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是综合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农村污染治理等多种治理手段及技术,最终实现小流域内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新型综合治理模式。BSPT技术为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流域治理的探索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系统治理技术体系,该研究以巢湖派河支流斑鸠堰河小流域为例,将BSPT这一治理技术理念用于该小流域治理中,最终实现斑鸠堰河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目标,应用实践对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杜霞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9):103-104,132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是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和完善。该文概述了隆德县清流河小流域的基本情况、水土流失的特征与危害以及面临的突出问题、治理思路、模式与成效,提出了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小流域为单元,统筹农村生产、生活、生态要素,山水林田路村居统一规划,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本文立足甘肃不同地域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差异,依据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要求,针对小流域生态区、生产区和生活区的生态功能定位和水土流失特点,构建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的综合治理体系,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土流失治理是促进老西沟小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建设措施。本文从生态产业型水土保持的内涵出发,阐述了其在老西沟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中的应用路径,总结了生态产业型水土保持的应用效果,着力探索出一套适合小流域生态可持续型经营的水土流失治理方略,为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类似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国内外进展综述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结合我国目前的小流域治理思路、综合规划及治理要求,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过程,阐述了部分发达国家(美国、欧洲、日本)和发展中国家(印度、尼泊尔、非洲)小流域治理的思路、技术及模式等,分析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特点以及主要经验、存在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在新时期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一些思考和展望:在当前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应注重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紧密结合;针对不同区域的生态经济特征,治理需遵循因地制宜、适度治理的原则;应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综合治理的对象、内容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小流域综合治理及坡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由此应运而生,经过数年推动与实践,全国各地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本文结合国内外小流域治理模式以及浙江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经验,形成了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修复、河道综合整治、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农业建设、面源污染治理和监测预防为一体的措施体系,并对浙江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房山区两条小流域对比分析了山区小流域与平原小流域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区别,探讨了山区小流域与平原区小流域功能区划、治理思路和治理措施的区别,为进一步研究小流域功能分区划分、建立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体系和规划小流域建设治理工作奠定基础,对推进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东坪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实现有效防治东坪小流域水土流失,改善其生存环境,发展当地经济,必须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建立生态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耦合的运行机制,建立有效生态资源与经济相互促进的治理模式,调动全体农民群众参与保护生态,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刘少霞 《甘肃农业》2005,(12):117-117
小流域治理后续产业开发是21世纪水土保持面临的新课题。泾川县田家沟流域利用已有的治理成果发展生态旅游业,为小流域治理后续产业开发赋予了新的内涵。从以生态旅游为主体的流域后续产业开发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言,把传统的水土保持治理与现代生态旅游业景区建设、显性环境治理与隐性环境保护、景区建设与特色产业开发有机的结合起来, 应是当前小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基于纸坊沟典型城郊型小流域治理成效,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山水林田湖草塬系统治理,探索打造集“生态清洁示范、高效灌草栽培、水保科学研究、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清洁型示范小流域,为陇东黄土高原城郊型小流域生态价值服务提供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