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鹅瘟是严重危害养鹅业的主要疾病之一,自50年代发现已来,世界各国都在探讨诊断和防治该病的安全有效而又经济方便的方法。我们利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研制出11株能稳定分泌小鹅瘟病毒单抗的杂交瘤细胞系,并在对其特异性鉴定、琼扩沉淀效价、鹅胚内及实验雏鹅的中和效果及实验性防治效果测定的基础上,选择其中2株高沉淀效价和中和效价的单抗(GPA1和GPC5)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计13635只雏鹅)现地预防和治疗小鹅瘟试验,其存活率分别达到98.2%和90.5%,获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研制出11株抗小鹅瘟病毒(GPV)单克隆抗这些单抗仅与GPV反应,与其它细小病毒(PCPV、FPV、PPV)和其它禽病毒(NDV,IBDV,DHV、DPV)均不反应,腹水单抗的ELISA效价达10^-5-10^-7,琼扩沉淀效效价达1:20-1:512,鹅胚中和效价达1:30-1:122,鹅体中和效价为1:54--1:96。GPS1和GPG52株单抗对人工感染GPV的雏鹅具有良  相似文献   

3.
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研制出11株抗小鹅瘟病毒(GPV)单克隆抗体。这些单抗仅与GPV反应,与其它细小病毒(CPV、FPV、PPV)和其它禽病毒(NDV、IBDV、DHV、DPV)均不反应。腹水单抗的ELISA效价达10-5—10-7,琼扩沉淀效价达1∶20—1∶512,鹅胚中和效价达1∶30—1∶122,鹅体中和效价为1∶54—1∶96。GPA1和GPC52株单抗对人工感染GPV的雏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研制出11株抗小鹅瘟病毒(GPV)单克隆抗体。这些单抗仅与GPV反应,与其它细小病毒(CPV、FPV、PPV)和禽病毒(NDV、IBDV、DHV、DPV)均不反应。腹水单抗的ELISA效价达10-5~10-7,琼扩沉淀效价达120~1512,鹅胚中和效价达130~1122,鹅体中和效价为154~196。GPA1和GPC5两株单抗对人工感染GPV的雏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抗小鹅瘟高免血清的研制与应用张道华(湖南生物药厂,长沙410007)唐启松(武冈县种鹅场)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3~20日龄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目前防治小鹅瘟中使用最广泛的是小鹅瘟弱毒疫苗和抗小鹅瘟高...  相似文献   

6.
小鹅瘟(GP)活疫苗是用小鹅瘟(GP)弱毒株接种鸭胚,收获培养物加入适量保护剂,经冷冻真空干燥而制成。呈粉白色或淡红色疏松海棉状固体,加稀释液后迅速溶解成均匀悬浮液,可供3日龄以上雏鹅及成鹅预防小鹅瘟用。在无母源抗体干扰情况下,雏鹅免疫接种后3天即可产生免疫力,不再发生小鹅瘟;成母鹅接种后,半个月到1年内所产蛋孵育的后代能抵抗小鹅瘟病。小鹅瘟(GP)活疫苗使用方法:①注射法。以灭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为稀释液,按瓶签标记组织含量做10倍稀释,每只雏鹅皮下(股内侧或胸部)注射0.2毫升。成母鹅于产蛋前…  相似文献   

7.
小鹅瘟诊断技术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鹅瘟诊断技术的研究近况曹立松,谢三星安徽农业大学(230036)小鹅瘟(GP)是由小鹅瘟病毒(GPV)所致的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渗出性肠炎为其主要特点,主要侵害4~20日龄雏鹅,传染快,病死率高。在自然条件下成年鹅的感染是无症状的...  相似文献   

8.
2018年6月,安徽某鹅场接种过小鹅瘟蛋黄抗体的2批雏鹅发生小鹅瘟,再次用小鹅瘟蛋黄抗体产品进行紧急接种,有一定的控制效果,但仍有雏鹅死亡。为分析其原因,采集了8只9-12日龄病死鹅的肝脏和脾脏,用PCR扩增检测水禽细小病毒的VP3基因,选8份阳性样品测定了鹅细小病毒(GPV)VP1部分序列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6份组织样品均为阳性。在443 nt VP1区,所测8株病毒之间的序列同源性为100%,与GPV亚洲强毒分支之间的序列同源性为99%。随后,用琼脂扩散沉淀试验分析了2株待检毒株与GPV参考毒株的抗原相关性,并测定了2种小鹅瘟蛋黄抗体产品的效价。结果显示,待检毒株与参考毒株具有相同的沉淀抗原,2种小鹅瘟蛋黄抗体产品的效价分别为1∶2和1∶16。表明免疫雏鹅仍发生小鹅瘟的原因并非源自GPV变异,而是与某些蛋黄抗体产品的抗体效价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9.
小鹅瘟病毒的直接透射电镜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鹅瘟病毒的直接透射电镜检测常国权,杨盛华,邹啸环,刘畅(解放军农牧大学军事兽医研究所,长春130062)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GPV)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956年我国学者方定一首先在扬州发现本病,是当前养鹅业的重大危害。迄今对该病还没有满...  相似文献   

10.
李新华 《中国家禽》1997,(10):39-40
小鹅瘟的诊断和防治李新华(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扬州225003)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GPV)引起的一种雏鹅烈性传染病,其传染性强,病程短且死亡率高。1956年方定一等在扬州首先发现本病,并于1961年分离到第一个GPV毒株,1965年起欧洲一些国家...  相似文献   

