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概述。牛奶中细胞数的检测基准方法是显微镜检测法,检测过程所用的试剂(四氯乙烷)有强毒,检测时间较长,而牛奶体细胞快速检测法(乳腺炎测定法)-4%NaOH凝乳实验法,则方便、快捷。现对上述两种检测方法进行测试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奶牛乳腺炎的诊断方法有很多,临床乳腺炎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诊断,用于隐性乳腺炎的诊断方法有乳汁细胞学检查、乳汁的细菌培养、电导率测定、pH值的检查、乳清电泳诊断法、酶检测法、PCR检测方法、被毛微量元素检验法以及其它衍生方法.本文对奶牛乳房炎诊断研究进展作了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在对山东7个地区14个奶牛场临床型和隐性乳腺炎调查的基础上采集234头临床乳腺炎病牛乳样、241个隐性乳腺炎乳样并分别做了细菌学检查,结果表明:泌乳期临床型乳腺炎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酵母菌和棒状杆菌为主;干奶期临床型乳腺炎病原菌以大肠杆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酵母菌为主;隐性乳腺炎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酵母菌、假单胞菌和棒状杆菌为主;厌氧菌在隐性乳腺炎、干奶期乳腺炎和干奶期乳腺炎乳样的捡出率分别为 5.82%,4.17%,10.16%;隐性乳腺炎、干奶期乳腺炎细菌的共感染率较高,与泌乳期乳腺炎病原菌的差异极显著(P<0.01),隐性乳腺炎与干奶期乳腺炎病原菌共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 >0.05)。  相似文献   

4.
从宁夏9个县(区)的16个规模化牛场采集327份患乳腺炎奶牛乳样,通过分离培养和生化试验,检出含细菌乳样226份,乳样细菌检出率69.11%(226/327);鉴定出奶牛乳腺炎病原菌5大类9种260株,确认宁夏部分地区奶牛乳腺炎主要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酵母菌。乳腺炎的发生以单一病原感染为主,占84.96%(192/226);混合感染较少,占15.04%(34/226)。  相似文献   

5.
正乳腺炎是指乳腺的炎症,通常伴随着乳房内细菌感染(intramammary bacterial infection,IMI)。乳腺炎可分为临床型(乳汁、腺体或动物全身出现严重明显的变化)和非临床型(需要辅助性的诊断,如体细胞计数)。初产母牛乳腺炎的发病率要高于已孕母牛[1]。另外,初产母牛感染环境菌(如乳腺炎链球菌)乳腺炎的几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奶牛乳腺炎一直困扰着奶牛业的发展,是造成奶牛业经济损失严重的常见、多发性疾病之一。特别是奶牛隐性乳腺炎,由于隐蔽性强,发病率高,目前仍是危害世界乳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奶牛乳腺炎分类以乳腺和乳汁有无肉眼可见变化将乳腺炎划分为临床型乳腺炎(clinical mastitis)、亚临床型或非临床型乳腺  相似文献   

