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是报道内吸杀菌剂拌种灵(2—氨基—4—甲基—5—甲酰苯胺基噻唑)及其复配剂拌种双(拌种灵+福美双)对棉苗立枯病、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的研究。通过室内活性测定及田间试验,证明拌种灵对立枯病具有相当或略高于常用药剂五赛合剂(五氯硝基苯+赛力散)、稻脚青(甲基砷酸锌)的效果,而拌种双除保持了对立枯病与拌种灵相当的效果外,对炭疽病的防效与五赛合剂相近,略低于稻脚青。使用拌种灵或拌种双的棉籽发芽率近于未处理的对照,后期长势良好。拌种灵对立枯病效果优于拌种双,而拌种双对炭疽病效果优于拌种灵。  相似文献   

2.
棉花药剂拌种防病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荫初 《植物医生》1998,11(2):22-22
棉花药剂拌种防病虫谭荫初(湖南省农科院植保所,410125棉花苗期病虫种类多,危害重,其中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和蚜虫蘖。药剂拌种防治棉苗病虫操作简便,而且行之有效。药剂拌(侵)种的种类和做法如下:1.稻脚青拌种用25%稻脚青可湿性粉剂0.5kg,与1...  相似文献   

3.
小麦散黑穗病菌潜伏于种子胚内,除内吸剂外,一般药剂是很难奏效的。百菌酮属于一种高效、低毒、长残效的广谱性内吸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 据我们试验;百菌酮防治小麦散黑穗病比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多菌灵防治效果好。拌种后,药剂易于通过种皮渗透种子内部,清除种子胚内散黑穗病原体。 从试验看出:用25%百菌酮粉剂,配成剂量为种子重量的0.3%,0.4%、0.5%、0.6%,进行拌种。室  相似文献   

4.
大功臣拌种防治直播稻稻蓟马近年来,随着直播稻在我市大面积推广,稻蓟马的为害日趋严重。为探索防治方法,我们于1997年6月6日用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南京红太阳集团产品)进行了拌种防治稻蓟马试验。每667m2用种子5kg拌大功臣20、15、10g,和...  相似文献   

5.
10%保丰灵是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所与武汉精细化工厂联合开发的杀菌剂。经试验,保丰灵对棉花苗病和铃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 防治苗病的效果1992年4月1日分别用10%保丰灵30倍液、40倍液、50倍液、强力保丰灵40倍液、20%稻脚青按种子重量0.5%拌种,以清水拌种作对照。棉花齐苗后15天,调查防效。试验结果:保丰灵不同剂量均有较好防效。以强力保丰灵40倍液防效98.4%为最  相似文献   

6.
研究结果表明,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防治小麦散黑穗病,田间平均防效可稳定在85%以上,明显优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2%及0.3%用量的效果。用该剂量,在发病率为1%的病区,即可收到经济效益。发病率愈高,经济收益愈显著。当发病率5%以上时,投资收益比为1:15左右。使用拌种双,只要保证拌种质量,不论干拌还是湿拌防病效果差异不大。但干拌较湿拌安全,且操作方便,易于推广。拌种双处理种子,春麦较冬麦安全,冬麦中不同品种耐药力又有所不同。用种子量的0.2%剂量拌种,对小麦发芽、出苗、营养生长及繁殖生长均无不良影响。用量至0.3%时,推迟春麦出苗1~2天,对冬麦发芽、出苗及早期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若使用湿拌特别是湿拌加闷种其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1985年以来,大麦条纹病在我市明显回升,为害损失逐年加重,成为当前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过去曾推广石灰水浸种等方法,效果也较好。我们从1985年开始,通过3年的努力,得出了80%“402”杀菌剂种子量的0.1%,40%异稻瘟净种子量的0.2%拌种,随拌随播的防治方法。防效高、成本低、无药害。几年来,全市示范、推广5万多亩,深受群众的欢迎。 方法是: 秋季大麦播种时,先把麦种用少量水湿润后,用80%“402”杀菌剂种子量的0.1%拌种或40%异稻瘟净种子量的0.2%拌种,随拌随播。根据如东、海安、启东3个点考查,80%“402”杀菌剂种子量的0.1%拌种,其处理区出苗率比对照(不处理区)稍有下降,但经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减少水稻抽穗前田间稻纵卷叶螟的化学防治次数及用药量,降低对天敌的伤害及农药残留,最终实现稻纵卷叶螟的简约化防控,采用氯虫苯甲酰胺对水稻种子进行拌种处理,室内测定了药剂拌种对种子发芽的安全性,并结合不同栽培模式下的田间试验,评价了不同用量下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时长及保叶效果,明确了药剂拌种对天敌蜘蛛的影响及最终残留情况。结果表明:当氯虫苯甲酰胺按有效成分用量30~120 g/hm2拌种时,对种子的发芽率及出苗均无影响。直播稻模式下,氯虫苯甲酰胺按有效成分60 g/hm2拌种,播种后110 d,其保叶效果仍高达97.13%;旱育手栽秧模式下,氯虫苯甲酰胺按有效成分90 g/hm2拌种,播种后108 d保叶效果为82%以上,旱育机插秧模式下按有效成分90~120 g/hm2拌种,播种后90 d保叶效果仍在95%以上;3种模式下拌种处理的保叶效果及持效期均远优于常规喷雾防治。研究表明,利用氯虫苯甲酰胺对水稻种子进行拌种处理,可有效控制水稻前期及中期稻纵卷叶螟的为害,降低后期田间虫口基数,并且对田间天敌蜘蛛安全性高,同时在收获的稻谷中未检出氯虫苯甲酰胺残留(残留量低于定量限0.000 8 mg/kg)。在江苏省丘陵地区粳稻区应用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处理,可确保水稻直至抽穗初期无需再进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并可显著减少后期稻纵卷叶螟虫源基数,实现稻纵卷叶螟的简约化防治。  相似文献   

