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菌渣有机肥在花生生产上施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单施菌渣有机肥和菌渣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处理,对新研制的菌渣有机肥在花生作物上进行肥效试验,研究该肥料对花生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菌渣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增产效果较好,在当地花生生产上以每667m2施用500kg菌渣有机肥配合化肥施用效果最佳,比农民习惯施肥增产16.2%。施用适宜用量的菌渣有机肥,并与化肥配合施用可以提高花生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2.
1、化肥深施。化肥通过沟施、穴施、分层条施等集中深施,不仅可集中肥力,增加养分,而且可减少有效养分的挥发损失。化肥的利用率可提高5%~10N,亩节省化肥2.skg。2、配方施肥。通过测土配方施肥.调整氛、磷、钾和微量元素的合理用量及适宜比例,从而达到提高化肥利用率,增加肥效的目的.3、配合施肥.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多施衣家肥,减少化肥用量,可弥补化肥养分不全的缺,久,是提高化肥利用率的一条重要选任.毛、叶面喷施.叶面喷施化肥和微量元素肥料,其用量相当于土壤用量的10%~20%.如土壤申追施尿土,亩用士为5~7…  相似文献   

3.
《江西棉花》2010,(1):53-53
1化肥与有机肥搭配使用的好处 1.1可以提高肥效如过磷酸钙、微量元素等肥料,施人土壤后被土壤固定而失效。和有机肥混合用,由于减少了与土壤的接触面,减少了养分的固定,有机肥又可提高磷矿石的溶解度,在水田条件下更好。许多化肥与有机肥混合后,化肥可以被有机肥料吸收保蓄,减少流失。此外,化肥掺有机肥料还可以促进有机肥腐熟,  相似文献   

4.
茶树养分综合管理与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产业是我国南方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但是我国当前茶园施肥中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为过量施肥、茶树专用肥占比少、有机养分替代率较低和表面撒施等落后施用方法,造成养分损失大、生产成本升高、环境风险增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精准养分用量、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调整肥料结构、改进施肥方法和配套土壤改良等5个方面总结提出了茶园养分综合管理技术策略,建立了茶园氮素总量控制、磷钾基准配比和用量基准,提出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的适宜比例与技术,研制茶树专用肥基础配方和稳铵缓释功能性肥料,改进优化追肥时期、深施与机械施肥相结合的施肥方法。茶园养分综合管理技术在农民/合作社生产茶园示范应用过程中节本增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不同有机肥用量对大豆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有机肥在大豆生产中的最适用量,于2016-2017年采用小区试验,施用自主发酵有机肥,用量为2.5,7.5,15.0,22.5,30.0 t·hm~(-2)的5个水平,研究不同用量有机肥及其与化肥混施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植株长势考查结果表明:有机肥料肥效释放缓慢,在苗期植株长势弱于常规施肥处理,在盛花期促进根、根瘤生长,增加干物质积累,有机肥用量在15~30 t·hm~(-2)时干物质积累量与常规施肥处理间达显著差异,有机肥用量为2.5~7.5 t·hm~(-2)时配施50%常规施肥与单施有机肥处理相比促进了植株生长,但干物质积累量仍低于常规施肥水平。测产结果表明:有机肥单施最适用量为15~22.5 t·hm~(-2),较常规施肥增产2%~4%,有机肥化肥配施最适用量为有机肥15 t·hm~(-2)配施50%常规施肥,其产量高于单施处理,较常规施肥增产2.63%,差异显著;从经济效益值来看,有机肥施用量越高,肥料成本越高,效益值越低。因此,从提高产量、保证经济效益角度出发,有机肥最佳用量为15 t·hm~(-2)配施50%常规施肥。  相似文献   

