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在近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先是在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四项准备的试点,后又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对所有企业(除金融业和个体工商户)提出了全面计提减值准备的要求。目前要求企业按规定计提八项减值准备,即存货、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投资、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和坏帐准备。以上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无疑对企业避免不良资产,提高资产质量,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应用的深化,相应的问题也摆在了我们面前,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和计量属性是什么?资产减值会计是否会影响信息的可靠性?如何规范资产减值会计?本文试对上述问题进行论述、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改革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十一五"以来,国家财政对农业科研投入逐年增加,农业科研单位硬件设施不断改善,固定资产快速增值。文章分析了农业科研单位的资产现状及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如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资产重复购置等,并针对这些问题从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建立资产查询信息系统、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与减值准备等方面,提出了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改革思路,以期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相似文献   

3.
关于《企业会计制度》中提取资产减值准备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会计制度》全面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这有助于企业将长期积累的不良资产泡沫予以消化,提高资产质量和信息披露质量。但是,也存在着制度本身提供会计作假空间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受影响的问题。所以在资产减值的同时也可以考虑资产增值问题和出台专门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4.
固定资产减值与累计折旧是固定资产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都是固定资产科目的备抵项目,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互为补充,共同反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减少。无论是计提减值,还是计提累计折旧,都充分体现了会计核算中的谨慎性原则。也正是因为固定资产减值与折旧有着许多共同之处,所以导致实务中对两者的差别认识不清。为此,本文着重就两者的区别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5.
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新准则禁止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转回。在“盈余管理工具论”的观点下,普遍预期我国上市公司会在2006年将原已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文章对我国西北五省上市公司从2001年到2006所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进行了分析,并未找到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盈余管理工具论”在西北五省上市公司整体层面上还缺少有说服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前言企业取得的各项资产,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准确地进行计价,合理地确定其入账价值。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合理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计提秘密准备。本文就是对资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村居福利事业的发展,提高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农村财务会计专门设置了应付福利费科目,规定村居每年从收益中提取部分积累资金,形成应付福利费科目贷方余额,作为村居民应享福利待遇的保障,发放时冲减应付福利费科目贷方余额,减少村居通过分配形成的对村居民的福利负债,并且在计提数额以内发放使用。但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有些村居超过计  相似文献   

8.
姚建华  马英 《新农业》2006,(1):11-11
现行一些单位会计制度只要求反映固定资产原始价值,不计提折旧,这样无法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及提供国有资产增值、减值的客观评价依据,也无法为固  相似文献   

9.
果菜类蔬菜大棚电热温床育苗浙江省宁波市农科所蔬菜研究室薛旭初大棚电热温床综合了大棚增温保温、操作方便以及电热温床易于加温控温的优点,能更有效地克服灾害性天气的不良影响,是一种新兴的简易快速育苗设施。实践证明,采用大棚电热温床育苗,可培育根深叶茂、叶片...  相似文献   

10.
虽然世界上开展外来入侵物种的研究与防治至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际社会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才开始关注外来入侵物种对本地生物多样性影响问题。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为外来有害生物提供了易于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入侵生物往往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危及本地物种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因此,外来入侵生物已成为生物多样性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1.
猪殃殃水提液对几种蔬菜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杂草猪殃殃水提液对3种蔬菜的化感作用。[方法]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猪殃殃水提液对萝卜、白菜、莴苣3种蔬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猪殃殃水提液对3种蔬菜的发芽率、根长、茎长、鲜重都有一定的影响;对发芽率、根长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对茎长和鲜重的化感作用则因物种不同而不同。[结论]猪殃殃水提液可抑制蔬菜种子的萌发和幼苗根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油菜的品质除受基因型控制外,环境因素对其影响也很大。综合了国内外大量的研究结果,论述了主要环境条件对油菜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油菜品质调控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主要包括:(1)生态因素对油菜主要品质的影响;(2)土壤因素与矿质营养对油菜主要品质的影响;(3)主要农艺措施对油菜主要品质的影响;(4)环境因素与油菜籽粒色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50%果病清悬浮剂在田间条件下防治苹果黑星病(Venturiainaequalis)、炭疽病(Glomerelacingulate)、白粉病(PodosphaeraLeucotrich)、锈病(Gymon-sporporangiumyamadae)等4种苹果树主要病害的效果、有效使用浓度及对果树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果病清防治苹果病害效果显著,防效达85%~90%,优于常规对照药剂;最佳使用浓度为600~800倍;施药时间以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为宜;施药次数2~3次,间隔10~15d为佳。  相似文献   

14.
以3个茎瘤芥杂交组合的P1、P2、F1、F2、B1、B2世代为试材,采用世代平均数分析的多元回归法,对叶性状的基因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叶长以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为主;叶宽的加性效应占优势,但有时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不可忽视;叶重的上位性效应与加性效应并重,显性效应在某些组合也显著存在;上位性效应主要是加性与加性互作;叶性状的遗传基本上是以可固定遗传的加性类效应占主导地位,其F1代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正向优势。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DH群体RFLP图谱的基础上定位了产量因子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在杭州和海南两地分别种植包括123个DH原的DH群体及其亲本IR64和Azucena,并对产量因子性状进行了测定.运用调整无偏预测(AUP)法预测遗传主效应值和GE互作效应值,并用于QTL定位.结果表明,一些有主效应的QTL同时具有QTL×环境(QE)互作效应,而一些没有主效应的QTL也可以有QE互作效应.研究还表明,QTL对环境的敏感性不同,有的QTL只能在一个环境中检测到,而另一些QTL能在二个环境中都检测到.产量因子包括总粒数和实粒数的QTL无论是主效还是QE互作效应均具有较大的加性效应值,这些QTL在两个环境中起主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籼稻精米重量性状的发育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包括胚乳、细胞质和母体植株等不同遗传体系基因效应的数量性状发育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籼稻4个发育时期的精米重量性状.结果表明三倍体胚乳和二倍体母株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以及细胞质效应可以明显影响各个稻米发育时期的精米重量,但主要为二倍体母株的核基因效应,其次为三倍体胚乳核基因效应.基因加性效应在稻米4个发育时期的精米重量表现中起着主要作用,选择可以取得良好的改良效果.条件方差分量分析结果表明,胚乳、细胞质和母体植株中控制精米重量性状表现的基因在多数稻米发育时期均有新的表达,且以稻米发育前期为主,其中开花后第8~14日是控制精米重量性状表现的基因表达最为活跃的时期,各遗传体系在接近稻米成熟时(开花后第22~28日)的新基因表达量尤其是基因的加性效应会明显下降,一些基因效应尤其是净细胞质效应存在着个别发育时期间断表达的现象.稻米不同发育时期的条件和非条件遗传效应预测值表明,作5等亲本可以明显提高后代的精米重量.  相似文献   

17.
寄养在现代养猪生产中被大规模采用。寄养在仔猪生产性能、行为及健康状况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效果,但同时寄养中存在一些影响寄养效果的因素。介绍寄养的效果和影响因素,以为养猪生产开展寄养操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针对信息传播的主要问题,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提出解决信息传播的基本途径和多样化渠道,并分析总结了取得的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19.
壳寡糖作为饲料添加剂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文章综述了壳寡糖对动物免疫器官发育、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和免疫受体的影响及部分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0.
大直径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道裂缝产生机理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混凝土开裂机理,对管道裂缝产生原因、机制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干缩变形、温度变形、结构应力等是管道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不同部位裂缝的产生机制及防治措施不尽相同,虽然有些裂缝难以避免,但可通过有效防治使其处于微裂状态,而不致影响管道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