9.
吡虫啉拌种控制全生育期小麦蚜虫有效剂量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吡虫啉拌种控制全生育期小麦蚜虫有效剂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仅用吡虫啉拌种就可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将小麦蚜虫控制在防治指标之下,表现出超高效、持效的控制效果。1 kg种子用1.0~4.8 g吡虫啉(有效成分)拌种,从播种至灌浆末期,防治效果在95%以上,至乳熟期(收获期)防治效果仍高达74.49%~96.61%;千粒重比未拌种区增加了26.51%~36.55%。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吡虫啉拌种控制全生育期小麦蚜虫的经济、有效剂量为有效成分1.0~2.0 g/kg种子,最佳剂量为1.5 g/kg种子。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赣北棉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取代常用农药“稻脚青”的筛选试验,证明选用粉锈宁、拌种双、代森锰锌等农药来进行棉籽播前处理,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水稻稻曲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近年来,随着杂交稻及制种技术的推广,稻曲病的发生为害日趋严重,已成为水稻穗期的一种重要病害。防治稻曲病除坚持健身栽培、选用抗病良种、种子药剂处理等措施外,药剂防治应掌握时机,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水稻破口前10天(即花粉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对玉米田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筛选出合适的田间用药剂量,通过室内盆栽接虫与田间接虫相结合综合评价了氯虫苯甲酰胺对玉米地下害虫沟金针虫、铜绿丽金龟以及小地老虎的综合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盆栽播种后20 d,氯虫苯甲酰胺4 g/kg拌种处理对沟金针虫、铜绿丽金龟和小地老虎的盆栽防效分别为78.15%、80.26%和81.05%;田间播种后20 d,氯虫苯甲酰胺4 g/kg拌种对沟金针虫、铜绿丽金龟和小地老虎的田间接虫防效分别为83.87%、86.27%和88.37%;高剂量的氯虫苯甲酰胺对玉米田地下害虫的田间综合防效优于对照药剂吡虫啉和氟虫腈。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处理对玉米种子无不良影响,对出苗和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明显的防虫增产作用,可推广应用于防治玉米田地下害虫。  相似文献   

13.
三唑酮种衣剂在小麦种表的超微分布及抗脱落淋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到三唑酮种衣剂(Tri SCF)以具网眼结构的膜状物包被于小麦种子表面,膜状物厚度约4~7.5μm,种表包被率达95%;对照处理三唑酮可湿性粉剂(TriWP)拌种在小麦种表呈点状或片状零散分布,种表被药剂覆盖率低于80%。振荡试验中TriSCF包衣药剂脱落率为2%,显著低于TriWP干拌种(43%)或湿拌种(25%)。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检测表明,TriSCF包衣处理的小麦种子在17%含水量砂床上发芽1~7d内,保持种子内的14C-二唑酮放射性强度显著高于TriWP拌种处理,而然失到砂床上的14C-三唑酮放射性强度低开Tri WP拌种处理。  相似文献   