6.
试验通过水稻生产中不同用量梯度有机肥做基肥用量,而随着有机肥基肥用量的增加在水稻分蘖期和穗期相应减少化肥用量来控制化肥的施用量,探讨其对水稻的减肥增效、增质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处理1、处理4有机肥施用量少,化肥施用量大,所以返青期较早,分蘖时期较晚,成熟期也较早。处理2、3返青期、分蘖期较晚,而成熟期较早,不同处理施肥用量梯度对拔节、始穗期、齐穗期影响无明显规律。分蘖期结果调查显示,处理3施用化学肥料最少,有效穗数、实粒数都最少,并出现脱肥现象。建议处理3分蘖期前5~6 d应施入化肥作为调节肥。而处理4不施有机肥,化肥施用量较大,分蘖旺盛,无效分蘖增多,结实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何文选  李建华 《作物研究》2005,19(4):236-238
通过对邵东县肥料施用总量和农户施肥情况的调查和施肥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影响的分析,指出当前水稻施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重化肥轻有机肥,二是重氮肥轻磷钾肥,三是重单质肥轻复合肥.对水稻施肥提出的对策是一要增施有机肥,二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棉花生产过程中施肥是否合理,对大通湖区2个乡镇60户棉花种植户进行了棉花施肥状况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施肥的次数、施用肥料种类及用量等,分析了大通湖区棉花的施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棉花生产中,不重视有机肥的施用,有机肥投入不足;棉农施肥盲目性大、肥料用量随意性强、养分投入不合理,偏施氮肥、钾肥,磷肥偏少;肥料浪费与环境污染严重。对此提出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专用配方肥、缓控释复合肥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以吉林省公主岭市的国家黑土肥力和肥料效益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对2014年土样进行酶活性测定和分析,探讨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玉米生育期内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定位施肥处理过氧化氢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在玉米生育期内呈大致相同的变化规律,从苗期至拔节期上升,在拔节期出现峰值;随后下降,至灌浆期酶活性最低,收获后酶活性出现回升。蔗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与以上3种酶活略有不同,从苗期至开花期升高,开花期至收获后期呈下降趋势。在玉米相同生育期内不同施肥处理间比较,土壤中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变化规律为有机肥+化肥(NPK+1.5M1)有机肥+化肥(NPK+M2)有机肥+化肥(NPK+M1)有机肥+化肥+轮作(NPK+M1+R)化肥+秸秆还田(NPK+S)单施化肥(NPK)CK。长期有机肥配施化肥和秸秆配施化肥处理对酶活性的促进效果比氮磷钾处理明显。  相似文献   

10.
"农笑牌"有机肥在玉米上的应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农笑牌”有机肥对玉米生育时期、生育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农笑牌”有机肥施用效果好于农家肥,而在化肥的配合下,增产效果优于常规单施化肥,用量2 250 kg/hm2左右配以适量的化肥比常规施肥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化肥减施增效是支撑茶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分析了福建省重点产茶区茶园肥料施用现状及典型茶区茶园土壤主要障碍因子,综述了福建省茶园养分管理研究进展,提出福建茶园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的研究思路:基于茶树养分需求特性研究制定相应的茶园施肥限量基准,研制具有区域及茶类针对性、兼顾土壤改良与地力提升的茶树专用配方肥;优化集成高效新型肥料、有机肥替代及适时推进机械施肥,形成福建典型茶区茶园化肥减施增效的初步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通过示范培训与推广应用,从整体上降低福建茶园化肥用量.  相似文献   

12.
生物有机肥是由功能微生物和有机原料制成的新兴肥料,其在作物生产上替代化肥的应用效果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面对当前广西传统甘蔗种植区由于长期施用化肥和单一种植甘蔗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遭到破坏、土壤功能严重退化的现状,文章主要从糖厂生产性固体废物肥料化综合利用的必要性、糖厂生物有机肥主要生产工艺及技术要点、施用生物有机肥对蔗地土壤的修复功效、生物有机肥的施肥效果和糖厂生物有机肥的发展前景等方面对广西制糖企业生产性固废制成生物有机肥在甘蔗生产上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对当前我区制糖企业生产性固废的规范化处置,提高广西糖业的生产性固废综合利用水平,促进我区甘蔗增产、增糖和蔗农增收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全面掌握水稻合理密植条件下的肥水高效利用技术,2018年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组织人员对衡阳市水稻肥料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目前衡阳市水稻生产在施肥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重氮、磷肥,轻钾肥;重浅施,轻深施;重一般肥料,轻配方施肥;重化肥,轻有机肥。同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施肥水平、合理引导农民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长期施肥对黄土高原黄绵土区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在小麦长期连作条件下,黄土高原黄绵土区长期施肥对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以长达29年(1981-2010)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比较分析了不同长期施肥处理下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差异。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的小麦籽粒产量较不施肥对照(CK)都明显增加,25年N、NP、NPK、M、MN、MNP和MNPK处理的小麦平均产量分别较CK增产32.9%、74.1%、78.5%、42.2%、73.3%、89.5%和90.3%,而7个施肥处理的肥料平均产量贡献率分别为24.8%、42.6%、44.0%、29.7%、42.3%、47.2%和47.4%。氮、磷、钾肥的平均增产效应分别为5.8、22.9和1.6g·kg-1。连续29年施用有机肥(M)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而且化肥无论是单施(N),还是平衡施用(NP和NPK),土壤有机碳含量较CK也可显著提高,平衡施用的效果更佳。施用氮肥及有机肥也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含量。施用磷肥和有机肥显著提高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而长期施用钾肥和有机肥对土壤全钾含量无明显影响,但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钾含量。  相似文献   

