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棉花立枯病和红腐病是新疆棉区主要的两种苗期病害,获得强致力菌株,筛选针对两病的抗病品种及防病药剂。【方法】研究用分离自新疆天山以南各棉区的30个立枯丝核菌菌株和30个串珠镰刀菌分别对感病品种(冀棉11)进行人工接种后对上述菌株进行致病力比较。【结果】在两种病原菌间和种内的不同菌株间均存在显著的致病力差异;30个立枯丝核菌菌株中,强致病力菌株有8株,占总数的26.7%;30株串珠镰刀菌菌株中,强致病力菌株有6株,占总数的20%;两种病原菌之间立枯丝核菌的致病力极显著高于串珠镰刀菌;两种病原菌中,不同地区来源的菌株间存在显著的致病力差异,南疆四地中,来源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菌株致病力相对较强,来源于克孜勒苏自治州的菌株致病力相对较弱,同一地区的同一病原的不同菌株间也存在显著的致病力差异。【结论】新疆天山以南棉区立枯丝核菌的致病力极显著地高于串珠镰刀菌;两种病原菌间及种内不同地区来源的菌株间均存在显著的致病力差异。  相似文献   

2.
1996~ 1997年从新疆各植棉区采集表现烂种、烂芽和烂根的病样 15 48份 ,共分离出1187个菌株 ,其中以丝核菌和镰孢菌出现频率最高 ,分别占菌株总数的 42 .0 %和 42 .9% ;其次是链格孢菌和根霉 ,黑色根腐病菌、腐霉和毛霉等出现频率较低 ;丝核菌中 ,立枯丝核菌占绝对优势。立枯丝核菌中 ,AG 4为优势菌群。已鉴定出 5种镰孢菌 :禾谷镰孢菌 (Fuariumgraminearum)、茄病镰孢菌 (Fusarium solani)、半裸镰孢菌 (Fusarium semitectum)、锐顶镰孢菌 (Fusarium acuminatum)和串珠镰孢菌 (Fusarium moniliforme) ,一般前两者较常见。致病性测定证明 ,立枯丝核菌的 AG 4致病力最强 ,黑色根腐病菌次之 ,镰孢菌的致病力较低 ,链格孢菌、根霉和毛霉的致病力弱。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滇重楼内生菌的多样性及其抗菌能力,采用切块法分离内生菌,采用形态学观察法初步鉴定内生真菌,采用对峙试验法分析内生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从滇重楼植物中分离到98株内生真菌,经微生物学形态观察,初步鉴定归属于4个目,6个科和12个属。分别是根霉属(Rhizopus)、镰孢菌属(Fusarium)、丝核菌属(Rhizoctonia)、束丝菌属(Ozonium)、组丝核菌属(Sclerotium)、青霉属(Penicillium)、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梳霉属(Kickxella)、筒孢霉属(Cylindrium)、刚毛孢属(Pleiochaete)、小单头孢霉属(Acremoniella)及孔球孢属(Gilmaniella)。对植物土传病原菌立枯丝核菌、尖孢镰刀菌和烟草黑胫病菌有抑菌效果的共有8株,其中PPC-78和PPC-43对供试病原菌的抑菌效果最强,PPC-43对立枯丝核菌、尖孢镰刀菌和烟草黑胫病菌菌丝生长的抑菌率分别为88.76%、93.67%和82.31%,而PPC-78的抑制率分别是93.55%、100.00%和95.88%。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4种高寒草地植物的内生真菌多样性进行研究,并对抑菌活性菌株进行筛选。[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玛曲草原上的线叶嵩、披碱草、异穗苔草和醉马草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并以棉花立枯丝核菌(R-1)、小麦根腐长孺孢(B-1)、终极腐霉(P-1)和黄瓜枯萎病菌(F-1)作为试验菌对分离的内生真菌进行了抑菌活性筛选。[结果]从上述4种植物中共分离到45株不同的内生真菌菌株,其中38株对至少一种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其中有2株内生真菌对棉花立枯丝核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13株对小麦根腐长孺孢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黄瓜枯萎病菌抑制作用较普遍,但不明显;仅1株对终极腐霉有较强抑制作用,其余均不明显。[结论]该研究获得了具有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了云南省23个县市蚕豆苗期根病病原菌的区系组成和优势种的分析。病原区系当中以镰刀菌为主,立枯丝核菌占极少数。镰刀菌的优势种是尖孢镰刀菌,其次是燕麦镰刀菌及其专化型,再其次是串珠镰刀菌和茄镰刀菌。至于木贼镰刀菌、拟枝孢镰刀菌及禾谷镰刀菌亦只占极少数,属于次要病原。但拟枝孢镰刀菌作为蚕豆苗期根病病原菌,还是首次报道。尖孢镰刀菌、燕麦镰刀菌、串珠镰刀菌、木贼镰刀菌、禾谷镰刀菌皆引起基腐病。茄镰刀菌、拟枝孢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引起根腐病,还有一部份燕麦镰刀菌和少数尖孢镰刀菌引起基腐萎蔫症状。致病性测定证明各种病原菌都有致病力。致病力最强的是立枯丝核菌,尖孢镰刀菌和拟枝孢镰刀菌。茄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致病力居中。禾谷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致病力很弱。蚕豆根病是云南省蚕豆上极为严重的病害问题。其中尤以苗期根病造成的损失最大,成为历来保持蚕豆稳产高产的限制因素。例如,1983年东川市有4000亩蚕豆发病,占蚕豆播种而积的67%。死亡率由10~100%不等。其它蚕豆主产区如昆明、武定、楚雄、玉溪、曲靖等地也很严重。为了搞清发病的原因和发病的规律,自1982年冬季开始,我们在省内部份重病区的昆明、呈贡、嵩明、宜良、玉溪、通海、安宁、武定、楚雄、南华、大姚、禄丰、大理、弥度、巍山、宾川、永平、漾濞、永胜、鹤庆、丽江、曲靖、东川等23个县市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6.