11.
抗小鹅瘟病毒中和性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实验防治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研制出11株抗小鹅瘟病毒(GPV)单克隆抗体,这些单抗仅与GPV反应,与其它细小病毒(CPV,FPV,PPV)和禽病毒(NDV,IBDV,DHV,DPV)均不反应,腹水单抗的ELISA效价达10^-5~10^-7琼扩沉淀效价达1:20~1:512,鹅胚中和效从达1:30~1:122,鹅体中和效价为1:54~1:96,GPA1和GPC5两株单抗对人感染GPV的争论鹅具有良好防治效  相似文献   

12.
丁立英 《北方牧业》2003,(17):18-18
一:种鹅产蛋前15天左右进行预防往射小鹅瘟疫苗.免疫后15~90天内所产的种蛋孵出的雏鹅在1月龄内能抵抗小鹅瘟病毒的感染。束经免疫种鹅后代的雏鹅或种鹅经免疫后期(即100天后)的雏鹅在出壳后48小时内预防注射小鹅瘟疫苗,免疫9天后能抵抗小鹅瘟病毒的感染。雏鹅注射后  相似文献   

13.
小鹅瘟病毒GD-06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东某地死亡的、具有小鹅瘟典型病变的雏鹅肝、脾中分离到一株病毒。采用鹅胚增殖病毒,通过电镜观察到细小病毒样粒子;人工感染7日龄健康易感雏鹅,引起100%的发病和死亡,并具有典型小鹅瘟的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经琼脂扩散试验,用此株病毒感染的鹅胚液制备的小鹅瘟沉淀抗原能与小鹅瘟病毒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针对编码主要结构蛋白VP3的基因设计合成一对引物,扩增出与预期长度相符的特异性DNA片段。  相似文献   

14.
小鹅瘟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鹅瘟的诊断左秀峰(山东省莒南县畜牧局276600)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1995年,莒南县暴发小鹅瘟,发病鹅精神萎顿、麻痹、死亡率高。该病以渗出性肠炎、心肌炎和全身败血性病变为特征。现将诊治情况总结如下。一、流...  相似文献   

15.
1小鹅瘟 小鹅瘟(GP)又称鹅细小病毒感染(Goose Parvovirus Infection)、雏鹅病毒性肠炎(GoslingViralEnteritis),是由小鹅瘟病毒(goslingplaguevirus,GPV)引起的雏鹅和雏番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3~20日龄小鹅,  相似文献   

16.
靳兆江  刘颖 《中国家禽》1998,20(3):45-45
一例小鹅瘟的诊断与防制靳兆江苗宏光谷德俊李忠(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兽医卫生防疫站齐市161000)刘颖祖全成(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农业局齐市161000齐齐哈尔市郊区养鹅户刘某,于1997年从个体孵鹅户购进300只未经小鹅瘟免疫的雏鹅,8日龄时突然发病。...  相似文献   

17.
1956年苏北农学院牧医系(现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方定一教授首先在江苏省扬州市发现小鹅瘟。1961年方定一和王永坤教授从扬州市流行的小鹅瘟雏鹅病料中分离到小鹅瘟病毒。1962年研制成功小鹅瘟抗血清,1963年研制成功种鹅活疫苗,1980年研制成功雏鹅活疫苗,1996年活疫苗通过部规程及生产文号。43年来,用抗血清做紧急防治和预防22亿余只雏鹅,保护率达95%左右;用种鹅用活苗免疫1亿余只种鹅、50余亿只雏鹅,保护率达98%左右;20多年来,用雏鹅用活苗免疫10余亿只雏鹅和雏番鸭,保护率达95%左右。上述三种生物制剂能有效地控制和防制本病的流行发生。但近期,小鹅瘟在许多地方又流行发生,造成较高死亡率,影响养鹅业健康发展。为此特作如下论述,供同行和生产者防病参考。  相似文献   

18.
4小鹅瘟的流行与有效防治措施 1956年苏北农学院牧医系(现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方定一教授首先在江苏省扬州市发现小鹅瘟。1961年方定一和王永坤教授从扬州市流行的小鹅瘟雏鹅病料中分离到小鹅瘟病毒。自1962年研制成功小鹅瘟抗血清,1963年研究成功种鹅活疫苗,1980年研究成功雏鹅活疫苗,1996年活疫苗通过部规程及生产文号,43年来,用抗血清作紧急防治和预防22亿余只雏鹅,保护率达95%左右;用种鹅用活苗免疫1亿余只种鹅,使50余亿只雏鹅保护率达98%左右.  相似文献   

19.
小鹅瘟系列化特异生物制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鹅瘟系列化特异生物制剂的研究与应用周阳生,郑玉美,王永坤(扬州大学农学院,225009)小鹅瘟系江苏农学院兽医微生物教研室方定一教授等于1956年在扬州市首先发现、研究。1961年再次从小鹅瘟病死雏鹅体中分离到病毒,并对病毒的各种特性及特异性防治制...  相似文献   

20.
用病毒分离法鉴定诊断小鹅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未免疫小鹅瘟疫苗的健康母鹅所产种蛋的12日龄鹅胚,从死亡的具有小鹅瘟典型症状雏鹅的脾中分离到1株病毒,电镜负染观察到细小病毒样粒子。雏鹅接种试验结果,试验组雏鹅表现出小鹅瘟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由此证明该雏鹅死于小鹅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