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以151份鹰嘴豆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对151份材料5个表型性状和5个产量相关因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百粒质量,其次是粒型;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株型,其次是单株粒数。主成分分析表明,主要信息集中在6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84.48%;10个性状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单株荚数与株高、粒色、株型及百粒质量4个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51份材料在欧氏距离1.059 2处划分为4类,第1类百粒质量最大,即籽粒较大;第2类株高最高,产量居中;第3类各性状都相对居中;第4类株高最低,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最大。本研究结果将为育种人员选配杂交组合,亲本选配、杂种优势利用等提供亲缘关系远近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邵千顺  杨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4):16-19,31
[目的]对鹰嘴豆种质资源进行筛选及多样性分析。[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通过5个产量相关因子研究鹰嘴豆遗传多样性并筛选优质种质资源。[结果]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百粒重,其次是粒型;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株型,其次是单株粒数。主成分分析表明,主要信息集中在6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84.48%;通过聚类分析将50份鹰嘴豆在欧氏距离1.059 2处划分为4类,第一类百粒重最大,即籽粒较大;第二类株高最高,产量居中;第三类各性状都相对居中;第四类株高最低,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最大。[结论]该研究为鹰嘴豆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小扁豆种质资源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9份小扁豆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6个农艺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变异系数较高,分别为42.43%、44.29%,荚长变异系数最低,为12.00%;10个数量性状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单株粒数与单株粒质量、荚层数、千粒质量等4个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所有主成分主要信息集中在前6个主成分中,其累计贡献率达81.81%;49份扁豆种质资源在欧氏距离0.8782处分为五大类。第一类可作为选育矮秆大粒型品种的亲本,第三类可作为选配杂交组合的优选亲本,第四类群和第五类群均可作为选育高产型且株高适中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鹰嘴豆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鹰嘴豆种质资源是鹰嘴豆育种的重要基础,开展鹰嘴豆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为资源的挖掘与创新利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研究选择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106份鹰嘴豆种质资源,对其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等14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鹰嘴豆资源各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异较大,单株生物学产量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不同材料间变异系数存在很大差别,单株生物学产量、株高、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的遗传变异系数较高,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聚类分析,将106份材料在欧氏距离5.5划分为4类,第Ⅰ类包含27份材料,第Ⅱ类包含72份材料,第Ⅲ类包含6份材料,第Ⅳ类包含1份材料.相关性分析表明,分别有15对和7对性状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偏相关,有7对和3对性状达到了极显著负相关和极显著负偏相关.6个数量性状主成分分析表明,前两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5.14;,第一主成分反应粒重,第二主成分反应产量.[结论]鹰嘴豆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5.
为合理利用绿豆种质资源,以来自全国20份绿豆种质为试验材料,对其10个主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并且同时进行相关性、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主茎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9.21%,单荚粒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表现最高,为1.956;相关性分析中,单株产量与百粒质量、单株荚数分别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把20份绿豆种质资源分成5大类群,其中第Ⅱ类群的单株产量、单株荚数表现最佳,可以作为选育高产量品种的优良亲本;主成分分析将10个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指标集中在累积贡献率达79.193%的4个主成分中,其中第2主成分与单株产量、百粒质量密切相关,贡献率为18.94%。综上所述,20份绿豆种质材料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变异潜力较大。综合评价表明,横山大绿豆、龙博9号、中绿5号可以作为育种的优良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6.
大豆不同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5,(5):505-508
以48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对供试品种的株高、主茎节数、茎粗、分枝数、有效分枝数5个株型性状和株生物量、主茎荚数、单株荚数、百粒质量、虫蚀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7个产量性状与产量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株型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从大到小为茎粗、有效分枝数、株高、分枝数和主茎节数;产量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从大到小为株生物量、单株粒数、单株荚数、虫蚀数、主茎荚数和百粒质量;48个供试品种的12个指标中可提取出前4个主成分,这4个主成分为产量因子、株型因子、籽粒因子及籽粒因子Ⅱ,各株型性状与产量性状在不同主成分中的贡献不同。  相似文献   

7.
