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为选择适宜于山东地区栽种的抗天牛速生杨树品种,以生产中应用的L35和I-107为对照,对4个新引种杨树无性系的抗虫指标(树皮相对膨胀度、愈伤组织、树皮内单宁、邻苯二酚和对羟基苯甲酸)和生长量(胸径、树高和材积)进行测定,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参试杨树无性系的抗虫性随着抗性评价指标的不同而稍有差异,综合评价表明新引种无性系B1具有较强的抗虫性,与对照I-107相当,其次为B53和B40,这3个新无性系的抗虫性均超过对照L35,B33抗虫性最弱。无性系B1的速生性表现较突出,6年生单株材积超过两对照为11.26%~14.5%,其作为抗天牛速生杨树无性系具有较好的选择潜力。  相似文献   

2.
以11个楸树杂种无性系3年生幼树树干为材料,分析了木材材性的26个性状。结果表明:木材的基本密度、气干密度、纤维长度、木纤维比量和导管比量等材性性状在无性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且重复力较大,受遗传控制较强,其遗传变异系数( GCV)分别为21.77%、34.09%、5.51%、7.52%、19.58%;因此在进行楸树无性系早期材性选择时,只需要分析木材密度、纤维长、木纤维比量、导管比量即可做出对无性系材性的初步评价。通过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可知,11个无性系在材性性状方面具有4个类型,第一类为无性系002-1、004-1的木材,密度大、纤维长,但胸径生长量小;第二类为无性系008-1,生长量中等,木材密度相对较小;第三类为无性系015-1、1-2、1-3、1-4、2-1、2-2、9-1、013-1,生长量、木材密度和纤维长度处于中等水平;第四类为无性系001-1,生长量最大,但木材密度和纤维长度中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楸树(Catalpa bungei C.A.Mey)19个杂种无性系生长、生理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将为楸树优良无性系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楸树无性系的树高、叶长、叶宽、长宽比及叶柄长度差异极显著,胸径、叶绿素含量SPAD值差异显著;树高与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比叶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胸径与叶长和叶宽呈显著正相关,与叶绿素含量SPA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根据树高、胸径和叶绿素含量SPAD值3个指标,对19个楸树无性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无性系9-1、07-5-8-17、07-Y27-4和07-5-8-20较为优良。  相似文献   

4.
楸螟对楸树、梓树、桐树等的生长危害巨大,其分布范围广,以幼虫钻蛀嫩梢,被害部呈瘤状突起,尤以苗木和幼树受害较重。本文通过对楸螟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的详细介绍,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楸树无性系叶绿素荧光及生长特性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29个楸树无性系的生长性状(树高、地径、胸径、节间距)、叶片性状(叶片长度、宽度、叶柄长度、叶面积、鲜比叶质量、干比叶质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等11个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Fv/Fm的日变化曲线呈“V”字型,体现了楸树无性系光能利用率的变化和叶片在高光强下的自我保护机制;29个楸树无性系树高、地径、胸径的平均值分别为4.58 m、50.98 cm、39.31 cm,叶片鲜比叶质量和干比叶质量平均值分别为0.042 和0.014 g/cm2,Fv/Fm平均值为0.836。叶片长度、宽度和叶柄长度平均值均大于20.00 cm,表明楸树无性系叶片较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指标差异极显著,其中7个指标表型变异系数大于10%,遗传变异系数与表型变异系数接近;10个指标重复力超过0.800,表明楸树无性系各指标受较强的遗传因素控制。相关分析表明:无性系各生长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11个性状前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1.23%;第1主成分Y1贡献率最高(35.92%),主要包括树高、地径、胸径等生长量指标,第2主成分Y2主要为比叶质量和Fv/Fm等指标;第3主成分Y3则主要代表叶片长度、叶片宽度等叶片性状。利用综合评价法对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当入选率为20%,无性系2-2、008-1、2-8、9-1、1-1和4001入选,这6个无性系的树高和胸径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1.23%和9.58%。楸树无性系间生物量各指标与叶绿素荧光参数差异显著,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幼龄楸树生长、生理和形态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幼龄楸树无性系生长、生理和形态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探讨楸树早期选择指标,并进行楸树优良无性系的选择.结果表明:1年生楸树无性系间树高存在显著差异,地径不存在差异,而2~4年生楸树无性系间树高、胸径均存在极显著差异.2年生叶部各性状无性系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3年生皮孔各性状无性系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3年生树高、...  相似文献   

