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长春地区农业生产中使用普通塑料地膜导致农田土壤污染现状,进行了普通地膜、不同种类可降解地膜和露地对照玉米田间试验,探讨可降解地膜对土壤水分、温度和玉米产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可降解地膜的土壤水分含量比普通地膜高1.08%~3.9%,在玉米的不同生育时期,可降解地膜处理、普通地膜处理比露地对照0~15cm土壤温度要高。可降解地膜在播种后10d的出苗率比普通地膜的出苗率高37.3%~47.6%;在播种后20d的出苗率比普通地膜的出苗率高18.1%~33.6%。可降解地膜处理比普通地膜处理玉米产量高3.1%。研究认为,长春地区以可降解地膜替代普通地膜应用于农业生产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不同厚度地膜对土壤物理性状及地膜残留量的影响,采用大田定位试验,连续4年对玉米田分别进行0.006 mm、0.008 mm(CK)、0.010 mm、0.012 mm厚地膜覆盖处理。结果表明:10~40 cm土层,随着地膜厚度的增加,土壤紧实度和土壤容重降低。0.010 mm、0.012 mm处理土壤容重比0.008 mm(CK)分别降低了1.25%、2.43%,而0.006 mm处理比CK提高0.76%。2玉米播种至大喇叭口期,0.006 mm、0.010 mm、0.012mm处理0~5 cm土层分别日均土壤温度比CK提高-0.90℃、0.23℃和0.40℃;5~10 cm比CK提高-0.50℃、0.19℃和0.28℃。且随玉米生育进程的推进,增温效应逐渐弱化。3在灌水第25 d,0~100 cm土层,0.006mm、0.008 mm、0.010 mm、0.012 mm处理土壤储水量分别为166.73 mm、170.42 mm、190.00 mm、195.97 mm,比灌水第5 d分别下降46.81%、45.75%、39.32%、37.62%。4在0~30 cm土层,残留地膜量浅层显著多于深层,面积小于4 cm2小块膜片数显著多于面积为4~25 cm2和≥25 cm2的中、大膜块。0.006 mm、0.008 mm、0.010mm、0.012 mm处理4年累计残膜量分别为79.03 kg/hm2、57.68 kg/hm2、50.32 kg/hm2、53.58 kg/hm2,0.006 mm处理残留量显著高于CK。综合分析连续覆盖不同厚度地膜对土壤物理性状及地膜残留量的影响,建议在农业生产中推广使用厚度0.008 mm以上的地膜。  相似文献   

3.
通过开展可降解地膜对比试验,探讨其降解性能及对土壤温度和棉花生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解膜品种降解性能尚不稳定,覆膜后60 d内,各降解膜土壤温度均介于露地对照和普通地膜对照之间,各降解地膜对土壤温度有显著增温作用;棉花前期生育进程与普通地膜差异不大,随着降解膜不同程度的降解,对进程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棉花产量与常规PE地膜相比,BH-1和CK-2处理棉花产量减产明显,与露地对照相比,CK-1和BH-2处理棉花产量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给可降解地膜材料的推广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比较了2种可降解地膜(麻地膜、液态膜)、普通塑料地膜和露地栽培对土壤水分、温度、养分的效应及对蚕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可降解麻地膜对土壤水分、温度和蚕豆生长的影响与普通塑料地膜相当,均使0~20 cm 土壤水分含量、地表及地下5 cm、10 cm 土壤温度、碱解 N、速效 P 和速效 K、有机质、叶绿素含量等明显高于露地对照(p <0.05),使蚕豆出苗率提高,生育进程加快,株高、有效枝和单株荚数增加,产量比对照提高21.65%;液态地膜在蚕豆生长前期地膜效应显著,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受到环境影响较大,降解加快,保温、保水效果差,与露地对照无显著差异。结论:麻地膜与普通塑料地膜在土壤保水、保温、养分增加及对蚕豆生长的影响方面均具有显著效果,且相互间没有明显差异,降解麻地膜可以替代普通塑料地膜应用于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地膜覆盖材料对旱区谷子的增产效果和机理,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地膜覆盖(白色聚乙烯地膜(WP)、白色可降解地膜(WD)和黑色可降解地膜(BD))对土壤水温、谷子叶片和群体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CK,露地)相比,各覆膜处理均使0~20cm土层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0~100cm土层的蓄水保墒能力有所增加。其中WP处理的地温日较差最大,增温效应最明显,WD、BD处理依次减弱。WP处理的0~20cm土层保水效果最好。各覆膜处理均使谷子生育前期0~100cm土层的蓄水保墒能力提高,为谷子的需水关键期提供了保障。2)各覆膜处理均较CK使谷子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其中,BD处理的叶片和群体水分利用效率表现最佳,WD较WP处理水分利用表现略差。3)各覆膜处理较CK均使谷子产量显著提高。BD处理产量最高,WP与WD处理产量相当。4)各覆膜处理中,BD处理的杂草防除效果最优,WP与WD处理效果相当。综上,在谷子田间生产中,黑色、白色可降解地膜具有替代普通聚乙烯地膜的可行性,黑色可降解地膜在水分利用和杂草防除方面表现更优。  相似文献   

6.
