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7 毫秒
1.
鳜鱼不同生长阶段中趋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光梯度方法研究了鳜鱼生长发育中对 6种光的趋光特性。结果表明 :鳜鱼 (全长 4.7~10 5 .0mm)在水平光梯度下对 3× 10 -1~ 2× 10 3lx的不同色光表现出不同的趋光反应。平游、开食阶段的鳜苗(全长 4.7~ 5 .8mm)对蓝光以外的各色强光均具有强烈的趋光性 ,其中对黄光的趋光反应最为强烈和稳定 ,最大趋光率为 98.2 7%。随着鳜的生长发育 ,对强光的趋光性逐渐减弱 ,而对弱光的趋光性逐步增强 ,其适宜照度逐渐由强光区移至弱光区。全长 30~ 40mm的夏花阶段是鳜鱼的趋光特性明显转变的过渡时期。鳜鱼在不同照度下的适宜光色不尽相同 ,随其生长 ,弱光区的适宜光色为短波段的蓝、绿光 ,而强光区的适宜光色由长波段的黄、橙、红光移至短波段的绿光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斑马鱼Danio rerio对不同色温光源的选择及趋光反应,采用了暖白光(3122 K)、中性光(4021 K)和冷白光(6567 K)3种不同色温的光源,采用水平光梯度法,在实验室环境下研究了白色光源光照环境对体长2.5~3.5 cm斑马鱼趋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斑马鱼对3种色温的瞬时反应强度为暖白光组(5 s)冷白光组(15 s)中性光组(25 s);斑马鱼区域分布数量的变化规律表现为近光区较高、过渡区较低、弱光区较低、远光区较高的"U"形分布,3种色温情况下出现"U"形分布的时间分别为3、2、4 min;短时间曝光(1 min)内斑马鱼对3种色温光照环境的敏感程度为中性光组冷白光组暖白光组;长时间曝光(30 min)内斑马鱼正趋光性最强,其中,暖白光组第30 min时趋光指数为+0.127,中性光组第30 min时为+0.04,冷白光组第25 min时为+0.113,即暖白光组冷白光组中性光组。研究表明,斑马鱼对暖白光光照环境更为敏感,但相较于中性光和冷白光快速反应式的趋向性,暖白光的适应过程表现为缓慢的趋向性,且为稳定的正趋光性。  相似文献   

3.
史氏鲟稚鱼的趋光性及不同光照周期对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不同光源、不同照度和光周期 ,观察了史氏鲟稚鱼的趋光性及其生长受光照周期的影响 ,结果表明 :(1)史氏鲟稚鱼在照度 10 0lx~ 110 0lx之间的趋光率为 4 9.5 5 % ,无显著的趋光性 ;当亮区照度在 130 0 0lx以上 ,稚鱼 10 0 %避光。 (2 )稚鱼在全黑 (0lx)、全光照 (72 0lx)和自然光周期 (0~ 5 80lx)的试验条件下饲养 35d后 ,其生长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各试验组的总摄食量也未有显著性差异。处于全黑条件下的稚鱼的体色普遍变浅 ,呈灰白色 ;而另两种光周期条件下的稚鱼体色深黑 ,全光照条件下的稚鱼体色与自然光周期下的一样。结果还显示 ,史氏鲟稚鱼的生长表现出不等速性 ,全黑和自然光周期试验组的全长生长快于体重的生长 (b <3) ,而全光照组的全长生长慢于体重生长 (b >3)。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选择5种波长LED光:蓝光(465 nm)、绿光(520 nm)、黄光(590 nm)、红光(624 nm)、白光(复合光),通过趋性行为反应试验,研究灰飞虱对不同波长LED光的趋性以及趋光率最大单色光对其繁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选取的5种LED光中,灰飞虱趋光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蓝光(31.85%)、绿光(19.10%)、黄光(10.65%)、白光(10.55%)、红光(4.35%),对蓝光的趋光率显著大于其他4种光;灰飞虱雌、雄成虫对5种波长LED光的趋光性无差异;灰飞虱对蓝光、绿光、白光、黄光趋光率最高值均出现在第1羽化日龄,对红光趋光率最高值出现在第4羽化日龄;不同暗适应时间下灰飞虱对红光的趋光率无显著差异,暗适应80 min后灰飞虱对其他4种波长LED光的趋光率显著低于其他暗适应时间的趋光率;蓝光处理后灰飞虱产卵量、产卵历期和卵孵化率显著低于暗处理组。表明蓝光是诱杀灰飞虱的最佳波长,第1羽化日龄是诱杀灰飞虱的最佳时间,同时蓝光对灰飞虱繁殖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饲料中维生素A不同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并确定体质量约为78 g/尾左右的吉富罗非鱼对饲料中最适宜的维生素A需要量。