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山新杨树干通直,树型美观,不飞絮,是理想的园林绿化树种。常规扦插生根困难。目前,只有通过嫁接、组培方法来繁殖扩大种群。本文介绍的是山新杨芽接过程中砧木的准备、接穗的选择、嫁接的时间、方法及接后管理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针对白杨派树种生根难的问题,对山新杨的生根特性进行了分析;在总结分析影响成活率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介绍了山新杨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3.
兴安盟林研所于2005年引种山新杨到兴安盟,经过选择与山新杨亲和力较强的树种进行嫁接,克服了山新杨常规扦插成活率低的缺点。采用当地的小×黑杨扦插进行砧木培育,从齐齐哈尔地区引种山新杨,用枝接嫁接方法进行嫁接,大大提高了山新杨的成活率,引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山新杨组培育苗的生产工艺流程,对山新杨组培育苗的成本构成以及经济效益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对山新杨芽接药剂选择及嫁接砧木品种选择进行试验 ,选出较合适的药剂组合及芽接砧木品种。同时在芽接试验的基础上 ,对山新杨劈接砧木品种的选择进行常规嫁接试验 ,拟选出五种以上成活率较高的优良砧木品种 ,为山新杨的大量繁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山新杨无性繁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讨论了山新杨扦插生根机理,介绍了硬枝及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硬枝及嫩枝嫁接技术和相应经营管理措施,为山新杨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7.
山新杨(Populus Davidiana×P.Bolleana)系黑龙江省防护林研究所1966年以山杨为母本、新疆杨为父本的人工杂交组合,经长达20 a时间选育而成。该树种是北方寒冷地区杨树品种中观赏价值很高的城乡绿化及庭院绿化的优良树种。1山新杨的优良特性山新杨树干通直,树冠狭窄(分枝角30°左右),树皮光滑,淡绿色,披白粉。春天新生暗红色嫩叶。山新杨不飞絮,由于本地区缺乏白杨派树种,亲缘关系相远而造成因不易接受他种花粉受精,使其果序自然脱落不飞絮,深受人们的欢迎,是城乡绿化杨树的更新换代品种。山新杨在形态上继承了父本新疆杨的优良特性,同时…  相似文献   

8.
山新杨双层容器嫩枝扦插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新杨具有速生、抗寒、耐干旱的特点,是北方优良的绿化树种之一。文章介绍了温室内利用双层容器进行山新杨嫩枝扦插育苗的关键技术。从扦插前的准备、种穗的剪取及处理、扦插要点、插后管理以及分蘖育苗分别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利用山新杨萌生枝叶片建立无菌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新杨(24年生)优树的2年生萌生枝上的叶片为材料,进行了不同培养基及不同影响因子对山新杨叶片不定芽再生能力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山新杨叶片再生的最适合培养基是1/2MS+BA0.5 mg.L-1+NAA0.1~0.2 mg.L-1,再生频率达100%,叶片培养的最佳取材部位是树枝茎尖展叶开始第1~3片叶;叶片正面向上或向下接种的培养基,对其形成不定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介绍山新杨组培育苗中简化培养方法,其中用果酱瓶部分代替三角烧瓶,过滤水部分代替蒸馏水,蛭石、草炭土、珍珠岩混合培养基代替琼脂培养基生根等方法使山新杨育苗成本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1.
山新杨的发展及繁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新杨是1966年为培育适应我省干旱寒冷的自然条件经人工杂交选育而成的窄冠杨树品种,其母本为采自嫩江的山杨,父本为乌鲁木齐的新疆杨,该成果1984年通过省级鉴定。山新杨集父本树冠窄、干皮白、叶形美、观赏性强,母本抗寒、耐旱性强的优点,突出表现为树冠狭窄,树干通直圆满、光滑色白,叶形树姿美丽,生长快,不飞絮,是我国目前北方窄冠杨树中最耐寒、最美观的园林绿化和防护、用材首选树种。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农杆菌介导的山新杨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对MnSOD基因导入山新杨的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了优化,获得的较优转化体系如下:菌液浓度OD600=0.1,浸染2~5 min,共培养时加入200μmol/L乙酰丁香酮,脱菌时加入3 mg/L的AgNO3;对部分抗性植株经PCR及Northern杂交检测,证明MnSOD基因已经整合到山新杨基因组中并能够在转录水平上表达。  相似文献   

