比较,经脂肽类物质处理的玉米纹枯病菌菌丝生长量减少,生长稀疏,而且气生菌丝也受到明显抑制。脂肽类物质对其他16种植物病原菌也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抑菌带宽为16.7~31.0 mm,对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的抑制效应最强,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抑制活性最弱。  相似文献   

8.
褐多孔菌发酵代谢物的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滤纸片法和生长速率法分别研究了褐多孔菌发酵代谢物对7种常见细菌和6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发酵液乙酸乙酯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巨大芽孢杆菌抑制效果显著,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50 mg/mL和1.25 mg/mL,浓度为0.5 mg/mL时对小麦赤霉病菌抑菌率达到100%,菌丝乙酸乙酯部分对蜡状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25mg/mL和0.625 mg/mL,对白菜黑斑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抑菌率均高于70%,菌丝及发酵液正丁醇部分对几乎所有病原菌抑制作用都很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西藏蜂胶的抑菌活性及对金钗石斛茄病镰刀菌作用机理,以2种细菌3种真菌为供试菌,采用牛津杯法、菌饼法、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对西藏蜂胶的抑菌活性进行评价。通过研究西藏蜂胶处理后金钗石斛茄病镰刀菌菌丝形态、生长速率、细胞膜通透性及呼吸强度探究其抑菌机理。结果表明:(1)西藏蜂胶具有广谱抑菌性,其抑菌能力显著强于市售蜂胶。(2)以80%乙醇提取剂在pH为6的条件下提取的西藏蜂胶对5种供试菌抑菌效果最佳。(3)西藏蜂胶浓度为10 mg·mL-1时对金钗石斛茄病镰刀菌抑制率达89%,抑菌中浓度(EC50)为2.552mg·mL-1;菌丝体细胞形态由饱满破裂到干瘪,细胞膜通透性增强,内容物泄漏;呼吸强度增大,能量代谢受阻,抑制菌丝体生长。综上所述,西藏蜂胶为天然广谱抑菌剂,利用其防治茄病镰刀菌所引起的植物性病害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及研究潜力。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分别利用酵母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及枯草芽孢杆菌发酵金银花枝叶,对比了发酵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并测定了发酵产物清除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能力及对FRAP亚铁离子的还原能力。结果表明,4种发酵产物对3种病原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乳酸菌发酵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抑制能力最强,酵母菌发酵产物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能力最强。乳酸菌发酵产物清除DPPH能力最强(IC500.07 mg/mL);酵母菌发酵产物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IC500.06 mg/mL)及还原亚铁离子能力最强(IC500.44 mg/mL)。研究结果可为金银花枝叶的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鸦胆子去油后废渣的抑菌活性成分,为开发生物药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滤纸片法等测定鸦胆子废渣粗提物及不同溶剂萃取物对禾谷镰刀菌、茄子黄萎病菌和西瓜枯萎病菌等18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并通过生物活性跟踪对其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及鉴定。【结果】在10 mg/mL浓度下鸦胆子甲醇提取物仅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抑制活性,其抑制率为33.33%;但在5 mg/mL浓度下其石油醚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供试病原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菌活性最明显,对12种供试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火龙果溃疡病菌、苦瓜枯萎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分别达75.71%、56.47%和51.72%,对应的致死中浓度(EC50)分别为2.65、3.48和2.10 mg/mL。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火龙果溃疡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在浓度为2.5000 mg/mL时抑制率达100.00%;在紫外光和自然光条件下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火龙果溃疡病菌的抑菌活性稳定。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catechol(1)、benzofuran-2-carboxaldehyde(2)、1H-Indazole(3)、vanillic acid(4)、cleomiscosin A(5)等5种化合物,其中,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鸦胆子中分离获得,但化合物1、2、4和5对供试火龙果溃疡病菌、苦瓜枯萎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均无显著抑菌活性(P>0.05)。【结论】鸦胆子废渣中含有抑菌活性成分,在植物病害防控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明确巴东醉鱼草(Buddleja albiflora Hemsl.)的抑菌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小麦纹枯病菌、棉花黄萎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的生长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巴东醉鱼草对小麦纹枯病菌、棉花黄萎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都达到了70%以上;对水稻纹枯病菌、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在浓度10 mg干样/mL时抑制效果不明显,当浓度为50 mg干样/mL下,抑制率明显增高,分别为83.90%±0.19%、80.82%±0.36%,表现出较强的抑制率;正丁醇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对上述4种病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活性最强,在浓度为5mg干样/mL时,对4种病菌的抑制率都达到的70%以上,其中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达到了81.88%±0.23%。由此可以推断巴东醉鱼草抑菌活性物质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研究从广西地不容块根中分离出的DBR-12和DBR-23两株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为其在抗菌剂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首先用液体培养基对内生真菌进行发酵培养,采用两相溶剂液液萃取法对发酵产物进行初步分离,然后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带毒平板法分别测定发酵产物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和15种动物致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DBR-12和DBR-23发酵产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DBR-12对玉米小斑病菌等6种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较好,有效中浓度(EC50)为0.010 4~0.079 7 g/L,其中对玉米大斑病菌的毒力最高;DBR-23对除玉米小斑病菌外的9种病原真菌抑制效果较好,EC50为0.020 6~0.174 6 g/L,其中对甘蔗凤梨病菌的毒力最高。DBR-12发酵产物正丁醇萃取物对玉米大斑病菌等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较好,EC50为0.107 8~0.646 9 g/L,其中对金橘砂皮病菌的毒力最高。DBR-23发酵产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痢疾志贺氏菌等12种动物致病菌有抑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2 g/L;DBR-12发酵产物对动物病原菌无抑菌活性。综上,广西地不容内生真菌DBR-12和DBR-23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在抗菌剂领域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从苦皮藤根皮中分离的一株编号为2K3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杀菌活性。生物测定结果表明,2K3菌株菌丝体的甲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甲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比乙酸乙酯提取物强,在1 000μg/mL浓度下对烟草赤星病菌、马铃薯干腐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大于90%;抑制孢子萌发法试验结果表明,2K3菌株菌丝体的甲醇提取物对烟草赤星病菌玉米大斑病菌和马铃薯干腐病菌的EC50分别为59.4μg/mL、96.5μg/mL和132.5μg/mL;管碟法生测结果表明,2K3菌株菌丝体的甲醇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 mm和27 mm;盆栽试验结果表明,2K3菌株菌丝体的甲醇提取物在2 000μg/mL浓度下对小麦白粉病的治疗和保护作用均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5.
绞股蓝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杨酸法、二苯代苦味基肼自由基(DPPH.)法和Fe3+还原能力试验3种方法,对绞股蓝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以乙醇、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为样品提取剂,以Vc作阳性对照。结果表明:除石油醚提取物外,绞股蓝各提取物都表现出较强的清除羟基自由基活性。其中粗多糖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半清除率浓度为0.203 mg/mL;绞股蓝各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也有很强的清除作用,以乙酸乙酯萃取物清除能力为最强,半清除率浓度为0.008 mg/mL。同时,以上提取物还对Fe3+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乙酸乙酯萃取物的还原力优于对照品Vc。  相似文献   

