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化学杂交剂GENESIS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8个基因型,4个剂量的裂区试验,对新型化学杂交剂GENESIS完全诱导小麦雄性不育时的人工饱和授粉结实率、农艺性状表现、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0kg/hm^2、5.0kg/hm^2剂量的雄性不育率达到或接近100%时,人工饱和授粉最高结实率分别为84.72%、66.71%,前者超对照11.13%,后者与对照相近,但较3.0kg/hm^2减少11.48%。GENESIS对小麦抽穗期和株高没有不良效应;5.0kg/hm^2时千粒重较对照减少1.1g;籽粒的发芽势、发芽率和产量明显低于对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1玉溪市发展大麦生产的必要性 1.1大麦是畜牧业的优质饲料来源 大麦是一种很好的优质饲料作物,营养丰富,饲喂品质好;其籽粒粗蛋白比玉米高18.2%,牲畜生长发育必需的烟酸是玉米的2-3倍,硒的含量高于玉米3倍以上,氨基酸含量是玉米的1.7倍,特别是赖氨酸含量高达0.42%,明显高于玉米(0.25%-0_32%)、小麦(0.30%~0-35%)和水稻(0.25%-0.30%)等作物,矿物质含量也非常丰富,猪的可消化率,大麦是小麦的1.92倍,是稻谷的1.3倍。据有关资料介绍,用大麦饲喂10kg以下的仔猪,日平均增重404g,比喂玉米多增加60.2g;用大麦喂23kg的仔猪至91kg,饲养期大麦124天,玉米谷130天,饲喂大麦的猪日增重548.4g,比玉米每天多增重25.3g。充分说明大麦是一个优质饲料作物,并且它与小麦相比产量高、抗病性强、耐旱性好、适应性广。种植大麦能提供大量的优质饲料,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小麦F1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97个小麦杂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品种间杂种优势是普遍存在的,86.5%的组合表现正向杂种优势,65.9%的组合表现正向超亲优势。不同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程度不一,且以单株产量的优势为最高,平均杂种优势为66.57%,平均超亲优势为45.5%。单株产量优势与各产量因素优势相关达极显著水平。除单株总数外,F_1各性状与双亲平均值的相关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普通小麦农艺及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和性状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利用5×3NCⅡ设计,对普通小麦的8个农艺性状和4个品质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及相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以千粒重和单株粒重的杂种优势为最大,分别为17.10%和9.62%;蛋白质含量和沉淀值的优势最小,分别为-6.57%和-7.34%,温面筋含量和干面筋含量的优势居中,分别为3.31%和1.56%。(2)性状相关分析表明:除穗长和千粒重外,其它农艺性状与4个品质性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负相关;而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冬季枯草进行火烧和刈割处理后,千粒重、有效穗数、单株穗数、茎重、叶重、株高、穗粒数、结实率、平均穗长、实粒数10个农艺性状因子与单株种子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和火烧、刈割处理后,千粒重对种子产量直接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分别为0.61651、0.74991和0.60310;直接通径系数自然状态下最大的为有效穗数(1.45929),而火烧、刈割处理的最大均是千粒重(分别为0.83125、1.15050);10个农艺性状对种子产量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6289、0.97184和0.98548,表明用产量与各因素间的线性回归方程来估测,其可靠程度分别达96.289%、97.184%和98.548%,10个农艺性状对单株百喜草种子产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剩余因子的通径系数分别为0.19265、0.16780和0.12049,对百喜草种子产量的决定程度仅分别为3.711%、2.816%和1.452%,对种子产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T.spelta 1BS染色体导入K型小麦不育系(K3314A),育成非1B/1R类型K型小麦不育系KT-SP3314A,研究其遗传效应,结果表明,T.spelta 1BS染色体导入使非1B/1R类型K型小麦不育系更易恢复;不育系本身不产生单倍体,其杂交种F1产生极少或不产生单倍体,农艺性状除了株高具有明显的优势外,其他均无不利的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7.
复合电场处理农作物种子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合电场种子处理机对水稻、油菜、棉花、芝麻、花生、玉米、大麦、小麦、蚕豆等作物种子的处理结果: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有提高,不同作物其提高程度不尽相同;在田间表现株高普遍降低2~3cm,千粒重均有所提高,而对穗长、有效分蘖、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及每穗粒数等没有明显变化;对同一作物不同品种及不同作物的增产效果不一致,处理的“湘裸大麦”增产达10.70%,“黑大麦”增产为3.05%,小麦增产4.35%,而蚕豆增产效果十分明显达28.30%。这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新兴物理农业技术  相似文献   

