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筛选绿色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不同菌种对苗期番茄生长的最佳处理,以番茄幼苗为材料设置LB培养基、枯草芽孢杆菌、PD培养基、绿色木霉、PD和LB混合培养基、绿色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菌,共计6组处理。分析绿色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对番茄苗期根系形态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绿色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菌,显著增加总根长、分枝数、平均根系直径、总根表面积、总根投影面积(P<0.05),显著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单独施加枯草芽孢杆菌,显著增加分枝数、根尖数、平均根系直径、总根表面积、总根投影面积、总根体积,显著提高土壤中铵态氮和速效钾的含量;单独施加绿色木霉,显著增加总根长、根尖数、分枝数、平均根系直径、总根表面积、总根投影面积、总根体积,增幅分别为119.56%、225.00%、98.30%、80.60%、58.21%、77.74%、312.28%,显著提升土壤中铵态氮、有效磷的含量,增幅为63.13%、104.00%,综合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2.
盐胁迫对3大类型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白菜型、甘蓝型和芥菜型油菜的耐盐性,为油菜耐盐性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分别用5种质量浓度(0.75,1.7,2.7,3.7,5.0g/L)的NaCl溶液,对上述3大类型油菜的30份种子材料(每个类型10份)处理后进行发芽比较试验。应用砂培法培养经过3.7g/LNaCl溶液处理的3大类型油菜幼苗,观测盐胁迫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种子发芽率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白菜型油菜的种子萌发率最高,甘蓝型油菜次之,芥菜型油菜最差。甘蓝型油菜的苗长、根长、鲜质量、叶绿素含量均大于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但是在苗长、鲜质量、叶绿素含量上甘蓝型油菜受盐胁迫程度最大,其耐盐性较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差。比较发现,1021、821、X6-W94分别在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中耐盐性最好。【结论】白菜型油菜1021、甘蓝型油菜821和芥菜型油菜X6-W94是耐盐性较好的材料,可用于油菜的耐盐性育种及耐盐分子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3.
2008年贵州持续凝冻对油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选育抗冻性强的优质油菜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调查白菜型、芥菜型、甘蓝型等3种类型油菜的冻害情况,并通过醋酸洋红染色法,分别对3种油菜冻害后的花粉活力作了研究。[结果]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都是三级冻害的植株最多,冻害率分别达到41.6%和35.0%,但白菜型油菜四级冻害植株率大于芥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以二级冻害植株为主,冻害率达到41.3%。甘蓝型花粉中具有活力的花粉数最高,81%的花粉具有活力;芥菜型次之,有活力花粉数为78%;白菜型最低,有活力花粉数为61%。[结论]3种类型油菜的抗冻性表现为甘蓝型>芥菜型>白菜型。  相似文献   

4.
根系形态可塑性决定黄栌幼苗在瘠薄土壤中的适应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形态可塑性与植物生长对策及资源利用能力紧密相联,是植物在特定环境下生存策略的重要表现。研究有限资源土壤中根系形态可塑性与植物生态对策的关系,对深入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黄栌1年生播种苗为研究材料,采用温室盆栽试验,设置5个不同梯度养分供给水平,对黄栌幼苗根系功能性状(比根长、比表面积、根组织密度、根细度、根尖密度、分枝密度等)和不同径级细根的功能性状(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养分供给环境中黄栌幼苗根系形态的可塑性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养分供给处理对黄栌幼苗的比根长、比表面积、根尖数、分枝数、根尖密度、根平均直径、根组织密度和根细度均有极显著影响(P < 0.01);在纯沙环境中,黄栌幼苗与比根长、比表面积和根细度变化最为密切;在养分受限制较严重的环境中,黄栌幼苗主要通过改变根长、根表面积、根尖数和分枝数适应环境;养分受限制相对较轻和中等的环境中,幼苗与根尖密度、分枝密度、根平均直径和根体积变化关系最为密切;而在全土环境中,幼苗主要通过根组织密度变化适应环境。养分供给量受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可刺激黄栌幼苗分化直径≤1.0 mm的细根、限制直径>1.0 mm根系发育;通过根系形态性状的可塑性反映,养分供给状况变化显著地改变了黄栌幼苗吸收利用养分的对策,从充足养分到养分受限制条件、到养分极度缺乏条件,黄栌幼苗对养分吸收利用的对策从强化就地利用能力,转变到就地吸收利用与扩大吸收范围并重、扩大吸收范围、提高储存与输导能力,最后转变到忍耐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油菜的根系形态与镉铅累积特征,分析油菜植株镉铅含量、累积量与根系形态间的关系。【方法】以云南铅锌矿周边镉铅污染的原状农田土壤为供试基质,采用根箱种植云南主栽的9个油菜品种。【结果】(1)油菜根体积和根尖数品种间的差异较大,根长和根表面积差异较小。(2)油菜地上部和地下部的铅含量与累积量品种间的差异较大,地下部镉含量品种间的差异较大,而地上部镉含量、地上部和地下部镉累积量品种间的差异较小。