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在我国发展迅速,产量大幅度提高,总生产能力在全世界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但是,我们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稳定性方面,与日本、韩国相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提高食用菌生产的稳定性,关键在于不断地完善现有的工艺水平,向“精、深、细”的方向发展,这是我国走向食用菌技术强国的必由之路。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过程中,拌料工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原材料预湿不到位,引起灭菌不彻底,造成原种和栽培种大批量污染;  相似文献   

2.
工厂化食用菌发展优势、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考察浙江、江苏、福建等食用菌主产省份的工厂化生产发展状况,总结了工厂化食用菌在发展现代农业、均衡市场供应、建设农业标准化、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分析了工厂化食用菌快速发展后面临的市场竞争、土地电力供应、技术创新方面的制约因素。提出理性发展,着力提升竞争力;加强宣传,做大市场蛋糕;政策扶持,发展食用菌循环经济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黄毅 《食用菌》2003,25(6):2-4
近年来。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已在我国逐渐兴起。为了使后来者少走弯路.笔者就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的定义;工厂化设施栽培是社会发展需要;长期与短期投资效益辨证关系;体制确定;市场调查等进行详尽分析。提出:“天时、地利、人和”是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企业能够长期生存的基础;优质、高产与否,在于技术管理者随时都能够和菇“对话”.创造出适合不同发育阶段的最佳环境;企业效益的盈亏,取决于经营管理上的透明度等观点。企望对后来者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4.
孙建华 《蔬菜》2009,(7):34-35
食用菌是十分适合于工厂化生产的一类农作物,工厂化栽培是最具现代农业特征的产业化生产方式。20世纪初,食用菌生产进入北京市大兴区,大部分是农民家庭式的小生产,由于科技含量低、规模小、效益低,多数中途夭折。后来,以工厂化运作的食用菌企业却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为了深入了解食用菌工厂化产销现状,我们对北京维得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行了调研,进一步探讨食用菌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食用菌生产消耗大量的森林资源,对环境破坏较为严重,长此下去必将制约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因此,江西省发展食用菌产业应当立足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通过保护和合理开发菌类资源,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巩固现有常规品种,增加珍稀特有品种;发展鲜菇工厂化生产;建立食用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强食用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强化菇品生产卫生管理,提高菇品质量;培植菇品深度加工龙头企业,开发多品种菇产品,打造知名品牌等措施,做大做强我省食用菌产业。  相似文献   

6.
《浙江食用菌》2010,(2):28-28
近年来,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迅速发展,据推测,全国食用菌工厂化产值2013年将达200亿元。根据中国食用菌商务网专题调研组的调研结果,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总量仅占全国年总产量的2.2%,占全球工厂化食用菌产品的10%左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设备、技术、管理,还是在产品的品质上均还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7.
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4个特点和优势,从食用菌工厂化发展进程,工厂化生产的品种、规模、技术水平,分析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现状。提出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发展思路及相关建议,包括项目系统风险的防范,科研系统的技术支撑,社会化分工与产品标准的建立,配套设备的开发,以及人才培养等。  相似文献   

8.
宋波 《中国食用菌》2020,(2):128-130,133
从分析食用菌的人才需求状况入手,总结出食用菌产业应在专业工厂化生产、加大对食用菌产业的科研力度、规范食用菌行业发展标准、加强食用菌宣传意识等方面增加高端人才的供给,以促进食用菌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的生产质量直接影响其质量安全,因此对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过程的管理控制尤为重要。结合山东省24家食用菌企业的调研情况,从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质量控制关键点进行分析,针对目前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管理控制技术、政策等主要障碍,从提高技术水平、强化员工生产质量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政府政策扶持等方面提出改善食用菌企业生产管理控制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阐述福州市食用菌发展现状、特色与优势的基础上,从发展势头、工厂化发展情况、产业结构、科技创新与推广、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品牌意识等方面深入分析了福州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短板和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推动福州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陶永新  朱坚 《北方园艺》2010,(15):42-44
参考韩国、日本、荷兰等发达国家的工厂化模式,介绍了当前世界上最前沿的木腐菌工厂化栽培技术。并针对目前国内外食用菌生产面临的问题,提出一系列革新建议。目的在于为国内食用菌工厂化的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探索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管理新模式。方法:从企业管理角度总结我国食用菌产业工厂化生产发展的困境,分析困境的成因,探究突破困境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建立适应当下中国国情的中小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管理范式提供借鉴。结果:“工业化生产组织方式与现代企业管理能效缺失之间的矛盾”是制约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产业发展瓶颈的突破有赖于以重新定位企业价值、夯实企业发展基础、激发组织效能和引领消费创新为主要内容的领导者思维变革。  相似文献   