7.
打孔插管滴注杀虫剂树虫净,防治纵坑切梢小蠹试验结果表明:该法适用于被害木为初侵木和萎蔫木;使用剂量:胸径6~10cm用树虫净(8ml)1支,胸径12~16cm用树虫净2支,胸径18~22cm用树虫净3支;成虫蛀梢补充营养为最佳防治期,其防治效果可达到86%以上。  相似文献   

8.
以楸树优良无性系杂楸1号和杂楸3号的1年生、 2年生和3年生苗龄的幼苗作为供试对象,测定不同季节叶片含水率、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氨基酸以及次生代谢物黄酮、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对不同苗龄楸树在不同季节叶片营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月的2年生和3年生杂楸1号、 8月的3年生杂楸3号和10月的2年生杂楸3号具有高产量、高含糖量、富含维生素C等优点,综合评价最高,可进行饲用营养研究.建议采摘2年生和3年生苗龄的楸树叶片,采摘时间为8月前后.  相似文献   

9.
野生西瓜对瓜绢螟的抗性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感虫的条件下,以黑公子、丰乐一号、广西409为对照,研究了5个野生西瓜材料对瓜绢螟的抗性表现.结果表明:与对照种相比,5个野生西瓜材料对瓜绢螟均有较好的抗性,但以 07stw1-1的抗性表现最好;不同西瓜材料的叶片受害率、虫口密度、植株被害率3个指标间的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可作为西瓜抗虫性的评价指标.生产上可利用抗性较好的材料作为抗虫资源,开展抗虫新品种选育,以实现西瓜无公害生产.  相似文献   

10.
楸蠹野螟防治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楸蠹野螟的生活习性,结合该虫幼虫期属于钻蛀性危害且世代重叠的特点,研究出在7月底用氧化乐果、乐果内吸剂局部利口涂抹包扎,可杀死各龄期幼虫,防治效果达94%~100%。5月初用菊酯农药连喷2~4次,防效可达94.2%~100%。  相似文献   

