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将68只水貂按雌雄、体质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饲喂常规鲜料(对照组)和配合饲料(试验组),在育成期进行饲养试验和消化试验。结果表明:母貂干物质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对照组均高于试验组(P<0.05),公貂干物质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对照组均显著高于试验组(P<0.01);试验组水貂干物质采食量和可消化干物质均略高于对照组;粗脂肪和粗纤维表观消化率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对照组和试验组水貂能量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水貂质量的增加均大于对照组。试验结果证实,采用配合饲料与一定比例的新鲜原料喂养水貂,是提高水貂生长性能、解决其饲料来源困难的比较合理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张显华  张翠艳 《特产研究》2007,29(2):4-5,21
对颗粒饲料饲养冬毛期水貂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用81只试验水貂按公母、体重分为3组,饲喂3种颗粒状配合饲料。试验显示:日粮B、日粮C与日粮A比较增重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日粮B、日粮C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体长变化3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果证实,以优质鱼粉作主要蛋白质饲料配制适宜营养水平的干性饲料饲养水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将健康、体重相近的雄性育成前期短毛黑水貂100只,随机分成10组,每组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鲜料,试验组(Ⅱ—Ⅹ组)分别添加0.4%、0.6%、0.8%的磷酸;0.5%、1.0%、1.5%的柠檬酸;0.5%、1.0%、1.5%的乳酸。结果表明,饲料酸化剂能极显著地降低饲料及胃液pH(P<0.01),柠檬酸调节饲料、胃肠道pH能力不如乳酸、磷酸;能显著提高冬毛期水貂生产性能,屠宰体重差异明显,Ⅹ组分别比对照组和Ⅴ组高12.27%和17.84%;体长差异显著(P<0.05),处理Ⅳ最高,对照组最低;鲜皮长、鲜皮重无显著差异(P>0.05),处理Ⅹ最佳;对血清尿素氮(BUN)和IgA等血清生化指标影响显著(P<0.05);对水貂肾重、脾重影响显著(P<0.05)。结果显示,水貂饲料中添加1.5%乳酸,能起到调节饲料和胃肠道pH、获得最佳生产性能、保障心肝脾肾等脏器健康的作用,并得到血液生化指标的印证,在该试验范围内是最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鲜饲料与混合饲料对妊娠中期咖啡水貂营养物质利用及氮代谢的影响。本试验选择20只健康雌性妊娠母貂,随机分成2组,鲜料组10只,混合组10只。鲜料组(FG)饲喂全价鲜饲料,混合组(MG)饲喂混合50%鲜饲料和50%混水的颗粒饲料,其中水与颗粒饲料的比例是1.7∶1。预饲17d,正式试验期4d。试验结果表明:1)FG组对蛋白利用量显著高于MG组(P0.05);对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MG组极显著高于FG组(P0.01),对脂肪利用量MG组显著高于FG组(P0.05);对饲料采食量、干物质摄入量和利用量、能量摄入量和利用量、蛋白质摄入量、碳水化合物利用量2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2)饲喂鲜饲料与混合饲料对营养物质消化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3)饲喂鲜饲料与混合饲料对氮代谢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综合各项指标分析,混合饲料营养物质利用与鲜饲料相近,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能量利用上还略高于鲜饲料,因此,饲喂混合饲粮(50%混水颗粒饲料和50%鲜饲料)在水貂养殖业是可行的,且具有市场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5.
