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毛白杨胚胎学观察Ⅰ.花药的结构及花粉的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所用植物材料于1980-1982年分期分批取自河南郑州和北京等地的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雄株。小孢子发生属同时型,四分体排列有三种形式:四面体形,左右对称形和交叉型。单核小孢子有丝分裂多不均等,少为均为分裂,形成大小一致的两个细胞,以致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无法区别,这部分小孢子可能已在体内即走上Vasil(1980)所归纳的组织培养过程中孢子体发育的B途径。对毛白杨雄性不育的形态解剖特征着重予以描述,不散粉的花药皱缩;花粉囊壁层表皮细胞的胞壁呈犬牙状,败育花粉形态多样,大小不一,无核或核极小;无色或染色极深,从发育过程来看,花粉的败育主要是由于减数分裂II末期产生不正常四分体的缘故。同时,绒毡层在减数分裂期间发育极不正常,可能与花粉的败育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毛白杨天然三倍体选种研究   总被引:50,自引:3,他引:50  
朱之悌  康向阳  张志毅 《林业科学》1998,34(4):22-31,T001
对毛白杨优良无性系进行了染色体检查和花粉观察,结果表明:(1)在毛白杨自然花粉中有形态较大的大花粉粒的存在,大花粉粒染色体计数为1n=2x=38,证明这种大花粉粒为天然染色体未减数的2n花粉;(2)毛白杨分布区中有天然三部体(2n=3x=57)的存在。现已检出5个毛白杨天然三倍体无性系,它们分别位于毛白杨分布区的北部,西部与南部,相距甚远,表明其存在具有普遍性;(3)毛白杨天然三倍体在材积生长,纤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的雄性可育株和不育株进行了形态解剖学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杉木的雄性不育属于无花粉型。不育株叶色较正常可育株深绿,有曲枝现象,小孢子叶球“簇”苞片较早松开,小跑子囊也较早露出。雄性败育发生在孢原细胞到四分体时期。同一小孢子叶球上的小孢子发生和发育不一致。不育株输导组织结构的异常、小孢子囊壁中层细胞的增生和绒毡层过早解体及囊外的包被结构,是导致其败育的主要原因之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可育珠鳞集生于球果中、上部,不育珠鳞集生于球果下部,两者分别占球果总鳞数的58.4%和41.6%。可育珠鳞中仅部分胚珠发育正常,其余呈不同形态的败育。胚珠败育发生在大孢子母细胞、雌配子体游离核及全细胞化的三个时期。败育胚珠占球果总鳞数的21.7%。花粉粒各发育阶段因低温冻害败育,导致花粉发芽率降低50%左右。由于异常气候的影响,造成胚珠败育和种实发育不良,使饱满种子显著少于正常年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杉木幼胚发育过程中正常胚和败育胚的淀粉动态,分析了胚败育的原因。在发育正常的种子中,淀粉粒主要分布于胚体及其周围细胞中。在发育不正常的种子中,存在两种情况:1.胚自身的败育:在胚及胚柄系统中无淀粉颗粒分布,雌配子体中有或没有淀粉粒存在;2.雌配子体的败育:最初,胚系统发育正常,淀粉粒的分布与正常胚中一样:雌配子体中存在淀粉层;随着雌配子体细胞从边缘向中心萎缩区域的不断扩大,淀粉区消失,雌配子体死亡,最终导致胚的败育。前一种情况可能起因子自交衰退;后一种情况则可能是导致杉木涩粒形成的胚胎学原因。  相似文献   

6.
利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黄金梨花药发育和花粉发育过程中细胞形态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开花时黄金梨花药干瘪,花粉粒极少,每个花药中只有30粒左右花粉,表现出雄性不育的空囊花药;导致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绒毡层细胞在花粉母细胞时期出现畸形,提早解体,致使绝大多数小孢子母细胞不能正常发育;从3月20日开始,绒毡层细胞逐渐解体,花药开始出现空腔,随着时间推移,空腔逐渐加大,到4月1日基本变成空囊花药。花粉粒中没有细胞核,花粉粒细胞壁开始破裂。  相似文献   

7.
