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芥蓝属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的一个变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特产蔬菜之一。主要以肥嫩的花薹及其嫩叶供食,品质脆嫩、风味别致、营养丰富。南方栽培较多,北方已引种成功,并不断扩大种植面积。芥蓝依花色不同分为白花芥蓝和黄花芥蓝。一、特征特性芥蓝主根入土...  相似文献   

2.
青花菜引进品种比较试验高亮,刘光文(潍坊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61041)青花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中以绿色或紫色花球为产品器官的一个变种,别名绿菜花、西兰花、意大利芥蓝、木立花椰菜等。在欧美和日本等国家是重要蔬菜品种之一。近几年引入我国开始种植,并迅...  相似文献   

3.
青花菜又叫绿菜花、绿花菜、木立花椰菜、意大利芥蓝、嫩茎花椰菜、花茎甘蓝、茎椰菜等,俗称西兰花,为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的一个变种,一、二年草本植物,原产于意大利,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人我国。青花菜根据不同季节,  相似文献   

4.
芥蓝雄性不育杂交一代选育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号中花杂交芥蓝产量高,每667 m2产量为2 011 kg,比对照种顺宝(F1)增产13.1%。3个杂交一代芥蓝新品系在广州市南沙区秋季蔬菜新品种展示中均表现良好,各具特色,如3号为中花杂交芥蓝为主侧薹兼收型品种、4号为尖叶杂交芥蓝为尖叶型品种、5号为靓薹杂交芥蓝为粗薹型品种,其中4号尖叶杂交芥蓝被评为专家重点推介品种。创新利用西兰薹雄性不育资源培育芥蓝杂交一代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5.
皱叶甘蓝,别名皱叶洋白菜、皱叶圆白菜、皱叶包菜、皱叶椰菜,为十字花科芸薹属二年生草本植物,是甘蓝种中能形成皱褶叶球的一个变种。与普通结球甘蓝的区别在于其叶片卷皱,而不象其他甘蓝的叶  相似文献   

6.
山药品种资源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通过对我国山药品种资源的园艺学分类,将山药分为2个种,5个变种,10个品种群。2个种,即普通山药,与田薯。普通山药分为长山药与棒山药2个变种,长山药变种分为浅裂三角形叶,深裂三角形叶和长心形叶3个品种群。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到适合上海地区栽培的芥蓝优异品种,本试验对11个芥蓝新品种,分别为大笋香菇芥蓝、澄海粗条芥蓝、四季甜芥蓝、大笋黄花芥蓝、大笋迟花芥蓝103芥蓝(CK)、中花芥蓝、108芥蓝、圆叶白花芥蓝、茎用芥蓝F-594和禄泉四季芥蓝,分6个播期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综合田间表现、产量及菜农、消费者反映,茎用芥蓝F-594表现最好,其次为禄泉四季芥蓝和108芥蓝。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具体的需求对禄泉四季芥蓝、108芥蓝和茎用芥蓝F-594进行品种选择。  相似文献   

8.
青花菜又名茎椰菜、意大利芥蓝、绿花菜,是甘蓝的一个变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以绿色的花球供食用.其营养高,质地脆嫩,清爽适口,为消费者所喜爱.  相似文献   

9.
羽衣甘蓝,别名无头甘蓝、海甘蓝,为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的一个变种,分为观赏习习衣甘蓝和菜用羽衣甘蓝。观赏羽衣甘蓝叶色叶形丰富多变,多用作盆栽花卉。菜用羽衣甘蓝,叶色浅绿至浓绿,叶柄略长,心叶羽状卷曲,嫩叶中富含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目前已成为一种时兴特菜,进入饭店、宾馆和居民的餐桌。  相似文献   