(3)油菜根体积与地上部铅累积量呈显著正相关,根尖数与地上部、地下部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4)根际有效态铅含量与油菜地下部铅含量、累积量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根际有效态镉含量与油菜地上部镉累积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油菜根体积和根尖数存在明显的品种差异,并与油菜镉含量、铅累积量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不同砂梨品种根系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爱甘水、幸水和丰水3个砂梨品种6年生盛果树不同土层内根系的总长、重量、平均直径,不同直径范围内的根长、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根叉数和根尖点等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土层内3个砂梨品种间根系生长状况存在明显差异。0~2mm直径的根系爱甘水、丰水多集中于20~30cm土层,而幸水则集中在40~50cm土层;3个品种大于5mm根系的重量所占比例均为最高;在0~10cm土层内爱甘水的根叉数、根尖条数和根尖点数均高于幸水和丰水,在0~20cm土层内,爱甘水的根系表面积和体积也明显高于幸水和丰水。  相似文献   

7.
采用营养液培养试验比较了低锌营养下芥菜、白菜、甘蓝型3个油菜(BrassicanapusL.)品种幼苗的生物量,抗氧化酶活性,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对锌的吸收、利用差异。试验结果表明,3个油菜品种由于基因型不同,在耐低锌营养能力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低锌时(10-6mol/LZn2 ),幼苗植株地上部干重以芥菜型>甘蓝型>白菜型,地上部干重分别较无锌对照处理增加17.8%(芥菜型)、9.9%(白菜型)、3.3%(甘蓝型)。芥菜型叶CAT、POD、SOD活性,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也明显高于甘蓝型和白菜型油菜。锌积累量及锌利用率也以芥菜型远远大于其它2个品种,锌素利用效率分别为12.3%(芥菜型),8.0%(白菜型),4.9%(甘蓝型)。苗期油菜叶CAT、POD、SOD等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可以作为筛选耐低锌营养油菜基因型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不同浓度镉胁迫对冬小麦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镉浓度处理对小麦根系鲜质量、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平均直径及不同直径下总根长、表面积和体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镉降低了根鲜质量,且在高浓度镉(Cd_(50))处理下降低幅度最大,达到23. 95%,这说明镉抑制了冬小麦根系生物量的积累。相对于Cd_0处理,Cd_0. 5,Cd_5和Cd_(50)处理总根长分别降低了8. 49%,7. 34%(P 0. 05),14. 88%(P 0. 05)。这说明镉能够明显抑制冬小麦根系的正常生长和伸长;对不同直径根长和总根长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小麦根长的降低与Ⅰ级(0 cm 根长≤0. 5 cm),Ⅱ级(0. 5 cm 根长≤1. 0 cm)和Ⅷ级(3. 5 cm 根长≤4. 0 cm)直径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相对于Cd_0处理,Cd_(50)处理显著降低了小麦根系表面积,降低幅度为12. 31%;对不同直径根表面积和总根表面积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表面积的降低与Ⅰ级(0 cm~2根表面积≤0. 5 cm~2)和Ⅱ级(0. 5 cm~2根表面积≤1. 0 cm~2)直径间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样对不同直径根体积和总根体积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根系体积与Ⅱ级(0. 5 cm~3根体积≤1. 0 cm~3)直径间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在镉抑制小麦根的形态中,镉抑制细根的生长和形态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沟壑区果园绿肥油菜翻压对土壤水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田间试验,研究秋雨季节在黄土高原沟壑区果园行间套种并翻压不同类型油菜对土壤水肥的影响。结果显示,翻压甘蓝型冬性油菜显著降低秋季及翌年3、4月份0~2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速效磷含量呈增加趋势;翻压白菜型冬性及春性油菜使当季及翌年3、4月份0~6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呈明显的降低趋势,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与白菜型冬性油菜相比,白菜型春性油菜及甘蓝型冬性油菜单位面积耗水量较小、单位耗水生物学产量较大,且冬前根鲜质量、根与茎叶鲜质量的比值(根/茎叶)和主根长均较小。综上所述,翻压甘蓝型冬性油菜培肥土壤效果显著,且对深层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正以低磷胁迫和平衡施肥处理的番茄根系及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根系分析系统、稀释平板法、PCR-DGGE等分析技术,研究低磷胁迫对番茄根系生长、根际土壤生物学特性以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磷胁迫导致番茄根系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和根尖数减少;导致根际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以及细菌的多  相似文献   

11.
