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分析云南松苗木生物量的构成因素,以2年生云南松苗木为材料,对其生长性状和生物量进行了测定,运用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探讨了二者间的关系,并建立了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云南松苗木生物量地上部分明显高于地下部分,总生物量与地径、苗高、主根长、侧根数、侧根长、针叶长等性状均呈正相关。通径分析可知,地径(0.620)对云南松苗木总生物量的直接作用最大,而侧根数(0.009)的直接作用最小,侧根数是通过地径、苗高、主根长、侧根长和针叶长间接影响总生物量。决定系数分析显示,地径(63.75%)对云南松苗木生物量的综合作用最大,其次是苗高(36.52%),说明地径和苗高是影响云南松苗木总生物量的主要因素。建立的云南松苗木总生物量与生长性状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可用于云南松苗木生物量的估测。  相似文献   

2.
采用U19(1918)均匀设计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9601-Y2(简称Y2)、IBA、NAA、复合肥、浇水频率和浇水量及其不同水平组合对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40 d的苗木平均地径、苗高和针叶长分别为4.1~6.9 mm、6.7~12.8 cm和7.2~19.1 cm。10×105cfu/m L的Y2浸种、0.10 g/L的IBA溶液喷施叶面、施0.25 g/袋的复合肥、每6 d浇水1次和每次浇1/2饱和含水量的组合促进地径、苗高和针叶生长。复合肥是影响苗木生长的主要因子,其与IBA、Y2和水分共同促进苗木生长;NAA则抑制苗高生长和针叶伸长。地径与苗高、针叶长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云南松苗木根系形态的影响。【方法】以平茬后的云南松苗木为材料,采用两因素三水平的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吲哚乙酸(IAA)和6-芐基腺嘌呤(6-BA)后测定苗木的根系形态及其生物量。【结果】不同质量浓度IAA与6-BA配施处理间云南松苗木的主根长、平均直径、根细度、主根生物量和根冠比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指标(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比根长、比表面积、根组织密度、侧根生物量、根生物量、主根/侧根生物量)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当IAA质量浓度为300 mg·L-1与6-BA质量浓度为100 mg·L-1配施时,云南松苗木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比根长、侧根生物量和根生物量均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IAA和6-BA喷施没有改变云南松苗木主根生长(主根长和主根生物量)及根冠比投资分配,对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施的响应集中体现在侧根生长上,且主根生长速度低于侧根生长速度,生物量投资上也呈现主根生物量低于侧根生物量。【结论】云南松苗木根系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各指标共同响应植物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云南松苗木根系形态的影响。【方法】以平茬后的云南松苗木为材料,采用两因素三水平的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吲哚乙酸(IAA)和6-芐基腺嘌呤(6-BA)后测定苗木的根系形态及其生物量。【结果】不同质量浓度IAA与6-BA配施处理间云南松苗木的主根长、平均直径、根细度、主根生物量和根冠比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指标(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比根长、比表面积、根组织密度、侧根生物量、根生物量、主根/侧根生物量)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当IAA质量浓度为300 mg·L-1与6-BA质量浓度为100 mg·L-1配施时,云南松苗木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比根长、侧根生物量和根生物量均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IAA和6-BA喷施没有改变云南松苗木主根生长(主根长和主根生物量)及根冠比投资分配,对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施的响应集中体现在侧根生长上,且主根生长速度低于侧根生长速度,生物量投资上也呈现主根生物量低于侧根生物量。【结论】云南松苗木根系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各指标共同响应植物生...  相似文献   

5.
为培育优质、高效花曲柳(FraxinusrhynchophullaHance)速生丰产林,在其自然分布区的10个种源进行苗期种源试验的基础上,对花曲柳苗期根系与生长进行了研究。供试种源种子采用沙埋催芽处理,随机区组、床式散播育苗。根据统计学原理对一年生苗木苗高、地径、主根长、侧根数、根幅的测量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花曲柳一年生苗高、地径都与根幅宽成正相关性,苗高有62.04%由根幅决定,地径有70.11%由根幅来决定;花曲柳一年生苗高与地径、侧根数、主根长不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咖啡壳沤制物、腐殖土及森林土为原料配制成5种基质,通过对基质的理化性状及长蕊甜菜树苗木的苗高、地径、主根长等7个生长指标的测定,分析不同基质对长蕊甜菜树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苗基质苗木的各项生长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适宜的基质能有效促进苗木的生长及生物量的累积,苗木的生长差异是不同育苗基质理化性状综合作用的结果。基质1、基质2、基质3和基质4苗木的苗高分别比对照高38.2%、22.6%、1.3%、4.4%,、地径分别比对照高49.0%、23.3%、27.2%、15.0%;4种基质苗木的主根长、根幅、一级侧根数分别比对照高10.9%~17.3%、9.2%~27.1%和34.3%~68.1%。因此,基质1和基质2适宜用作长蕊甜菜树的育苗基质,苗龄6个月的苗木苗高分别为15.31 cm和13.58 cm,地径分别为3.07 mm和2.54 mm。  相似文献   