13.
《林业科学》2021,57(1)
【目的】植物SKOR是典型的外向整流型Shaker类钾离子(K+)通道蛋白,介导根部K+向地上部的长距离运输。本研究克隆并鉴定杨树K+通道基因Pdb SKOR,在转录水平探讨其组织特异性表达特征及对缺钾、高钾、干旱和低温胁迫的响应情况,并明确其电生理学功能。【方法】通过同源克隆法,在山新杨中鉴定并克隆1个K+通道基因Pdb SKOR;运用MEGA 7.0软件构建山新杨等14种不同科属木本植物SKOR通道成员的系统进化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Pdb SKOR的组织特异性表达特征及在转录水平根部Pdb SKOR对缺钾、高钾(60 mmol·L-1KCl)、干旱(15%PEG6000)和低温(4℃)处理的响应情况;借助膜片钳系统研究Pdb SKOR的电生理功能。【结果】在山新杨中克隆1个K+通道基因Pdb SKOR(Gen Bank No. MT335814),其编码蛋白含有6个离子通道跨膜域(S1—S6)、环核苷酸结合域、Ankyrin锚蛋白域和KHA二聚体功能结构域,属于典型的Shaker类K+通道; 14种木本植物SKOR蛋白的氨基酸一致性高达81.09%,S6跨膜区的氨基酸一致性最高(96%);不同科属植物的SKOR同源蛋白在遗传进化关系上差异较大,而同一科属植物的遗传距离较近,山新杨PbdSKOR与同属杨柳科的红皮柳的同源蛋白Spu SKOR的遗传距离最近;在Pdb SKOR启动子区域预测到18种顺式作用元件,主要包括发育调控、激素响应和胁迫响应等相关的调控元件;实时荧光定量PCR表明Pdb SKOR在3年生山新杨根部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盛开期花和花序,在茎部、叶片和果絮中的表达量相对较低; Pdb SKOR在组培幼苗根部的表达水平也是最高的,且在转录水平对高钾处理没有响应,但对缺钾、干旱和低温胁迫处理较为敏感,其中,Pdb SKOR在幼苗根部的表达水平受缺钾或干旱处理的抑制均显著降低,受低温胁迫诱导而显著增强;膜片钳研究表明当细胞膜电位为+20 m V时,PdbSKOR离子通道即被激活,并记录到典型的外向整流电流,并随胞外K+浓度的降低而增大,且正向电压越大,内向整流的电流越强,表明PdbSKOR是一个电压依赖的外向整流型K+通道。【结论】从山新杨中克隆并鉴定了1个K+通道基因Pdb SKOR;山新杨PdbSKOR与红皮柳Spu SKOR在系统进化关系上最近; Pdb SKOR主要在山新杨根部(成年树和幼苗)表达,幼苗根部Pdb SKOR在转录水平受缺钾、干旱和低温胁迫的调控; PdbSKOR是山新杨根部主导K+外排的通道。  相似文献   

14.
由于山新杨生根能力较差,常规硬枝扦插成活率特别低,经多年实践探索,通过采用阳光温室(或聚乙烯大棚),上覆遮阴网的扦插育苗方法,对山新杨进行硬枝扦插育苗,结果表明,在黑龙江西部地区的气候条件下,以浓度为1 000×10~(-6)萘乙酸溶液速蘸插穗,生根率可达70%以上,且根系发育好。15~20 d形成愈伤组织,40~50 d生根。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山新杨组织培养扩繁阶段污染苗移栽时基质的配置、污染苗的分类处理、移 栽,栽后管理等各个技术环节,为组培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山新杨劈接过程中砧木的准备、接穗的选择、嫁接的方式、时间、方法及接后管理等技术措施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以小黑杨伐根为砧木,提纯小黑、小黑14、银中杨、山新杨、青山杨为接穗,采用韧皮部插接法嫁接更新小黑杨林带。结果表明:以小黑系列为接穗嫁接效果较好,成活率最高,达90%以上,高生长量达90cm以上;青山杨与银中杨效果较差,尽管青山杨生长量较高,但其成活率最低,二者成活率都不到50%;山新杨嫁接效果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成活率为70%左右,高生长量次于青山杨。  相似文献   

18.
山新杨组织培养中,对于生根阶段污染瓶苗通过对移栽的基质配制与灭菌,污染苗的分类与处理,污染苗的移栽与管理等技术处理,使污染苗能够得到很好的利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山新杨组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危害较重的幼苗立枯病、缺素症2种病害症状及叶蚜、红叶螨、一点金钢钻3种虫害生物学特性进行描述,同时对不同的病虫害分别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观赏芳香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芳香植物作为园林绿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备为园林绿化添资增彩的作用,从观赏芳香 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入手,分析了芳香植物在园林绿化中应用现状,并总结了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