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对白杨派16个杂交组合的1年生苗木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生长和分枝性状在组合间和组合内单株间均存在广泛变异,各性状的杂交组合遗传力在0.814~0.871间,属于高遗传力性状,杂交组合间存在的变异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生长量较大的组合是YX2×LM50、3605×T31、150×84K、YX2×T31、YX2×13-16,在这5个杂交组合中,YX2、3605、150 3个无性系做母本,LM50、T31、84K、13-16做父本,初步认为这7个亲本为优良的种质资源。根据每个杂交组合的群体平均苗高加两个标准差的标准共选出140株超级苗,平均入选率为2.2%,各个杂交组合入选的超级苗苗高超其群体均值51.4%~79.0%。  相似文献   

2.
樟子松杂交亲本及杂交组合选择阶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樟子松4个优树产地16个优良无性系进行杂交,共获得32个组合。1994年造林,1996年对试验地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树高生长量大于杂交混合种子生长量的有23个组合,占71.9%;地径有6个,占50.0%。树高、地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大的亲本,与其它亲本杂交的生长量也较大。根据各组合生长量与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大小选择出较好的杂交组合有K44×TK18、A66×7506、GK18×GK15、A66×A  相似文献   

3.
鹅掌楸属杂交育种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湖北省京山县虎爪山林场鹅掌楸种源试验林中选择优良种源中的优良单株北美鹅掌楸5株、鹅掌楸10株及亚美马褂木1株作为杂交亲本,进行鹅掌楸的种内种源间杂交、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种间的正交和反交、北美鹅掌楸与亚美马褂木的回交等4种交配模式,共计75个杂交组合。获得球果1 162个,种子171 992粒,出苗4 131株,当年保存64个杂交组合,2 796株。综合4种交配模式,亲本及亲本交互作用对于杂交所获球果形态特征、1 a生苗木生长量等具有极显著的影响;母本对种子田间发芽率具有极显著影响,而父本对其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选择樟子松4个优树产地16个优良无性系进行杂交,共获得32个组合。1994年造林,1996年对试验地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树高生长量大于杂交混合种子生长量的有23个组合,占71.9%;地径有16个,占50.0%。树高、地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大的亲本,与其它亲本杂交的生长量也较大。根据各组合生长量与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大小选择出较好的杂交组合有K44×TK18、A66×7506、GK18×GK15、A66×A5、GK15×K41和K44×A62等。树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以卡伦山产地的较大,地径则以罕达盖产地的较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紫薇杂交亲和性及杂种优势在种实性状上的表现,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系统间及同一种源内不同杂交组合亲和力不同,授粉结实率应作为亲本选择的重要依据,其中以杂种紫薇做母本、保康紫薇做父本的杂交系统以及杂种紫薇内个体间的杂交具有较高的亲和性,在杂交制种时可加以利用;正反交具有不同亲和性,在杂交时应合理选择父母本;与杂种紫薇和四川紫薇杂交系统(M×S)及杂种紫薇种源内杂交(M×M)相比,杂种紫薇和保康紫薇杂交系统(M×B)平均发芽率提高20%~45%,平均发芽势提高44%~226%,这些都可以看做杂交优势的早期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楸树与滇楸种间杂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常规杂交方法,开展楸树与滇楸种间杂交育种,对结实率、果实性状、千粒质量、有胚率、发芽性状及1年生株高、胸径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父本对结实率的影响不显著,母本对结实率影响显著;父本对果实性状的影响均不显著,母本对果实长度的影响显著;父母本对千粒质量的影响均不显著;父母本对有胚率、发芽势、发芽率的影响显著或极显著。不同杂交组合间株高和胸径存在极显著差异,杂交组合8-12×滇3表现最好,其株高为2.09 m,胸径达到1.38 cm,杂交组合8-13×滇2和5-8×滇2表现也较好,依据株高、胸径进行苗期早期选择的潜力较大;表现最差的组合是8-14×滇2,株高1.69 m,胸径1.00 cm。  相似文献   