7.
以红豆树(Ormosia hosiei Hemsl. et Wils.)芽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芽苗分别进行切除主根1/3、1/2、2/3处理后,将芽苗分别移栽至育苗容器中培育1个生长季,以不切根处理作为对照(CK),通过研究不同强度芽苗切根处理对红豆树苗木生长的影响,探寻最适的芽苗切根比例。结果表明:切根处理对于红豆树苗木的苗高、地径、生物量积累、根系形态发育均会产生影响。切除芽苗主根2/3处理促进了红豆树苗木苗高和地径生长,同时促进苗木生物量的积累。切根处理缩短了苗木的主根长,影响一级侧根的数量。切除芽苗主根2/3处理的苗木根构型较好,其根系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等根系指标均高于其他处理。红豆树芽苗切除主根2/3处理为最佳切根比例,苗木生长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不同浓度NAA、IBA 和GA3 对细叶云南松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NAA、IBA、GA_3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不同浓度下对细叶云南松苗高、地径、干物质积累以及根系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NAA处理细叶云南松苗高增长量、茎和叶干物质重均极显著小于对照,根干物质重、根长和根表面积也小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而20、30 mg/L NAA处理地径增长量却极显著高于对照;随着NAA浓度的增加,细叶云南松根长、根表面积、根尖数均不断减小。(2)不同浓度IBA处理均有利于细叶云南松苗高和根系的生长,35 mg/L IBA处理对茎和叶干物质的积累均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而对苗高增长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45 mg/L IBA处理根长和根尖数极显著高于对照,根表面积显著大于对照,根体积也大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3)GA_3不利于细叶云南松幼苗苗高和地径的生长,而50 mg/L GA_3处理对细叶云南松根系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差异不显著。说明35 mg/L IBA对细叶云南松苗木地上生长的效果最好,45 mg/L IBA对地下部位的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NAA有利于地茎的增长,GA_3对根系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实际生产中,可以将3种生长调节剂按不同比例混合使用,有利于解决细叶云南松造林后的蹲苗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化学控根试剂对沉香容器苗生长的影响,从而改善根系畸形的问题,提高移植成活率.[方法]通过3种化学试剂的不同浓度对沉香当年生苗木进行控根研究.[结果]3种化学试剂均对苗高、地径、主根长度、1级侧根数及其长度影响显著.化学试剂对主根、1级侧根平均长度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效果,同时增加1级侧根数.3种化学试剂对沉香容器苗生长影响主次是CuCO3 、AlCl3、ZnCl2.[结论]综合考虑,添加100 ~ 150 g/L CuCO3既能控制主根长度、1级侧根长度,又能增加侧根数,同时对苗高、地径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红锥切根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红锥切根、沾灰育苗试验,分析成苗率、苗高、地径、主根、须根及枝、叶等一系列苗木数量、质量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切根能使红锥苗木主根变短,侧根部位提高,根系发达,苗木地径和苗高明显增加,生长旺盛。但切根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苗率。  相似文献   

11.
云南松是我国西南地区主要的造林树种,在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云南松苗期生长缓慢,这使得云南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发挥受到了阻碍。氮磷添加是目前农林业促成培育中一种常见技术手段,通过对云南松苗木在不同氮、磷施肥处理下其生长状况的研究,以期为云南松苗木培育提供依据。本次试验以90d生的云南松幼苗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氮磷根部追肥配施试验,比较不同氮磷浓度水平下云南松幼苗根系生长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氮磷配施后,随着氮磷用量的增加,云南松幼苗根冠比降低。地下部分的生长优势降低,地上部分的生长优势升高,且氮元素对于地上部分的增长作用强于磷元素。  相似文献   

