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连续4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惠满丰液肥的小麦,幼苗健壮,根系发育好,增加了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增产3.30%~12.39%,平均增产8、8%。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拔节期低温胁迫对小麦穗花发育与籽粒淀粉粒分布的影响,以‘宁麦13’、‘华成3366’等8个小麦品种为材料,设置拔节期夜间低温处理,研究低温对小麦籽粒产量、穗花发育与胚乳淀粉粒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低温显著降低小麦籽粒产量,低温处理产量较对照降低46.55%~66.09%。低温处理穗数、穗粒数与籽粒质量分别较对照降低2%~31%、17%~55%与4%~26%。可见,拔节期低温对小麦穗粒数影响最大,籽粒质量次之,穗数最小。拔节期低温显著降低小麦的总小穗数,主要是由顶部败育小穗数与基部败育小穗数增加造成。低温显著降低小麦总小花数、结实小花数,其中对基部结实小花数和弱势结实小花数影响更大。低温胁迫显著降低籽粒B型淀粉粒体积、表面积百分比,其中与2.8μm淀粉粒组相比,低温对2.8~10μm淀粉粒组体积、表面积百分比的降幅更大。拔节期低温对B、A型淀粉粒数目百分比无显著影响。可见,本试验中小麦拔节期低温不利于籽粒B型淀粉粒的生长,即其个体体积的增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生长调节剂 MET 和 BR 对小麦穗器官发育、穗粒数和粒重形成的影响。分析了小麦穗粒重形成过程、过氧化物酶活性、内源 ABA 和 GAs 含量及功能叶片光合强度在处理问的差别。结果表明:药隔期叶面喷洒 BR 对穗基部和顶部弱势小穗、外围弱势籽粒有促进作用。MET 却对强势籽粒的干物质积累有抑制作用。经 MET,BR 处理后,旗叶光合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效果随处理后时间的延续而逐渐降低。在粒重形成过程中,内源 ABA、GAs 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均与籽粒建成、灌浆、成熟进程各发育期相对应。  相似文献   

4.
山西小麦品(系)种穗部与籽粒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7,(6):867-872
为充分了解山西省小麦品(系)种的穗部和籽粒性状,以山西不同地区选育的321个品(系)种为研究对象,对穗长、结实小穗、不孕小穗、穗粒数、株高、千粒质量、籽粒饱满度、穗形状、芒形状、籽粒形状、粒色、粒质等穗部和籽粒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西小麦品(系)种千粒质量变异系数最小,穗粒数及其相关性状变异系数都较大,说明山西小麦千粒质量最为稳定,穗粒数则遗传基础丰富;山西省不同地区选育的品(系)种穗部和籽粒性状存在较大差异,长治地区选育的小麦品(系)种穗长、结实小穗数和运城地区选育的小麦品(系)种千粒质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穗长和穗粒数与结实小穗极显著相关,改良小麦穗长能有效提升穗粒数,千粒质量与穗粒数呈弱负相关,与株高呈正相关;依据穗部和籽粒表型性状可以将供试品(系)种聚为3个类群,分别占供试材料的40.51%(中穗粒中粒质量)、20.57%(多穗粒中粒质量)、38.92%(少穗粒大粒质量)。表明山西小麦目前发展方向主要是中穗粒中粒质量和少穗粒大粒质量类型,在多穗粒中粒质量型品种上选育的品种较少。  相似文献   

5.
以22个彩粒小麦新品系为试材,测定株高、穗长等13个农艺性状,分析影响彩粒小麦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并明确性状间的相关性,为彩粒小麦的高产育种提供选择依据。结果表明,单株分蘖数、单株生物产量、穗粒质量、穗粒数、每小穗粒数、单株籽粒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影响彩粒小麦特征特性的主要农艺性状包括株高、单株分蘖数、单株生物产量、穗质量、穗粒数、穗粒质量、每穗小穗数、单株籽粒产量;22个彩粒小麦新品系共聚为三类,其中,第III类包括CW18-11、CW18-16共2个品系,表现突出的性状是株高、单株生物产量、穗质量、穗粒数、穗粒质量、每穗小穗数及单株籽粒产量;单株生物产量、穗质量、穗粒质量与单株籽粒产量显著相关,株高、穗粒数与单株籽粒产量间也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在彩粒小麦高产育种的早期世代,应注重对与籽粒产量相关性大的性状进行考察与选择。  相似文献   

