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洋葱、生菜、玉米、芸豆、夏白菜、香菜一年六种六收,间作套种模式,可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一般每667m2可收洋葱3 000kg,生菜1 500kg,玉米500kg左右,芸豆2 000kg,夏白菜2 000kg,香菜5 000kg,收入在7 000元以上.并且洋葱在生长期及收后其残留物具有防病驱虫作用,可使生菜及白菜的病虫害减轻;玉米即为芸豆提供了支架又为白菜和香菜苗期遮荫,还使白菜和香菜在炙热的夏季仍能很好的生长,另外,洋葱与生菜的肥水需求相似,可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2.
调查了作物之间的间种对黄曲条跳甲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菜Brassicachinensis与葱Alliumfistulosum、菜心B.parachinesis与茄子Solanummelongena间作,能显著地减轻黄曲条跳甲对白菜、菜心的为害,间作田上的黄曲条跳甲成虫的发生数量与单种田相比减少明显。在白菜地上间作上芥菜B.juncea,白菜上成虫数量逐渐减少,芥菜上的虫量逐渐增加;在芥兰B.alboglabra地上间作萝卜Raphanussativus后,黄曲条跳甲成虫大都转移到萝卜为害,萝卜上的跳甲成虫数量高出芥兰的十倍甚至十几倍,使间作田上芥兰的黄曲条跳甲种群数量明显少于芥兰单种田,所设置的4种间作相隔距离(2m、4m、8m、15m)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每隔约15m间种一行萝卜就能起到很好的诱集跳甲成虫效果。  相似文献   

3.
大豆新品种张农1号早熟、植株直立、分枝少,在大豆与马铃薯、白菜套作栽培中,对间套作物遮阴少,共生期短,较好地协调了群体对光热水肥的综合利用,综合产量高。通过3年的试验示范,结果显示:以早熟马铃薯费乌瑞它、早熟大豆张农1号、白菜鲁白3号套种组合最优,效益最好。其产量结构水平马铃薯32.7t/hm2、大豆2 925 kg/hm2、白菜75 t/hm2,收入达78 945元/hm2。  相似文献   

4.
金普施特土壤残留对后茬作物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2002年进行了大豆田除草剂金普施特土壤残留对后茬作物影响的小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金普施特50g/hm2(有效成份,下同)推荐剂量和倍量100g/hm2处理,施药后12个月可种植小麦和玉米。50g/hm2推荐剂量下24个月后种植白瓜籽、油菜、马铃薯、亚麻、白菜无明显药害,倍量亚麻、白菜苗期有轻度抑制,对甜菜药害严重。36个月后,50g/hm2处理对甜菜无明显药害,加倍剂量对亚麻、白菜也无明显药害,对甜菜苗期生长仍有较明显抑制,但对产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河西灌区大豆生产现状调查及田间栽培试验研究,制定了本生态区域及同类地区"大豆/马铃薯/白菜"种植模式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范。其产量结构水平大豆3450kg/hm2、马铃薯18t/hm2、白菜28.5t/hm2,收入达4.5万元/hm2。  相似文献   

6.
为大豆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进行净作大豆(T1),净作大豆十钼肥拌种(T2,播种大豆前取5 g钼酸铵用温水完全溶解,然后加水至0.5 kg,即为1%钼酸铵溶液,然后拌种),间作大豆(T3),间作大豆十钼肥拌种(T4)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净间作条件下,钼肥拌种大豆能明显改善地上部的农艺性状,T2处理大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比T1处理增加28.9%、T4处理比T3处理增加15.1%;单株根瘤数T4处理为47.2个/株,比T3处理增加24.5%,且比T2处理增加12.9%;净间作大豆的根系活力分别比相应对照增加55.8%和33.6%,产量分别增加550.25 kg/hm2和340.4 kg/hm2,增产幅度为23.4%和38.03%.钼肥拌种处理能够显著增加净间作大豆株高,促进根瘤数增多、根瘤体积增大、固氮能力提高,进而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能力增强,从而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7.
对宁夏银川贺兰县试验田玉米间作大豆种植模式进行了测产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平均密度为52 632株/hm2,平均产量为10 939.5 kg/hm2,大豆平均密度为91 056株/hm2,平均产量为1 740.3 kg/hm2.按照目前宁夏大豆市场价5.4 ~5.6 元/kg计算,大豆增收9 000元/hm2左右.  相似文献   

