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食药用菌》2011,(3):32
位于印度Solan的食用菌研究所成功栽培出猴头菇。据称,猴头菇能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近日,该研究所的上级主管单位印度农业研究理事会正式对外公布了上述消息。该所在喜马拉雅邦的实验站,以本地麦草为原料,经灭菌、接种、发菌后,栽培猴头菇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韩国全南农业研究所食用菌培育室内,猴头菇长势喜人,据了解,全南农业研究所于2004年开发出韩国首个猴头菇品种,并于2007年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生产。经过11年的发展,目前,该研究所仍积极开发新猴头菇品种以便增加菇农收入。猴头菇作为珍稀药用菌,含有17种氨基酸、丰富的多糖体和多肽类物质,营养丰富。近些年来,随着中外科  相似文献   

3.
猴头菇生料发酵栽培技术试验谷序文(湖北省应城市食用菌研究所432400)近年来,猴头菇栽培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发展较快,其栽培方式大都采用棉籽壳熟料立体栽培。但由于原有栽培模式工序复杂、投资大、成本高,生产量小,难以满足市场对猴头菇的需求。我所在总结...  相似文献   

4.
猴头菇菌种保藏分离新法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猴头菇菌种保藏分离新法试验王昔久,熊泉(湖北省麻城市生物研究所431600)为了探讨一种便于农户掌握的猴头菇分离保藏新方法,笔者进行了多方试验,结果以原种或栽培密封保藏,在使用前采用瓶壁菌蕾分离的方法较为理想。I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猴头菇菌株为...  相似文献   

5.
猴头菇十二个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笔者从全国各地引进20余个猴头菇菌株,经初试选出12个菌株,1995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复壮、筛选出适合天津地区栽培的优质高产菌株2个,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法测定各菌株间的同工酶,为以后研究猴头菇遗传育种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 1号菌株:猴头22,引自福建省宁德地区宁古食用菌所;2号菌株:猴头511,引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3号菌株:三明猴头菇,引自福建省三明市真菌所;4号菌株:冀微猴头菇,引自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5号菌株:猴头93,引自山东师范大学;6号菌株:天农猴头菇,本所组织分离;7号菌株:猴头1,引自山东师范大学;8号菌株:he8猴头菇,引自天津市林果研究所;9号菌株:H-8野猴头菇,引自山西农业大学;10号菌株:长刺猴头菇,引自湖北省仙桃市;11号菌株:农大猴头菇,引自北京农业大学;12  相似文献   

6.
综述猴头菇的营养价值、活性成分及保健功能,主要包括抗溃疡和炎症,增强免疫力,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衰老,抑菌,保肝,抗辐射,抗突变,提高机体耐缺氧,抗疲劳等作用。概述猴头菇在医药保健和食品方面的开发利用情况,指出猴头菇制品主要有猴头菇药品,猴头菇罐头,猴头菇脯,猴头菇酱,猴头菇保健饮料,猴头菇保健酸奶,猴头菇保健酒,猴头菇保健醋,猴头菇袋泡茶。  相似文献   

7.
蔡铜元 《食用菌》1993,15(4):26-26
为了充分利用农副产品下脚料,广辟栽培猴头菇的原料来源,降低成本。笔者于1992年进行了砻糠粉作主料栽培猴头菇试验,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简报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材料供试菌种由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引进。供试砻糠粉为稻谷轧米时的副产品谷壳粉。培  相似文献   

8.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农产品加工微生物遗传改良与应用团队在猴头菇遗传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科学家基于全基因组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表征了猴头菇重组交换事件,这是首次在大型真菌中采用数量遗传学来解析重组变异的遗传机制,研究结果有利于加深对大型真菌减数分裂同源重组的理解。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  相似文献   

9.
为了充分利用农业下脚料,广开栽培猴头菇原料的来源,降低生产成本,我们于1987年,利用秸壳等进行了猴头菇栽培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菌种猴头菇H-88号,引自山西省生物研究所.(二)培养料配方选用不霉变的糜枳子、谷枳子、玉米芯(粉碎)、豆秸(切碎)、红薯藤(切碎)、阔叶树木屑、麦秆(切碎)、棉子壳各77%,麸皮20%,糖、石膏、过磷酸钙各1%.  相似文献   

10.
阿克苏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南部,生活水平较低,信息不畅,多年以来一直无人尝试种植过猴头菇。笔者于2004年底从四川省绵阳食用菌研究所引进猴头菇菌株,完成了由小面积温湿度适应性试验、栽培试验、高产栽培模式和技术研究试验到示范推广,历时近4年。试验证明:依据本地菇农一家一户式的塑料大棚种植食用菌的现有便利条件及已经积累的栽培经验,在本地用塑料大棚栽培猴头菇既可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又可帮助菇农致富,开发前景可观。现将该技术介绍加下.  相似文献   