8.
利用我国的模拟核爆装置(CFBR-Ⅱ堆),进行辐照小麦干种子生物学效应研究。经过CFBR-Ⅱ堆以中子为主(92.9%),γ射线为辅(7.1%)的混合辐射场处理的种子,在自由基浓度及M1代幼苗形态性状上均表现出明显的生理损伤效应。模拟核爆处理种子的相对生物学效应比普通γ射线辐照处理提高近40倍;自由基浓度测定结果表明,模拟核爆处理中的中子和γ射线,在生理损伤上存在较强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14个不同基因型小麦为试验材料,对超高产基因型小麦冠层结构的生理特性及其与有关产量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超高产基因型与非超高产基因型相比,其冠层叶片具有明显的生理优势,表现为:(1)灌浆中期至灌浆结束,叶面积指数一直维持较高水平;(2)冠层透光率在抽穗期叶面积指数较大时较高,中后期叶面积指数较小时较低;(3)叶绿素含量平均高1.1%-15.6%;(4)SOD酶活性高5.6%-16.0%;(5)MDA含量从抽穗一直到灌浆后期保持较低水平、穗粒数、千粒重、籽粒产量呈显正相关。相关分析表明,叶绿素含量、SOD酶活性与单位叶面积粒数、单位叶面积粒重、穗粒数、千粒重、籽粒产量呈显正相关,MDA与上述5个产量性状呈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分别以30Gy/h、1.25Gy/h、0.125Gy/h、0.0625Gy/h和0.0417Gy/h剂量率水平,利用30Gy^60Co-γ射线对小麦种子进行辐射处理。考查M1代的株高、根系长、有效分蘖数、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等农艺性状,并分析剂量率因素对低剂量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1)剂量率是一个影响低剂量辐射的重要因素(2)当剂量率降至0.125Gy/h及其以下时,辐射处理小麦的各性状均明显高于对照,(3)小麦低剂量辐射的较适宜剂量率是0.0625Gy/h。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空间环境对水稻种子的影响,用返回式卫星塔载水稻干种子,回收返地种植,考察了后代的性状表现,遗传及变异情况。结果表明:SP1代与对照差异不显著;SP2代群体的单株间4个主要农艺、经济性状出现了强烈的广谱分离,SP2代农艺、经济性状变异频率高达4.09%。SP3代的性状与SP2代性状相似。SP4代已经进入稳定状态。水稻千种子在空间条件下所产生的变异,能够稳定的遗传于后代,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诱变育种方法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以香蓼( Polygonum viscosum )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处理对香蓼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去皮种子的发芽率明显高于未去皮种子,其发芽率为36.67%;去皮与未去皮的香蓼种子在达到饱和时的吸水率分别为25.01%、26.03%,差异不显著( P>0.05)。香蓼种子在25℃、光照强度1900~2000 lx条件下发芽势、发芽率均较高;浓硫酸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种皮透性;用6-苄基腺嘌呤(6-BA)、赤霉素( GA3)、a-萘乙酸( NAA)处理破皮香蓼种子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种子萌发率,其中GA3处理效果最好;香蓼种子萌发的最佳组合处理为破皮种子经200 mg· L-1 GA3浸泡48 h,其发芽率与发芽势分别达到58.00%和31.33%,平均发芽时间最短,仅为4.36 d。  相似文献   

13.
脱乙酰壳聚糖活性生物制剂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三个推广的水稻晚粳品种(秀水63,优丰,秀水110)作材料,用生物活性脱乙酰壳聚糖水基溶液处理供试水稻品种的种子,研究该溶剂对秧苗素质,主要农艺性状及增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该制剂处理后的秧苗素质和主要经济性状均好于对照,稻谷产量也高于对照,增产幅度为1.9-4.2%。  相似文献   