16.
探索山竹果皮提取物在农业中的杀虫抗菌活性,为新型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浸叶法测定山竹果皮乙醇、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及正丁醇等5种提取物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拒食和毒杀活性;以生长速率法测定这5种提取物对12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山竹果皮提取物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均具有一定的拒食及毒杀作用,以氯仿提取物的拒食活性最高,其24和48 h拒食率分别为72.51%和65.75%;而毒杀作用以石油醚提取物最强,其处理5 d后,斜纹夜蛾的校正死亡率为53.70%。抑菌试验显示山竹氯仿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和芒果蒂腐病菌等4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明显抑制菌丝生长作用,其EC50值分别为0.230 5、0.429 3、0.265 2和0.390 1 mg/m L。由此说明,山竹果皮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杀虫抗菌活性,基于山竹产物开发新型植物源农药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核桃青皮提取物对四种植物枯萎病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核桃青皮提取物对4种植物枯萎病菌的抑菌作用,笔者采用甲醇、氯仿、石油醚对核桃青皮进行提取,并对抑菌活性最高的提取物(甲醇提取物)进行初步萃取分离,测定了不同溶剂粗提物和甲醇提取物不同溶剂萃取液对茄子枯萎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辣椒枯萎病菌和西瓜枯萎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核桃青皮甲醇粗提液对4种供试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浓度为4.0 mg/mL时,对黄瓜、茄子、辣椒枯萎病菌的抑制率均在60%以上,对西瓜枯萎病菌也为37.9%;核桃青皮甲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物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65%,对菌丝生长的EC50为4.45 mg/mL;氯仿萃取物对黄瓜、茄子枯萎病菌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65%、62.3%,对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4.46、3.51 mg/mL;甲醇萃取物对辣椒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抑制率为63.94%,对菌丝生长的EC50为4.23 mg/mL。  相似文献   

18.
苦皮藤内生真菌Hd3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新鲜苦皮藤根韧皮部分离筛选到1株内生真菌,编号为Hd3。生测结果表明,当质量浓度为50.0mg/mL时,Hd3菌株菌丝乙酸乙酯提取物对3龄粘虫、小菜蛾的胃毒活性分别为100%和26.67%;盆栽法处理中,当质量浓度为44.0mg/mL时,Hd3菌株菌丝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小麦蚜虫的杀虫活性为94.11%。选用硅胶柱层析和反相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切割分离,从Hd3菌株菌丝体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得到1个杀虫活性物质H4.5,经波谱数据分析,化合物H4.5的结构为2,3-二甲氧基-5-甲基苯酚。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等方面的研究,将Hd3菌株初步鉴定为曲霉属(Aspergillusspp.)环绕亚属(Subgen.Girumdati)真菌。  相似文献   

19.
应用传统真菌形态学鉴定方法,对海南粗榧内生真菌BWL6007 进行鉴定。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水稻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香蕉枯萎病菌、镰刀菌、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为测试菌种,对海南粗榧内生真菌BWL6007 在不同生长周期15 d内的发酵液抗菌活性进行测定。然后,依次采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三氯甲烷和正丁醇对发酵液进行分部提取,再测定各部粗提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海南粗榧内生真菌BWL6007 属于生赤壳属(Bionectria),是首次从海南粗榧中分离获得的生赤壳属内生真菌;其最佳发酵时间为11 d;发酵液乙酸乙酯部提取物的抗菌效果最佳,活性成分主要以中极性的物质为主。  相似文献   

20.
应用传统真菌形态学鉴定方法,对海南粗榧内生真菌BWL6007进行鉴定.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水稻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香蕉枯萎病菌、镰刀菌、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为测试菌种,对海南粗榧内生真菌BWL6007在不同生长周期15d内的发酵液抗菌活性进行测定.然后,依次采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三氯甲烷和正丁醇对发酵液进行分部提取,再测定各部粗提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海南粗榧内生真菌BWL6007属于生赤壳属(Bionectria),是首次从海南粗榧中分离获得的生赤壳属内生真菌;其最佳发酵时间为11 d;发酵液乙酸乙酯部提取物的抗菌效果最佳,活性成分主要以中极性的物质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