【方法】选用初始体质量为(78.09±1.47) g/尾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315尾,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5尾鱼,分别饲喂维生素A水平为0(对照组),750,1 500,3 000,6 000,12 000,24 000 IU/kg的7组饲料 (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为31.00%和7.90%),饲养12周后测定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并对其肌肉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随着饲料维生素A的提高而显著增加(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增加,吉富罗非鱼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先降低后升高,对照组吉富罗非鱼鱼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维生素A添加组(P<0.05);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先增大后趋于稳定,其中3 000,6 000,12 000和24 000 IU/kg维生素A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0,750 IU/kg维生素A组(P<0.05)。不同处理组的全鱼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和水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水平的升高,鱼体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均呈升高趋势。各处理组吉富罗非鱼的肌肉硬度、凝聚性、弹性、黏性、咀嚼性和回复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gt;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对肌肉品质的影响不显著,但可有效促进吉富罗非鱼的生长,降低血清转氨酶的活性。对罗非鱼增重率和饲料中维生素A含量进行折线回归分析,可知吉富罗非鱼对维生素A的适宜需要量为2 954.84 IU/kg。  相似文献   

6.
不同光源对棉铃虫蛾趋光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探讨棉铃虫蛾的趋光行为和在害虫综合治理中更好地利用诱虫灯,本试验采用室内行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光源对棉铃虫蛾趋光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光源、光期和暗期、羽化日龄对棉铃虫蛾的趋光率有一定影响。其中,双波灯和黑光灯照射下的趋光率比蓝光灯、绿光灯、黄光灯、红光灯、日光灯照射下的高,并且差异显著(P<0.05);暗期趋光率显著高于光期趋光率;1、3、5、7日龄蛾中,以3日龄蛾的趋光率高。  相似文献   

7.
幼年鄞红葡萄对短期弱光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弱光胁迫对葡萄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一年生葡萄鄞红盆栽苗为材料,分别以弱光(20 000 lx、16 000 lx、12 000 lx和8 000 lx)和正常光照25 000 lx(对照)处理后,测定其根系和叶片的生长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20 000 lx和16 000 lx光照度处理30 d的葡萄根系和叶的各种生长指标与25 000 lx(对照)间差异均不显著,且其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和保护酶(CAT、POD、SOD)活性等指标均高于弱光处理当天(P0.05);8 000 lx光照度处理30 d的葡萄根系和叶的各种生长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且除叶片丙二醛含量外,其他各生理生化指标均显著低于弱光处理当天;在12 000 lx光照度下葡萄根系和叶中各种生长指标和叶中生理生化指标均介于16 000 lx和8 000 lx处理之间。综合各指标变化情况,葡萄鄞红在光照度16 000 lx以上能正常生长,在较低光照度(≤8 000 lx)条件下生长受阻。  相似文献   

8.
以吉富罗非鱼和斑点叉尾为对象,比较了吉富罗非鱼单养、吉富罗非鱼和斑点叉尾混养2种养殖模式下养殖效果的差异。结果发现,在单养4个组中,投放密度为27 000尾/hm2的利润最高,达到了106 192.5元/hm2;在与斑点叉尾混养的4个组中,吉富罗非鱼22 500尾/hm2+斑点叉尾4 500尾/hm2的组合利润最高,达到了126 885元/hm2。将吉富罗非鱼和斑点叉尾鱼混养组与吉富罗非鱼单养组对比发现,混养4个组的经济利润明显高于单养组。以上结果表明,吉富罗非鱼和斑点叉尾混养的经济效益高于单养。  相似文献   

9.