11.
《蔬菜》2021,(3):59-59
2021年1月,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农产品加工微生物遗传改良与应用团队在猴头菇遗传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在《Microbiological Research》等刊物上。该研究基于全基因组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表征了猴头菇重组交换事件,鉴定了59个重组交换热点区域及其富集基序,并挖掘了调控重组变异的遗传位点。  相似文献   

12.
赤霉素和2,4—D对猴头菇的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赤霉素和2,4-D处理猴头菇,对改善猴头菇品质,提高其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含量,增强猴头菇菌丝体酶活性,促进猴头菇子实层细胞分裂、伸长、分化均具有明显效应。  相似文献   

13.
猴头菇具有极高的食用与药用价值,市场前景广阔。因此猴头菇的栽培、保鲜和加工技术研究,对猴头菇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猴头菇的栽培技术、保鲜技术、加工技术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猴头菇的深加工产品及工艺等进行了介绍,以期为我国猴头菇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采用猴头菇作为主要材料,研制了一种猴头菇素肉松,以感官评价作为优化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猴头菇素肉松的调料配比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猴头菇素肉松的最佳工艺为以猴头菇质量为基准,加入酱油6%、食盐1%、大豆油8%、调味油0.03%、糖1.5%、五香粉0.001%、味精0.001%。此条件下制成的猴头菇素肉松呈焦褐色,质地蓬松,丝感分明,有嚼劲,咸甜适中,油而不腻。  相似文献   

15.
概述日本猴头菇生产现状、食用菌消费现状和猴头菇栽培面临要求,阐明猴头菇主要栽培生理特性,详细介绍猴头菇工厂化栽培技术,包括培养基选择,菌种及接种量,菌丝培养,催蕾管理和生育管理等。总结研究报道中对猴头菇所具有的功能性作用涵盖抗痴呆、免疫激活、抗酸化和降血糖。  相似文献   

16.
郝涤非 《北方园艺》2011,(23):152-153
为了进一步科学掌握猴头菇的保健营养成分和药理作用功效,现对猴头菇中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评价.结果表明:猴头菇鲜菇中蛋白质含量为4.63%,干菇为32.98%;经对干品中氨基酸含量测定,猴头菇含有18种氨基酸,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齐全,赖氨酸含量与干枞菌相当;同时指出猴头菇营养价值高于动、植物蛋白,应加大食用开发力度,促进猴头菇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猴头菇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88’猴头菇菌株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猴头菇菌丝生长速度、生长态势,装料量对猴头菇产量和覆土栽培模式对猴头菇品种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猴头菇生长的最佳配方为配方A(棉籽皮50%,杂木屑20%,玉米芯15%,麦麸10%,石膏粉2%,过磷酸钙2%,蔗糖1%),成本低且搭配合理;装袋量为每袋400g时,猴头菇转化率最高;双排袋泥垛式单向出菇模式栽培的猴头菇菇型好,个大刺密,高品性好。  相似文献   

18.
正猴头菇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自古以来便是药食两用的珍稀真菌。近年来,北京地区猴头菇的加工产品逐渐畅销,市场需求量日益上升,猴头菇鲜品更是有价无市。北京延庆区地处延怀盆地,地理条件得天独厚,气候适宜,拥有京郊唯一的规模化猴头菇生产基地。笔者就延庆地区猴头菇吊袋栽培关键技术总结如下。1菌株和栽培季节猴头菇的菌株选择关键是因地制宜,选择原产地与延庆地区气候相似且出菇快、产量品质高的猴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2014,(3):56-56
<正>鱼翅,熊掌,海参,猴头菇并称为古代的四大名菜,而猴头菇凭借着效果奇佳的养胃功效更是被古人奉为养胃山珍。猴头菇是名贵药膳食材,不仅具有养胃健胃等功效,还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在现代医学中还发现猴头菇有保护胃黏膜、抑制幽门螺旋杆菌、预防胃炎、预防胃病反复发作、润肠通便等奇效。如今得益于现代科技的发展,食用猴头菇有了各式各样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2018,(6)
猴头菇是宝贵的食药兼用蕈菌,含有多种活性功能物质,具有较高的药用和产品开发价值。从猴头菇的药用价值和产品研究开发两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对猴头菇商业开发前景进行展望。对猴头菇的深入研究将进一步使其价值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同时有助于拓宽猴头菇的商业开发,提高猴头菇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