11.
以楸树无性系3年生母树的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磁化水喷淋+磁化毯(MW+MR)、磁化毯(MR)、磁化水喷淋(MW)和非磁化水喷淋(CK)4个处理对楸树扦插生根的作用。通过对不同处理扦插苗生物量积累及生根率进行对比,揭示磁化处理对楸树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1)MW+MR处理有利于促进插穗生根,插穗生根率和根系效果指数均显著高于MR、MW处理及CK(P<0.05);MW+MR、MR及MW处理的新梢基径、新梢平均长度、叶片数量及叶片面积均高于CK,差异性极显著(P<0.01)。2)磁化处理对扦插苗根系形态有显著影响,其中MW+MR、MR和MW处理的根系长度、直径、表面积和体积显著高于CK(P<0.05)。因此,磁化处理有利于提高楸树嫩枝扦插生根率,促进根系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12.
以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的楸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栽培模式和立地条件下楸树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1)由于林分密度和土壤性质的差别,农林间作条件下楸树的生长情况显著优于非农林间作;2)低密度条件下楸树的生长情况更好,但高密度条件下楸树的每公顷蓄积量更高;3)在进行非农林间作的30年生楸树林中,缓坡条件下的树高和胸径比陡坡分别增长了31.30%和40.48%,下坡位条件下的树高和胸径比上坡位分别增长了22.52%和25.97%,不同坡向条件下的树高和胸径无明显差异;4)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有机质、全N、全P、碱解N和有效P)是促进楸树生长的关键因子,按贡献率大小排序为:有效P、碱解N>全N、全P>有机质。所以,在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及周边地区进行楸树栽培时,应选择农林间作(低密度)+非农林间作(高密度+缓坡+下坡位)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楸树生长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选择古楸树无性繁殖材料,对不同年龄及部位的楸树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随楸树年龄增加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SOD活性及POD活性随年龄增加不断上升。300年生冠部较3年生冠部叶绿素减少了23.89%,可溶性蛋白减少了72.81%,可溶性糖减少了58.71%,SOD活性增加了26.82%,POD活性增加了139.69% 。2)位置效应方面,根萌条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及POD活性低于冠部叶片,而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则高于冠部。其中,叶绿素在300年生叶片根、冠部差异最大,冠部是根部的1.99倍;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和SOD活性均在3年生楸树叶片根、冠部差异最大,根部较冠部分别增加了12.11%、21.28%、28.51%。POD活性则在15年生处差异最大,冠部是根部的1.71倍。综上所述,300年生楸树叶片抗性较高,且具有明晰的遗传背景,是培育优良楸树较佳的无性繁殖材料。根部枝条相对于冠部枝条生理年龄较小,且300年生根部和冠部叶片可溶性蛋白和SOD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根部枝条是无性繁殖材料选择的较佳位置。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黄心梓木重要性状的变异水平,初选的无性系为速生优良无性系的选择提供物质基础。以种植在河南省南阳市252个黄心梓木无性系为材料,对其2年生树高、胸径、叶长、叶宽、叶长宽比、叶片质量、比叶质量与皮孔数量等8个性状进行测定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比叶质量在不同无性系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性状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无性系间各性状表型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7.104%~40.818%;重复力变化范围为0.101~0.859。相关性分析表明:树高与胸径、叶长与叶宽、叶长和叶宽与叶片质量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比叶质量与叶长宽比、叶片质量之间达(极)显著正相关水平,但与叶宽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生长性状和叶片性状相关性较弱。通过多性状综合评价法、隶属函数法和指数选择法分别对不同无性系进行评价选择,以15%的入选率分别筛选出37个优良无性系,其中,不同方法共同筛选出7个优良无性系,其树高、胸径的现实增益为10.44%和12.96%。利用综合评价法、隶属函数法和指数选择法联合选择出39、46、64、92、159、177和242共7个无性系,可以作为楸树遗传改良的首选材料。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温度对杜仲梦尼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室内人工恒温饲养方法,设置 18、22、26、28℃和30℃ 5 个温度处理,研究温度对杜仲梦尼夜蛾各虫态发育历期、头宽、体长、体重及取食量和排粪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8~30℃范围内,杜仲梦尼夜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其世代发育历期在30℃时最短,为17 d;该虫完成1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0.72℃和670.37日·度;随温度的变化,同龄幼虫的头宽、体长及体重的差异性不大,但随龄期的变化,这些参数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温度和龄期对幼虫的取排量均存在显著影响,随龄期的增加,幼虫的取排量显著增多,末龄幼虫取排量达到最大,占整个取排量的70%左右。  相似文献   

