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合肥市近55年日照时数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利用合肥市近55年日照时数实测资料,分析了合肥市日照时数年代际、年际、各季和各月的气候变化特征;并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滑动t检验法对合肥市日照时数的年、季、月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突变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市年、季、月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各季中夏季日照时数减少最快,春季日照时数减少最慢;各月日照时数减少最多的是8月,减少最缓的是4月。合肥市年日照时数在1969年前后发生了明显的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2.
大连市近59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冬艳  谷苹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614-6615,6660
[目的]分析大连市的日照时数变化特征。[方法]利用大连市1951~2009年日照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累积距平法,对大连市日照时数的年代际、年、季、月变化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近59年大连市年代际、年、季、月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20世纪50年代年平均日照时数最多,21世纪以来最少;年平均日照时数最多为1978年,最少为2003年;1989年之前为日照偏多期,之后呈快速减少趋势;四季中,秋季日照时数减少最快,春季减少最慢;月平均日照时数最多的是5月份,12月份最少;各月日照时数减少最快的是6月,仅3月份日照时数呈现增加趋势。[结论]该研究为合理利用光能资源、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1961—2015年青海省海东市5个气象站日照时数月资料,通过统计学方法和突变检验等方法,对海东市日照时数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海东市日照时数月际和季节变化明显,月际变化表现为三峰型分布,春夏季最大,秋季最小;在近55年来年、生长季和四季日照时数均呈现出减少的年际变化特征,尤其是年、冬、夏和生长季下降趋势显著,1990年前后年日照时数由明显偏多变为明显偏少。海东市年日照时数在2002年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4.
利用桓仁县近56年日照时数实测资料,分析了桓仁地区日照时数年代际、年际、各季和各月的气候变化特征以及与日照百分率、总云量、低云量和水汽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桓仁地区年、季、月日照时数皆呈减少趋势,春季减少最快,冬季减幅最慢。桓仁地区各月的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5月减少的趋势较为显著,2月减少的趋势较弱。日照时数与日照百分率的年际变化基本保持一致。年日照时数在1992年附近发生突变。年低云量、水汽压略呈增加趋势,低云量、总云量和水汽压与日照时数变化呈显著的负相关,是桓仁地区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刘闯  祝奎  邵兵  廖晶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025-2027,2058
利用桓仁县近56年日照时数实测资料,分析了桓仁地区日照时数年代际、年际、各季和各月的气候变化特征以及与日照百分率、总云量、低云量和水汽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桓仁地区年、季、月日照时数皆呈减少趋势,春季减少最快,冬季减幅最慢。桓仁地区各月的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5月减少的趋势较为显著,2月减少的趋势较弱。日照时数与日照百分率的年际变化基本保持一致。年日照时数在1992年附近发生突变。年低云量、水汽压略呈增加趋势,低云量、总云量和水汽压与日照时数变化呈显著的负相关,是桓仁地区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根据1960—2010年长海县日照资料,分析近50年长海县日照时数年、季、月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海县日照时数总体变化趋于平稳,年际差异大,气候倾向率为-37.74 h/10年,减少趋势不明显。长海县四季日照时数差异明显,日照时数由多到少依次为秋季、夏季、春季和冬季,季日照时数变化不明显,整体与年变化规律一致。月日照时数呈抛物线变化,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利用山东寿光1961~2013年逐月日照资料,采用线性倾向分析、M-K突变检验、Molet小波分析法分析了寿光日照变化特征及其对日光温室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53年寿光市年、季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年与秋季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突变,冬春季在80年代发生突变,年、季日照时数存在着明显的年际与年代际尺度的周期性变化;日照时数的减少及连阴天日数的增加造成日光温室作物减产,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温室的光照强度及光照时间促进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8.
利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系数,对1960—2005年酒泉市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5年酒泉市的日照时数总体上表现出了减少的特征,其气候倾向率为11.48 h/10年。日照时数也表现出季节差异性,四季的日照时数变化不尽相同,春季的日照时数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其他3季的日照时数则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其中秋季日照时数的减少幅度最为显著,其次是夏季和冬季。酒泉市日照时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是在20世纪60—80年代的这段时间内的减少趋势较为显著,到了90年代之后日照时数则表现出了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利用小波变换分析对生长季日照时数时间序列的多时间尺度变化及突变特征进行了探讨。小波变换分析即可以分析生长季日照时数时间序列在时间域上频率特征,同时能够清晰地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强弱变化和分布情况以及日照长短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点,并且还能分析出生长季日照时数主要周期。以黑龙江省西部甘南县生长季(5~9月)日照时数为例,通过分析表明:生长季日照时数年际及年代际时间尺度在时域中分布不均匀,具有明显的局部化特征;同时分析出生长季日照时数具有8年和22年的周期。  相似文献   