15.
江汉平原麦后棉减不同量化肥用有机肥替代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棉花合理的化肥减施量和有机肥替代量,筛选化肥减施与有机肥替代最佳模式,为江汉平原地区麦后棉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在荆州地区进行了麦后棉有机肥替代化肥试验,设计了不施肥、纯施化肥和减20%、40%、50%、100%的化肥量用有机肥替代(按氮素量折算饼肥用量)共六个处理,探讨不同比例的有机肥替代化肥配施对棉花生育期、铃重、产量、纤维品质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施化肥增施有机肥棉花产量不减,有利于提高棉花品质,改良土壤;50%有机肥替代产量最高,20%有机肥替代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6.
化肥在农作物增产因素中所起的作用一般为40%—60%左右。然而,近年来,尽管我国化肥用量增加了一倍,而粮食产量却增加不到10%。国内专家认为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对科学施肥在粮食增产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我国肥料品种结构不合理,养分比例不协调,氰肥比例偏高,磷钾肥比例偏低,缺钾土壤面积扩大。其二,我国农业以农户经营为主,土地面积小且分散,农民科学种田水平普遍较低,一些行之有效的施肥技术,如配方施肥、经济施肥等得不到应有的普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专家们呼吁,必须改变我国化肥生产、进口、分配、流通、使用分属…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 水稻系统重金属平衡的影响。试验设置化肥(T1)、化肥+低量有机肥(T2)、化肥+中量有机肥(T3)、化肥+高量有机肥(T4)等4个处理,各处理施肥量相等,重复4次。试验结果表明,在等养分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地上部及籽粒的干质量没有显著的影响;糙米镉含量有随有机肥配施比例提高而增加的趋势,中量和高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T3和T4)糙米镉含量分别为020和0.19 mg/kg,已接近谷类污染的临界值0.2 mg/kg,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不施有机肥和低量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都会导致锌和铜的亏缺,适量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可保持微量营养元素的平衡,也能有效降低重金属污染风险,是建立可持续农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河西绿洲灌区甜高粱种植科学施肥管理和技术体系,解决盲目施肥和过量施肥问题,改变传统施肥方式,积极开展化肥减量技术应用,以甜高粱种植为论述对象,主要介绍了实施的分区域分作物精准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新型高效肥料应用等先进适用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9.
“有机肥+茶树专用肥”高效施用技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浙江省茶园有机肥用量不足、化肥用量较大的茶园,提出了"有机肥+茶树专用肥"高效施肥技术模式。2017—2019年进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与浙江省平均施肥水平(或当地习惯施肥)相比,化肥减量幅度23%~75%,平均增产5.5%,新梢养分利用率提高3.3个百分点,绿茶品质有所提升,每公顷节本增效14 325元。"有机肥+茶树专用肥"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在浙江茶园有明显的增产提质、增效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20.
长期施肥对冬小麦产量、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黄土高原黄绵土区长期施肥的效应,以1981年设置于甘肃天水黄绵土上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长期(1981-2013年)施肥对冬小麦产量、养分吸收和肥料表观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氮肥或有机肥对冬小麦的增产作用不明显,化肥配施或化肥与有机肥配施的增产作用显著.氮磷钾配施有机肥(MNPK)下,冬小麦平均产量最高,达到5 069 kg· hm-2,较对照(不施任何肥料)提高了173.41%,对冬小麦产量的贡献率为62.60%;地上部氮、磷、钾携出量均最多,分别为141.13、16.86和123.69 kg· hm-2,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39.42%、218.11%和237.31%;氮、钾肥表观利用率最高,分别为55.68%和76.43%.磷肥表观利用率以氮肥配施有机肥最高,为19.57%.肥料单施不利于提高其利用效率,化肥配施有机肥后氮、钾表观利用率较不配施有机肥降低.因此,农业生产中肥料合理配施才是提高作物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