光照对4种单胞藻生长速率、叶绿素含量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不同光照周期、光照强度和光谱下,测定了小球藻Chlorellasp.、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zhanjiangensis、青岛大扁藻Platym onas helgolandica和绿色杜氏藻Dunaliella viridis的生长速率及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当光照强度为3 000 lx时,在光照周期为24L∶0D、18L∶6D、12L∶12D、6L∶18D和0L∶24D的5个梯度组中,光照周期为18L∶6D时,4种藻的生长速率均最大,分别为0.227、0.150、0.175、0.360个/d;当光照周期为12L∶12D时,在光照强度为10 000、5 000、3 000、1 000、500 lx的5个梯度组中,光照强度为5 000 lx时,4种藻的生长速率均最大,分别为0.225、0.188、0.174、0.261个/d;在红、绿、蓝、白光不同光谱的照射下,以白炽灯下4种藻的生长速率最大,分别为0.185、0.165、0.257、0.322个/d,且在蓝光培养下小球藻、等鞭金藻和扁藻叶绿素a的含量较高。测定了在4种光源培养下扁藻的细胞周期,结果以在红光下培养的扁藻G1期占的比例最低,白光下次之,而在绿、蓝光下培养的扁藻G1期所占比例比在红、白光下高出3.8%~5.9%。因此,培养上述4种藻类的适宜光源为白光或红光。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光质、光照条件下,红平菇(Pleurotus djamor)菌丝体、子实体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黑暗条件有利于红平菇菌丝体生长;白光和自然光照条件下,红平菇子实体生长发育最好、子实体数目多、成菇率高、外观整齐一致、颜色鲜艳,具有较好的商业应用价值;红平菇子实体生长发育最优光照条件为40 W散射白光、每天光照8 h,光照强度为1 020 lx。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光质、光照条件下,红平菇(Pleurotus djamor)菌丝体、子实体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黑暗条件有利于红平菇菌丝体生长;白光和自然光照条件下,红平菇子实体生长发育最好、子实体数目多、成菇率高、外观整齐一致、颜色鲜艳,具有较好的商业应用价值;红平菇子实体生长发育最优光照条件为40W散射白光、每天光照8h,光照强度为1 020 lx.  相似文献   

12.
不同颜色的光对鲤的诱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红、白、蓝、绿4种颜色的光,每种颜色光分别取6种不同光照度,研究了鲤Cyprinus carpio对不同颜色、不同照度光的趋向性.结果表明:不同颜色的光对鲤诱集效果的影响大小依次为白光>红光>蓝光>绿光,4种颜色的光在各照度下对鲤的最大平均趋集率分别为白光61.0%、红光45.0%、蓝光42.0%、绿光27.1%;光照度对鲤的趋集率有显著影响(P<0.05),光照时间对鲤的趋集率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罗非鱼的养殖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对吉富罗非鱼P0代和抗病选育P2代、奥尼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及奥利亚罗非鱼进行人工感染无乳链球菌,评估不同品系罗非鱼的抗无乳链球菌病性能.[结果]从感染死亡率来看,奥尼罗非鱼的抗病性能优于其他品系,各组的感染死亡率大小依次为吉富罗非鱼P0代>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吉富罗非鱼抗病P2代>奥尼罗非鱼.其中,吉富罗非鱼抗病P2代的死亡率比Pn代降低45.3%,与奥尼鱼的死亡率相近.从死亡历时来看,吉富罗非鱼抗病选育P2代在感染后48 h才出现死亡,而其他组均在感染后24 h内出现死亡.[结论]通过针对性选育能有效提高吉富罗非鱼的抗病性能,同时也为在罗非鱼苗种投放时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饲料中维生素A不同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并确定体质量约为78 g/尾左右的吉富罗非鱼对饲料中最适宜的维生素A需要量。【方法】选用初始体质量为(78.09±1.47) g/尾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315尾,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5尾鱼,分别饲喂维生素A水平为0(对照组),750,1 500,3 000,6 000,12 000,24 000 IU/kg的7组饲料 (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为31.00%和7.90%),饲养12周后测定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并对其肌肉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随着饲料维生素A的提高而显著增加(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增加,吉富罗非鱼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先降低后升高,对照组吉富罗非鱼鱼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维生素A添加组(P<0.05);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先增大后趋于稳定,其中3 000,6 000,12 000和24 000 IU/kg维生素A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0,750 IU/kg维生素A组(P<0.05)。不同处理组的全鱼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和水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水平的升高,鱼体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均呈升高趋势。各处理组吉富罗非鱼的肌肉硬度、凝聚性、弹性、黏性、咀嚼性和回复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gt;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对肌肉品质的影响不显著,但可有效促进吉富罗非鱼的生长,降低血清转氨酶的活性。对罗非鱼增重率和饲料中维生素A含量进行折线回归分析,可知吉富罗非鱼对维生素A的适宜需要量为2 954.84 IU/kg。  相似文献   

15.