7.
澳洲坚果品种‘HAES951’为母本的杂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澳洲坚果品种‘HAES951’为母本,采用9个品种的花粉授粉,获得9个全同胞家系苗木。观测各组合的坐果率、种子横径和杂交F1代苗木的株高、地径及冠幅。结果表明:组合间的坐果率和种子横径均达极显著差异(P0.01);家系内株高、地径、冠幅的变异系数范围在13.67%~30.25%,平均为20.81%。9个全同胞家系间苗木的株高、地径差异不显著,冠幅达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对引种的5个杂交榛子品种在甘肃的生长表现情况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杂交榛子85-127的萌芽期、展叶期略早于其他4个品系,雄花序形成期和落叶期和其他4个品系相同;5个杂交榛子品种在引种地天水均能正常越冬。定植1年后5个杂交榛子品种平均株高54.08 cm,最高达68.5 cm;平均地径1.00 cm,最大1.25 cm;萌蘖枝条12条,最多4条;84-524生长量比较大,长势也较好;84-545的生长量相对比较小,萌生枝条也少,长势也比其它品种稍差,但地径较粗;其他3个品种生长量和长势居中。  相似文献   

9.
不同杂交组合对百合杂交亲和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去雄、套袋、隔离人工授粉方法,得出百合杂交亲和程度与杂交亲本配组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同一杂种系内品种间杂交大都为亲和的,但同时存在杂交不亲和现象。系间杂交基本上是不亲和的,尽管都是系间杂交,但不同杂交组合的杂交亲和程度不一样。俄维农自交和野百合自交可以获得自交果实和自交胚。  相似文献   

10.
湿地松×加勒比松种间杂交子代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 2 7个湿地松×加勒比松种间杂交组合、2个湿地松×湿地松种内杂交组合、5个加勒比松优良单株 ,共 34个子代苗木进行造林试验。 8年生时测定结果表明 ,家系间单株材积、胸径和树高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从t检验结果中筛选出 10个达到极显著、显著或较显著水平的优良杂交组合 ,为杂交育种提供优良的父、母本 ,供今后推广应用及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杂交马褂木幼林为供试对象,进行不同肥料种类和施肥量试验。结果表明:追肥1a后,各施肥处理间树高生长量有极显著差异,以施洞氮复合肥0.25kg/株和马褂木无机专用肥0.25k∥株的树高生长量最大;追肥3a后,各施肥处理间树高生长量有极显著差异,胸径生长量没有显著差异,以施尿素0.25kg/株的树高生长量最大,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分别为3.09em和1.85m,比对照分别提高72%和111%。综合成本效益考虑,适合推广的肥料种类和施肥量依次为马褂木无机专用肥0.1ks/株、马褂木无机专用肥0.25k∥株和尿素0.25kg/株。  相似文献   

12.
通过20个美洲黑杨及杂交无性系岗地造林对比试验,对不同无性系的物候期、保存率和生长量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系保存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品系生长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品系冠高、冠幅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生长量、冠高、冠幅相关方差分析,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生长量与物候期之间未达到显著水平;抗虫害比较品系间差异不显著,抗旱性比较国内系列较从日本引进的品系耐旱,DD89-23无性系生长快、干形好、适应性强,平均单株材积比中潜3号高10.00%,为鄂北岗地及低山营造丰产林提供种质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鹅掌楸属杂交测定林的生长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 a生树高、胸径、材积年平均生长量为1.92 m,2.5 cm,0.009 2 m3;生长最快杂交组合是T11×C8,其平均年生长量分别为2.39 m,3.4 cm和0.018 3 m3。3个生长性状杂交组合间都呈极显著的差异,为优良杂交组合的选择奠定基础。树高、胸径和材积的杂交组合(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501,0.631和0.687,分别进行优良杂交组合选择,其现实遗传增益为16.3%,32.9%和116.1%。几种交配模式之间的材积生长比较结果是T×CC×TT自由授粉C自由授粉C×CT×S。优良杂交组合T11×C8、T12×C8、C9×T12的杂种优势率分别为108.7%,64.3%和110.7%。  相似文献   