种子因生理代谢改变继而诱导产生次生休眠。研究选育次生休眠性特强和特弱的品种,对防治产区中大量长期存在的地下油菜种子库、田间混杂以及油菜自生苗的泛滥,均具有重要意义。采取实验室聚乙二醇6000诱导次生休眠和4种不同大田埋藏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甘、白、芥3类油菜共计54个品种(系)在次生休眠特性方面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在大田埋藏处理中休眠特性差异表现显著,次生休眠特性的变异为0~96.75%,广义遗传率为87.56%~92.56%。所用54个品种(系)中休眠率大于45%的占14.81%,休眠率处于20%~45%的占14.81%,休眠率处于5%~20%的占29.63%,休眠率处于1%~5%的占31.48%,休眠率小于1%的占14.81%。经聚乙二醇6000诱导的种子次生休眠特性的广义遗传率为92.73%。相关性分析表明:田间4种处理方法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与其休眠率结果表现一致;在聚乙二醇诱导法与埋藏处理中,除6个月25cm处理外的其余3种处理均表现出极显著相关特性。综合比较不同品种(系)类型的休眠率为芥菜型白菜型甘蓝型,休眠性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程度为白菜型芥菜型甘蓝型。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油菜与鹰嘴豆、羽扇豆间作对土壤养分P、Fe、Zn的吸收利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盆栽试验,设置6个处理,包括对照(CK)、鹰嘴豆单作(CP)、羽扇豆单作(LU)、油菜单作(RA)、油菜与鹰嘴豆间作(RA/CP)、油菜与羽扇豆间作(RA/LU)。结果表明:油菜/鹰嘴豆间作的地上部生物量和P、Zn养分吸收总量均为最高,其生物量比油菜单作、鹰嘴豆单作均提高约74%,P吸收总量比油菜单作和鹰嘴豆单作显著提高76.5%和113.9%,地上部植株Fe、Zn吸收总量相比于单作最高提升比例分别达到270%和121%。油菜/鹰嘴豆、油菜/羽扇豆间作使油菜根际土有效P含量分别提升33.8%和50.4%,而对鹰嘴豆和羽扇豆的根际有效P提升强度并不明显。间作均不同程度促进两种作物根际土有机酸的含量,其中油菜/羽扇豆间作处理下的油菜作物根际土有机酸总量提升幅度最大,是单作作物的1.6倍。研究表明,油菜与鹰嘴豆、羽扇豆两种豆科作物间作均可以提高油菜植株生物量和植株对P、Fe、Zn养分的吸收,其中油菜与鹰嘴豆间作的养分吸收利用强度更佳。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植物工厂环境下白菜型油菜育苗适用铁源并探究铁素浓度对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在铁素浓度2.8 mg/L下比较了EDDHA-Fe与EDTA-Fe这2种螯合铁的育苗效果;在优选铁源的基础上,设置3个铁素水平(0、2.8和5.6 mg/L)进行油菜育苗,重点调查油菜幼苗根系形态指标、根系活力、茎叶的形态指标以及活性铁含量等。结果表明:1)相同铁素浓度下,利用铁源EDTA-Fe培育的油菜茎叶中活性铁含量较EDDHA-Fe提升了12.6%,具有更高的根系活力;油菜对价格较为低廉的铁源EDTA-Fe的吸收利用效率较高;2)采用优选出的铁源EDTA-Fe进行油菜育苗,相较于2.8 mg/L铁素,铁素浓度为5.6 mg/L时培育的油菜幼苗根系表面积、根系分枝数和根系总长度均得到显著提高,幼苗叶面积提高29.1%,干物质积累量提高18.4%。油菜幼苗在无铁处理组中不能正常生长,侧根发育受阻,未发现二级侧根的形成。综上可知,油菜育苗工厂中铁肥选用EDTA-Fe效益高于EDDHA-Fe,在本试验所设置的环境温湿度及光照条件下,提高铁素浓度至5.6 mg/L更有利于油菜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以20个不同来源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材料,用不同质量浓度的PEG-6000溶液对芽期油菜进行模拟干旱胁迫处理。综合考虑根长、芽长、芽苗总长、根冠比、根鲜质量、芽鲜质量、总鲜质量、根干质量、芽干质量、总干质量10个指标,发现200g/L PEG-6000处理下,各指标值与对照差异显著,各指标相对值在不同品种间呈现最大变异系数。因此200g/L PEG-6000为芽期油菜抗旱性鉴定的最适质量浓度,建立了油菜室内PEG-6000模拟干旱早期鉴定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5.