60只179日龄乌骨鸡母鸡被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在试验组日粮中每天每只鸡加入鲜槐树叶10g,统计两组60d的产蛋率、平均蛋重和饲料转化率。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的饲养只日产蛋率为82.4%,显著高于对照组68.6%的水平(P<0.05)。两组之间的平均蛋重和料蛋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鲜饲料与混合料对繁殖期咖啡水貂繁殖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择4 957只健康雌性水貂,随机分成2组,鲜料组4 907只,混合组50只,鲜料组饲喂全价鲜饲料;混合组饲喂混合50%鲜饲料和50%混水的颗粒饲料,其中水与颗粒饲料的比例是1.7∶1。预饲期6 d,正式试验期135 d。试验结果表明:1)饲喂鲜饲料与混合料对母貂发情产生影响,混合组发情比例16.67%高于鲜料组6.67%,未发情比例0%低于鲜料组10%,2组发情好的比例相同均是83.33%;2)饲喂鲜饲料与混合料对公貂配种性能产生影响,混合组公貂最低配种次数9次高于鲜料组4次,公貂平均配种次数12.5次优于鲜料组11.64次,公貂平均配种母貂数(5只)优于鲜料组(3.94只),2组公貂利用率100%和最高配种次数17次均相同;3)饲喂鲜饲料与混合料对母貂配种性能产生影响,混合组母貂配种率100%高于混合组98.64%,配种3次的母貂比例38%高于鲜料组2.90%,配种2次的母貂比例56%低于鲜料组93.78%,配种1次的母貂比例6%高于鲜料组3.32%;3)饲喂鲜饲料与混合料对母貂产仔性能产生影响,混合组产仔率100%高于鲜料组94.56%,胎平均产仔数6.64只高于鲜料组6.03只,空怀率0%要低于鲜料组5.22%,绝窝比例4.00%高于鲜料组3.01%,群平均育成数6.56只高于鲜料组5.59只,混合组30日龄仔貂平均体重244.31 g高于鲜料组229.80 g,但2组差异不显著(P 0.05),混合组45日龄仔貂平均体重552.24 g高于鲜料组523.91 g,但2组差异不显著(P 0.05)。综合各项指标分析,与鲜饲料相比,混合组饲料促进了种貂发情和配种,有利于母貂乳汁充足分泌,从而提高仔貂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颗粒饲料对果子狸的适口性及体重的影响,试验选取10月龄体重基本一致的健康果子狸32只(雄性12只、雌性20只),按照雄雌比3∶5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饲喂颗粒饲料,对照组饲喂常规粥状饲料。预试验7 d,观察果子狸采食颗粒饲料的行为变化。正式试验80 d,其中0~20 d、20~50 d、50~80 d果子狸的采食量分别为110、140和180 g/(只·d),测定各个时期果子狸的体重变化。结果表明,果子狸在第1天便全部采食颗粒饲料,没有出现拒食、腹泻、痢疾等情况;0~50 d,试验组和对照组内雄性、雌性果子狸的平均体重均有所下降(P 0.05),可能与配种期果子狸的采食量变少,活动增加有关,而50~80 d各组均增加了饲料投喂量,雄性和雌性果子狸的平均体重均有所增加,说明其采食量恢复正常。试验期内2组果子狸的平均体重变化趋势一致,无显著差异(P 0.05)。可见,果子狸对颗粒饲料的适应性良好,未来颗粒料可在果子狸的养殖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择24头经产泌乳末期荷斯坦奶牛,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奶牛饲喂裹包全混合日粮,对照组采用常规精粗分开饲喂方式进行饲喂,旨在研究裹包TMR对泌乳末期奶牛生产性能及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的产奶量、4%标准乳、饲料效率、乳蛋白和乳糖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物质采食量、乳成分含量和体细胞计数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日粮中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他日粮养分的表观消化率在两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采用裹包TMR饲喂奶牛,与精粗分开饲喂方式相比,可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和日粮养分表观消化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葵花托盘替代苜蓿草粉对獭兔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将采食量和日增重无差异的32只獭兔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各组公母比例相同),每组8个重复,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和Ⅲ组饲喂用葵花托盘分别替代基础饲粮中50%、70%和100%苜蓿草粉的饲粮,测定其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并分析其经济效益.【结果】在试验期1~70 d,对照组和试验组Ⅰ、Ⅱ、Ⅲ平均日采食量分别为88.68、88.39、86.16、79.10 g;平均日增重分别为20.37、19.93、22.00、19.42 g;饲料转化率分别为4.35、4.44、3.92和4.07.