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鱼儿离不开水,要养好鱼首先要养好并管理好池塘水体。水体作为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其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鱼的生长。对于采用驯化养鱼技术来说,由于驯化养鱼,采取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投喂颗粒饲料,特别是池塘水体夏秋季节温度较高、日照时间长,鱼类生长较快,投饵量较大,排泄物增多,导致水质变化较快。  相似文献   

2.
杨文磊 《科学养鱼》2005,(11):23-23
近两年来,各地就化肥养鱼的争论比较多,其主要问题在于化肥对水体造成的富营养化,也就是水污染问题。还有多起个案进入了诉讼程序。更有生态专家建言,要严格控制和严厉禁止在水库中开展化肥养鱼等。  相似文献   

3.
利用生物学的方法对池塘水质污染进行监测,研究其富营养化程度。通过对浏阳市沙市镇肉食水产站池塘养鱼基地的生物学监测。结果表明:养殖水体的水质污染严重,影响了渔业生产力的提高。采用生物的方法来控制水质污染,提高养殖水体的渔业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赵同庆 《内陆水产》2002,27(8):23-23
我国淡水养鱼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作为淡水养鱼主体的池塘养鱼技术,在长期的养鱼实践中发展为“水、种、饲、密、混、轮、防、管”的“八字”精养鱼法,用“八字”法养鱼可充分利用养鱼的各种资源,提高产量,是一种值得推广、效益显著的养鱼高产技术。下面将“八字法”养鱼的具体作法简介如下。1水—充分利用资源,改良水质鱼池水面大,受风面积也大,能增加溶氧,利于上下水层对流。但过大的面积不利于起捕和饲养管理。新建鱼池面积以0.33~0.47公顷,水深以2~2.5米为宜,若水太深,则中下层水体溶氧量小,且光线…  相似文献   

5.
网箱养殖对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箱养殖随着规模和养殖强度的扩大,许多水体局部或全部水质恶化,就其网箱养鱼对水质的影响研究进展作此综述。  相似文献   

6.
投饵式网箱养鱼对水质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投饵式网箱养鱼增加了水体氮磷含量,加速了水体富营养化。本文介绍了日本霞浦湖氮模型和诹访湖氮磷收支模型,介绍了国外保护水质的各种措施。  相似文献   

7.
水库生态网箱养鱼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的一种网箱养鱼模式,它完全依靠水体内的天然饵料提供鱼类的生长需求,不但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还能提高水库水体生态自净功能,调节水库自然生态平衡,减少水质污染,改善人民饮水质量,是一种环保型的网箱养鱼模式.……  相似文献   

8.
家鱼养殖中池塘水质的调节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鱼先养水。鱼类终身生活在水中,能否有一个“肥、活、爽、嫩”和良好水质条件,是决定鱼摄食与生长的关键因素。在家鱼养殖中,可以通过水色、底泥颜色及水体理化指标等的变化来判断池塘水质的好坏,并且根据其变化情况合理进行调节,保持池塘水质良好。本文就家鱼养殖中池塘水质调节控制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循环过滤水养鱼是指对养殖水体在养鱼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进行净化并在反复加以利用的一种养殖方式。与海面养殖与流水养殖相比,此种养鱼方式有水温等养殖环境易于调节;不易受台风、赤潮等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减少殖饵、排泄物的污染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等优点。日本对循环过滤水养鱼早在五、六十年代就开展了研究,并在鳗、鲤等养殖进行产业规模的试验。70年代后,欧、养积极予以研究,在传统的排水处理中又引入了活性污泥法、撒水滤床法、臭氧杀菌及高效供氧等,并取得良好成效。目前,瑞典已有年产80吨欧鳗、丹麦年产950吨非洲鲶的循环过滤系统。…  相似文献   

10.
万云辉 《内陆水产》2001,26(10):16-16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越来越多农民挖塘养鱼,但由于部分农民缺乏科学养鱼知识,盲目开挖鱼塘,有的新挖鱼塘既小又浅,选址不当、在生产中水量供塘不足。有的塘保水力差,光照时间短、交通条件差等,这些都不符合高产鱼塘建设的要求。池塘是鱼类生活、生长的唯一场所,也是饵料生物滋生的共同水体,池塘条件的好坏,对养鱼产量的高低,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一个条件优良的鱼塘,产鱼往往比差的高出一倍乃至数倍。为普及与提高新建鱼塘和改造旧塘的科技含量,现就高产鱼塘建设的要求浅述如下,供养殖户参考。1水源与…  相似文献   