12.
采用L9(34)正交设计,在温棚内开展定量水分控制的云南松苗木培育试验,了解浇水间隔和浇水量及其处理组合对苗木针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9个处理组合的叶绿素a、b及其总的、类胡萝卜素、脯氨酸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0.428~0.944、0.053~0.268、0.517~1.211、0.130~0.257 mg/g、9.400~28.235 μg/g、0.312%~0.382%。2 d浇水1次,1次浇1/4饱和含水量的处理组合,即短间隔与较少浇水量的组合有利于叶绿素a、b及其总的和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与之相反,3 d浇水1次,1次浇1/4饱和含水量(长间隔少量浇水)的处理组合则提高脯氨酸含量,以抵御干旱对苗木的伤害;1 d浇水1次,1次浇1/4饱和含水量提高蛋白质的积累。处理组合间以上6个指标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短间隔少量浇水是解除云南松蹲苗现象、培育无蹲苗期壮苗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3.
干旱胁迫对不同种源云南松幼苗生物量与根系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控水,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9个不同地理种源云南松幼苗生物量分配和根系形态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比较了干旱胁迫下幼苗生物量及其分配以及根系形态在种源间的差异,并通过隶属函数法对不同种源幼苗干旱适应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下,各种源云南松幼苗地径下降明显,苗高未发生显著变化,各器官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多呈下降趋势,干旱胁迫并没有导致幼苗根生物量分配比和根冠比的增加,但根系长、比根长、根表面积和比根面积在干旱胁迫下增加显著。2)不同种源云南松幼苗地径、苗高、生物量及其分配比和根系形态在干旱处理下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地径和苗高分别以西昌和双柏种源最大,各器官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以双柏、西昌和册亨种源较高,察隅种源各器官和总生物量较低,但该种源具有最大的根生物量分配比和根冠比;会泽种源根长、根表面积、比根长和比根面积均最大。研究发现,在土壤水分限制条件下,云南松幼苗以根系形态变化代替根系生物量增加的策略来适应干旱,各种源云南松幼苗生长对干旱胁迫响应的差异可能是由种源地理气候因子长期影响所形成的不同适应性策略所导致。经平均隶属函数值法初步评价了不同种源云南松幼苗对干旱适应性的强弱,结果显示,西藏察隅、云南会泽和四川西昌种源对土壤干旱的适应性较强,云南双柏、贵州册亨、云南云龙种源居中,而云南新平、永仁和禄丰种源适应性较弱。  相似文献   

14.
【目的】开展氮磷配施,揭示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苗木生长及养分积累对氮磷配施的响应,为优化云南松苗期养分管理及苗木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年生云南松盆栽苗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不施肥)、磷肥0.8 g·株-1(P1)、磷肥1.6 g·株-1(P2)、氮肥0.4 g·株-1 (N1)、氮肥0.8 g·株-1(N2)、氮肥0.4 g·株-1和磷肥0.8 g·株-1(N1P1)、氮肥0.4g·株-1和磷肥1.6 g·株-1 (N1P2)、氮肥0.8 g·株-1和磷肥0.8 g·株-1 (N2P1)、氮肥0.8 g·株-1和磷肥1.6 g...  相似文献   

15.
田晓萍      南忠仁  陈鹏    占玉芳    钱万建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3,38(3):18-23
以祁连山中段不同海拔高度(2 600~3 400 m)祁连圆柏天然更新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采用点格局法分析其种群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祁连山祁连圆柏天然更新幼苗数量稀少且不能正常发育生长,在1 m2样方尺度上,幼苗密度最大为1.53±1.00株·m-2,祁连圆柏幼苗高度主要集中Ⅰ、Ⅱ级(0.5~20 cm),高度大于50 cm的幼苗数量严重不足甚至缺失,种群结构不稳定,处于衰退状态。2)祁连圆柏幼苗数量随着海拔升高先增大后减少,在海拔3 100 m和3 200 m样地内幼苗生长状况较好,较低海拔和较高海拔幼苗生长状况较差。3)在0~10 m空间尺度下,祁连山祁连圆柏幼苗以聚集分布为主要特征,只是在个别尺度下呈随机分布,这是祁连山祁连圆柏种群长期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因此,在祁连山浅山区退化林分生态修复中,植被配置格局应以集群配置为主。研究结果可为揭示祁连圆柏种群天然更新障碍机制及祁连山林区特别是阳坡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纳米型植物抗逆剂(NPA)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鼠害治理研究中心研制的无公害多功能植物保健剂,集抗旱、保水、促长和预防鼠(兔)害功能于一体。为了研究NPA对苗木作用的效果,以多效抗旱驱鼠剂(RPA)为参照,采用模拟蘸浆造林方法,比较了2种药剂对油松和侧柏抗旱促长作用差异。结果显示,用150倍NPA和RPA水溶液兑成泥浆对苗木抗旱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NPA对苗木保存率、苗高、地径和根长的促进作用大于RPA,且在低水分组和油松上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油菜素内酯对土壤石油污染下刺槐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土壤石油污染下油菜素内酯对刺槐的生长影响,采用室内盆栽的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0、0.1、0.3、0.5 mg·L-1)通过栽前浸根加展叶期叶面喷施处理,对生长在不同土壤石油污染浓度(10、15、20 g·kg-1)下的1年生刺槐苗进行了生长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石油污染浓度下,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相比清水对照,均能促进刺槐苗株高、地径生长和根系发育,提高干物质积累,有效地缓解石油污染胁迫对刺槐苗生长的影响。综合10~20 g·kg-1土壤石油污染浓度下,油菜素内酯对刺槐苗生长的促进效应,最佳的施用浓度为0.3 mg·L-1。  相似文献   

