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是中国西北荒山造林的主要树种,对9个种群油松生长节律进行研究。【方法】采用Logistic方程对油松各种群苗高、地径生长过程进行拟合。【结果】油松各种群1年生苗高、地径生长与Logistic方程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显示出相关性;各种群苗高、地径生长都符合"慢-快-慢"的"S"型生长曲线;苗高与地径存在异速生长现象,苗高较地径早进入速生期。根据Logistic方程将油松各种群生长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生长前期、速生期、生长后期;不同种群苗高、地径进入速生期的时间不同,苗高为第26~36天,地径为第26~61天;各种群速生期持续时间占整个生长过程的2/5以下,但速生期生长量占整个生长期生长量的比重不同,苗高变化于48.53%~58.48%,主要集中在56.87%~58.48%,地径占57.59%~57.98%。各种群的苗高、地径生长量与方程拟合的理论生长量间均显示极显著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719和0.9899。各种群苗高、地径速生期生长量与理论生长极值k间均显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173和0.9999。【结论】利用Logistic方程可以准确估测油松生长量以及划分各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2.
以阿月浑子1a生实生苗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期观测阿月浑子苗高、地径生长,并用Logistic方程、Compertz模型、幂函数、指数函数、二次曲线、韦布尔函数等数学模型对苗高、地径生长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①用Logistic方程模拟阿月浑子1a生实生苗苗高和地径年生长状况的相关系数和拟合度最高;②阿月浑子苗木属全期生长型,苗高、地径生长均符合"S"型生长曲线,年生长可划分为生长初期、速生期和硬化期3个时期,速生期苗高及地径生长量分别占总生长量的59.27%和45.58%;③阿月浑子地径生长速生期起始时间比苗高生长速生期起始时间提前7d,结束时间滞后高生长9d。  相似文献   

3.
云南松不同种源1年生播种苗木生长节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南林业大学苗圃地对云南松主分布区范围内7个种源的苗木地径、苗高生长量进行定期观测,采用Logistic方程对各种源苗木的生长进程拟合,分析不同种源1年生苗木的生长节律。结果表明:地径、苗高生长均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节律,符合"S"型生长曲线,且拟合准确度较高;根据拟合后的方程,获得物候参数,将地径、苗高1年生长划分为生长前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3个阶段。地径和苗高在不同生长阶段开始、结束和持续的时间上具有差异,存在异速生长现象,苗高较地径更早进入速生期;地径生长持续时间和日均生长量在生长前期、速生期、生长后期分别为82~111、81~108、6~62 d,0.003~0.008、0.011~0.027、0.004~0.017 mm;苗高分别为33~61、60~86、80~133 d,0.115~0.197、0.231~0.475、0.044~0.163 mm。速生期所占时间虽然短,但生长量所占比例却最大,地径、苗高速生期生长占年生长期的1/3,而生长量达到年生长量的57%以上,其中地径速生期日均生长量是其他2个阶段的1.3~3.6倍,苗高速生期日均生长量是其他2个阶段的2.0~6.1倍。实测地径、苗高的生长和理论生长极值k拟合度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703 1和0.998 9,地径、苗高在速生期的生长量与Logisic方程线性回归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9和0.999 9。说明云南松不同种源的生长符合"S"生长曲线,且用Logistic方程指导云南松苗木培育具有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年生云南松苗期生长动态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a生云南松苗高和地径的定株、定期观测数据,采用Logistic方程对其生长过程进行拟合,根据其中参数分析生长动态规律。结果表明:(1)地径生长符合"S"型曲线,呈现"慢-快-慢"节律;苗高生长符合双"S"型曲线,呈现"慢-快-慢-快-慢"节律。(2)根据生长量变化规律,苗高生长过程可分为出苗期、速生期Ⅰ、过渡期、速生期Ⅱ和生长后期;地径生长过程可分为生长前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3)苗高两个速生期为23~34d和89~150d,两个速生点时间为第28天和第120天;地径速生期为141~211d,速生点时间为第176天。(4)苗高、地径的累积生长量均在速生期最大,分别占理论上限值的58.37%和57.85%。(5)苗高、地径的生长表现出异速现象,150d之前苗木主要进行高生长、150d之后则以地径生长为主。  相似文献   