杨丽  王宗胜  刘杰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4):37-42,52
比较同一气候条件下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对胡麻生长的影响,为选择高效、环保的覆盖地膜材料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选用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转光膜、黑色地膜4种材料,对胡麻全生育期进行平膜全覆盖,以不覆膜露地条播为对照,比较不同材料覆盖对土壤含水率、胡麻经济性状、根系、生物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在土壤水分、根系指标、生物量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方面较露地处理表现出优势,苗期0~20 cm土层,转光膜、普通地膜、黑色地膜、生物降解膜处理的水分含量分别较CK高16.67%、15.29%、14.85%、7.75%.普通地膜处理的产量最高,为1548.52 kg/hm2,显著高于CK,各覆膜处理间没有差异,且转光膜、生物降解膜、黑色地膜处理与CK间无显著差异.普通地膜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7.25 kg/(hm2·mm),其次是转光膜处理,为6.60 kg/(hm2·mm),转光膜处理作为一种新型的地膜材料,为覆膜栽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不同覆膜材料对旱地农田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五种覆膜处理(T1: 0.01 mm普通聚乙烯地膜, T2: 0.01 mm降解地膜, T3: 0.007 mm降解地膜, T4: 0.006 mm降解地膜, CK: 裸地),研究不同覆膜材料对土壤水热状况、养分含量、以及春玉米产量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T1和T2处理的0~25 cm土层的土壤温度较其他处理高0.82~6.05℃,0~4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高于其他处理0.42%~ {4.44% }。在0~20 cm土层中,T2处理的土壤碳、氮含量及腐殖酸含量较其他处理高 {4.69%~ }59.24%。T1和T2处理下春玉米的产量指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CK处理(P<0.05)。并且T2处理的穗粗和穗粒数最高,秃尖率最低。研究表明,T2处理有助于改善旱地春玉米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可作为春玉米高产环保栽培的覆膜材料。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不同厚度的可降解膜、普通地膜和花育60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可降解地膜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M3光氧生物降解(透明),规格:900*0.006mm和处理M4光氧生物降解(银黑),规格:900*0.007mm,相比对照增加了单株结果数和饱果数,提高了百果重和百仁重,从而增加了花生产量,其中M3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27.3kg。  相似文献   

9.
旱地冬小麦渗水地膜覆盖下温度及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地膜创新产品———渗水地膜,以普通地膜及露地为对照,对渗水地膜覆盖下麦田的土壤温度、产量及水分生产率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渗水地膜在整个生育期内的保温、增温效果优于普通地膜,同时还可以降低午后极端高温,使土壤温度较为稳定;渗水地膜覆盖与普通地膜覆盖产量差异达0.01极显著水平,较普通地膜覆盖增产505.30 kg.hm-2,产量提高了13.20%;渗水地膜的水分生产率最高,露地最低。渗水地膜水分生产率比露地提高25.1%,比普通地膜提高8.6%。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地膜覆盖对地温和杂交谷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张杂谷10号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裸地栽培、白色/黑色普通地膜覆盖、白色/黑色可降解地膜覆盖5种处理研究地温、光合等指标。[结果]生育前期,白色、黑色覆膜处理分别提高0~20cm的平均地温约6和4℃,生育后期覆膜增温效果减弱。黑色地膜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高温胁迫。土层越深,日温差越小,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覆膜处理SPAD值均高于裸地。白色普通/可降解地膜处理Pn显著高于裸地栽培,分别高5.17、5.46μmol·m-2·s-1。黑色地膜处理可显著提高WUE,黑色普通/可降解地膜较裸地栽培分别高出7.78%、7.05%。覆膜处理较裸地栽培先于7~10d左右株高达最大值。黑色地膜增产效果最明显,其中黑色可降解地膜产量最高,为9 713.3kg·hm-2。[结论]与普通地膜相比,可降解地膜在生长后期逐渐分解,在土壤中的残留小,在张杂谷生产中替代普通地膜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何伟静  江洪  原焕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983-14985