中国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种间杂交的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控制授粉、常规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中国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种间杂交后的胚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控制授粉后花粉正常萌发,并有较多的花粉管进入柱头,但花粉管在花柱内生长缓慢甚至解体;(2)花粉萌发6d后花粉管经花柱沟、珠孔塞和珠心冠原组织进入胚囊进行珠孔受精,20d时游离核胚乳细胞化,发育形成2~4个细胞厚的狭长组织,35d后可观察到球形胚;(3)随着胚和胚乳的发育,珠被发育形成种皮。授粉时,胚珠具2层珠被,外、内珠被均由外表皮、中层和内表皮组成;胚与胚乳发育期间,珠被各层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最终种皮由外珠被的外表皮细胞形成的膜层和中层细胞形成的气室以及内、外珠被内表皮细胞形成的硬化层组成;(4)受精时成熟胚囊及到达珠孔的花粉管的数目较少,受精频率较低;(5)受精过程基本正常,但胚和胚乳发育不协调,导致胚在发育早期败育,很难观察到后期胚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为了避免或减少由于毛白杨Populustomentosa种植造成的花粉危害,本研究以初选的1601、1602、1603、15号、5号、7号、11号、14号、LE01九份毛白杨雄株优良种质为研究对象,以毛白杨1316为对照,监测了其雄花花序的发育进程,调查了其花序形状及散粉情况,并对各发育时期的花药进行了解剖观察。结果表明:(1)毛白杨雄株花序于2月中旬开始膨大、伸长,3月上中旬,花药开裂并开始散粉,散粉时间为5 d左右;毛白杨雄株花序从花芽膨大、伸出到干枯脱落持续30 d左右。(2)11号、1603、1601、7号种质的花序体积较大;1603、15号、1602、5号以及7号种质花序的散粉鲜质量和干质量较低,其中以1603和15号种质的最低。(3)少粉型毛白杨种质的花药一般在中后期发育迟滞,干瘪,花粉粒粘连,而且花药的开裂率低,导致其无法正常散粉。综上所述,本研究初步筛选出了少粉型毛白杨种质5份,并初步探究了其产粉少的原因,为无花粉或少粉型雄株毛白杨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仙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和花粉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查明中国水仙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表现了明显的不规则,不均等现象。2.观察了花粉粒的发育和人工萌发情况,表明含有微核的小孢子最后形成败育花粉粒,不含微核的小孢子则继续发育,但它们的染色体组成不完全一致,发育不同步,不积累淀粉,发芽率低(<30%),最后对中国水仙高度不育的主要原因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0.
提高油松种子园的种子产量,关键在于减少球果败育和提高球果出籽率。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球果败育与种子园的花粉产量无关;不同无性系球果败育率存在显著和极显著差异;树冠上部的球果败育率显著低于树冠下部;在种子园开花初期,辅助授粉能显著提高球果出籽率。1988年卢氏种子园实施辅助授粉后,使球果出籽率提高1.14%,增产效益33.9%。辅助授粉对不同无性系提高球果出籽率的作用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1.
五月季竹开花结实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五月季竹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 Sieb et Zucc是我国广为分布的优良竹种。本文综合报导关于五月季竹花茅的发育和花期;花的生长;花粉的形态、生活力和发芽率及花粉的败育;自然授粉和结实等方面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2.
竹类植物花粉的生活力和自然授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2种开花竹类植物花粉的败育、生活力和自然授粉进行了观察和试验研究,花药和花粉在离体后生活力保存时间较短,尤其是离体花粉的生活力在1-2h会丧失贻尽,适宜竹花粉萌发的培养液的10%蔗糖液,若再加入5ppm硼酸能明显提高花粉发芽率。篌竹和斑苦 花分别属于花药合并粘连和无花粉的二类雄性不育型,其余10个竹种的花粉中均有三种类型的败育花粉,低温、干旱等不育环境使竹花粉发育受阻,不育花粉率增高,竹花的自然授粉不良,在盛花的竹株上接受不到花粉的竹花占33.3%,在部分开花的竹株上花粉自然授粉率公10%。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硬头黄竹花(Bambusarigidd)的基本形态结构及胚胎发育规律,为其胚胎学积累原始资料,为育种工作打下基础。[方法]通过解剖与形态观察的方法,对硬头黄竹生殖器官、抱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解剖观察。[结果]硬头黄竹小穗为假小穗,簇生,基部具潜伏芽,平均长度为3.75 cm,有3~7朵小花。小花内外稈各1片,浆片3枚,雌蕊1枚,雄蕊6枚。雌蕊为三分枝羽毛状柱头。子房长卵圆形,具明显纵向三棱。子房单室,侧膜胎座、倒生胚珠。正常发育的花粉粒为二细胞花粉,花药壁造抱细胞时期为四层药壁,花药成熟时只剩两层药壁。绒毡层为分泌型,花药成熟时,绒毡层完全退化。花药易见发育异常现象,形成不同的败育类型。[结论]硬头黄竹小穗基本结构发育正常,但花药发育后期会大量出现异常现象,这是导致硬头黄竹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银杏雄株开花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从泰安和郯城共5050株银杏雄株中筛选出的26个优良单株的开花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这些单株具有花期长、花粉量大及花粉生活力强等特点。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花期逐渐延长,但小孢子叶球数/短枝下降。每米长枝上的短枝数最高达45个。短枝长与小孢子叶球数/短枝呈极呈著的正相关。3年生枝段短枝开花率最高,达96%。每个短枝上小孢子叶球数最高达645个,每个小孢子叶球最多含花药58个,每个花药含有花粉粒最高达23×104个,平均每个小孢子叶球含花粉粒达65×104个。14#单株出粉率达683%。一株45年生雄株可产花粉165g。花粉生活力平均为92%。授粉后座果率90%,有胚率91%。  相似文献   

15.