为给蝗虫趋光捕集装置的研制提供技术支持,利用光照作用下蝗虫气吸滑移捕集试验装置,测试了蝗虫趋光气吸滑移捕集效果,分析了蝗虫趋光响应原因,探讨了蝗虫趋光气吸滑移捕集机理。结果表明:蝗虫视觉定向有效激发的光照诱导信息是蝗虫趋光响应的前提,频闪交变光照有效控制蝗虫行为取向、增强蝗虫趋光视觉敏感性及激发视觉敏锐性是其趋光响应的诱因,且蝗虫趋光视觉活性效应激发基础上,频闪交变偏振光强化蝗虫趋光视觉行为响应的敏感性,蝗虫响应偏振恒定光照的弱敏感性可通过提高光照强度来增强;6 m·s-1捕集入口负压风速气吸趋光蝗虫捕集进入的有效实现,需要蝗虫趋光敏感行为的激发,且在0~50 mm距离内增效显著,可有效激发蝗虫生物摩擦控制的趋光调控行为敏感性,加速蝗虫趋光滑移捕集行为的实现;6 m·s-1捕集入口负压风速、15°倾斜调控光照形成的偏振光可有效促使30°滑移面上蝗虫视觉敏感响应,弱化蝗虫滑移摩擦控制效应,增强趋光捕集行为调控强度,增效趋光捕集效果,相应趋光捕集率达到85%。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饲料中维生素A不同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并确定体质量约为78g/尾左右的吉富罗非鱼对饲料中最适宜的维生素A需要量。【方法】选用初始体质量为(78.09±1.47)g/尾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315尾,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5尾鱼,分别饲喂维生素A水平为0(对照组),750,1 500,3 000,6 000,12 000,24 000IU/kg的7组饲料(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为31.00%和7.90%),饲养12周后测定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并对其肌肉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随着饲料维生素A的提高而显著增加(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增加,吉富罗非鱼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先降低后升高,对照组吉富罗非鱼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维生素A添加组(P0.05);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先增大后趋于稳定,其中3 000,6 000,12 000和24 000IU/kg维生素A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0,750IU/kg维生素A组(P0.05)。不同处理组的全鱼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和水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水平的升高,鱼体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均呈升高趋势。各处理组吉富罗非鱼的肌肉硬度、凝聚性、弹性、黏性、咀嚼性和回复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对肌肉品质的影响不显著,但可有效促进吉富罗非鱼的生长,降低血清转氨酶的活性。对罗非鱼增重率和饲料中维生素A含量进行折线回归分析,可知吉富罗非鱼对维生素A的适宜需要量为2 954.84IU/kg。  相似文献   

17.
