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反义RNA技术调控番茄果实耐贮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在果实耐贮性改良方面展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反义RNA技术的产生、发展、原理和控制乙烯代谢途径及细胞壁代谢途径的基因工程在番茄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林霞 《中国种业》2014,(3):18-20
综述了单倍体育种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包括玉米单倍体的获得途径和二倍体加倍方法的研究现状、单双倍体鉴定方法,并就单倍体育种技术在玉米育种中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玉米改良Reid系群的应用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马建军 《种子科技》2005,23(5):277-278
文章简要回顾了改良Reid系群的形成应用过程及在我国玉米育种中的贡献.通过对其应用潜能的分析,进一步确定了改良Reid系群在我国玉米杂种优势模式中的重要地位,并提出对其种质扩增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脯氨酸与植物的抗寒的综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对低温胁迫下,脯氨酸在植物体内的变化、作用机理、代谢与调节及其在植物抗寒育种中的应用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莽草酸生物合成是连接植物初生代谢和次生代谢的关键节点。目前,莽草酸合成代谢途径关键基因的克隆、功能验证及表达调控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对调控茶树生长发育、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等研究均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综述就莽草酸代谢途径与茶叶产量品质形成的相关性、相关调控基因研究进展,以及其他植物中该途径相关基因研究进展等进行了总结,以期为茶树遗传育种基础理论及高效育种技术的研发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目前大豆抗旱育种选择指标及分子标记的应用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标记育种给作物抗旱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在此,对大豆抗旱育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近年来分子标记在大豆抗旱育种中的应用情况,并对目前与大豆抗旱性状相关的QTL(QuantitativeTraitLoci)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进行了初探,最后指出了分子标记在大豆抗旱育种中的广阔前景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沙伟超 《种子科技》2023,(19):39-41
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育种技术因生物技术的运用而得到了极大改良。文章主要围绕生物技术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途径展开论述,以此保证水稻育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大豆皂苷组成、合成代谢及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皂苷是大豆种子中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防止血脂氧化及保护肝脏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生理功能,在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领域中具有很高的开发潜力和应用价值。大豆皂苷种类多,结构复杂,主要分为A类、DDMP类、B类和E类皂苷。本研究主要从大豆皂苷的组成、结构、生物合成代谢途径及其遗传改良等方面进行概述,分析了其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今后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为进一步研究大豆皂苷生物代谢途径及遗传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伽蓝菜属(Kalanchoe)植物在园艺观赏和传统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为基础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在景天科代谢途径和体细胞胚发生的分子机制探讨方面,提供了非常理想的模式系统。遗传转化方法是关系到植物性状定向改良和基因功能研究的核心技术,能极大加速育种进程和机制挖掘。本综述系统讲述了多种伽蓝菜属植物(K. laciniata, K. blossfeldiana, K daigremontiana, K.×houghtonii, K. pinnata, K.fedtschenkoi)的遗传转化方法,并且探讨了这些方法在改造花色、叶型、株型、花期、抗衰老等应用方面以及在景天科代谢途径和细胞命运转变的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伽蓝菜属植物提供比较全面的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0.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7):5712-5719
光合作用是水稻生长发育的生理基础,叶片是水稻进行光能转化的主要组织,水稻叶色突变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影响水稻产量。创制水稻新的叶色突变体,解析其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对水稻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杂交水稻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已定位和克隆的部分叶色基因综述了水稻叶色突变体分类、产生、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包括叶绿素合成与代谢途径,叶绿体发育途径以及其他途径)、水稻叶色突变体的应用与展望,并归纳了部分叶色基因在突变体中的表达情况,将有助于研究水稻光合作用途径和机制。  相似文献   

11.