培养基种类及蔗糖浓度对部分果树花粉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为了检查花粉的生活力 ,确定花粉发芽的可靠程度 ,在进行人工授粉前 ,对多种果树花粉进行了发芽试验 ,并结合生产应用的实际需要 ,通过研究不同蔗糖浓度及培养基形态等对花粉发芽的影响 ,以确定不同果树花粉最佳培养方法。结果表明不同果树花粉要达到最佳生活力 ,需选择不同蔗糖浓度、培养基形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马尾松花粉萌发性状的观测及不同林分花粉生活力的测试,结果表明:花粉在培养液里萌发时首先是花粉萌发沟呈透明状,然后萌发沟两端突起,继而其中一端伸长成为花粉管。成熟花粉采后立即测定,染色率达90.6%、萌发率达77.2%;在低温(约6℃)贮藏120 d后测定,染色率与萌发率分别为85.2%与89.9%。不同林分中以全同胞无性系幼林的染色率与萌发率最高,分别为95.6%与93.8%;其次是半同胞无性系幼林,分别为91.2%与79%。说明马尾松无性系幼林的花粉是高生活力的花粉。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对4个牡丹亚组间远缘杂交新品种及其亲本的花粉形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杂交种的遗传组成发生变化时,其花粉形态及外壁纹饰类型必然有一定的改变,但杂交后代中出现的外壁纹饰类型与双亲所具有的类型并无相关性,观察的4个杂交种中除‘夕阳’外,其余均出现了双亲所没有的类型,分别为皱波状、皱波—网状、皱波—粗网状。故仅从花粉形态及外壁纹饰推测牡丹园艺品种的起源还远远不够,必须结合外部形态的观察及细胞学、生化、分子生物学等多方面的依据。此外,对4个亚组间远缘杂交品种及其亲本异常花粉出现的频率统计的结果表明:虽然在亲本中有异常花粉存在,但出现的频率并不高,不会影响到其有性生殖过程;而杂交品种的花粉异常率均超过50%,4个亚组间远缘杂种完全不育。  相似文献   

18.
西南桦花粉活力的快速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离体培养为参照,从TTC、I-KI、醋酸洋红3种方法中筛选出适宜西南桦花粉活力的快速检测方法,应用着色力表示花粉活力.结果表明,在上述3种检测方法中,TTC法的检测结果与萌发法显著一致,应用TTC法检测西南桦花粉活力,其染色液的pH值以7.0为宜;这说明TTC法适合在野外条件下快速检测西南桦花粉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落叶松种间交配结实力变异和自交衰退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落叶松种间杂交的结实率普遍较高,但不同种之间有一定差异,其中日本落叶松与兴安落叶松交配结实率最低。种内自由授粉和自交的对比试验显示,示粒种子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自交。本文讨论了自交不孕无性系的可能利用途径。在不同交配组合下研究了华北落叶松捕捉花粉的过程,确定在传粉期花粉和雌性生殖器官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但无特异性。传粉后约4周,珠心顶端破裂,分泌物进入珠孔道,并与珠被分泌物共同作用于花粉,使花粉向珠心移动。组织化学分析表明,从传粉到受精期间,蛋白质的分布发生区域性变化,传粉期蛋白质几乎分布于整个胚珠,而在受精期则主要集中在颈卵器之上的珠心组织中。初步确定在花粉萌发和受精期,华北落叶松中存在花粉识别与选择系统。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花粉源对仙蜜6号火龙果坐果率、产量、单果重及内在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自花花粉处理的坐果率显著低于对照及其它处理;花粉源为异品种、同品种处理的产量、果实纵横径、平均单果重、可食率显著高于对照(自然坐果),而内在品质(可溶性固形物)与对照相当;表明仙蜜6号火龙果具备一定的自花亲合性,自然条件下能取得一定的经济产量,采集异品种或同品种的花粉进行人工授粉,有利于提高仙蜜6号火龙果的产量,而对其品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