南繁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繁条件下150份从国内外引进的大豆资源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以确定南繁条件下大豆产量形成的关键影响因子,并筛选有高产潜质的大豆材料。结果表明,大豆单株产量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生物产量、有效分枝数、百粒重、生育期、株高7个性状均显著相关;选取方差累计贡献率为86.640%的前3个主成分可有效评价这批大豆材料;系统聚类可将参试的150份大豆资源分为9类;7个产量相关性状指标中,对不同品种单株产量影响差异的大小依次为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生物产量有效分枝数百粒重生育期株高,7个性状可被分为3类,分别为产量性状因子、熟期因子和分枝因子等3个综合指标;综合指标间的聚类分析表明,可选择单株粒数、有效分枝数和百粒重3个指标评价大豆材料的高产潜力。研究结果可为大豆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150份大豆材料各类群性状之间的差异较明显,可指导大豆高产育种,高产选育过程中应注重选择单株粒数、有效分枝数和百粒重较高的品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冬性小黑麦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关系及筛选综合性状优异的冬性小黑麦种质,为冬性小黑麦育种、亲本选配及重要性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113份冬性小黑麦8个表型性状采用Shannon-Wiener’s多样性指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参试冬性小黑麦种质8个表型性状在连续2年的频次分布规律,分析各性状利用相关性及性状间关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构建冬性小黑麦种质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聚类分析明确参试材料的分类。【结果】 8个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3.02%,单株籽粒产量、千粒重、每穗粒数、单株穗数、穗长、株高的变异系数超过10%,其中单株籽粒产量最大为18.01%,粒宽最小为5.09%;各性状遗传力均在85%以上;各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33~2.24,单株籽粒产量遗传多样性最高,粒长的遗传多样性最低;各性状存在着不同的相互关联,单株籽粒产量与每穗粒数、千粒重、穗长、粒长、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穗数与千粒重、每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到了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0.43%,第一主成分是籽粒产量主成分与单株籽粒产量、每穗粒数、千粒重有关,第二主成分是籽粒形态主成分与粒长和粒宽有关,第三主成分是株高主成分与株高和穗长有关;聚类分析将参试材料分为4类,第一类包含12份材料,属于高秆型材料,第二类包含40份材料,属于多穗型材料,第三类包含30份材料,属于高产型材料,第四类包含31材料,属于大粒型材料。【结论】 冬性小黑麦综合性评价筛选出表现优良籽粒高产型小黑麦11份。参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综合评价较好,可有效补充小黑麦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9.
《天津农业科学》2017,(3):76-80
以晋旱125×(昔野×501)杂交组合的亲本及后代群体为试验材料,对其株高、主茎节数、茎粗、结荚高度和有效分枝数5个株型性状和株质量、主茎荚数、分枝荚数、一粒荚数、二粒荚数、三粒荚数、四粒荚数、瘪荚数、总荚数、虫食数和百粒质量11个产量性状与单株产量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株型性状和产量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从大到小为总荚数、株质量、二粒荚数、主茎荚数、三粒荚数、分枝荚数、茎粗、主茎节数、一粒荚数、结荚高度、株高、百粒质量、虫食数、有效分枝数、四粒荚数和瘪荚数。17个性状中,可以提取出5个主成分,其中,荚型因子影响最大,其次是株型因子。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不同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50份黑龙江省大豆品种的株高、底荚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的大豆品种底荚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的变异幅度较大,株高、百粒重等性状的变异幅度较小;各积温带的品种性状变异幅度存在很大差异,第四积温带的大豆品种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类型;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分为3个组群,第Ⅲ组的大豆品种产量相关性状表现优于其他组群的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提高大豆新品种(系)农艺性状的选择效率提供帮助,为区域性大豆品种更新和筛选及高产栽培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2个春大豆新品种(系)为材料,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简单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大豆有效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1.64%,生育天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3.33%;产量与单株粒数、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荚数、株高、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呈正相关,与生育天数、结荚高呈负相关;从主成分分析看,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94.356 7%。[结论]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主茎节数、百粒重、结荚高、株高的变异系数较大;大豆产量和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单株粒重密切相关;产量的构成主要性状有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结荚高、株高、单株粒重、每荚粒数。