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与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共同主持完成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沿海防护林体系综合配套技术"喜获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对沿海防护林树种的耐盐、抗旱、抗风沙、耐盐雾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一套不同岸段抗逆性树种综合评价体系,筛选出  相似文献   

2.
由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所高智慧研究员主持的“沿海岩质海岸防护林体系综合配套技术研究”项目,获2003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成果包含“八五”、“九五”两项课题研究内容,是浙江省承担的唯一一项国家科技攻关林业项目,历经10a研究。该成果营造了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为主体的防护林,选择了杜英等十多个抗盐、抗风、耐干旱及多用途、多功能适生树种,并提出了一套从立地分类、树种选择、林分优化结构模式到林种配套布局、实验林示范和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效益测定与评价的岩质海岸防护林体系综合配套技术。 目前该项目已在浙江省…  相似文献   

3.
《山东林业科技》2006,(5):I0005-I0008
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沿海防护林体系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该项目针对沿海防护林造林植物材料少、林带结构单一、困难地段造林保存率低、造林技术不配套等问题,对沿海防护林树种的耐盐、抗旱、抗风沙、耐盐雾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不同岸段抗逆性树种综合评价体系,筛选出乔木28种、灌木5种、草本7种,是一重大突破。研制出“火炬松 绒毛白蜡 紫穗槐”、“小胡杨 刺槐”、“湿地松 杜英”等16个混交模式。成功地解决了特殊困难地段造林关键技术,保存率提高30%-40%。率先在海防林阐明了根径≤1.0mm的细根在抗土壤冲刷、改善土壤…  相似文献   

4.
《浙江林业科技》2005,25(5):65-65
在2005年浙江省林业科技项目“沿海防护林树种优化配置技术研究”的投标中,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与台州市林业局、温州市林业局合作,由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陈顺伟和高智慧两位研究员参加投标,最终中标。  相似文献   

5.
《林业科技开发》2010,24(3):104-104
2010年4月28日,由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申报的2010年度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沿海主要优良耐盐碱树种及防护林营建技术示范推广”,获得批复立项。  相似文献   

6.
海岸带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研究获得成果陈远生周毅甘先华(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研究所广州510520)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研究所主持的“八五”国家科技攻关“海岸带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研究”专题,属“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技术研究”课题,专题编号...  相似文献   

7.
2013年3月25—26日,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在武汉召开"948"项目验收会,对福建林业科学研究院承担的"沿海防护林优良阔叶树种及配套技术引进"项目(编号:2008-4-03)进行验收,验收委员会各位专家在听取了项目负责人对项目实施情况和所取得的成效汇报后,一致认为,该项目从台湾引进的沿海防护林优良阔叶树种及配套技术,经过消化吸收,筛选出适合沿海沙地不同生境生长的林投、台湾海桐、台湾栾树、海檬果、水黄皮等一批优良的防护林阔叶树种,从而改变了福建省沿海防护林树种单一、林带结构简单、防护功能逐渐减弱的现状,对于丰富海岸造林树种,提高沿海防护林防风效益和景观多样性,改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绿竹滩涂栽培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绿竹在沿海滩涂上的耐盐力、抗力表现、生产力水平、笋体品质,经济价值等方面的综合试验分析,揭示出绿竹可承耐土壤含量盐量0.41%以下,是沿海滩涂有发展遂叙的经济防护林树种。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浙江省余姚市沿海生态防护林的结构和构建技术体系,包括树种选择原则、苗木种类、6种植物配置模式、土壤综合改良实用技术、苗木定植技术和抚育管理技术,并对防护林的建设成效作出初部评估,提出造林地原地或邻近地耐盐植物种子和扦插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0.
二、总结成绩,分析问题,准确把握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发展形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不断发展壮大。1991年,国家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进入新世纪,国家启动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及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进一步加大了沿海地区林业建设的力度,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取得了更加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信息传真     
沿海防护林体系生态环境效益研究取得新进展由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共同主持的“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沿海防护林体系生态经济效益及其评价技术”,经过14个单位30多位科技人员历时5年的协作研究,取得了《沿海防护林体系气候、土壤及护堤效益》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该成果于1995年11月通过了林业部科技司组织的鉴定。该项成果着眼于苏北和辽东沿海防护林体系的群体效应,以定位观测和半定位观测相结合,采用系留气球观测、卫星遥感分析、上镶微形态分析等新技术手段,较系统地探讨了沿海防护林体系的中尺…  相似文献   