8.
进行了大豆与高粱间作套种试验,结果表明:商豆1099与豫粱八号间作产量最高的是高梁与大豆种植行比为2∶6的种植模式,6行大豆产量为2 398.57 kg/hm2,2行高粱产量为7 471.43 kg/hm2。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南方红壤旱地玉米大豆带状间作适宜的带宽与行比种植配置,以处理S玉米单作(行距70 cm,等行种植)和处理T大豆单作(行距50 cm,等行种植)为对照,设置5个不同的玉米大豆间作处理,分别是处理M:2.0 m带宽,2∶2行比;处理N:2.4 m带宽,2∶3行比;处理Q:2.8 m带宽,2∶3行比;处理P:2.4 m带宽,2∶4行比;处理R:2.8 m带宽,2∶4行比,每个处理种2带,3次重复,研究玉米大豆带状间作在光、热、水、养分的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的季节利用率及被利用辐射量、有效积温和降水量比玉米、大豆单作的均值分别高30.6%、37.2%、41.0%和60.6%;玉米大豆间作组合光、水和热量利用效率均高于大豆单作,增幅分别为100.0%~137.5%、159.5%~207.9%和157.8%~204.7%,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氮素利用效率分别比玉米、大豆单作高6.2~10.4倍和84.0~133.3倍,磷素和钾素的利用效率分别较大豆单作高44.5%~102.6%和102.4%~285.3%。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的p...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出适宜的蔗豆间作复合群体,促进蔗豆生长、获得蔗豆丰产、增加农民收入,为蔗豆间作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3、2014年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甘蔗行距,副因素为大豆行数,调查了蔗豆田间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并进行SAS统计分析,研究蔗豆间作复合群体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适宜的蔗豆间作复合群体不仅提高了蔗豆产量,还提高了甘蔗田间锤度,对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当甘蔗行距1.2 m、行间间作2行大豆时,甘蔗产量和田间锤度最高,分别为110.13 t/hm2和19.94,蔗豆间作复合群体综合效益最高为34 190.4元/hm2。[结论]甘蔗行距1.2 m、行间间作2行大豆间作复合群体在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综合效益方面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1.
武鸣县木薯间(套)种模式的产量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广西区武鸣县建立6个木薯间(套)种模式示范基地,对验收产量及其效益分析的结果表明:西瓜、南瓜、香瓜或毛节瓜套种木薯、以及木薯间作花生或大豆的鲜薯单产比对照(纯种木薯)提高6.1%~25.2%,总收入是对照的1.6~4.2倍,净收入是对照的1.7~4.9倍,其中,瓜类套种的效益优于花生和大豆间作。2009年,以上木薯间(套)种模式的种植总面积达到13800hm2,占全县的49.3%。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玉米与大豆不同间作模式对作物产量、水分利用率及种间竞争等方面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设置4∶2(4垄玉米、2垄大豆),3∶2(3垄玉米、2垄大豆),2∶1(2垄玉米、1垄大豆)3种玉米与大豆间作模式,以及玉米单作、大豆单作共5个处理.经过1年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作处理,间作系统中玉米在产量、土地当量比、水分利用...  相似文献   

13.
对宁夏永宁县李俊镇魏团村玉米间作大豆模式产量进行了实际测产,在实验田地内任意选取5个试验点,每点的选取面积为1.9m×2.0m.在实际测量中大豆的百粒重为0.021 kg,玉米百粒重为0.035 kg.根据每点测出的参数值,利用Curve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可得到该区域玉米、大豆各面积的产量.由软件分析可知,玉米产量为10 939.5 kg/hm2,大豆产量为1 740.3 kg/hm2.  相似文献   