试验组Ⅰ、Ⅱ、Ⅲ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净肉率对照组和试验组Ⅰ、Ⅱ、Ⅲ分别为36.61%、33.49%、40.10%和41.89%,其中,试验组Ⅲ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组Ⅰ(P<0.01),试验组Ⅱ显著高于试验组Ⅰ(P<0.0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Ⅰ、Ⅱ、Ⅲ差异不显著(P>0.05);全净膛率对照组和试验组Ⅰ、Ⅱ、Ⅲ分别为52.10%、52.03%、53.19%、51.69%;半净膛率对照组和试验组Ⅰ、Ⅱ、Ⅲ分别为56.33%、56.14%、56.43%和55.51%.全净膛率和半净膛率试验组Ⅰ、Ⅱ、Ⅲ与对照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a~*对照组和试验组Ⅰ、Ⅱ、Ⅲ分别为3.78、-0.16、-0.27、-0.27,试验组Ⅰ、Ⅱ、Ⅲ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肌肉L~*、b~*、熟肉率、嫩度、失水率和pH试验组Ⅰ、Ⅱ、Ⅲ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液生化指标中,GLU的含量对照组和试验组Ⅰ、Ⅱ、Ⅲ分别为5.37、5.83、7.23、6.77 mmol/g,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组Ⅰ(P<0.01).其他血液生化指标试验组Ⅰ、Ⅱ、Ⅲ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Ⅰ、Ⅱ、Ⅲ与对照组的增重效益分别为15.89、14.72、18.13、14.68元/只.【结论】用葵花托盘替代70%的苜蓿草粉饲喂獭兔具有较好的饲喂效果,且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试验是对平吉堡奶牛二分场的60头奶牛饲喂VT-200对提高奶牛单产的试验,其中20头高产,20头中产、20头低产三组,将以上三组牛分别配对分为两小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各组分别试验牛15头,对照牛5头,高产实验组在原有日粮的基础上每头每天饲喂50 ml VT-200,中产试验组在原有日粮的基础上每头每天饲喂100 ml VT-200,低产试验组在原有日粮的基础上每头每天饲喂200 ml VT-200,对照组饲喂原有日粮.通过对结果分析高产泌乳牛试验组平均单产35.33 kg,对照组平均单产35.31 kg,经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中产牛试验组平均单产24.43 kg,对照组平均单产24.18 kg,经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低产牛试验组平均单产19.32 kg,对照组平均单产18.46 kg,方差分析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VT-200在使用200 ml时效果明显.通过三组牛粪苍蝇附着观察,使用200 ml时苍蝇最少.  相似文献   

11.
选择经产、胎次相同和产奶量相近的荷斯坦奶牛40头,配对分组设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头。对照组全程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 瘤胃稳定性脂肪。结果:瘤胃稳定性脂肪对奶牛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组牛产奶量显著升高(P<0.05),乳脂率呈上升趋势(P>0.05),但乳蛋白率未见显著变化(P>0.05);试验组奶牛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轻度上升(P>0.05),牛奶SCC呈下降趋势(P>0.05)。结果表明,补充瘤胃稳定性脂肪可提高产奶量,对于改善机体免疫机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选择健康的90日龄雌性黑貂60只,平均体质量(0.862 1±0.086 6)kg,随机分为6组,每组10个重复,研究不同的蛋白质水平对冬毛期雌性黑貂(Mstula vision)蛋白质的消化代谢规律及毛皮质量的影响。各组水貂饲粮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6%(Ⅰ组)、28%(Ⅱ组)、30%(Ⅲ组)、32%(Ⅳ组)、34%(Ⅴ组)和36%(Ⅵ组)。结果表明:Ⅱ组水貂的采食量和粪干物质排泄量显著高于与Ⅲ组 (P<0.05),Ⅲ组的干物质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Ⅱ(P<0.01);净蛋白利用率指标上,Ⅲ组极显著高于Ⅱ组水貂 (P<0.01),Ⅰ组、Ⅳ组和Ⅴ组显著高于Ⅱ组(P<0.05);Ⅲ组的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极显著高于Ⅱ组水貂(P<0.01),Ⅲ组显著高于Ⅵ组水貂 (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Ⅲ组和Ⅳ组水貂皮长显著高于Ⅰ组(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的蛋白质含量达到30%(Ⅲ组)时,水貂的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和净蛋白利用率最好,基本满足冬毛期雌性黑貂对蛋白质的需求;饲料中的蛋白质低于28%(Ⅱ组)时,水貂的皮张面积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通过降低日粮的蛋白质水平,并在低蛋白质日粮中添加氨基酸来研究降低蛋白质日粮对冬毛期乌苏里貉生长性能及毛皮品质的影响。