6.
小麦施用微肥肥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微量元素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施用微肥可改善产量构成因素,促进小麦增产.施用硼肥穗粒数增加1.6~3.4粒,千粒重提高1.4~2.0 g,亩增产39.0~57.8 kg,增产率8.5%~11.4%;施用锰肥穗粒数增加1.4粒,千粒重提高1.2g,亩增产32.6 kg,增产率7.1%.  相似文献   

7.
小麦结实粒数、粒重和品质的小穗位和粒位效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小麦不同小穗位和粒位的穗结实粒数、粒重和品质变化规律。【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系统研究穗结实粒数相近,粒重和品质不同的3个小麦品种的结实粒数、粒重和品质的小穗位和粒位效应。【结果】3个小麦品种不同小穗位籽粒结实粒数、小穗千粒重、粒重、蛋白质含量、干面筋、沉降值、吸水率、稳定时间、评价值和软化度均呈现二次曲线变化趋势分布,第1粒位、第2粒位和第3粒位的粒重及品质也随小穗位的变化呈二次曲线形式,表现出籽粒发育的近中优势。第1粒位和第2粒位的粒重相近,都高于第3结实粒位;第2粒位增产潜力较大,是粒重变化的主要因素;临优2018和临优2069第2粒位,临优145第1粒位的蛋白质含量、干面筋和沉降值较高且变异较大,增质潜力较大,是品质变异的主要因素。【结论】在小麦育种和栽培中,对于每小穗最多结实3粒籽粒的品种,应尽量减少小花位数,来保持小麦籽粒品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升高对中筋小麦扬麦14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我国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ree-air CO2 enrichment,FACE)研究平台,研究大气CO2浓度增高对中筋小麦扬麦14号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FACE处理显著增加小麦产量,平均增产13.83%;使小麦单位面积穗数、毎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比对照增加8.14%、5.39%和2.7%,增产作用为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FACE处理使小麦最高分蘖数、分蘖成穗率增加5.51%和7.02%,显著增加小麦成熟期生物产量,增幅达12.10%,使小麦经济系数增加8.77%。  相似文献   

9.
通过籽粒灌浆初期喷施生长调节物质氯吡苯脲,分析研究氯吡苯脲对小麦单位面积穗数、产量、穗粒数、淀粉组分含量以及淀粉粒度分布特征等的影响,为小麦生产中的激素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喷施氯吡苯脲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千粒质量和产量,对小麦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无显著影响;喷施氯吡苯脲增加了成熟期小麦籽粒中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及支链淀粉含量;喷施氯吡苯脲改变了籽粒中淀粉粒度的分布,降低了A型大微粒所占的体积和表面积百分比,提高了B型小微粒的百分比。  相似文献   

10.
旱地春小麦种植密度与产量及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小麦品种甘春27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以及密度与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逐渐增加,小麦的株高、穗长、小穗数和穗粒数以及千粒重均呈现依次递减的趋势,而穗数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小麦的籽粒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以375万粒/hm~2处理的产量最高,300万粒/hm~2处理的次之,分别比产量最低的525万粒/hm~2处理显著增加了4.12%、2.81%(P0.05)。相关分析表明,小麦的穗数和穗粒数与种植密度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和-0.993,而籽粒产量与密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仅为0.497(P0.05)。通过关联分析可知,小麦种植密度与主要农艺性状及籽粒产量的关联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穗数、产量、株高、小穗数、千粒重、穗长、穗粒数,表明受密度影响最大的性状因子是穗数。虽然小麦种植密度与籽粒产量的相关性不显著,但是二者之间的关联度较大,说明合理密植仍是旱地小麦增产的关键。在本试验条件下,甘春27号小麦品种的最佳播种密度为375万粒/hm~2。  相似文献   