14.
探明指数施肥对杂交新美柳(Salix matsudana×alba)幼苗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可为其苗木培育提供基础。以1年生杂交新美柳扦插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法,设置对照(CK)、常规施肥(CF)和指数施肥(EF1、EF2、EF3、EF4)共6个处理,每次施肥间隔时间为30天,共施肥5次,每30天对苗木的苗高、地径进行测量,生长结束后,测定生物量。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情况下,杂交新美柳的苗高和地径生长差异表现较大,EF2处理的苗高生长量最大,比CF处理高出36.40%;EF1处理的地径生长量最大,比CF处理高出21.63%。EF处理的生物量显著高于CF和CK,其中EF2处理表现最好,全株生物量、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与CK处理相比分别增加了96.86%、84.31%和157.60%。综上,指数施肥3.0 g株-1施氮量和19.99 g株-1多元复合肥是杂交新美柳1年生培育的适宜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5.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和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是伞滑刃属内两个独立的种,均可引起松材线虫病。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能否进行种间杂交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采用4个虫株在实验室条件下开展了杂交试验及杂交后代繁殖力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室条件下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可成功杂交,他们之间未发展出严格的生殖隔离,二者极可能来源于同一祖先。  相似文献   

16.
以4个橡胶树人工杂交授粉组合的1 671株有性单株为试验材料,对其茎围和试割产量进行了早期评价。结果表明,杂交子代的茎围生长较快,4个组合杂交子代5年生平均茎围均大于对照RRIM600。杂交子代干胶产量偏低,其中组合热垦523×云研73-477杂交子代群体试割平均干胶产量略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RRII105×热垦516、云研75–362×热垦516和RRIC103×热垦628则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合内单株间平均干胶产量存在广泛变异,变异系数均高于50%,出现少量产量远高于对照的单株,这为选择优良高产单株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7.
以1、2、3年生的云南松苗木为材料,探讨超级苗选择的基础和方法。结果表明:①同龄级个体间的苗高、地径生长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新梢生长量和分枝数也存在较大差异;②同龄个体间高生长量较地径生长量变异大,且苗高、地径生长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因此云南松超级苗以苗高生长量为主、结合形质特征进行选择;③按照平均高生长量加上2倍标准差作为超级苗选择标准,经初选、复选,最终在78 200株1、2、3年生苗木中选出2 825株超级苗,平均入选率为3.6%,且选择结果以2年生苗木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为选育出适合江汉平原湖区发展的杨树新品种,对来自6个美洲黑杨人工杂交组合的371个F1子代进行造林5年的生长量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造林5年6个家系的材积大小排序为HB-I>HB-II>HB-III>HB-IV>HB-VI>HB-VII;5年间不同林龄胸径、树高性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龄胸径、树高性状在家系间皆存在极显著差异,家系内差异不显著;根据不同家系中无性系的生长表现对6个杂交组合进行评价,选择出2-2×2-9、2-2×2-46和2-2×2-38优良组合3个;基于5年生的材积性状按5%入选率筛选出19个优良无性系,比全部无性系的平均材积提高16.86~44.38%。  相似文献   

19.
以弥渡云南松种子园38个种内杂交组合的球果和种子为研究对象,测定球果和种子的单果重、千粒重和种翅宽等7个表型性状,采用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及相关分析等分析方法,探讨云南松种内杂交组合的球果和种子表型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云南松球果和种子表型性状在杂交组合和杂交组合类别间均存在着较丰富的变异,且前者变异大于后者;在杂交组合变异中,球果表型性状变异大于种子表型性状变异,球果和种子的质量性状变异均大于二者的形态性状变异;在杂交组合类别间,千粒重在个别类别间差异显著,其他性状则在多数类别间差异显著。球果和种子大部分表型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球果质量越大,球果形态、种子质量和种翅宽就越大;球果形态越大,种子质量就越大;随着种子质量的增大,种翅宽也变大。  相似文献   

20.
陈山红心杉杂交授粉种子品质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1年进行的陈山红心杉杂交试验种子进行室内品质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间种子千粒重和发芽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杂交组合种子千粒重和发芽率的变异幅度分别为4.35~7.65 g和26.0%~72.0%,平均值分别为5.93 g和48.6%。初步筛选出千粒重和发芽率两个指标均高于均值的杂交组合12个,分别为组合1、2、8、11、12、14、17、20、23、24、42、45,且组合11、42、45千粒重和发芽率高于陈山红心杉二代种子园种子。筛选出的12个杂交组合种子千粒重和发芽率平均值分别为6.96 g和5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