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加拿大安大略计划在2017年之前,将玉米和大豆种子处理上使用烟碱类农药用量减少80%。省政府指出,这个"宏大目标"实现需要政府、业界、农民和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努力。这个提议包括一个讨论稿,旨在未来12个月通过一项传粉昆虫健康行动计划。直接影响传粉昆虫健康的来源有四个:农药影响、栖息地和营养、遗传和病虫害、天气和气候变化。安大略省养蜂人去年经历了一个异乎寻常  相似文献   

2.
<正>新烟碱类农药对害蜂类及其他传粉昆虫造成了很大冲击,基于对此问题关注度的提高,美国鱼类与野生动物管理局(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USFWS)计划逐步停止新烟碱类农药在太平洋地域保护区内的使用。根据9月9日太平洋地域保护区首席Kevin Foerster签署的备忘录,USFWS的目标是让保护区管理者从2016年1月起不在以"任何农事理由"使用新烟碱类农药。该地域包括爱达荷州西北部、俄勒冈州、华盛顿州以及夏威夷和其他太平洋岛屿。Foerster先生在为保护区计划领导者的备忘录中写道:"尽管过渡时期会有一些灵活性,我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分析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传粉昆虫与植物间的作用关系,了解传粉昆虫与生物多样性变化情况.[方法]通过线路循环调查法、样地调查法、定点植株观察法等对扎龙自然保护区的传粉昆虫多样性进行了采样调查,明确了传粉昆虫种类与分布特点,对生态学指标进行了分析,对部分昆虫的生物学特性、传粉频率与行为进行观察.[结果]此次研...  相似文献   

4.
野生传粉昆虫作为果园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果树生产中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不可替代,其种类组成、多度等与果树授粉、产量、品质等密切相关.本文结合相关研究和调查,对北方蔷薇科果树常见野生传粉昆虫组成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保护和利用野生传粉昆虫做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1月9日,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防治农作物病毒病及媒介昆虫新农药研制与应用"和"新型天然蒽醌化合物农用杀菌剂的创制及其应用"两项农药创制和应用的相关项目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防治农作物病毒病及媒介昆虫新农药研制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促进稻田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技术的应用,提高稻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落实"到2020年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全国农技中心联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中下游水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组,于12月8—9日在浙江宁波市举办了全国稻田天敌昆虫利用技术培训班。来自全国21个水稻主产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水稻生产市、县和全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稻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示范区以及近年来  相似文献   

7.
谈农药的“植物健康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概念的农药是可以用来杀灭昆虫、真菌、杂草和其他危害作物生长的生物的物质。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多地发现,有些农药,在预防和杀灭昆虫、病原菌和其他有害生物的同时,还具备促进植物生长、保鲜、抗逆等多种功能,国际上称之为"植物健康作用”。植物健康作用对农药行业是一个崭新的概念.也是农药除了防治有害生物以外的一个值得充分重视并利用的功能。现将农药登记试验及有关文献资料中涉及的农药植物健康作用情况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8.
熊蜂 (Bombus spp.) 和蜜蜂 (Apis mellifera L.) 是自然界中的重要传粉昆虫,近年来因为农药的大规模不合理使用造成了世界多个地区熊蜂和蜜蜂种群的持续下降。为了更好地评估农药对熊蜂和蜜蜂的毒性,本研究收集了61个共有的农药蜂毒数据,采用12种分子指纹联合8种机器学习算法,分别建立了农药对熊蜂和蜜蜂急性接触毒性LD50值的分类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农药对熊蜂和蜜蜂的急性接触毒性分类模型预测准确率分别达86.7%和80.0%。随机森林 (Random Forest)、神经网络 (Neural Network) 和支持向量机 (SVM) 3种算法联合Fingerprinter、Klekota-Roth Count和Extend 3种分子指纹在本研究中的预测能力较好。此外,分别采用构建的熊蜂毒性预测模型和蜜蜂毒性预测模型开展交叉毒性预测,准确率分别为72.9%和66.7%,表明熊蜂毒性模型预测蜜蜂毒性的准确性高于蜜蜂毒性模型预测熊蜂毒性的准确性。本研究可为设计低蜂毒化合物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为开展不同昆虫靶标的毒性交叉预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我国野生传粉蜂的研究现状与保护策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野生传粉蜂在农业生产和保持生态系统平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全球35%的粮食作物主要依靠蜂类授粉,此外,许多野生植物繁殖也是依靠蜂类为其授粉.由于土地的过度开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大气污染、病虫害和单一农业种植模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世界野生传粉蜂的丰富度呈下降趋势,已威胁到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以及全球食物链甚至人类的健康.近20年来,我国部分野生传粉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文章综述了野生蜂资源多样性减少的原因、我国野生传粉蜂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保护野生传粉蜂资源的一些实施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应用绿色防控技术“三诱技术”(性诱、光诱、色诱)防治蔬菜虫害,即利用昆虫性信息素、昆虫趋光性、昆虫趋色性监控害虫,可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和防治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是发展生态农业和无公害生产、促进生态和谐与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高效、低毒的杀虫剂,测定1.5%除虫菊素、0.3%印楝素、4%阿维·啶虫脒、2.5%高效氯氟氰菊酯和70%吡虫啉5种杀虫剂对苜蓿种子田主要害虫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和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并分析这5种药剂对主要传粉昆虫数量及多样性指数的影响。结果显示,0.3%印楝素对牛角花齿蓟马和豌豆蚜的毒力相对较高,LC50分别为1.093 mg/L和2.864 mg/L。70%吡虫啉以及4%阿维·啶虫脒对牛角花齿蓟马和豌豆蚜均有较高的防效,最高防效均达到85.00%以上,但这2种药剂对传粉昆虫威胁较大,而0.3%印楝素则对传粉昆虫威胁较小。推荐花期苜蓿种子田使用0.3%印楝素1 000倍稀释液防控害虫,而非开花期可交替使用70%吡虫啉1 000倍稀释液和4%阿维·啶虫脒1 000倍稀释液防控害虫。  相似文献   