采用组织块分离法,从药用植物连翘的报、茎、叶中分离出内生菌136株,其中真菌71株,细菌42株,放线菌23株;以烟草赤星菌,苹果干腐病,棉立枯病菌,茄腐皮病镰孢霉,革燕麦镰孢霉5种植物病原菌作为靶标菌,测定了连翘内生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连翘中有比较丰富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内生菌,并初步筛选出了9株抗菌活性高的内生真菌、7株内生细菌和4株内生放线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石竹茎腐病病原菌,以期更好地防治此病害。[方法]使用常规植物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离和鉴定病原菌,并研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石竹茎腐病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立枯丝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为7~8,最适生长的碳源为麦芽糖、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是蛋白胨;尖孢镰刀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为7~9,尖孢镰刀菌在果糖和蔗糖中生长速度最快,葡萄糖最不利于其生长,最适氮源为蛋白胨。[结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共同侵染石竹引起石竹茎腐病。这2种病原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8.
甘肃豌豆根病的病原菌种类及致病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甘肃豌豆根病病原真菌为豌豆丝囊根腐霉(Aphanomyces euteiches Drechs),根串珠霉(Thielaviopsis basicola(Cerk & Br.Ferr.),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 Trow)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丝葚霉B(Papulospora sp. B),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黑色不产孢菌(Black steile fungus),镰刀菌(Fusarium sp.),丝葚霉A(Papulospora sp.A),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10种病原真菌的总侵染株率91.3%,其中豌豆丝囊霉侵染株率62.5%,其余9种病原真菌侵染株率37.3%。分别用豌豆丝囊根腐霉,根串珠霉、终极腐霉、尖抱镰刀菌、丝葚霉B、腐皮镰刀菌、黑色不产孢菌、镰刀菌、丝葚霉A、丝核菌给豌豆植株茎基部接菌,病情指数分别为84.4、61.5、45.0、51.6、80.1、68.3、51.7、50.9、41.6、20.4。植株干重较对照减少依次为56.8%、47.0%、44.6%、36.7%、22.0%、12.2%、20.0%、8.8%、10.2%、24.0%。  相似文献   

9.
先正达亮盾     
<正>产品介绍先正达亮盾是由咯菌腈和精甲霜灵两种有效成分科学复配而成的杀菌剂,其中咯菌腈可防治串珠镰孢、禾谷镰刀菌、尖孢镰刀菌、立枯丝核菌、稻德式霉菌,精甲霜灵可防治层出绵霉、稻腐霉菌,该产品可全面防治苗期病害。  相似文献   

10.
选用8种药剂,采用生长速率法对刺五加苗期立枯病主要病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和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进行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40%甲霜·福美双WP、17%多·福ZX对立枯丝核菌和腐皮镰刀菌的菌丝生长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70%噁霉灵WP、50%福美双WP对立枯丝核菌的生长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50%多菌灵WP、80%代森锰锌WP对腐皮镰刀菌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