14.
1992年小麦春播前,我们用种子量0.5%的50%甲胺磷拌种防治小麦线虫病,取得很好的防病效果。播前调查线虫病虫瘿率为18.6%,收获前经田间5点取样调查,用甲胺磷拌种的线虫病病株率为0.15%,对照病株率为3.5%,防治效果为95.71%。甲胺磷拌种既防治线虫病,还兼治地下害虫,方法简单,易于推广。具体做法是:播种前将每100公斤种子,用50%甲胺磷0.5公斤,加水15公斤稀释  相似文献   

15.
拌种方法,因地域和气候的差异,有所不同。长江流域棉区习惯干拌;黄河流域棉区习惯湿拌。无论干拌还是湿拌,都有种子附着药剂不牢的现象。脱落的药粉到处飞扬,不仅浪费药剂,也污染环境,影响人体健康。试验添加粘着剂甲基纤维素(为药剂重量的1%),有增强药剂粘着性,促进种子早发,提前出苗,减少病原菌侵染。充分发挥药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由于推广杂交粳稻和单季大穗密穗形品种,特别两系杂交稻,近年来稻曲病已上升为主要病害,有关稻曲病防治适期和防治药剂的报道很多,说法不一。为进一步探讨稻曲病的防治策略,笔者对稻曲病防治适期、防治药剂分别进行了筛选试验,摸索出较适合当地的防治适期和药剂。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湖北植保》2012,(2):58-58
1、播前晒种。晒种一般能使发芽率提高13%左右,提早出苗2d~3d。2、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因地温低,种子在土壤中时间长,易遭受病虫害。可用大豆种衣剂按药种比1:75~100防治,也可用35%乙基硫环磷或35%甲基硫环磷按种子量的0.5%拌种。防治大豆根腐病可用种子量0.5%的50%多福合剂或种子量0.3%的50%多菌灵拌种,也可选用各种复配杀菌剂,如死根1号、根腐灵等拌种。  相似文献   

18.
立克秀拌种防治小麦纹枯病和全蚀病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1996~1997年分别在自然病地和土壤混合接菌条件下,应用立克秀6%悬浮种衣剂和2%湿拌剂拌种进行防治小麦纹枯病和小麦全蚀病试验,结果表明:立克秀悬浮种衣剂以100kg麦种拌50mL、67mL,湿拌剂按种子重量0.2%拌种和对照药剂10%三唑醇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4%拌种4个处理防效显著;尤以立克秀悬浮种衣剂67mL/100kg种子拌种防效最高,对纹枯病平均防效50.76%~64.03%,对全蚀病平均防效45.20%,增产幅度为16.13%~22.13%。而立克秀悬浮种衣剂较湿拌剂防病保产效果更为突出。立克秀拌种比三唑醇拌种安全性高,对小麦生长和发育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吡虫啉70%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吡虫啉600g/L悬浮种衣剂拌种预防高粱田蚜虫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吡虫啉拌种对高粱田蚜虫有较好防效,最佳浓度为种子量的0.7%,防治效果达72.6%。  相似文献   

20.
种子处理防治稻纵卷叶螟药剂筛选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先通过室内试验确定6种药剂处理水稻种子对稻纵卷叶螟的有效控制时长,然后通过田间试验验证直播稻、旱育手栽和机插秧3种栽培模式下氟苯虫酰胺、四氯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时长及效果。结果表明,6种药剂作为种子处理药剂在相同浓度下对稻纵卷叶螟的有效控制能力及时长从高到低分别为20%氯虫苯甲酰胺SC>10%四氯虫酰胺SC>20%氟苯虫酰胺WG≥10%氟苯虫酰胺SC>10%溴氰虫酰胺SC≥24%氰氟虫腙SC,且有效药量越高,保叶时长及防效越好。田间试验证明氟苯虫酰胺、四氯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在3种栽培模式下对稻纵卷叶螟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控制时长及防效与有效药量呈正相关。氯虫苯甲酰胺田间表现较为优异,直播稻与机插秧播种后58 d保叶效果达到100%;当氯虫苯甲酰胺有效药量达到45 g/hm 2时,3种种植模式播种88 d后的防效均在90%以上。因此,利用氯虫苯甲酰胺处理水稻种子可长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减少田间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