12.
无公害蔬菜就是指蔬菜产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及农药残留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人们食用后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的蔬菜。具体的讲,就是在蔬菜栽培过程中,以采用农业综合防治措施为主,减少或不用高残留农药,配以微生物农药、天敌和寄生性昆虫进行病虫害防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证人体健康,日本很注意防止残留农药对果品、蔬菜的污染。为此,农药生产和研究部门不断进行农药的改朝换代。其中对性外激素的研究和应用受到广泛的重视。最近25年来,世界各国对昆虫性外激素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对其化学结构研  相似文献   

14.
美国登记注册的生物农药主要分为生物化学农药和微生物类农药,其中生物化学农药包括引诱剂、驱避剂、天然昆虫/植物生长调节剂及除草剂、信息素、其他生化农药等;微生物类农药包括细菌、真菌、病毒、酵母、原生动物、工程菌、转基因植物等。  相似文献   

15.
<正>英国农业科学家报道,如果停止使用农药,将使水果减产78%,蔬菜减产54%,谷物减产32%。然而,农药在确保粮食增产的同时,给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了难以估量的伤害。但当前要完全禁止农药的使用并不现实,因为农药具有植物保护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特殊作用。自然界中,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达1 500多种;线虫引起的病害1 000多种;为害植物的昆虫有数千种。还有几百种杂草,几十种鼠类等啮  相似文献   

16.
正澳大利亚农药和兽药管理局(APVMA)近期提出了一个用来引导未来化学农药对蜜蜂及其他传粉昆虫风险评估的路径图。2013年召开的管理会认为北美的风险评估方法更适用于澳大利亚,同时APVMA认为欧盟风险评估中的一些元素也可以被吸收进来。该路径图提出分阶段进行风险评估。评估第一阶段是传统的计算风险商值的方法,路线图建议根据已有数据并借鉴欧盟北美的方法对这一阶段的方法进行改进。更高级别的风险评  相似文献   

17.
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和害虫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次生代谢物质从其生物合成途径可以将次生物质分成酚类、类萜、含氮化合物和其他次生物质4大类。 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害虫有忌避和毒杀作用,引诱害虫在寄主上产卵,使其后代有较好生存环境。植物次生物质吸 引传粉昆虫繁衍后代,同时也吸引某些共生生物。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在昆虫和植物协同进化中具有信号转递功能。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激素研究所有限公司始建于1975年,是从事昆虫激素、植物激素、精细化工产品、农药和医药中间体以及化学聚合物等研究的现代化企业,拥有6大类50多个生产品种,尤其在除草剂和激素方面的开发研究具有较强的优势,依托于该公司建立的江苏省农用激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致力于绿色农药的研究开发和工程转化,成为江苏省"三药"工程示范基地和江苏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被国家科技部列为高效除草剂开发基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是农业部直属科研机构,设有农业昆虫、农业植物病害、农药三个系及一个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农业部农药重点开放实验室。拥有国内外诸多知名的专家和先进的仪器设备等研究条件。建所 40多年来,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解决了植物保护领域中的许多重大问题。"七五"、"八五"期间农业部系统所属全国 1 232个农业科研机构科研开发实力综合评估中,连续两届蝉联榜首,成为推动全国农业与植保科技进步的排头兵。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新形势下,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  相似文献   

20.
我省农药管理部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农药登记管理、药登记管理、市场监管、安全使用和农药残留监控等四个主要环节,以提高农药产品质量和规范农药标签内容为核心,以加强禁用、限用高毒剧毒农药监管为重点,以查处假劣农药坑农害农的大要案为突破口,有效地规范了农药市场秩序,保障了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推动了农药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