11.
休闲期施肥覆盖对旱地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休闲期不同施肥、不同覆盖材料对旱地小麦产量、籽粒蛋白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旱地小麦采用休闲期施有机肥可增加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穗数和经济系数,且显著增产,显著增加了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产量。无论施有机肥与否,旱地小麦产量表现为地膜覆盖>纸覆盖>不覆盖>尼龙网覆盖,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产量均以地膜覆盖处理显著最高。结果还表明,休闲期施入有机肥可较大程度地调控旱地小麦成熟期单株农艺性状、灌浆后期籽粒蛋白质含量、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产量对不同覆盖物的响应。总之,采用休闲期施有机肥配合地膜覆盖可达到旱地小麦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旱地小麦深松沟播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深松沟播配套耕种是旱地小麦增产的一条新途径。据作者1988~1990年研究,深松沟播旱地小麦比畜耕耧播(对照)平均增产36.9%;亩穗数2年比对照分别增加5.3万和2.3万;穗粒数分别增加4.5粒和4.8粒,千粒重提高1~1.5克,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小麦新品种镇麦10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镇麦10号是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小麦新品种。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该品种的生产特性,以2010—2012年2年度江苏省淮南麦区小麦区域试验资料为基础,对镇麦10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镇麦10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好,其籽粒产量水平主要分布于6 000~7 000 kg/hm2,穗数为431.25万/hm2,穗粒数为37.98粒,千粒质量为44.03 g。相关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穗数、千粒质量均与籽粒产量呈正相关,穗粒数与产量呈负相关;穗数×穗粒数、穗数×千粒质量、穗粒数×千粒质量也与产量呈正相关。通径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穗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千粒质量,穗粒数的作用最小;产量三要素互作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穗粒数与千粒质量穗数与穗粒数穗数与千粒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正> 麦穗是小麦光合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光合产物对麦粒的生长和增重起着一定作用。多数工作者测定结果,证明籽粒产量约有20—35%穗部光合作用所形成。其中大量是来自小麦开花后的籽粒形成阶段,而影响穗粒数。因此,采取措施,改进穗部性状以提高穗部光合生产能力,对籽粒增产应能起一定作用。为了探讨麦穗光合生产能力与哪些性状有关,本文对不同类型的17个品种,分析了某些性状,试图提出有关指标,以供实际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给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用2015年参加山东省小麦预备试验和区域试验的135个品系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穗数范围的产量及产量因素、不同产量水平下的产量结构、各产量因素与籽粒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单位面积粒数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在山东省小麦生态条件下,选育高产稳产品种应在稳定千粒重的前提下,确保较多的穗数,最大限度地提高穗粒数和单位面积粒数。  相似文献   

16.
刘加廷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3):113-113,116
涡阳县土肥站于2008—2010年进行了锌肥在小麦上叶面喷施的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叶面喷施硫酸锌,生长健壮,叶色浓绿,抗逆能力增强,且随着喷施次数的增加和硫酸锌喷施量增大,有效分蘖增加,籽粒饱满;有效穗、千粒重、穗粒数、结实率等也随着提高;还能改善小麦的成产因素,增产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美洲星”叶面肥对小麦的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档  赵小庆  张德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443-10445
[目的]验证“美洲星”叶面肥对小麦的增产效果。[方法]通过不同小麦品种的应用效果试验,研究美洲星对小麦产量3要素及产量的影响;通过不同时期的应用效果试验,研究美洲星对小麦产量3要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小麦品种喷施“美洲星”叶面肥后的穗粒数、千粒重有所增加,穗数变化不大,小麦生育后期喷施“美洲星”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8个品种平均增产2.4%;不同喷施时期都使小麦的穗粒数、千粒重有所增加,有效穗数变化不大;产量以喷施3次处理最高。[结论]在小麦生长的中后期,喷施美洲星复合液肥,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增产幅度在6%左右,在小麦拔节、孕穗、灌浆期各喷一次,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在小麦孕穗期和灌浆期进行小麦喷施植物营养液试验。结果表明,喷施华硕828能使小麦有效灌浆期延长,有效穗数、穗粒数以及千粒重提高,小麦增产效果显著,而且能增加一定的经济收入;喷施华硕989虽能增产,但增收效益甚微;喷施华硕行大运虽能使小麦增产,但不能增收。  相似文献   

19.
30a来河南省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81—2012年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参加生产试验的数据为分析依据,研究不同冬春发育类型小麦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包括生育期、株高、产量及要素)的演变规律,为河南省小麦品种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显示,近30 a内河南省小麦产量大幅提高,生育期缩短,株高降低,但不同冬春性品种产量要素变化规律不同。对于半冬性品种,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增加,穗数减少,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对于春性品种,穗数大幅增加,穗粒数和千粒质量持平或略有增加,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因此,半冬性品种选育上应保持当前穗数,注重提高千粒质量,增加穗粒数,以增加单穗质量;春性品种选育上应以增加穗数为主,协同提高穗粒数和千粒质量。  相似文献   

20.
以河南省大面积种植和新近培育的14个超高产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超高产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了不同小麦品种的增产途径。试验结果显示不同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存在较大差异性,其中大穗小麦品种的穗粒数较多,但千粒重相对较低,杂交小麦品种杂麦3号的穗粒数和穗数较多,因而产量较高。通过对上述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进行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产量构成因素的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和产量相关项均呈现正相关,大小顺序为穗粒、千粒重、穗粒数。由于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不同,要想实现超高小麦增产,就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有针对性的开展品种选育,完善相应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