选用体重约为6 kg、健康状况良好的雄性乌苏里貉2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对照组的蛋白质水平为24.05%,不添加氨基酸,试验组的蛋白质水平为22.03%,添加蛋氨酸0.5%、赖氨酸0.3%。结果表明,降低蛋白质水平试验组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血清尿素氮、白蛋白及各种反应毛皮品质的指标(体长、干皮长、干皮重、针毛长、绒毛长及针绒毛长度比)均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总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冬毛期将蛋白质水平从24.15%降低到22.03%时对乌苏里貉的生长性能及毛皮品质并未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选用21日龄金定公鸭132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1组为地上平养组,每重复20只鸭,饲喂配合日粮;试验2,3组为稻-鸭生态种养组,按12只/667 m~2投放,每重复12只鸭.第2组饲喂配合日粮,饲喂量为第1组的60%;第3组饲喂稻谷,饲喂量为第1组的60%.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稻-鸭生态种养组与地上平养组比较,鸭末重、日增重下降(P<0.01),料重比降低(P<0.01),尤以稻-鸭生态种养补充配合饲料组最好.2)与地上平养组比较,稻-鸭生态种养组鸭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下降(P>0.05),肌肉中水、蛋白质含量没有明显变化(P>0.05),但是肌肉粗脂肪含量下降(P<0.05),胸肌的熟肉率提高,失水率降低(P>0.05),腿肌的熟肉率、失水率没有显著变化(P>0.05),胸肌的肉色评分极显著提高(P<0.01),腿肌的肉色评分有所提高(P>0.05),表明稻-鸭生态种养鸭的肉品质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试验选取30头平均体重为(60±0.20)kg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随机分为3个日粮处理:正常蛋白日粮(对照组,14.52%蛋白),低蛋白日粮添加0.49%丙氨酸(负对照组,12.52%蛋白),低蛋白日粮添加1.0%酪氨酸(试验组,12.52%蛋白)。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为6周。试验结果表明,①饲喂低蛋白日粮对育肥猪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负对照组和试验组摄入氮均显著降低(P<0.05),尿氮排放量和总氮排放量均显著下降(P<0.05),粪氮排放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低蛋白日粮中添加酪氨酸可显著提高蛋白质表观生物学价值和净蛋白利用率(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负对照组和试验组血清尿素氮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其余血液生化指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④与对照组相比,降低日粮蛋白水平对育肥猪胴体重、屠宰率、背膘厚、胴体直长和胴体斜长均无显著影响(P>0.05)。⑤饲喂低蛋白日粮对育肥猪背肌pH45min、pH24h、蒸煮损失和滴水损失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低蛋白日粮中添加酪氨酸可显著提高肉色红度值(P<0.05)。⑥与对照组相比,饲喂低蛋白日粮对育肥猪血浆激素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饲喂低蛋白日粮不影响育肥猪生长性能并减少氮排放,补充酪氨酸可提高育肥猪表观生物学价值和净蛋白利用率并改善肉色。试验填补酪氨酸在低蛋白日粮中研究空白,为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脂肪是动物日粮中一种重要的营养元素,也是主要的供能物质,在动物生产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断奶湖羊公羔羊在断奶前饲喂高脂肪日粮对其断奶前后生长性能、能量代谢和屠宰性能的影响,为早期断奶羔羊健康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试验采用配对试验设计,选用出生日龄相似、体重接近、健康的湖羊双胞胎公羔30对,在7日龄断母乳,随后每对双胞胎随机分为两个处理,即高脂肪日粮组(high fat记为HF:饲喂代乳粉和开食料的脂肪水平为26.89%和5.07%)和正常脂肪日粮组(normal fat 记为NF:饲喂代乳粉和开食料的脂肪水平为15.15%和2.80%),每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羊,饲喂在同一个圈舍。在7—60日龄期间,两组羔羊饲喂不同脂肪水平的代乳粉及颗粒料,饲喂至60日龄断代乳粉。