对23份油菜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SOD、CAT和POD)和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MDA)进行测定,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明确酶谱的特征及分布,并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在温和的环境中,白菜型油菜相比甘蓝型油菜有更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更低的脂质过氧化水平,说明白菜型油菜的抗逆性强于甘蓝型油菜,特别是白菜型油菜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平均值比甘蓝型油菜的10倍还高。POD同工酶分析共发现67条酶带,白菜型和甘蓝型油菜都存在其特征谱带,不同品种在带型分布及显色强度上存在差异。白菜型油菜Largo、Prisma-B和Prisma-Y的p4酶带和甘蓝型油菜类似,表明这3个材料和甘蓝型油菜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聚类分析表明,在类平均距离4.98处可将23份油菜分为2大类:白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在类平均距离1.32处,可进一步分为4类。  相似文献   

16.
利用6份甘蓝型油菜种质筛选出油菜芽期耐盐性鉴定的适宜浓度为230mmol·L~(-1)。以该浓度对146份甘蓝型油菜品系进行芽期耐盐性鉴定,测定发芽势、发芽率、根长、芽长等指标,通过相关性、主成分、隶属函数以及聚类分析对油菜种质资源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盐胁迫下,油菜的发芽势、发芽率、根长、芽长、相对芽长、相对根长相互之间成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相对盐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将7个耐盐相关指标分为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1.6%;结合隶属函数分析和耐盐性综合评价,将146份甘蓝型油菜耐盐性分为4个等级,其中耐盐材料6份、中度耐盐材料11份、低耐盐材料64份和敏盐材料65份。这些材料将为甘蓝型油菜种质耐盐性评价和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硒对油菜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硒对土壤根际微生物生态特征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不同浓度(0、0.5、1.0 mg·kg-1)外源硒对油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影响。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油菜根际土壤细菌优势菌门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等;真菌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硒未显著影响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多样性。主坐标分析表明,硒处理对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而对真菌群落的影响不明显。显著差异物种线性判别分析(LDA)显示:Microtrichales显著富集于低浓度(0.5 mg·kg-1)硒处理土壤中;产黄杆菌(Rhodanobacter)、Nitrolancea、热微菌科(Thermomicrobiaceae)和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则显著富集于高浓度(1.0 mg·kg-1)硒处理土壤中。研究表明,施硒有助于油菜根际土壤富集有益根际微生物,从而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应对不良环境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钾肥对不同类型油菜品种菜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甘蓝型油菜品种‘徽油48’和白菜型油菜品种‘皖油13’为材料,采用叶面喷施不同用量含钾有机肥“富万钾”的方式,研究其对不同类型油菜品种主薹和侧薹的外观、口感及菜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品种的菜薹产量和品质优于白菜型油菜品种,每公顷喷施750 g“富万钾”最有利于提高菜薹品质和产量。常规栽培措施下,‘徽油48’和‘皖油13’的菜薹总产量分别可达4 714.94和3 568.80 kg·hm-2,‘徽油48’较‘皖油13’增产32.12%。与常规栽培措施相比,每公顷喷施750 g“富万钾”可显著提高菜薹总产量,其中‘徽油48’与‘皖油13’分别提高了14.92%和23.92%。同时,叶面喷施“富万钾”可显著提高菜薹的品质,其中‘徽油48’主薹和侧薹的SPAD值、茎叶比、茎的糖度、胡萝卜素含量以及侧薹叶的糖度,分别显著提高9.88%和15.66%、34.03%和69.54%、21.21%和10.70%、27.20%和19.04%、22.88%,纤维素含量降低9.04%;‘皖油13’主薹和侧薹的茎叶比、茎的糖度...  相似文献   

19.
以3份不同芥菜型油菜自交系为材料,研究单嘧磺酯钠(MES)对芥菜型油菜的杀雄效果,同时利用细胞学观察对芥菜型油菜花粉败育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植株叶片喷施0.075 mg/L和0.1 mg/L的MES均能引起芥菜型油菜不育,高质量浓度的MES处理对农艺性状的影响更显著,细胞学观察发现MES诱导的芥菜型油菜雄性不育与绒毡层发育异常相关。研究结果为MES对芥菜型油菜的最佳杀雄浓度提供参考,并为其化学杀雄育种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