在介绍土壤酶的来源与环境因子对土壤酶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土壤呼吸的酶促作用,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2种土壤分类体系的比较及其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分类是土壤学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笔者就土壤发生分类和土壤系统分类进行了详细比较,并对土壤分类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以扎龙自然湿地典型的芦苇沼泽生境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养分与土壤微生物特性在不同土层(0~15 cm,15~30 cm)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大,土壤有机质、全N、全P、水解性氮、速效钾、细菌、真菌、放线菌以及微生物量碳和氮质量分数、脲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均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从土壤中不同微粒及不同大小粒径等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方面进行了阐述,进而引入了土壤中的超微粒子——无机纳米微粒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并且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土壤温湿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方法]利用LI-cor8100土壤呼吸观测系统,连续观测2012年6月18~30日张掖绿洲农田的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温湿度;分析了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及土壤呼吸与土壤温湿度之间的关系;评价了现有的土壤呼吸模型。[结果]张掖绿洲农田的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该区域土壤呼吸速率与4 cm深度土壤温湿度的相关性最好;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之间的相关性要远远好于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水分之间的相关性。[结论]在土壤呼吸模型中,同时考虑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的土壤呼吸模型的模拟结果要好于只考虑土壤温度或土壤水分的土壤呼吸模型。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土壤消毒方法对日光温室土壤温度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垄沟式太阳能消毒、石灰氮结合太阳能消毒和垄鑫熏蒸土壤3种消毒方法对日光温室剖面温度和土壤营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垄沟式太阳能消毒提高土壤剖面温度高,速度快,对土传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土壤速效P、土壤速效K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0.5%和31%,而土壤速效N、有机碳的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17%、12%;施用石灰氮土壤速效P和土壤速效N分别比对照增加94%和52%,土壤速效K变化不明显,有机碳比对照降低15.8%;施用垄鑫处理土壤速效钾和土壤速效N分别增加10.7%和22.5%,土壤速效P变化不显著.垄沟式太阳能消毒对更深层的土壤养分含量影响比石灰氮结合太阳能消毒和垄鑫熏蒸土壤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从影响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因素、团聚体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和团聚体与养分流失的关系3个方面,综述了土壤团聚体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土壤改良剂对烤烟根区土壤微生态·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改良剂对烤烟根区土壤微生态及烟叶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研究烟田施用几种土壤改良剂对烤烟根区土壤pH、微生物和酶活性以及烤后烟叶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烟田施用土壤生态调节剂和微生物肥,可降低烤烟生育前期根区土壤pH,提高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土壤微生物总量,提高烤后烟叶评吸质量;施用腐植酸和硫磺可明显降低根区土壤pH和酶活性,增加土壤微生物总量,但对烤后烟叶香气质和香气量提高不明显,并且燃烧性变差。[结论]土壤生态调节剂和微生物肥改善了根区土壤微生态环境,提高了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19.
针阔混交林择伐作业后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LI8100土壤CO2排放通量的全自动测量系统,对择伐后林地10cm处的CO2通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土壤及各分室CO2排放通量与温度和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择伐作业后,林地表面CO2通量与土壤温度和湿度有着较好的相关性,土壤温度和湿度共同解释了林地表面CO2通量季节变化的68.10%~98.9%;枯枝落叶层CO2通量与土壤温度和湿度的相关性较差,土壤温度和湿度共同解释了枯枝落叶层CO2通量的12.60%~89.80%,难以确切说明枯枝落叶层CO2通量与土壤温度和湿度的相应关系;根系CO2通量与土壤温度和湿度的相关性较好,土壤温度和湿度共同解释了根系CO2通量的55.80%~96.70%;矿质土壤CO2通量与土壤温度和湿度的相关性较高,土壤温度和湿度共同解释了矿质土壤CO通量的40.30%~99.50%。  相似文献   

20.
土壤动物对土壤环境生物指示作用的研究已成为国际土壤生态学领域的热点和前沿课题。土壤线虫对土壤环境(化肥、农药、除草剂和重金属)污染的生物指示研究,土壤原生动物对土壤中残留的有机污染物、农药和重金属的污染诊断的应用,蚯蚓物种多样性作为土壤环境污染的指示生物研究,土壤螨类种类组成和密度与土壤环境的变化的研究等越来越被国内外学者重视。笔者阐述了土壤动物对土壤环境变化生物指示作用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