14.
在玉米、大豆轮作或间作时,按现行除草剂处理方法防除杂草对作物易产生很大的药害。为选择对玉米和大豆安全、成本低、除草效果好的通用复配剂进行了本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大豆地通用的乙草胺与扑草净混合液适宜比例为乙草胺(50%)1.5kgh/m2+扑草净(25%)0.75kgh/m2,杂草防除效果达90%以上,对玉米、大豆均安全,降低除草剂成本30~40元/hm2。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满足城乡居民膳食营养的需求搭配.[方法]2020年在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所金鸡东方基地开展不同鲜食玉米品种间作大豆示范试验,对玉米和大豆的产量、主要经济性状、生育期、抗逆性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鲜食玉米间作大豆产量和效益明显高于纯种鲜食玉米,玉米行距1.5 m,行间间作大豆、大豆穴距0.5 m、每穴留2苗的种植模式产量、效益最高.[结论]该示范试验结果可以在云南省保山市及气候类似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春玉米+春大豆间作复合群体结构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春玉米 春大豆间作的畦幅、春玉米种植密度、春大豆种植密度等3个因素,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布置田间参数试验,针对春玉米 春大豆间作的总产量、春玉米产量、春大豆产量及净产值诸目标,分别建立相应的回归数学模型,并据此进行综合分析,获得了本试验条件下3个供试农艺因子的优化组合方案:春玉米 春大豆间作的畦幅2.50~2.80 m,春玉米种植密度0.35~0.38万株/667m2,春大豆种植密度2.50~2.80万株/667m2.  相似文献   

17.
以国审早熟春大豆湘春豆26和棉花湘杂棉8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棉豆间作方式对大豆、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厢宽为2.4 m时,两行棉花间作4行大豆能形成较合理的棉豆间作复合群体,早熟春大豆能充分利用棉花生育前期及棉花行间空间资源,产生较高的群体经济效益,其最高经济效益可达36 233.9元/hm2,分别比清种大豆、清种棉花分别高226.88%和28.06%。  相似文献   

18.
建立较优的芝麻与大豆间作套种的配比模式。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6个处理,3次重复,共计18个小区,小区畦宽1.8m、沟宽0.5m,面积为18m^2。6种处理(芝麻:大豆)分别为T1(3行芝麻、3行大豆)、T2(2行芝麻、4行大豆)、T3(2行芝麻、6行大豆)、T4(4行芝麻、2行大豆、T5(CK,16行大豆)、T6(CK2、6行芝麻)。结果:初步得出了最优配比即3行大豆//3行芝麻处理,产值和土地当量比(LER)最高,分别为13117.2元/hm^2。和1.06;大豆产量1377kg/hm。,芝麻产量591.6kg/hm^2。;较单作大豆、芝麻收益增加6.92%、4.77%。结论:该研究为芝麻与大豆间作的最佳种植配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华北平原玉米‖大豆为研究对象,研究间作对农田土壤CO2、CH4和N2O排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系统净温室气体平衡(Net greenhouse gas balance,△GWP)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玉米单作处理(M)的CO2累积排放最高(12.6t/hm2),玉米大豆间作处理比M处理减少4.0%~8.9%。M处理的土壤N2O排放最高(16.0kg/hm2),显著高于间作处理,间作处理比M减少32.2%~36.6%(P0.05)。间作和单作处理间土壤CH4排放没有显著差异(P0.05)。土壤CO2排放动态主要与土壤温度显著相关,而土壤N2O排放则主要与土壤水分含量显著相关(P0.05)。不同系统的△GWP不同,M系统的△GWP为8 681kg/hm2,高于等行距间作系统(6 635kg/hm2),而低于宽窄行间作系统(9 753kg/hm2)。结果显示,合理的玉米‖大豆间作模式能够减少农田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20.
不同密度间作大豆的光合生理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间作大豆产量,以贵州自育大豆新品种黔豆7号为试验材料,在玉米间作不同种植密度大豆的条件下,研究了大豆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处理间玉米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差异不大,而大豆光合生理各指标之间的差异显著,在一定范围内,大豆光合速率会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程度,反而会下降,其余指标随密度呈现不规则变化;2)处理4即16.7万株/hm2的光合速率最高,该密度条件有助于构建合理的间作大豆群体,能够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