5.
苦楝不同种源苗期生长性状和生长节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观测苦楝10个种源生长性状,分析苗高、地径和冠幅的生长节律,采用Logistic方程拟合其苗高、地径和冠幅生长过程。结果表明,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为0.969~0.998,符合"S"型生长曲线;不同苦楝种源在苗高、地径和冠幅的物候期和生长参数上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各种源前期生长量小于后期;不同种源速生期起始时间变动幅度为5—6月,最早与最晚时间在种源间相差20 d左右;速生期结束时间变动幅度为8—10月,最早与最晚时间在种源间相差50 d左右;速生期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比例均在58%以上,速生期生长量最大种源约为最小种源的2倍左右;地径和冠幅速生期起始时间相差不大,且均早于苗高;冠幅速生期结束最早,其次是苗高,最晚为地径;在速生期起始时间上,北方种源早于南方种源,在速生期结束时间上,北方种源晚于南方种源。  相似文献   

6.
在信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苗圃内,按周(7 d)对光皮木瓜2年生苗苗高、地径和平茬苗木苗高、地径的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生长节律,并利用Logistic曲线拟合生长过程。结果表明:用Logistic方程拟合生长过程其回归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导出的连日生长量变化速率曲线的拐点对苗高、地径生长时期的划分与定期观察结果基本相符;苗高、地径的生长节律基本一致,均存在着明显的速生期,但2年生苗地径的速生期起始时间要晚14 d左右;平茬苗木苗高和地径的净生长量高于2年生苗,增幅不大,但明显高于1年生苗的苗高和地径;根据拟合值与实际观测值相结合,可以将苗木的生长过程划分为生长前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3个时期,并根据不同阶段的生长特性提出相应的育苗措施。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源文冠果1年生苗生长节律及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文冠果苗期生长规律,以内蒙古赤峰市乌丹镇、坤都镇和天山镇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河北张家口市蔚县的1年生实生苗为材料,观测分析不同种群苗木生长节律及变异。结果表明,种源间及种源内苗高、地径、主根长、根、茎生物量、根茎比均差异极显著,各性状都是陕县最高;苗高及地径生长均呈“慢-快-慢”的“S”型曲线,Logistic方程均达极显著拟合水平。苗高、地径速生期分别是31~47d和24~44d,速生期内日均生长量分别为0.42cm和0.06cm。陕县和蔚县种源速生期持续时间较长,各生长阶段净生长量也是陕县和蔚县较高。在北京开展文冠果造林可以重点考虑陕县和蔚县种源。  相似文献   

8.
为花榈木苗木的科学培育管理和培育优质壮苗提供理论依据,利用 Logistic方程拟合方法,对花榈木1年生实生苗木的苗高和地径的年生长发育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榈木苗木的年生长量呈明显的慢-快-慢-快-慢”的生长发育节律。花榈木生长可划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4个阶段,出苗期为5月上旬至6月上旬,持续时间长;生长初期为6月中旬,持续时间短,仅10 d;速生期为6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持续时间长,生长量最大,占整个苗高生长量的56.46%、地径生长量的54.69%;地径比苗高提前10 d 进入速生期,持续时间比苗高短22 d,苗高在8月中下旬还有较大生长生,地径在8月中旬提前进入生长后期,苗高持续生长一段时间后在8月下旬进入生长后期。  相似文献   

9.
楸树无性系苗期年生长参数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楸树30个无性系苗期苗高和地径的年生长动态进行了调查,并用Logistic方程对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动态进行拟合,分析了年生长动态规律及生长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楸树无性系苗期年生长高度符合"S"型生长曲线。分别以苗高和地径划分苗木的年生长阶段,其苗高和地径的速生期持续时间分别为93~136 d和57~120 d,苗高、地径拟合值与苗高、地径实测值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746 3和0.816 8。无性系的苗高与速生期始期、速生期结束期与速生点、地径与速生期始期呈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柳树苗期年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杨斌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21(6):97-99,129
利用Logistic方程对柳树1a生扦插苗的苗高、地径年生长节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拟合效果显著,相关系数在0.90以上。并以此将柳树扦插苗的生长过程分为成活期、生长前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4个时期。柳树幼苗的年生长量表现出明显的“慢快慢”节律,速生期内的苗高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60.5%,地径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64.0%。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育苗质量,通过测量园林树种金黄熊猫1年生播种苗高和地径生长量的变化,研究了金黄熊猫播种苗的生长规律,用Logistic生长曲线对苗高和地径生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金黄熊猫播种苗高和地径生长用Logistic方程拟合,回归线达到极显著水平,根据Logistic方程计算结果,将金黄熊猫播种苗的生长期划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苗高的速生期持续时间为75 d,占总生长时间的27.78%,净生长量却占总生长量的64.73%。地径的速生期持续时间为90 d,占总生长时间的35.71%,净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63.94%。因此,可用Logistic生长曲线拟合金黄熊猫播种苗高和地径生长的变化,为金黄熊猫苗木育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云南樱桃优良单株广州樱1年生组培苗开展生长节律研究,通过生长曲线拟合,划分并探讨其生长阶段,为组培苗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广州樱组培苗苗高和地径生长节律均呈"慢—快—慢"生长趋势,Logistic方程拟合程度高.苗高和地径均出现2个不连续生长高峰,6月苗高生长量最大达33.0cm,9月地径生长量最大达2.4mm.苗高速生期(2016年5月30日至9月3日)历时97d(占总生长时间39.6%),苗高净生长量96.3cm(占总生长量64.5%);地径速生期(2016年5月16日至10月1日)历时139d(占总生长时间56.7%),地径净生长量8.3mm(占总生长量76.1%).  相似文献   