13.
浅谈中国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正在中国快速发展,因其相比传统的栽培方式具有诸多优势,将成为未来食用菌生产的主流趋势。叙述了中国食用菌产业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现状,并对中国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做了客观的SWOT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中,优质菌种是影响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对高活力菌种的需求和菌种扩繁模式,从食用菌的菌种退化、种性确认、母种培养、菌种保藏等方面阐述了菌种的质量控制要点,以期为菌种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中,病虫害防控措施包括环境控制和栽培管理两方面。通过分析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环境特点,提出病虫害防控原则,并且从病虫害来源、传播途径、传染源消除、食用菌生长保护等方面阐述了具体的防控方法,以期为病虫害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从产业集聚度、产量产值、栽培品种、市场知名度等方面介绍了江苏省宿迁市工厂化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分析了工厂化食用菌产业存在的问题,如产品结构不尽合理、菌种生产能力不足、新型栽培基质开发乏力、产品开发创新水平较低等,并提出加强优质品种引育、加强智能设备应用、加强产业链拓展、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等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7.
松杉木屑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松、杉木屑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和解决迅速发展的工厂化栽培食用菌原料供应越来越困难的问题.在松、杉木屑替代杂木屑常规栽培香魏蘑等珍稀食用菌的试验取得较大成效基础上,2009年进行松、杉木屑工厂化栽培杏鲍菇试验。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属鲜活农产品,以鲜食为佳。在"一荤一素一菇"合理膳食结构的推动下,金针菇、杏鲍菇、鸡腿菇等部分食用菌已由田间大棚、房前屋后的季节性栽培逐渐转变为现代化、规模化、立体化、集约化、标准化、周年化的工厂化栽培。在不断满足市场周年均衡供应的同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明显提高。本文通过SWOT分析,剖析了现有工厂化栽培、传统大棚栽培等食用菌生产模式的优势与不足,借鉴高密惠德模式、东平利群模式、及莒县京华模式的发展经验,提出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引领传统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对策,以期为食用菌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东营市发展工厂化食用菌产业的优势,并从近三年来企业生产状况、主栽品种产量及产业品牌开发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东营市工厂化食用菌产业的现状,指出了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政府政策正确引导、技术水平提升、新品种的开发和产业结构升级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与方向。  相似文献   

20.
张引芳 《食用菌》2004,26(6):11-12
随着国内外市场对食用菌产品需求的增长,中国的食用菌产业以年均17%的速度增长。食用菌生产方式由传统的家庭作坊式操作、季节性生产的模式,逐渐向设施化、工厂化、周年化、规模化生产发展。生产方式的变革带动了食用菌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近年来,采用深层培养工艺制备食用菌液体菌种用于生产成为研发热点,涌现出了许多液体发酵设备生产厂家及诸多在香菇、黑木耳、金针菇、平菇、灰树花生产中采用液体菌种的报道。液体菌种在食用菌工厂化、周年化、规模化生产中推广应用,对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质量具有显著效果。日本、韩国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已普遍采用液体菌种。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是我国内地首家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通过研发,已成功地将液体菌种生产工艺应用于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液体菌种生产工艺过程涉及到菌种筛选、发酵设备的配置、发酵工艺参数控制及液体菌种应用众多环节,控制好主要生产环节是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与应用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