10.
利用安溪国家一般气象观测站46年(1971-2016)的日照时数观测数据,对安溪县日照时数的年代变化、年际变化、季变化、月变化进行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并分析日照时数变化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照时数的年代分布以20世纪70年代为最多,90年代为最少;年际变化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年极大值出现在1971年,为2353.3h;四季均呈现减少趋势,其中以夏季减少最为明显;月分布中最多的是7月,最少的是2月和3月。针对其变化趋势及对茶叶生产的影响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近50年青海省贵德县日照时数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近50年贵德县日照时数的年、季和月变化特征及其与云量、降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用Mann-Kendall气候突变理论对日照时数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贵德县年日照时数总体上呈减少趋势,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峰值点(1963年)与谷点(1975年)相差可达357.5 h;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各季季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减少的趋势为夏季〉冬季〉春季〉秋季;相应各月日照时数除4、5、11月呈微弱增加趋势外,其他各月均呈减少趋势;2~7月的日照时数与总云量变化极为一致,秋冬季日照时数与总云量变化相反;年降水量的谷值年份和日照时数的峰值年份一一对应,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1961—2010年寿光市日照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1961—2010年寿光市的日照观测资料进行统计,从年、季、月等方面对近50年来的日照时数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寿光市近50年的日照时数呈逐年减少趋势,日照时数减少幅度为17.2 h/年,日照时数在20世纪80年代末变化尤为明显,前后2个时段的平均值差为227.7 h;各季日照时数亦呈逐年减少趋势;日照时数的月际变化明显,与太阳高度角和降水天气的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13.
以辽宁西部小凌河上游凌源、喀左、羊山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等资料为基础,采用现代气候统计诊断技术,分析了该地区光照资源年际和作物生长季变化趋势、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0年,辽西小凌河上游年太阳总辐射、年日照时数总量和生长季太阳总辐射、日照时数呈波动性减少,递减速率分别为1.964 MJ/(m2·10 a)、56.224 h/10 a和1.357 MJ/(m2·10 a)、38.705 h/10 a;年太阳总辐射、年日照时数总量气候突变分别发生在1979年和1985年,突变前后分别减少5.5 MJ/m2和162 h;生长季太阳总辐射和日照时数持续减少,没有明显的突变时间。掌握辽西小凌河上游光能资源气候变化规律,对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合理开发光能资源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71—2000年新安县日照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71—2000年新安县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新安县日照时数的年、季、月变化趋势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并对云量、轻雾(雾)、霾、相对湿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新安县近30年的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增加趋势,其倾向率为12.407 h/10年;总云量和低云量的增加会导致日照时数的减少,反之亦然;轻雾(雾)和霾日数的增加就会引起日照时数的减少;相对湿度越大,日照时数越小。  相似文献   

15.
运用哈密市近40年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分析日照时数的年代际、年、季、月特征,并运用滑动t检验法进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近40年来哈密市日照时数总体呈增加趋势,气候变化率为每10年增加26.69 h;春、夏季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秋、冬季呈减少趋势,增加趋势明显高于减少趋势;月日照时数在20世纪90年代呈负距平,21世纪10年代为正距平,月日照时数增加显著,日照时数没有突变现象发生,是一种连续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1955—2016年炮台地区气候资料,对近62年日照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2年炮台地区的日照时数变化呈减少趋势,其气候变化倾向率为-27.7 h/10年,日照时数表现为夏季多、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少,7月最多、12月最少。各季节日照时数变化差异明显,春季呈增长趋势,与年变化不一致;其他季节均呈减少趋势,与年变化一致。冬季日照时数的减少直接了影响近62年的年际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利用山东省博兴县1961 ~2010年的日照时数资料,分析了近50年博兴县日照时数年代际、年际、季节、月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50年博兴县年日照时数、各季日照时数总体上均呈减少趋势,年变化倾向率为-6.944 h/a;在各季节的变化中夏季日照时数减少最多,冬季减少最缓;各月中仅有4月日照时数变化不是呈减少趋势,除此之外均呈减少趋势.日照时数急剧减少出现在2006年以后.  相似文献   

18.
张延菊 《北京农业》2013,(27):136-137
通过查找资料,利用新疆托里县近50多a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分析了托里县日照实数年代际、年际、各季和各月的气候变化特征,并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滑动t检验法对托里县日照时数的年、季、月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突变分析,得出一系列结论,指导托里县日照时数的变化,随之反应的问题和应该解决的弊病。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61—2015年杂多县气象站逐月日照时数气象资料,并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K检验法、小波分析对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杂多县的年日照时数最大值为2 731.8 h,最小值为2 194.3 h,年日照时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537.5 h。杂多县的年日照时数明显减少,气候倾向率为-17.61 h/10年。四季的日照时数除了夏季呈增加趋势外,其余季节均有所减少,秋季的减少幅度最小,春季的减少幅度最大,其气候倾向率分别为-3.555、-9.768 h/10年。近55年来日照时数减少最多的月份是1月,其次是5月;增加最多的月份是7月,其次是2月。年日照时数变化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尺度和年际尺度的周期性变化,以3年左右的年际变化周期和16年左右的年代际变化周期为主,3年左右周期是年平均日照时数的主周期。  相似文献   

20.
利用吉首国家基准气候站1961~2010年的日照时数实测数据,采用曲线分析法、滑动平均法等对吉首市50年日照时数的年代际、年际、各季节特征进行分析,并分析了日照变化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来,吉首市的年代际、年际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春、秋、冬季日照时数呈曲线变化,夏季日照呈明显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