11.
一、水质好坏的判别1.检测池水pH值pH值对鱼类的安全范围为6~9,但鱼类最适于生长发育的pH值为7~8.5,pH值超过9.5或低于4.5,就会直接造成鱼的死亡。2.测池水透明度池塘养鱼最适宜水体透明度为25~30厘米。透明度小于20厘米表明池水过肥,浮游生物已经过剩,光照能力降低,溶氧减少,这时鱼对饵料的消化能力降低,抗病能力减弱。水体的透明度大于40厘米的为瘦水,说明水生浮游生物过少,塘中鲢、鳙等肥水性鱼因缺饵而生长缓慢、抗病力降低。特别注意,洪水期间因水中泥沙等悬浮物多所测得的透明度不在其列。3…  相似文献   

12.
水库生态网箱养鱼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的一种网箱养鱼模式,它完全依靠水体内的天然饵料提供鱼类的生长需求,不但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能够提高水库水体生态自净功能,调节水库自然生态平衡,减少水质污染,改善人民饮水质量,是一种环保型的网箱养鱼模式。据统计鲁山县昭平台水库每年放网箱2800只,经过720~750天养殖,平均每箱产量500公  相似文献   

13.
工厂化养鱼     
工厂化养鱼工厂化养鱼是7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种新的养鱼事业。它是按养鱼的工艺过程的连续性和流水作业的原则,通过机械或自动化设备,对养鱼水体进行水质和水温的控制,保持最适宜于鱼类生长和发育的生态条件,使鱼类的繁殖、苗种培育、商品鱼的养殖等各个环节能相互衔...  相似文献   

14.
林国才大水面养鱼经验谈池塘等小型水体养鱼,便于精养和管理,产量、效益也容易提高,而湖泊、水库等大水面养鱼欲提高产量、效益就困难多了。江苏省盐城市郊区义丰乡水产养殖二场副场长林国才经过多年摸索、探讨,总结了一套大水面养鱼高产、高效益的经验。最近笔者采访...  相似文献   

15.
《科学养鱼》2007,(4):78-78
鱼终生生活行水中,水是鱼生长和生活的基础。所以渔民历来有“养好一池鱼,先要管好一池水”的谚语。一、正确有效地调节和控制水质 水质调节是整个养鱼生产中的经常性工作,传统养鱼要求的“肥、活、嫩、爽”同样适合于配合饲料养鱼,但是“活、嫩、爽”的水质更好一些,不要求肥。整个养鱼期间一般不施肥。  相似文献   

16.
生石灰又当氧化钙,它是池塘养殖生产过程中常用的水质改良剂和鱼病防治常备药物。池塘水体是养殖鱼类生活的环境,也是鱼类天然饵料的生产基地。“养鱼没有巧,饵足水质好”,“管好一池鱼,先要管好一池水”。池塘水质的优劣,是影响养鱼产量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水质不好,即使有优良的品种,上等的饲料,充足的肥料,养殖鱼类也不能正常生长,也无法保证高产。因此,池塘经常合理施用生石灰,改良水质及底质,是提高池塘养鱼产量的一条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养殖水质分析与控制(三)化学需氧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志欣 《齐鲁渔业》2000,17(1):38-38
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水中的需氧物质所消耗氧化剂的量,以mg/L表示。水中化学需氧量是水被有机物污染的重要指标,因为有机物的化学组成非常复杂,区别测定比较困难,而根据需氧量的多少则可以间接判断水体中有机物的多少。 养殖水体化学需氧量多少与养殖生物没有直接关系,也不是毒性指标,淡水养鱼中化学需氧量太低反而对养鱼不利。因此,我国渔业水质标准中对化学需氧量没有作出规定。 但是,水体中化学需氧量过高,表明水体有机物污染严重。有机物分解要消耗大量的氧,使水体严重缺氧,而造成养殖生物受…  相似文献   

18.
建设好稳产高产的鱼池、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这是实现养鱼高产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因为鱼池条件的好坏,不仅影响鱼类生活,而且还影响许多增产措施的落实。因此,按照鱼类生长发育对水体环境条件的要求,创造良好的鱼池生产条件,是养鱼高产的重要保证,根据各地经验,鱼池建设需要认真地做好择优选点、设计施工和生产配套等工作。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水质对养鱼来说很重要,因此要想养好鱼就得学会辨别水质的好坏。养殖过程中判断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就是水色及其变化情况。根据水色可判断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从而采取相应用药和施肥措施来改善水质。养殖过程中只有控制好水质,才能提高养殖鱼类、蟹类的生长速度,减少疾病,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养殖水体中氨氮主要来源于肥料、饲料、鱼类排泄物、底层有机物和细菌的分解作用。氨氮中毒的原因是水体  相似文献   

20.
工业化养鱼是根据养殖对象的生长需要,对鱼池水质处理达到养殖对象最佳环境的设施渔业,在欧美各国称之为高密度养鱼。近几年来,工业化养鱼已成为工业发达国家水产养殖的主流,主要养殖品种为鲑鳟鱼、鲤科鱼和罗非鱼等,每立方米水体的年产量一般在60kg以上,高的可达100kg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