玉米的单倍体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倍体是指含有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单倍体育种是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方法结合产生的一条新的育种途径.介绍了获得和鉴定玉米单倍体的方法、如何实现单倍体加倍以及在玉米育种中加以应用,并就玉米单倍体育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精氨酸酶是精氨酸代谢的关键酶,催化L-精氨酸水解产生L-鸟氨酸和尿素,维持体内精氨酸的动态平衡,参与尿素循环及氮素再利用等过程,对植物生长发育极其重要。本综述概述了精氨酸酶在植物精氨酸代谢途径中的作用,总结了精氨酸酶在植物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响应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从参与ABA/JA途径、调控直接或间接代谢产物(脯氨酸,多胺,一氧化氮)等多个角度详细解析植物精氨酸酶调控植物抗逆的分子机制,旨在为进一步的研究和育种实践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农作物现代育种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万云  李韬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166-166
根据相关文献研究结果结果,综述了核辐射诱变、激光诱变、航天诱变、离子束诱变、细胞与组织培养、体细胞杂交与转基因等七种现代高新育种技术的概念、原理、特点,及其在国内外农作物育种上的应用进展;指出上述七种育种新技术是缩短育种周期、扩大变异范围、提高诱变频率,培育优质、高产、高效与多抗新品种的主要途径;展望了这些高新育种技术在我国未来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植物磷利用研究在水稻分子设计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作物对磷肥的利用效率约20%~30%,提高水稻的磷利用效率是实现绿色超级稻分子设计育种的关键。本研究首先对目前植物的磷吸收和运输过程中磷转运体、根构型改变、根际有机酸分泌、酸性磷酸酶和植酸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进一步总结了植物长距离及局部磷信号传导和调控的相关基因及网络,最后探讨了植物磷吸收和利用高效基因在水稻分子设计育种中的策略和方法。通过对植物磷吸收和利用代谢途径的梳理,为培育水稻磷高效的新品种提供设计思路,进而验证磷吸收和利用代谢通路涉及的基因在水稻中的表达调控模式,为提高水稻的育种效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作物杂志》2007,(6):99-102
.高层论坛.发展甘蔗燃料酒精的建议…………………………3(1).专题讨论.提高吉林省玉米育种效率的技术途径……………1(1)提高玉米育种效率的技术途径与策略……………1(4)提高玉米育种效率的技术途径……………………2(1)轮回选择方法及其在玉米群体改良中的应用………2(5)美国当代玉米种质资源的历史演变Ⅰ.种族与品种……………………………………………3(4)玉米两向分群育种策略初探……………………3(10)美国当代玉米种质资源的历史演变Ⅱ.自交系……4(1)玉米快速育种方法………………………………4(7)提高玉米育种创新能力加快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植物分子辅助选择(MAS)存在着成本高、规模小、精度低和效果差等问题,并制约这一新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广泛应用.本文从降低成本、增加规模效益、优化系统、改进技术和调整育种策略等方面,分析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对策,为植物育种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宁 《分子植物育种》2024,(10):3405-3410
园林植物资源开发是生态环境建设和人类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规育种技术作为植物遗传改良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园林植物资源开发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研究从园林植物资源的重要性出发,概述了园林植物资源的多样性与应用价值,以及资源开发面临的挑战,详细探讨了常规育种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其在植物资源开发中的应用价值,重点讨论了常规育种技术在新品种培育、技术改良、品质提升以及抗性与适应性改进等方面的应用。本研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阐释了常规育种技术在不同园林植物资源开发中的成功案例和实际应用情况,展望了常规育种技术在园林植物资源开发中的前景,强调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面临挑战的解决途径,旨在为园林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创新途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种质基础狭窄,已成为当前油菜育种工作中十分突出的问题.笔者研究了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扩增的主要途径.基因工程已成为油菜种质资源扩增的主要途径之一,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已创造出一大批优良新种质,其中包括抗病、抗虫、高油酸、高芥酸材料和新型不育材料.传统育种手段,如人工合成、远缘杂交和诱变等技术仍是重要的油菜种质资源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脯氨酸与植物抗寒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脯氨酸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保护物质.作为一种有机溶剂,许多植物在低温胁迫下,体内的游离脯氨酸含量都增加.脯氨酸对植物抗寒的作用机理主要是:作为渗透调节物质、保护蛋白质分子、作为活性氧的清除剂、低温胁迫结束后可作为能源物质(或碳源)和氮源.笔者主要综述了低温胁迫下植物体内脯氨酸代谢的调节,脯氨酸积累作为抗寒指标的应用,转化脯氨酸代谢相关基因提高植物抗寒力方面取得的进展,以及脯氨酸类似物在抗寒育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现就小麦育种工作上急需改革的几个问题,与同志们共同商讨,以期对开创小麦育种新局面,提高小麦育种成效有所裨益。 一、育种途径的主次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小麦育种技术有了很大的革新。除常规育种外,还涌现出不少新的育种途径。如花培、理化诱变、远缘杂交、杂种优势、核不育材料利用以及细胞融合等,有的已在育种实践中起了作用。但从目前实际效果看,常规育种中的杂交育种,仍是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