14.
拮抗青枯病90B4-2-2菌株作用机理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细菌90B4-2-2对茄果类作物青枯病和烟草于枯病等有良好的防效。研究表明,经90B4-2-2菌液处理的番茄种子的发芽势及植株茎的粗壮度分别是对照的1.23倍和1.06倍,番茄青枯病防效达70%~80%,增产11%左右;该菌能够在植物体内繁殖,并表现出对番茄种子(浸种)具有发芽势高、健株防病和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杂交稻种子带菌及保活剂处理与生活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杂交水稻种子带菌情况及保活剂处理后贮存2年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收集了湖南长沙、沅江、常德、临澧等地的杂交水稻种子,保活剂处理前后通过组织分离了解种子带菌情况,同时测定了种子水分含量与发芽率。结果表明:不同来源杂交稻种子携带的真菌主要为曲霉、毛锥孢、链格孢与镰刀菌。不同地区不同组合携带的真菌种类有很大的差异。1999年收获的杂交稻种用保活剂处理后保存2年,携带真菌数量减少,发芽率比对照高1.8%-15.9%;2000年用保活剂处理的杂交稻种保存1年后,发芽率比对照高0.3%-11%。  相似文献   

16.
飞船搭载处理对西瓜SP1发芽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飞船搭载西瓜种子SP1的发芽、生物学性状及果实经济性状等.结果表明:飞船搭载对西瓜种子SP1的发芽和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发芽势、成苗率、果实大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种皮色等性状.此外,还发现飞船搭载处理后部分植株果实表面产生蜡粉.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选用杜×长×大三元杂交猪64头,公母各半,分为8组,统计检验组间差异不显著。试验共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2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分别为对照1、2组和处理1、2组。对照1组为典型玉米-豆粕日粮,对照组为小麦替代日粮中80%的玉米,处理1、2组分别添加1.5‰的溢多酶838A和0.6‰罗氏小麦酶(均是以木聚糖酶为主的复合酶)。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全期日增重,处理1、2组分别比对照2组提高9.59%和9.47%(P<0.05);比对照1组提高4.07%和3.59%(P<0.05)。小麦日粮不加酶组…  相似文献   

18.
Cu2+、Mn2+、Mg2+胁迫对小麦种子发芽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浓度Cu^2 、Mn^2 、Mg^2 胁迫,研究其对小麦种子发芽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0.1%浓度的Cu^2 胁迫对小麦种子发芽影响最大,导致小麦叶片呈黄绿色,苗矮小,根系衰退,发芽势和发芽率大幅度降低,不正常幼苗和未发芽种子数增加。≥0.1%浓度的Mn^2 胁迫对小麦种子发芽产生负面影响,幼苗新生叶尖全部枯黄,叶片相对较短,根系生长受抑制。≥0.5%浓度的Mn^2 胁迫对小麦种子发芽产生较明显影响。≤0.5%浓度的Mg^2 胁迫对小麦种子发芽的影响较小,与对照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几种新型抗旱保水剂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9种新型抗旱保水剂,研究了各种保水剂拌种对定西旱地区玉米出苗率、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中以钙-赤合剂拌种的处理出苗率最高,为95.9%;多功能吸水保水剂拌种的玉米综合经济性状最好,玉米株高、果穗长、穗粒数、行数、双穗率、百粒重等经济性状均表现最优,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3.0cm、2.5cm、40.8粒、1.1行、0.5个百分点、0.9g,产量也最高,为6291.7kg/hm^2,较对照增产520.9kg/hm^2,增产率为9.02%。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种源间的遗传变异,开展高世代育种提供遗传基础广泛且品质优良的育种群体,对来源于河北、山西、内蒙古、北京、陕西、甘肃的25个华北落叶松种源的种子形态(种子质量、饱满率)、室内发芽率(发芽时间、发芽势、发芽指数)和1年生苗期生长性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不同种源的种子在形态、室内发芽率和1年生苗期生长性状方面差异均显著;河北围场1-9(20号)种源的种子质量最大(8.268×10-3g),河北赤城(11号,32.47×10-3g)的种源种子质量最小;河北围场7-46(24号)、8-74(25号)、1-5(19号)和1-9(20号)4个种源的发芽率均高于90%;河北围场7-46(24号)和8-74(25号)种源的苗高为20.0和19.2 cm,显著高于其他所有种源;种子质量与饱满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显著正相关,且均与苗高和茎鲜质量也显著正相关;根据发芽指数和苗高综合分析,河北围场7-46(24号)、8-74(25号)、山西阳高县(13号)和河北崇礼(5号)种源表现好于河北围场种子园种源(18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