在选择大豆品种时应注意产量高和生育期、株高适中的品种,要着重对第1、2、3主成分的综合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开展套种模式下春大豆新品种选育和大豆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2个春大豆新品种(系)为材料,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简单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大豆有效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82.82%,生育天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3.31%;产量与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荚数呈显著相关,与株高、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百粒重呈正相关,与结荚高呈负相关;从主成分分析看,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93.034 4%。[结论]产量构成的主要性状有生育天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株高、有效分枝数、百粒重。在选育适合套种大豆育种亲本选配时,应着重对以上农艺性状进行综合性选择。在套作条件下选择品种时,宜选择植株高度适宜、生育期较长、分枝多、单株荚数多、单株粒数多和百粒重高的耐阴性品种,然后通过播期调整、肥水控制来促进营养生长,提高有效分枝以及单株荚数,保证较高的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实现增产。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山西省大豆分类特性及农艺性状差异,研究基于2016—2017年山西省多点区域试验的10个品系大豆,分析了其农艺性状差异,并进行了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可为山西省高产大豆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大豆主茎节数、株高和单荚粒数的变异系数较小;产量与有效分枝和单株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荚粒数、百粒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了株型性状因子、产量性状因子、单荚粒数、百粒质量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高达93.1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0个品系划分为3大类,并分别指出了提高产量的途径。研究结果揭示了山西省不同地域有代表性的大豆品系在同一地区的差异及分类关系,对指导山西省大豆良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不同大豆种质资源在新疆生态区的表现。【方法】以27份国内大豆种质资源为材料,测定11个主要农艺性状并进行变异系数、相关性、主成分、通径及聚类分析,综合评价其在新疆生态区的表现及产量。【结果】大豆主要数量性状具有丰富的变异,其变异系数达8.3%~78.8%。有效分枝数变异系数最大,百粒重变异系数最小。产量与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底荚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底荚高度与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总共提取了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5.98%,影响产量的主要性状有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建立产量与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粒重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Y=-1 989.985+39.429X8+150.432X10+23.137X9,决定系数为R2=0.887。单株粒数(0.863)和单株粒重(0.739)在决定大豆产量中较百粒重(0.155)更为重要。系统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为15水平上将供试材料划分为七大类群,第I、III和VI类群株高83 cm左右、生...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发掘和有效利用贵州大豆优异种质资源,以贵州150份农家品种和选育的品种(系)为材料,采用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和聚类分析对数量性状(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百粒重、荚长、株高、主茎节数和生育日数)与质量性状(粒色、种皮光泽、脐色、粒形、花色、茸毛色、株型、叶形、荚熟色、生育习性、结荚习性和荚形)共19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9个性状变异类型多样,多样性指数为0.16~2.06,平均为1.28。7个数量性状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99,以有效分枝数最大(2.06),荚长最小(1.85);变异系数为8.62%~35.04%,平均为18.93%。12个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86,以荚熟色最高(1.50),生育习性最低(0.16),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大于质量性状。不同区域大豆的多样性指数变异丰富,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75~1.27,同一性状不同区域的多样性指数差异也较大。基于19个性状的聚类,将150份资源划分为6簇,簇Ⅰ有10份材料,株高和荚长的值最大;簇Ⅱ有31份资源,单株有效荚数、有效分枝数和生育日数的值最小;簇Ⅲ有43份资源,主茎节数最多,百粒重最低;簇Ⅳ有35份资源,以白花、棕毛、卵圆叶形为主;簇Ⅴ有7份资源,单株有效荚数和有效分枝数最多,主茎节数最少,荚长最短;簇Ⅵ有24份材料,株高最低,百粒重最高,生育日数最长。贵州大豆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籽粒型芸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5个芸豆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旨在筛选出农艺性状较好的芸豆品种,并揭示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及多样性,为芸豆遗传育种提供优良种质资源及理论参考。