13.
研究圆齿野鸦椿幼苗年生长节律,为制订合理的苗期管理制度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圆齿野鸦椿一年生苗的苗高、地径生长状况进行持续观测,并利用Logistic、Gompertz模型及其最优组合模型对幼苗苗高、地径年生长规律进行拟合与分析。结果表明:圆齿野鸦椿幼苗苗高与地径生长节律符合"S"型曲线生长的一般规律,Logistic、Gompertz模型和最优组合模型均能较好的模拟圆齿野鸦椿幼苗的年生长节律,但Logistic模型的拟合度(R2)较Gompertz模型拟合度更高,其对苗高、地径的拟合度分别达到0.988、0.985,而最优组合模型能够进一步提高拟合精度。圆齿野鸦椿幼苗生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苗高出现2次生长高峰,地径出现3次生长高峰,苗高速生期持续64 d左右,速生期生长量占全年生长量的45.36%,地径速生期持续166 d左右,速生期生长量占全年生长量的55.28%,利用Logistic模型,并结合苗木实际生长情况,将圆齿野鸦椿一年生苗年生长划分为4个时期: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并提出各个时期的关键育苗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湿加松10个无性系苗期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动态进行调查,并用Logistic方程对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动态进行拟合,分析雨热同期湿加松的生长动态规律及生长参数。结果表明:湿加松无性系苗期年生长高度符合"S"型生长曲线。以湿加松地径和苗高划分其苗木的生长阶段,则地径和苗高的速生期持续时间分别为94~125 d和60~77 d。  相似文献   

15.
闽楠不同种源苗期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闽楠11个种源一年生实生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个种源的苗高生长节律均呈现出"慢-快-慢"的"S"型趋势,生长高峰期出现在5月和9月,个别种源的第2次生长高峰期出现在10月;地径生长则并未表现出典型的"S"型生长规律,地径的2次生长高峰期均比苗高晚1个月;各种源苗高、地径Logistic方程拟合精度高。采用有序聚类分析法,结合苗木的生长特性,闽楠11个种源苗高和地径生长均可划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4个阶段。苗高速生期净生长量占全年生长量的55%以上,地径速生期净生长量占全年生长量的34%~48%。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1个种源的苗高和地径存在显著差异。对各种源的苗高和地径进行聚类分析,可分成3类:第1类为速生种源,包括广西富川和广西资源;第2类为中生种源,包括贵州从江、贵州思南、湖北来凤、湖南祁阳、湖南永顺、江西崇义、江西井冈山、福建南平;第3类为慢生种源,如湖南沅陵种源。  相似文献   