12.
沿海防护林体系生态环境效益及评价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是“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沿海防护林体系生态经济效益及其评价技术”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在国内首次系统地阐明了沿海防护林体系的中尺度气象效应、区域性气候效应、降盐改土效应、海堤林带的固土护堤效应和沿海农田林网的抗灾保产效应。  相似文献   

13.
由省科委下达、我院主持承担的“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子课题——“福建省海岛林业资源调查规划研究”自1991年5月开始,至1992年11月结束,历时1年半,于1993年3月7日通过省级鉴定。该研究根据《全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的原则要求,结合我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主要经验和海岛林业发展的特点,在编制《福建省海岛森林资源调查与综合性防护林体系规划技术规定》和深入调查、广泛收集与科学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4.
对一个沿海县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林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论证,提出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水、田、林、路综合设计,逐步形成带、片、网点、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的设想。并从造林规划、种苗规划、林种比例调整规划、经济林发展规划以及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对如何建设我国沿海综合防护林体系作了较深入的探讨。关键词:沿海,防护林体系,规划设想。  相似文献   

15.
沿海防护林体系的结构与功能及发展趋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应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在回顾沿海防护林体系历史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沿海防护林体系的“网片带点”结构和降低区域性风速、调节区域性气候、减弱飞盐危害、加固海堤安全、提高土壤肥力、保护农作物丰产稳收、增加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提出了沿海防护林体系背负的使命和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田青  田红 《中国林业》1999,(10):17-18
一解放初期,山东省仅有30万公顷残次林,森林覆盖率只有1.9%,山东大地上到处是荒山秃岭。建国以后,山东省委、省政府组织带领全省人民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山东林业建设步人快车道。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总方针指引下,山东林业工作确定了“四大体系,两个基地”的建设框架:在山区建设以水源涵养林为主的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等多林种、多树种相结合的山区防护林体系,在平原建设以农田林网为主的平原绿化体系,以及沿海防护林体系和城镇绿化体系。与此同时,为增强林业发展后劲,大力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在广西境内,不管是山区、平原还是沿海,到处都可以见到一片片茂密整齐的森林,过去那种“山上光秃秃,平原很少树,沿海是荒滩”的景象不见了。近几年,自治区根据国家对建设全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部署,结合广西的具体情况,决定下大力气抓好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石山地区防护林工程、风沙化土地生物治理工程、平原绿化工程、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城市大环境绿化工程等七大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绩。根据原来总体规划设计,这七大林业生态重点工程面积为8738万亩,通过近几年各方面的努力,现在已…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总结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10年取得的5大成就与启示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当前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的6大问题,提出了今后要切实实行“项目管理”机制、“流域治理”方式、“近自然林业”模式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木麻黄是我国东南沿海防护林的造林先锋树种。石狮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市域三面临海,木麻黄防护林有大面积种植。基于现有参考文献和多年从事石狮市林业工作的实践与调查,总结了石狮市沿海木麻黄防护林的主要有害生物种类,并对其的综合防控措施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20.
刘频 《广西林业科学》1998,27(3):134-137
广西风沙化土地治理,“保护,恢复和发展海滩红树林体系,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农田防护林体系和速生丰产林基地”的原则,实行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实施农林渔结合的措施,充分发挥林业的各种效益,体现林业在环境保护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