7.
奶牛乳腺炎(Mastitis)是奶牛场危害最大、最常见和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不同地区奶牛乳腺炎的发病率不同,引发的因素也很多,为了了解呼和浩特地区奶牛乳腺炎的发病情况,笔者于2011年6月份对该地区奶牛乳腺炎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检测,为下一步防治该病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8.
奶牛乳腺炎是制约奶牛养殖效益和奶品质的主要疾病之一,为了解当前长春市某大型集约化奶牛场奶牛乳腺炎病原菌流行和耐药情况,本试验对该场奶牛乳腺炎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对采集的119份临床型乳腺炎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鉴定的病原菌进行小鼠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场奶牛乳腺炎发病率在4%左右,初产牛乳腺炎发病率明显高于经产牛,乳腺炎发病率还与胎次、年龄等因素相关。本试验共分离鉴定出木糖葡萄球菌49株(42.2%)、松鼠葡萄球菌39株(33.6%)、大肠杆菌15株(12.9%)、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4.3%)、无乳链球菌3株(2.6%)、菠萝泛菌3株(2.6%)、产酸克雷伯菌1株(0.9%)和铜绿假单胞菌1株(0.9%);其中菠萝泛菌、无乳链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小鼠具有较强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的耐药性普遍存在,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种类最多。除无乳链球菌外,其他菌株均对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敏感,可作为该场奶牛乳腺炎治疗首选药物。本试验通过对该场乳腺炎调查、分离菌鉴定和耐药性分析,为该场乳腺炎的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程度乳腺炎患牛血液和乳汁中IL-8、TNF-α的活性变化,试验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不同程度乳腺炎患牛血清和乳清中IL-8、TNF-α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程度乳腺炎患牛血液中IL-8活性随着乳腺炎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均高于对照组奶牛(P<0.05或P<0.01);但体细胞数(SCC)为≥150~≤500万个/mL和SCC>500万个/mL的患牛乳汁中IL-8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不具备乳腺炎的评价。不同程度乳腺炎血液和乳汁中TNF-α活性随着乳腺炎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均高于对照组奶牛(P<0.05或P<0.01)。说明血液中IL-8及血液和乳汁中TNF-α均可作为奶牛乳腺炎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规模化牧场的奶牛乳腺炎致病菌进行调研并对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进行调查,收集福建、江苏、广州、河北、安徽、山西、内蒙古、浙江地区等11个规模化奶牛场乳腺炎乳样856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到的119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乳腺炎样本的细菌检出率为84.46%;导致乳腺炎的致病菌以环境性致病菌为主,包括大肠杆菌(22.74%)、肺炎克雷伯菌(14.55%)和阴沟肠杆菌(9.05%)等,另外也分离到了传染性乳腺炎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4.25%)和无乳链球菌(1.71%),且不同地区的乳腺炎致病菌分离情况具有地区差异性;119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氨比西林耐药率最高,耐药率为94.96%,对部分头孢类和氨基糖苷类产生耐药性;对卡那霉素最敏感,敏感率为97.48%。研究表明,乳腺炎致病菌以环境性致病菌的危害突出,传染性致病菌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应引起牧场关注。  相似文献   

11.
为试验不同程度奶牛乳房炎和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检测血液中和乳汁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的活性变化,探讨这些指标是否可以作为判定乳腺损伤的依据.以40头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对象,通过乳汁中体细胞计数法(somatic cell count,SCC)对其进行分组:C组(SCC<5×105个/mL)、Ⅰ组(5×1o5 <SCC<1.5×106个/mL)、Ⅱ组(1.5×106< SCC<5×106个/mL)和Ⅲ组(SCC>5×106个/mL).结果显示,不同程度乳腺炎血液中和乳汁中MDA的水平均随着乳腺炎的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均高于C组.不同程度乳腺炎血液中和乳汁中SOD、GSH-Px的酶活性均随着乳腺炎的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均低于C组.结果表明,奶牛乳房炎的严重程度和抗氧化能力是呈负相关性,这些指标可以作为判定乳腺损伤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奶牛急性乳腺炎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查明乳腺炎的主要致病菌, 试验对来自不同奶牛场的25头患急性乳腺炎奶牛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从阜新、锦州两地6个牛场共分离出26株目的菌, 16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10株为B群链球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检出率分别占病原菌检出数的61 54% ( 16 /26 ) 和38 46% (10 /26)。  相似文献   

13.
奶牛乳腺炎是奶牛乳腺发生的一种炎症,发病率约为20%~60%,是一种复杂的、导致奶牛业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疾病。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对此病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在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远未达到彻底解决的目标。目前,全世界约有3.1亿头奶牛,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奶牛患有各种类型乳腺炎。据调查,我国奶牛乳腺炎发病率普遍高于国外,有效控制乳腺炎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经济损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危害乳腺炎的危害很大,它可使乳腺机能减退甚至完全丧失泌乳能力,给奶牛业造成巨大损失,由于多数患乳腺炎牛所产的牛奶体细胞数(SCC)上升,患乳腺炎的乳汁亦可危害人  相似文献   