10.
蔬菜作物在留种过程中,由于没有设置必要的隔离措施或隔离不严格,常引起不同品种、不同亚种、不同变种间出现天然杂交,导致品种混杂退化。如甘蓝类的不同变种间品种串粉后,结球甘蓝变得只长外叶不结球或结小球。花椰菜则不能形成肥嫩的花球或先期散球现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海水胁迫对甘蓝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4个甘蓝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海水对甘蓝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不同甘蓝品种对海水胁迫的耐受力不同,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随海水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海水胁迫对甘蓝幼苗根长有明显的负面影响,1/36的海水浓度会增加甘蓝幼苗的苗高和鲜重,海水浓度在1/3以内甘蓝幼苗的干重均高于对照。[结论]该研究为筛选耐盐甘蓝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甘蓝柱头对不同来源花粉的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交系和常规品种作母本,紫甘蓝作父本,在母本自交后间隔不同时间再授异系花粉。结果表明,甘蓝自交系和常规品种在受精时具有较高异父亲和能力。在同型与异型配子存在时,优先接受异型配子受精;杂交率自交系显著高于常规品种,在自交后24h内任何时间母本受父本花粉能获得平均杂交率自交系为97.1%,常规品种为77.8%。  相似文献   

13.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6,(5):1048-1054
The fatty acid desaturase 2 (fad2) gene was proven to be a major locus for high oleic acid (C18:1). Brassica napus is an amphidiploid species originating from a spontaneous hybridization of Brassica rapa and Brassica oleracea. B. napus contains multiple copies in genome for most of the genes, including fad2 genes. The research cloned nine fad2 genes from 3 varieties of B. rapa and 3 varieties of B. oleracea, respectively. Alignment of the nine fad2 sequences from B. rapa and B. oleracea detect-ed 6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c sites, which resulted in 6 amino-acid substitutions. The nucleotide substitutions at position 743 bp in the fad2-A gene and position 947 bp in the fad2-C gene were used as 3’ end of al ele-specific primers. In use of the al-lele-specific primers to amplify fad2 gene, we could identify if the fad2 gene originated from A genome or C genome. Beside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fad2 genes in C genome are more conserved in evolutionary process than those in A genome. The fad2 expression data reported in 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fad2-A from B. rapa was not only expressed in siliques same as fad2-C from B. oleracea, but also expressed in a high level in stems. Not even the less, fad2 gene from B. napus was expressed higher in roots and flowers. Al these results provided evidences that fad2, though it was expressed differently in B. rapa and B. oleracea, but it was regulated by the same approach in B. napus.  相似文献   

14.
应用RAPD标记鉴定结球甘蓝品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RAPD标记对17个结球甘蓝品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较低浓度基因组DNA、高浓度Taq酶及一致的Mg^2 浓度,有利于RAPD结果的稳定。所有品种经12个引物扩增后,发现利用其中4个引物在17个品种间所扩增出的多态性标记可将全部品种鉴别。17个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秋冬甘蓝品种内的遗传差异较春甘蓝品种内更大。因此,为保持结球甘蓝多样性,将更多的遗传资源用于春甘蓝品种选育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宁强华细辛秋冬季间作套种甘蓝,采用不同有机质覆盖均能较好的抑制杂草,有利于华细辛生长。采用有机肥加化学肥料是最佳施肥方式。建议选用的甘蓝品种或同种甘蓝生育期在4月上旬采收完毕,可实现药+菜间作套种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甘蓝ROH1与EXO70A1的表达与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自交不亲和材料甘蓝为研究对象,分析ROH1的组织表达、ROH1与EXO70A1的相互作用及其是否参与甘蓝生殖发育。【方法】从甘蓝花蕾中克隆出ROH1和EXO70A1,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ROH1的表达特性;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一步分析甘蓝授粉后1 h内ROH1和EXO70A1的表达量和二者的相关性;分别构建以pGBKT7为载体的EXO70A1重组“诱饵”质粒和以pGADT7为载体ROH1的重组猎物质粒,并将重组质粒转化酵母菌株,利用缺陷型培养基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检测,确定ROH1和EXO70A1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结果】在甘蓝中ROH1为单外显子基因,编码含398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与拟南芥ROH1对比发现,甘蓝ROH1序列内存在一个连续 16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它在甘蓝的雄蕊(花药)、花柱、幼茎、幼根及叶片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差异明显,其中,在幼叶、花柱和雄蕊(花药)中的表达量较高,在幼根和幼茎中的表达量较低;甘蓝授粉后柱头中ROH1的表达量在1 h内呈现出“上升-下降-上升”趋势,其中,以授粉后30 min的表达量最低,授粉后1 h的表达量达到最高值;而EXO70A1在授粉后1 h内的表达呈现出“下降-上升”的趋势,并以授粉15 min 时表达量最低,授粉后1 h时的表达量最高;二者表达的动态变化说明ROH1和EXO70A1参与了甘蓝的生殖发育;ROH1与EXO70A1的表达量趋势线呈现出负相关性,并在30 min时出现了重叠区域,预示ROH1与EXO70A1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成功构建pGADT7-ROH1和pGBKT7-EXO70A1酵母表达载体,通过酵母双杂交试验,发现载体pGBKT7-EXO70A1无自激活能力,融合菌株同时激活4个报告基因(AUR1-C、MEL1、HIS3 和 ADE2)的表达,表明花药中ROH1和花柱中的EXO70A1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结论】甘蓝的ROH1和EXO70A1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并呈现出负相关性,ROH1可能通过调节EXO70A1在柱头的分泌影响生殖发育。  相似文献   