16.
毛白杨种内杂交无性系苗期生长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0 个毛白杨种内杂交无性系为材料,对无性系苗期苗高生长进行Logistic 模型构建,探讨不同无性系苗期 生长过程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毛白杨种内杂交无性系苗高生长呈“S冶型曲线,利用Logistic 方程进行拟合,拟合 系数超过0.887。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变异来源毛白杨种内杂交无性系苗高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 0.01)。 毛白杨种内杂交无性系平均速生点为第176 天,平均速生期持续时间为44 d,速生期平均苗高总生长量为31.43 cm,速生期内苗高日生长平均值为0.72 cm。极值k 与苗高年生长实测值呈极显著正相关,k 值可以作为苗期苗高 生长的评价指标。苗高最终生长量与速生期内平均生长量达极显著正相关,表明毛白杨苗期苗高生长与速生期平 均生长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红椿不同种源的苗期生长节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揭示红椿Toona ciliata 18个种源的苗期生长规律,为培育优质红椿苗木和选择优良种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红椿18个种源一年生苗木的苗高和地径进行定期观测,利用SPSS进行方差分析,获得遗传变异系数,并利用Logistic方程对苗高和地径进行曲线拟合,估算生长参数,分析苗高、地径与地理及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结果】红椿苗期苗高和地径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43.31%和36.25%;参试种源苗高和地径生长的地理变异以经度控制为主。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均呈现"慢-快-慢"的"S"型生长曲线模式;在观测期间,苗高与地径生长都出现2次高峰;不同种源红椿生长性状的Logistic方程拟合决定系数为0.971~0.998,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可将红椿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分为生长前期、速生期及生长后期3个阶段。参试红椿种源在各个时期的起始及持续时间存在差异。【结论】红椿苗高和地径遗传潜力大。不同种源生长性状的地理变异趋势明显,采种点由东到西苗高及地径生长变快。苗期生长节律存在显著差异。在速生期中,华中及华东地区种源苗高和地径快速生长持续时间较长,但生长量较小,并且年总生长量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厚朴不同种源苗期苗高、地径的生长规律及物候期参数和生长参数特征,为厚朴幼苗生产管理和优良种源筛选提供参考。【方法】对15个不同种源及2个种源区厚朴幼苗在苗期的生长状况进行连续观察,并用Logistic方程对其生长动态过程进行拟合,获得苗高、地径、物候期与生长特征参数。【结果】厚朴不同种源间苗高生长节律基本一致,速生期起止时间和持续时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线性生长始期、线性生长末期和线性生长持续期最多分别相差21,22和18 d,线性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55%以上,该时期为幼苗生长的关键期;种源间幼苗地径的线性生长期、最大线性生长速率、线性生长速率均存在较大差异;苗高与线性生长始期、线性生长末期、最大线性生长速率、线性生长速率、线性生长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地径与后三者及苗高呈极显著相关,线性生长始期和线性生长末期共同决定线性生长期和线性生长量。种源A区厚朴幼苗的苗高线性生长期比种源B区长15 d左右,种源A区厚朴幼苗的苗高和地径的最大线性生长速率、线性生长速率和线性生长量均高于种源B区。【结论】用Logistic方程可以拟合厚朴幼苗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动态,建议在幼苗线性生长期加强肥水管理,延长该生长期,促进线性生长量,提高线性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百分率。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析施肥对白桦苗期年高生长节律的影响,以30个白桦无性系1年生盆栽苗木为试验材料,利用前期筛选的施肥配方对其分别进行间隔7、14、21 d/次的施肥处理,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自5月1日至9月29日,每隔15~18 d进行1次苗高调查。针对调查的所有苗高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利用方程分别对不同施肥处理下各无性系的苗高生长曲线模型进行拟合,Logistic根据曲线模型预测的速生期各参数变化规律,分析施肥促进白桦高生长的机制。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之间、各无性系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施肥处理与无性系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各处理下白桦无性系苗高生长均符合"S"形曲线模型,各处理下及各无性系的Logistic方程拟合系数均高于0.97。由施肥与对照处理下苗高生长模型参数比较可知,施肥显著促进白桦高生长的机制是延长了速生期的生长时间,增加了速生点处生长速度,提高了速生期苗高的生长量及日生长量。3种处理中以处理1效果最好,其苗高实测值较对照提高了62.89%;各无性系对施肥的响应存在差异,有的无性系喜肥、有的耐瘠薄,而无性系W11、W5的适应性较强,在各种肥力条件下均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20.
以引种自宜昌五峰的银鹊树为试验对象,在鄢陵龙源苗圃内对银鹊树幼苗进行不同月份的苗高、地径和叶片生长量的调查,分析其幼苗的生长规律,并利用Logistic曲线和S型方程曲线拟合银鹊树幼苗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银鹊树的苗高和地径增长均呈"S"型曲线,6~7月为苗高生长的高峰期,占全年总生长量的25.2%;8~9月为地径生长的高峰期,占全年总生长量的27.2%。与"S"型曲线相比,Logistic曲线更适合描述银鹊树苗高和地径的生长过程,拟合的生长曲线可预测银鹊树幼苗的生长状况,从而为育苗工作和园林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