18.
采用模拟蘸浆造林方法,比较了纳米型植物抗逆剂(NPA)和多效抗旱驱鼠剂(RPA)对侧柏苗木的抗旱促长的效果。结果表明:NPA、RPA和对照的保存率、苗高、地径和根长年净生长量与土壤水分的关系符合Quadratic-模型;其中,NPA对保存率、苗高、地径、根长、相对苗高和根茎比的增益指数依次为10.8%±3.9%、48.5%±1.0%、90.7%±1.2%、13.76%±0.28%、-21.4%±0.6%和-24.03%±0.55%;RPA分别为7.1%±3.8%、50.9%±1.8%、62.1%±0.7%、11.88%±0.93%、-6.9%±1.2%和-25.78%±0.67%。证明采用150倍NPA和RPA水溶液进行蘸浆造林能显著地提高侧柏的保存率和生长量;其中,NPA的增益效果高于RPA,而在土壤缺水条件下,2种差异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9.
Understan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ice productivity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achieving high yield formation. However, such traits have not yet been studied for different ages of hydroponically grown long-mat rice seedlings(HLMS), which constitutes a new method of seedling cultivation.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seedling age on the growth stage, photosynthesis characteristics, dry matter production, and yield of HLMS. A conventional japonica rice cultivar(Wuyunjing 24) and an indica hybrid rice cultivar(6 Liangyou 9368) were used as test materia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hole phase was shortened by 13–15 days for young seedlings(13-day-old) compared with old seedlings(27-day-old), which occurred because the growth process accelerated with the transplantation of young seedlings. As seedling age increased, the dry matter weight of stems of individual plants and of the population increased at the transplanting stage but decreased at the maturity stage(MS). Compared with that of 27-day-old seedlings, the average ratio of panicle weight to total plant dry weight of 13-day-old seedlings during a 2-year period increased by 3.71% for Wuyunjing 24 and by 3.78% for 6 Liangyou 9368 at the MS. Moreover, as seedling age increased, the leaf area index and photosynthetic potential decreased for both cultivars, and the photosynthetic rate markedly decreased at the heading stage(HS).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at of Wuyunjing 24 from the jointing stage to the HS in 2014, the crop growth rate was higher for young seedlings than for old seedlings. Grain yiel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ith seedling age,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detected between the 13-and 20-day-old seedlings for either cultivar. Therefore, equilibrious and high biological yield formation, vigorous growth in the late stages, and high photosynthetic production capacity ar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the efficient and sustainable output of photosynthetic systems and for achieving high yield formation in young transplanted seedlings(13–20-day-old).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叶面喷施表油菜素内酯(EBR)对葡萄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以夏黑葡萄幼苗为材料,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0.5、1.0、1.5、2.0 mg·L-1)的EBR,测定EBR对葡萄幼苗生物量、光合特性、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EBR提高了葡萄幼苗的生物量、根冠比和光合色素含量,降低了叶绿素a/b;除了叶温下蒸气压亏缺值有所降低,幼苗叶片的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升高;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升高,且均在EBR浓度为1.0 mg·L-1和1.5 mg·L-1时升高幅度较大;喷施1.0 mg·L-1和1.5 mg·L-1EBR时,叶片的相对电导率降低;喷施1.5 mg·L-1EBR时,幼苗根、茎的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喷施0.5 mg·L-1和1.0 mg·L-1 EBR时,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升高。总体上,叶面喷施1.0 mg·L-1 EBR能够促进夏黑葡萄幼苗的生长,并且能够提高幼苗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