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麝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成年麝体重6-10 kg,公麝分泌物———麝香是名贵的中医药和化妆品原料,野生林麝变家养已有50多年历史。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家养林麝寄生虫虫种调查沙国润,张化贤(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蔡永华,王洪永,刘洪义(四川养麝研究所)麝是一种珍稀药用动物,分布于东部亚洲,属偶蹄目、鹿科的一种小型反刍动物。我国以林麝(Mochusberezovskii)为主。麝在世界上除原...  相似文献   

3.
林麝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成年麝体重6~10 kg,公麝分泌物--麝香是名贵的中医药和化妆品原料,野生林麝变家养已有50多年历史. 肝片吸虫是寄生于牛、羊、鹿和骆驼等各种反刍动物的肝脏和胆管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在林麝人工养殖后的寄生虫防治研究中未见林麝感染肝片吸虫的病例报道.  相似文献   

4.
<正>林麝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成年麝体重6~10 kg,公麝分泌物———麝香是名贵的中医药和化妆品原料,野生林麝变家养已有50多年历史。肝片吸虫病是寄生于牛、羊、鹿和骆驼等各种反刍动物的肝脏和胆管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在林麝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5.
围网养麝与圈养麝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提高林麝的科学饲养水平和养麝的经济效益 ,对上海崇明岛东平林场圈养和围网养林麝的行为、驯化程度及死亡率 3项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圈养和围网养麝的行为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 ;圈养林麝的驯化程度高于围网养 (P <0 0 5 ) ;圈养林麝的死亡率高于围网养 (P <0 0 5 )。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的麝类养殖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麝,俗称香獐、麝鹿、獐子等,是偶蹄目(Artiodactyla)、麝科(Moschidae)、麝属(Moschus)动物的总称。中国是麝类野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有林麝(M. berezovskii)、马麝(M.chrysongaster)、原麝(M.moschiferus)、喜马拉亚麝(M.chrysogaster)和黑麝(M.fuscus)等5种,主要分布于四川、陕西、青海、西藏、湖北、贵州、黑龙江、吉林等省区。养殖业涉及的种类主要是林麝、马麝和原麝3种。  相似文献   

7.
麝又名獐子 ,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麝香近年来一直被列为紧缺动物药材之一。人工养麝 ,既保护了野生动物资源 ,又为社会创造了财富。1 麝的特征习性我国麝有 3种 :马麝、原麝和林麝。马麝个体较大 ,但不产麝香。人工养麝 ,以林麝为主。年体重一般在 4~ 9公斤 ,体长约 70~ 80厘米。成年雄麝有一对上犬齿露出口外 ,腹下生殖器开口处有一香腺囊 ,用以分泌和贮存麝香。成年雌麝犬齿不露出口 ,无香腺囊。麝的饲养场地要求通风干燥 ,环境安静。一般以每 8平方米养 1只麝为宜 ,围栏砖墙要 2米以上。麝的觅食、排泄和反刍等活动较有规律。排泄后…  相似文献   

8.
正麝(Moschus spp.)是小型反刍动物,也是具有极高经济价值的泌香动物,栖息地遍及亚洲的森林和山区~([1])。中国作为麝的主要分布国,人工饲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饲养种群一直增长缓慢,寄生虫感染及其引发的健康问题被认为是制约林麝繁育的重要因素,寄生虫感染引起的个体及群体死亡事件时有发生~([1-2])。关于野生麝感染的寄生虫研究较少,但已有的研究依然表明,麝科动物感染的寄生虫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动物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广泛危害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野生林麝资源日渐枯竭,濒临灭绝。世界濒危物种保护组织把麝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附录Ⅱ调整为附录Ⅰ,我国政府于2003年2月将麝属所有种列入一级保护动物。于是,人们开始从事野生林麝人工饲养,以求保护和扩大种群,合法、科学地利用资源。但过去捕获的野生林麝人工驯化饲养多归失败。为了探索野生林麝抢救驯养的方法技术,我们将群众捕获的受伤野麝调往凤县林麝养殖。截至目前,该野生麝生长发育正常,已与原有麝群合群饲养,抢救驯养获得成功,在宝鸡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0.
雄性激素受体(AR)基因外显子多态性可能与动物生产性能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检测雄性林麝AR基因外显子1、4、8的多态性,探究其多态位点与泌香量的相关性,以期为选育高产优质麝香的林麝奠定基础。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雄性林麝AR基因外显子1、4、8的多态性,并对其单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发现:雄麝AR基因外显子1、4、8的扩增片段在雄麝中均不存在多态性。雄性林麝AR基因外显子1、4、8具高度保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