17.
选用抗菌核病油菜品种中R-888、宁RS-1、783和感病品种宁油7号、晚油早、矮架早为试验材料,于盛花期接种(均设对照),发病后取较完整的功能叶,测定几个生理生化性状。结果表明:在菌核病影响下,抗、感病品种油菜的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游离氨基酸(FAA)总量、电导率大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有所改变;其中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表现为抗病品种增加幅度大于感病品种;而丙二醛(MDA)含量、游离氨基酸(FAA)含量、电导率大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表现为感病品种增加幅度大于抗病品种。各性状与其抗病性强弱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以7个结球甘蓝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单球重、球径、球高、开展度、外叶数、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结球甘蓝品种间单球重、球径、球高、开展度、外叶数、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性状差异大。其中球形为扁圆形的京丰一号和牛心形的雄霸甘蓝单球重较大,开展度和外叶数适中,京丰一号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达2.16μmol/L,雄霸甘蓝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达1.31 mg/g。  相似文献   

19.
甘蓝型油菜防御酶活性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不同抗性油菜品种7~8叶期及盛花期感染油菜菌核病后及对照叶片中几种重要防御酶类活性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7~8叶期叶片SOD活性极显著高于盛花期,而盛花期POD、PPO、PAL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7~8叶期。与对照相比,感病品种处理叶片中SOD、POD活性显著增加,而抗病品种变化较小且因品种而异;7~8叶期及盛花期处理叶片中,各品种(系)PPO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抗(耐)菌核病品种(系)下降达显著水平,并且中R888达极显著水平;7~8叶期各品种(系)处理叶片中PAL活性没有明显变化,盛花期各品种(系)处理叶片中PAL活性均显著地下降,并以抗(耐)菌核病品种(系)下降较多,其中,中R888的PAL活性的下降达极显著水平。酶活与病斑直径的相关性分析也表明,品种抗性主要与7~8叶期对照叶片中SOD、POD活性及盛花期对照SOD、PPO、PAL活性水平较高有关,感病品种处理叶片中防御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增加比例较高,说明酶活增加比例与感病性有关。不同时期不同品种(系)防御酶活性的变化不同说明不同抗(耐)菌核病品种(系)在不同的发育时期存在不同的抗病机制。  相似文献   

20.
以4个不同抗性的高代自交系品种003-R-5、Y3-R-2、109-S-8、003-S-13为试材,研究了不结球白菜对芜菁花叶病毒的抗性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变化的关系,并通过苗期接种观测不同时期叶片中4种酶的活性,结合病情指数作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健康植株的SOD活性低于感病品种,CAT、PAL、PPO活性则高于感病品种.接种病毒后各品种的4种防御酶活性较对照明显升高,抗病品种对病毒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酶活性明显高于感病品种.相关性分析表明,抗病性与接种病毒后酶活性变化幅度关系密切,4种防御酶均与抗病性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76 0、0.959 1、0.977 4、0.999 1,其中PPO活性与抗病性达到极显著水平,接种后第8天PAL活性与抗病性呈显著正相关(r=0.937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