60—120日龄期间两组羔羊饲喂相同颗粒料。羔羊分别于50—60、110—120日龄按平均体重随机选择9对双胞胎羔羊采用全收粪尿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用于评估断奶前饲喂不同脂肪水平日粮的羔羊断奶前后两阶段能量代谢情况,60及120日龄分别按照试验羊平均体重随机屠宰9对双胞胎羔羊,测定羔羊断奶前后的屠宰性能、器官指数及胃肠道发育情况。【结果】在断代乳粉前,两组羔羊的每日总干物质采食量(DMI),摄入总能(GE)、粪能(FE)、尿能(UE)、总能的表观消化率、总能代谢率(ME/GE),空体重(EBW)、屠宰率、GR值,及除蹄重外各器官、各胃室和各肠道占宰前活重的比例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60日龄HF组羔羊体重,DE、ME、DE/ME,宰前活重(LBW)、头重、心重、蹄重及蹄重占宰前活重的比例、瓣胃重及小肠重有高于NF组羔羊的趋势(0.05<P<0.1),眼肌面积及皱胃重显著高于NF组(P<0.05)。断代乳粉后,所有羔羊饲喂同一种颗粒料至120日龄,前期饲喂高脂肪日粮组的羔羊61—120阶段的DMI和120日龄时羔羊BW,LBW、EBW、HCW、皮+毛重、心重、蹄重占宰前活重的比例及瘤胃重显著高于NF组羔羊(P<0.05),脾、肾重有高于NF组羔羊的趋势(0.05<P<0.1);断代乳粉前饲喂高脂肪日粮不影响断奶后羔羊的能量代谢、其他器官指数及胃肠道发育(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断奶前饲喂高脂肪日粮可提高羔羊断奶前体重、消化能和代谢能,改善胴体重及眼肌面积。哺乳期饲喂高脂肪日粮显著提高羔羊断奶后采食量、体重、宰前活重和胴体重。总之,断奶前提高日粮的脂肪含量可对湖羊双胞胎公羔断奶前后的能量代谢和屠宰性能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 前言动物体组织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的进行着代谢,其代谢产物一部分由消化道随粪排出叫粪中代粪物质或代谢粪,另一部分由尿排出叫尿中内源物质或内源尿。这两部分物质中仍然含有一定能量分别称之为代谢粪能(FE_m)和内源尿能(UE_e)。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燕山绒山羊育成公羊为试验动物,旨在通过饲养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探究日粮不同能氮比对燕山绒山羊育成公羊生长性能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从而得出燕山绒山羊育成公羊合适的能量、蛋白水平及能氮比例。【方法】 选择体况良好、体重为(24.96±2.95)kg的6月龄燕山绒山羊育成公羊81只,采用两因子三水平设计,按3×3(能量×蛋白)完全随机设计分为9组(n=9),采用3个可消化粗蛋白(DCP)水平(8.5%、9.5%和10.5%)和3个代谢能(ME)水平(9、10和11 MJ/kg·DM),设计9种日粮并做成全混合颗粒饲料,每组绒山羊对应一种日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50 d,在试验中期,绒山羊平均体重达到30 kg时,每组选择4只放入消化代谢笼进行为期10 d的消化代谢试验(预试期7 d,正式期3 d),采用全收粪尿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连续3 d收集绒山羊剩料、粪和尿。【结果】 (1)随着日粮ME水平的提高,日增重(ADG)差异不显著(P>0.05),干物质采食量(DMI)和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随着日粮DCP水平的提高,ADG和DMI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中DCP水平组显著高于其他两水平组(P<0.05),F/G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ME×DCP水平对DMI交互作用显著。Ⅴ组ADG最高为(222 g·d -1),显著高于Ⅰ组、Ⅳ组和Ⅵ组的ADG(P<0.05)且高于其他5组的ADG,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2)随着日粮ME水平的提高,粪能显著降低,消化能、总能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日粮DCP水平和ME×DCP交互作用对能量消化代谢影响不显著(P>0.05)。(3)随着日粮ME水平的提高,摄入氮、粪氮显著降低(P<0.05),可消化氮有降低趋势,高ME水平组氮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两水平组(P<0.05);随着日粮DCP水平的提高,摄入氮、尿氮、可消化氮和氮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日粮ME×DCP水平对氮消化率交互作用显著(P<0.05)。(4)提高日粮ME水平会显著提高干物质(DM)、有机物(OM)、粗脂肪(EE)和钙(Ca)的消化率(P<0.05);低DCP水平组Ca的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两水平组(P<0.05)。【结论】 燕山绒山羊育成公羊日粮ME和DCP分别为10 MJ·kg -1DM和9.5%时最适宜,ADG最高(222 g·d -1),F/G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