14.
奶牛乳腺炎是造成奶牛业经济损失最大的疾病之一,特别是奶牛隐性乳腺炎,发病时乳汁无肉眼可见变化,奶牛机体也无任何临床症状,往往被人们忽视,贻误最佳诊断时机,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对奶牛乳腺炎做出早期诊断已倍受人们关注.目前国内主要通过测定乳中体细胞数(SCC)对奶牛乳腺炎进行诊断,但由于需要专业的操作人员,以及昂贵的费用等局限性影响了该方法在临床中的推广.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程度乳腺炎乳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的活性变化,探讨奶牛发生乳腺炎时,乳中ALP、ACP的活性变化是否与乳腺炎发病程度存在一定联系,为判定乳腺损伤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奶牛乳腺炎的细菌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在对山东7个地区14个奶牛场临床型和隐性乳腺炎调查的基础上采集234头临床乳腺炎病牛乳样、241个隐性乳腺炎乳样并分别做了细菌学检查,结果表明:泌乳期临床型乳腺炎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酵母茼和棒状杆菌为主;干奶期临床型乳腺炎病原菌以大肠杆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酵母茼为主;隐性乳腺炎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酵母菌、假单胞菌和棒状杆菌为主;厌氧菌在隐性乳腺炎、干奶期乳腺炎和干奶期乳腺炎乳样的检出率分别为5.82%,4.17%,10.16%;隐性乳腺炎、干奶期乳腺炎细菌的共感染率较高,与泌乳期乳腺炎病原菌的差异极显著(P〈0.01),隐性乳腺炎与干奶期乳腺炎病原菌共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乳腺炎是危害奶牛养殖业最为主要的疾病之一,严重制约着奶业的健康发展。抗生素作为乳腺炎的主要治疗药物,易造成细菌耐药性等问题。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方法或制剂替代抗生素对于乳腺炎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胆酸(cholic acid, CA)作为机体的天然代谢产物,报道具有抑菌抗炎功能。本研究旨在探讨CA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乳腺炎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将40只分娩后的BALB/c母鼠随机分为5组,包括空白对照组、LPS造模组、LPS+CA(10 mg/kg)组、LPS+CA(20 mg/kg)组和LPS+CA(30 mg/kg)组。通过对小鼠乳腺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炎性细胞因子及相关信号通路检测等方法探究CA对LPS诱导小鼠乳腺炎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结果显示,CA呈剂量依赖性地改善LPS诱导小鼠乳腺组织病理损伤,显著降低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进一步研究表明,CA显著抑制了LPS诱导的NF-κB信号通路激活,增加了法尼醇X受体(FXR)的表达。结果表明,CA通过上调FXR受体表达,进而抑制LPS诱导的NF-κB信号通路及炎性细胞因子产生,发挥对乳腺炎...  相似文献   

17.
不同程度奶牛乳腺炎乳中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主要通过测定乳汁体细胞数( somatic cell counts,SCC)对奶牛乳腺炎进行诊断[1],但SCC 的影响因素较多,而且不能及时地反映出奶牛乳房的炎症状态.已有研究表明,奶牛患乳腺炎时奶中急性期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APP)的含量变化明显,在奶牛乳腺炎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2].因此,本试验通过检测不同程度奶牛乳腺炎乳中最为敏感的App[3]: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的浓度变化,研究乳腺炎发病程度与其之间的联系,为日后寻找和筛选一种在乳腺炎早期实时诊断和普遍适用的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2002年1月至2003年10月,对苏北盐城地区几个不同饲养环境的奶牛场进行隐性乳腺炎的SMT(上海乳腺炎检验法)检测,结果显示:不同的乳区、有无运动场、原发病情况、发病是否隔离等条件的差异,导致隐性乳腺炎的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不同的季节、挤奶方式、饲料的营养状况与隐性乳腺炎的发生率没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乳腺炎作为奶牛的高发病,是危害奶牛业生产、限制效益提高的主要疾病之一。据国外报道,奶牛乳腺炎的发病率约25%-60%,国内报道则更高,阳性率为48.2%-69.7%。乳腺炎包括临床型和隐性两种。据报道,隐性乳腺炎造成牛奶产量下降19.5%-43.4%,占每头牛年生产力的10%-11%,造成的经济损失比临床型乳腺炎更为严重。乳腺炎不仅影响产奶量,而且使乳的品质降低,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国内外为降低乳腺炎发病率,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近年来采用以提高乳牛机体免疫功能与遗传分析相结合的乳腺炎综合防治技术,取得良好效果。笔者于…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复方牛至油纳米乳防治奶牛临床型乳腺炎的效果,将临床型乳腺炎奶牛的乳区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4组。结果显示,高、中剂量组对奶牛临床型乳腺炎的治疗效果均显著优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0.05)。因此,临床上可用中剂量治疗奶牛临床型乳腺炎,对于症状较重的病例,可以适当提高用药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