16.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10种月见草属植物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10种月见草的染色体基数均为x=7,美丽月见草为四倍体,2n=28,其余皆为二倍体,2n=14。仅发现m和sm 2种类型染色体;除夜来香外,其余9种月见草均包含1~3条随体;在美丽月见草中发现了1条B染色体;核型类型上,夜来香和无茎月见草为1A型,待霄草‘柠檬日落’为3A型,其余均为2A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介于56.79%~65.43%,整体较为对称,无茎月见草和夜来香的进化程度较低,待霄草‘柠檬日落’最为进化,长果月见草和密苏里月见草的亲缘关系最为紧密,10种月见草中有9种的核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7.
为找出鉴别橡胶树老幼态芽接无性系苗木的参考指标,并试图从形态和生理等参数解释橡胶树幼态无性系生长较快的原因,以1年生橡胶树芽接幼态无性系和老态无性系为试验材料,从苗木生长、叶蓬大小、叶片性状、光合特性和内源激素含量等方面进行了差异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生长方面,橡胶树幼态无性系株高和地径极显著(P<0.01)大于老态无性系,参试的无性系株高幼态比老态植株大11.4%~13.3%,地径比老态植株大13.23%~32.04%;2)叶蓬和叶片性状方面,幼态无性系蓬高、蓬宽、叶长、叶宽、叶面积和比叶面积等均极显著(P<0.01)大于老态无性系,幼态无性系叶长、叶宽和叶面积分别约为老态的1.50、1.35倍和1.80倍,而叶脉密度和抽生角度极显著(P<0.01)小于老态无性系,老态无性系叶脉密度和抽生角度是幼态无性系的1.3倍和1.5倍以上;3)生理参数方面,幼态无性系叶片SPAD值、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生长素及激动素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老态无性系,脱落酸含量显著(P<0.05)低于老态无性系。表明橡胶树幼态无性系具有叶蓬宽而大、叶片长而大、茎干直立性好、净光合速率强、内源生长素含量高等优点,这些优点是决定其苗木生长较快的主要因素;同时建议将叶片大小、叶脉稀朗程度、接穗与砧木抽生夹角作为橡胶树花药体胚植株芽接无性系(幼态)及其供体芽接无性系(老态)苗木的鉴别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分析欧洲云杉无性系对比试验测定林各无性系生长性状的变异状况并进行早期选择,为发展我国欧洲云杉无性系林业提供优质遗传材料。以在甘肃小陇山建立的欧洲云杉无性系试验测定林的117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评价其8年生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并根据单株材积选择优良无性系。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新梢长、冠幅和单株材积在无性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各性状的重复力均>0.69。按照单株材积总平均值加1倍标准差选择出17个优良无性系,平均单株材积为19.16×10-4 m3,预期遗传增益27.70%~76.06%。按单株材积总平均值加2倍标准差选出4个优良无性系,平均单株材积为24.24×10-4 m3,预期遗传增益>50%。欧洲云杉无性系间的遗传变异丰富,选出的17个优良无性系是后续育种工作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9.
为探求楸树不同无性系的生长和氮素吸收利用规律,2011年3—8月,在甘肃省天水市小陇山林科所以2年生楸树无性系1-4、7080和015-1组培苗为试验材料,尿素设置CK、6、10、14 g/株 4个处理,研究指数施肥对3个楸树无性系生长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1)3个无性系的苗高、地径和总生物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先升高后下降, 尿素在10 g/株达到峰值; 苗高分别为142.1、120.0、142.0 cm,比CK上升49%、67%、67%;地径为16.94、16.13、18.28 mm,比CK提高18%、36%、30%;总生物量为193.13、188.91、230.71 g/株, 比CK上升65%、57%、66%。2)3个无性系的氮质量分数和氮含量均表现为叶>根>茎, 氮质量分数和氮含量的最大值分别为13.45~27.87 g/kg、0.72~2.07 g/株,比CK上升100%~145%、133%~390%。3) 无性系015 1的表观吸收效率、施肥效率、生物量收获指数和氮素收获指数分别为56.92%、43.23 g/g、52.62 g/g、86.05%, 是无性系1-4和7080的1.09~1.26倍;氮素吸收利用参数均随施氮量的增大而显著减小。综合分析得出,指数施肥对楸树无性系的生长、氮质量分数和氮含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无性系015-1的生长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高于无性系1-4和7080,3个无性系的最佳施肥量为尿素10~14 g/株。   相似文献   

20.
探讨沙区适生灌木对干旱胁迫的光合生理适应性,为内蒙古中西部沙化地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支持。以9种沙区适生灌木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控水梯度,测定供试植物在干旱胁迫下的光响应特征及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9种灌木总光合速率(Pn)对太阳辐射的响应规律基本一致,即受干旱胁迫时光响应曲线显著降低。在中度干旱胁迫下,9种灌木Pn下降幅度为33.7%~69.2%,其中最大净光合速率Pm(μmol·m-2·s-1)柽柳(10.53)、沙木蓼(10.44)、沙柳(9.74)适应性较强;重度干旱胁迫时,Pn下降幅度为75.4%~87.9%,其中Pm(μmol·m-2·s-1)沙柳(4.35)、小叶锦鸡儿(4.11)、中间锦鸡儿(3.91)适应性较强。由表观量子效率和光补偿点变化来看,在中度干旱胁迫时,蒙古莸、华北驼绒藜、互叶醉鱼草、黄柳、沙柳通过提高对弱光的利用来适应干旱;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对弱光的利用较为稳定,表现出对干旱的长期适应性。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表现为柽柳、黄柳、小叶锦鸡儿受光抑制影响较大,沙木蓼、互叶醉鱼草、蒙古莸受光抑制影响较小。在内蒙古中西部沙化地区造林时,沙柳、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为首选树种;为提高造林成活,蒙古莸、华北驼绒藜、互叶醉鱼草等应避开严重干旱区域或季节,同时避免过强光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