利用人工智能气候箱,对饲料甜菜JZSL-7进行了光温诱导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4~6℃,相对湿度60;,光照5 000 lx,连续光照条件下,在饲料甜菜两对真叶期,随着诱导时间的增加,饲料甜菜JZSL-7抽薹率和开花率均提早、提高,光温诱导40~120 d,饲料甜菜JZSL-7可以当年抽薹开花结实,从播种到种子成熟至少需要254 d,比通常情况下缩短100 d以上.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温度诱导对吉富罗非鱼鱼苗雄性率的影响,为大规模通过温度诱导生产高雄性率吉富罗非鱼鱼苗奠定基础。[方法]以吉富罗非鱼(genetically improved farmed tilapia)家系鱼苗为研究材料,探讨不同温度、不同发育时期和处理时间对鱼苗雄性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温度持续诱导卵黄囊发育第5天的鱼苗10 d后,CK和试验组之间雄性率差异极显著(P<0.01),各组的雄性率呈一个抛物线状,以36.0℃诱导的雄性率最高,达到89.5%;卵黄囊发育第0天、第5天和第10天鱼苗经36.0℃持续诱导10 d,3组间的雄性率差异显著(P<0.05),以第0天组诱导效果最佳,雄性率达到96.1%;对卵黄囊发育第5天鱼苗36.0℃进行不同时间诱导结果显示,7d的雄性率最低为79.4%,超过10 d的雄性率均达到91%,7 d组与其他试验组间差异显著。[结论]高温诱导能显著提高吉富罗非鱼鱼苗的雄性率,其中以第0天卵黄囊苗36.0℃持续诱导10 d以上的雄性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对不同光波的趋光性,探索其复眼结构及在光适应和暗适应下的结构变化并阐明其趋光机制,为发展柑橘木虱非化学防控技术奠定基础。【方法】选用趋光反应装置测定柑橘木虱成虫对不同光波的趋光率,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和组织切片方法对成虫复眼形态和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柑橘木虱成虫对不同波长光的趋光率不同,对紫外光(365~370 nm)的趋光率为66.62%~71.38%,蓝光(470~475 nm)为47.17%~50.88%,绿光(520~525 nm)为39.37%~44.26%,黄光(590~592 nm)为28.18%~31.32%,红光(620~630 nm)为14.68%~18.33%。成虫复眼呈半球形,位于头部两侧触角基部,表面光滑无辅助结构,属于典型的并列相眼。小眼由角膜、晶锥、视网膜细胞、基膜和色素细胞组成,位于复眼中心区域的小眼呈六边形,边缘区域的小眼呈近圆形。雌、雄成虫每个复眼的小眼数分别为225~254和238~252个。【结论】柑橘木虱成虫对紫外光、蓝光和绿光的趋光率显著高于白光,雌雄成虫在复眼结构和形态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研究结果为阐明柑橘木虱趋光行为的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LED光色和光照强度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行为的影响,为提高肉仔鸡生产性能和福利水平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将18日龄的爱拔益加(AA)肉仔鸡分别用不同光强(5,50和100 lx)的 LED红光(RL)、白光(WL)和蓝光(BL)照射,每日16 h光照、8 h黑暗(06:00开灯,22:00关灯),共21 d,测定光色和光强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肉比)和行为(采食、饮水和行走等)的影响。【结果】不同LED光色下光照强度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不同,红光下5,50和100 lx 3种光强对肉仔鸡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及料肉比( F/G)均无显著影响(P>0.05);5 lx白光下肉仔鸡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50 lx(P<0.05);而50 lx蓝光下肉仔鸡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5 lx(P<0.05)。不同LED光色下的光照强度对肉仔鸡行为的影响也不一致,红光下光强显著影响肉仔鸡的采食、饮水和站立时间(P<0.05),极显著影响其行走和趴卧时间(P<0.01);白光下光强显著影响肉仔鸡的采食时间(P<0.05),极显著影响其趴卧时间(P<0.01);蓝光下光强显著影响肉仔鸡的采食、趴卧和伸展时间(P<0.05)。【结论】5 lx白光有利于肉仔鸡生长,50 lx蓝光则会促进肉仔鸡采食。5 lx光强下红、白和蓝光均可使肉仔鸡的趴卧时间延长,并减少采食时间;5 lx红光可增加肉仔鸡站立时间,而减少饮水和行走时间;100 lx蓝光可延长肉仔鸡伸展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