本研究以35个芸豆品种为材料,记录并测定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单株荚数、荚长、单荚粒数、百粒重、单株粒重、小区产量这10个农艺性状,并运用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对所得农艺性状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10个农艺性状中,百粒重变异系数最大(37.01%),生育期变异系数最小(4.61%)。小区产量与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荚长、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通过降维将10个农艺性状综合成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8.558%,这四个主成分是生长因子(52.792%)、产量因子(16.603%)、主茎分枝因子(12.964%)、单株粒重因子(6.199%);从农艺性状综合主成分看,中芸5号、BY1602、引2、中芸6号及龙12-2578在综合主成分得分中居前5位,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当聚类距离为5时,把35个品种聚为四类,第Ⅰ、Ⅱ、Ⅲ、Ⅳ类分别包括8个、2个、2个、23个品种。因此,芸豆百粒重受基因型和环境影响最大,生育期受基因型和环境影响最小;中芸5号、BY1602、引2、中芸6号及龙12-2578综合农艺性状良好;各类群之间的农艺性状有较大差异,芸豆育种亲本材料的选择需充分考虑主成分的互补及遗传距离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的小豆品种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振兴 《农学学报》2015,5(9):57-63
为了简化小豆品种综合评价体系,采用主要性状的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对30个小豆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1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在26.38%~5.66%之间,其中主茎分枝的变异系数最大,荚长的变异系数最小。相关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全生育期、生育后期、株高、主茎分枝、单株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11个主要性状可用5个主成分来表述(累积贡献率达92.3955%)。主成分聚类,筛选出单荚粒数、单株荚数、主茎分枝、生育前期、株高和百粒重6个因子来代替原有的11个性状指标,简化了小豆品种综合评价体系。经综合评价,唐山本地的2个品种排在前2位,来自东北的几个品种位居最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对北疆复播大豆新品种进行了选育,为大豆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1个超早熟大豆新品种(系)为材料,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简单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复播大豆单株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8.9%,生育天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4.02%;单株生物产量与单株粒数、主茎节数、茎粗、生育期呈正相关,与百粒重、单株有效荚数、结荚高度、株高呈负相关;从主成分分析看,前6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95.2294%。【结论】产量构成的主要性状有生育天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株高、有效分枝数、百粒重。在选育适合北疆复播大豆育种亲本选配时,应着重对以上农艺性状进行综合性选择。在麦后复播条件下选择品种时,宜选择植株高度适宜、生育期较长、分枝多、单株荚数多、单株粒数多和百粒重高的耐阴性品种,然后通过播期调整、肥水控制来促进营养生长,提高有效分枝以及单株荚数,保证较高的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实现增产。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蚕豆地方品种产量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北省211份蚕豆(Vicia faba L.)地方品种的8个产量性状进行了测定,通过频数分布、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研究了其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地方品种产量性状变异范围较大,株高、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荚粒数、粒长、粒宽、百粒重和单株产量的变异范围分别为52.6~135.5 cm、1.6~8.0个、6.1~33.3个、1.2~2.6粒、5.1~10.2 cm、1.1~1.9 cm、42.5~88.6 g、7.0~29.7 g,均值分别为100.9 cm、3.9个、14.7个、1.8粒、6.7 cm、1.6 cm、65.2 g和15.8 g。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单株产量和有效分枝数呈正相关,与百粒重、单荚粒数和荚长呈负相关。有效分枝数与单株荚数和单株产量呈正相关,与单荚粒数和荚长呈负相关。单株荚数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与单粒荚数、荚长、百粒重呈负相关。单荚粒数与荚长和单株产量呈正相关,与百粒重呈负相关。单株产量与荚长、荚宽、百粒重呈正相关。荚宽与百粒呈正相关。聚类分析表明,211份地方品种聚为3类。以上结果可为充分利用湖北地方品种进行蚕豆遗传育种与亲本选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加强蓖麻种质资源开发和利用,在对筛选出的50份优异蓖麻种质材料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了5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91.018%。5个主成分分别反映产量构成、植物长势、蒴果数、株高和百粒质量。把50份蓖麻种质聚类并划分为3大类群,第I类资源的单株生产力表现最低,可用于选育矮秆密植型品种;第II类资源百粒质量在3类材料中最高,表现较好,可用于选育大粒型品种;第III类资源的主穗蒴果数、单株有效穗数、单株蒴果数等性状都最高,单株生产力表现最好,可用于选育高产、中粒型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